• 沒有找到結果。

三、知識結構指數對於學習表現的預測效果

根據認知學習理論,個人內在知識結構會影響外在的學習表現(Pines,

1985),許多相關實證研究也證實了知識結構與受試者的學習表現之間具 有關聯性。為了比較不同的知識結構指數對於學習成就的預測效果及找出最 佳預測變項以建立預測模式。本研究一開始即以全體受試者的PFC、GTD及 PRX等三種相似性指數為預測變項,期末成就測驗成績為效標變項,進行逐 步多元迴歸分析。茲將這三種指數與期末成就測驗成績間的相關係數矩陣與 逐步多元迴歸分析結果,陳列於表4與表5。

從表4資料分析結果顯示可知,受試者的三種相似性指數與期末成就測 驗成績均達顯著正相關(r=.502~.585, p<.001);此外,三種相似性指數間 的相關亦達顯著性水準(r=.771~.857, p<.001)。

表4 三種相似性指數與期末成就測驗成績的相關係數矩陣(N=82)

期末成績 PFC指數 GTD指數 PRX指數

期末成績

--PFC指數 .529***

--GTD指數 .502*** .792***

--PRX指數 .585*** .857*** .771***

--註:***表示 p<.001

從表5資料分析結果可知,當以逐步多元迴歸分析來探討三種相似性指 數對於學習成就的預測效果,其變異數波動因素(variance inflation factor;

VIF)並未大於10以上,表示預測變項間並無多元共線性問題,真正具有預 測力的變項僅剩PRX指數(F=41.62, p<.001),而GTD指數(F=.774, p>

.05)及PFC指數(F=.075, p>.05)則幾乎不具預測力。由於PRX指數與期 末成就測驗成績兩者間的多元相關係數R=.585,所以PRX指數對於學習表 現的解釋變異量(R2)為34.20%,加入GTD指數的解釋力後,則解釋變異 量增加0.6%,再加入PFC指數的解釋力後,則解釋變異量僅增加0.1%而已。

這表示根據「路徑搜尋量尺化算則」所算出的三種相似性指數,僅有其中的 PRX指數在本例中可以有效預測受試者的期末成就測驗成績,其餘兩者都不 行。

5. 三種相似性指數預測期末成就測驗成績之逐步多元迴歸分析結果

投入變項 多元相關係數

(R)

決定係數

(R2) R2增加量 β係數 F改變值 VIF

PRX指數 .585 .342 .342 .456 41.62*** 4.119

GTD指數 .590 .348 .006 .108 .774 2.933

PFC指數 .591 .349 .001 .053 .075 4.470

註:***表示 p<.001

由上述的積差相關分析結果得知,82名受試者在教育統計學概念相似 性判斷測驗上的PRX指數、PFC指數及GTD指數之得分與期末成就測驗成 績,都具有顯著的正相關。此種結果顯示PRX指數、PFC指數及GTD指數 得分愈高的學生,則期末成就測驗成績也就愈好;此研究結果與江淑卿(

1997)、宋德忠等人(1998)、涂金堂(2002)、余民寧(2002b)、陳新 豐(2002)、方慧君(2003)與游森期與余民寧(2006)等人的研究結果相 類似,均支持三種知識結構指數與學習成就有顯著的相關。對於三種知識結 構指數,何者對學習成就最具預測效果,則上述的相關研究結果並未具有一 致性,方慧君(2003)、涂金堂(2002)、塗振洋(2001)等人的研究結果 發現PRX指數最具預測效果;而江淑卿(1997)及游森期與余民寧(2006)

則發現GTD指數最具預測效果;但江淑卿(2000)、宋德忠等人(1998)及 林曉芳(1999)卻發現PFC指數最具預測效果;而本研究的研究結果與方慧 君(2003)、涂金堂(2002)、塗振洋(2001)等人的研究結果相符,此結 果支持本研究假設(二),即「知識結構」對學生學習表現具有顯著的預測 效果。本研究認為,PRX指數屬於完全模式,較能充份考量了所有概念間連 結的訊息;不像PFC指數,僅能掌握概念的關係特質,而GTD指數,僅能掌 握概念的空間型態,因而不易瞭解那些鍊結的訊息比較重要,故其預測效果 不如PRX指數。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