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三)綜合活動領域課程與教學領導能力培訓課程及其實施要點等研發成果,可提供 各縣市政府培育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課程與教學領導人才時規劃課程之重要參考。

(四)受邀參與本研究的現場教師,在過程中除了學習活動微觀分析的方法,也能進 行以自己課程與教學領導為焦點的行動研究,使自己原有課程與教學領導知能獲得反 思調整精進的機會。

(五)從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課程與教學領導核心能力發展出其在職教師培訓課程的研

究成果,勾勒出以能力為本(competence-based)的課程設計與發展模式,經辯證修改

調整後,可作為革新目前師資培育、一般在職教師進修等類似課程模式以強化實效的

重要基礎。

第 31 頁

第 32 頁

第 33 頁 習(action learning)、行動研究

(action research)、資料查找

(data searching)等相關資料可 作為研討起點。

第 34 頁 1-4

評量

1-4-1 掌握學生屬性、設 計適性多元的評量方法

1. 以 1-1-1、1-2-2 為基礎與連 結。

2. 依據教學活動目標與型態,

設計能呼應綜合活動學習領 域要旨的學習評量方法;以 多元為原則,提供學生展現 其特質智能的機會。

3. 評量結果避免僅以分數或等 地紀錄,應以多元方式呈 現,兼顧形成性評量及總結 性。

為避免疊床架屋,本能力培訓活動 示例,可參照教育部綜合活動領域 輔導群經多次委員會議討論修訂出 的課程內涵說明,見附錄六綜合活 動學習領域教師關鍵能力三十六小 時專業課程研習,課程名稱「多元 評量方法與設計」說明。

1-4-2 建構具有綜合活動 學習領域精神的專業評 量指標與工具以便協助 省思效能、調整方式

1. 以 1-1-1、1-4-1 為基礎與連 結。

2. 反思綜合活動學習領域專業 評量的意義與目的,分析現 有的專業指標與工具。

3. 設計能反映綜合活動學習領 域精神的教師專業評量指標 與工具,從結果中反思效能 與調整方向。

為避免疊床架屋,本能力培訓活動 示例,可參照教育部綜合活動領域 輔導群經多次委員會議討論修訂出 的課程內涵說明,見附錄六綜合活 動學習領域教師關鍵能力三十六小 時專業課程研習,課程名稱「教學 效能省思與精進」說明。

第 35 頁

(organization image)、學習型 組織(learning organization)等 相關資料可作為研討起點。

第 36 頁 2-1-2 分析各種領導者的

經驗與特質、以及與領導 行為之間的關連

1. 以 2-1-1 為基礎與連結。

2. 瞭解領導人個性及信念對其 領導行為的影響,分析各類 型領導人人格特質,表現在 領導行為上之意義優缺。

3. 分析掌握自己的人格與信 念,評估過去現在領導與被 領導的經驗以及未來可行的 領導行為。

1. 重點:協助學員掌握不同領導者 個案,瞭解其人格、信念與其領 導行為之間的關連。領導人傳承

(leader legacy)、領導人傳記等 相關資料可作為研討起點。

2. 協助學員分組、各組依分配主題 研討個人特質與領導行為之間 關連,閱讀多元個案,並分析自 己的個性信念及(可能的)領導 風格。

3. 以促進小組團隊專業成長為標 的,由各組設計分享研討內容與 心得的方式。

4. 輔導學員以生活中經常接觸的 機構或單位、專業上所處之自校 或縣市政府教育局輔導團中的 領導人為對象,進行觀察、撰寫 個案,連結課堂研討分享所得,

記錄問題與心得。

5. 學員回到課堂與課外聚會中,分 享自己對撰寫個案中個人特質 與領導行為之間關係的觀察分 析、以及對自己領導特質的啟 示。

6. 建立多元管道或平台,讓學員紀 錄並分享各階段行動學習成果。

第 37 頁 2-2

學校教 育領導

2-2-1 熟悉學校的組成、結 構、屬性、運作以及文化

1. 以 1-3-2、2-2-3 為基礎與連 結。

2. 熟悉學校的組織章程、行政 結構、工作職掌、運作時程,

其中應包括各種法令與委員 會,如教師法、校務會議、

教評會、家長會、課程發展 委員會、性別平等教育委員 會、校園危機事件處理小 組、校友會等等。

3. 掌握學校的特質、願景、中 長期計劃、經營重點、以及 文化。

1. 重點:協助學員透過行動學習或 行動研究其觀察分析、擬策嘗 試、修改再試的循環過程,掌握 學校軟硬體、更深入全面地認識

「學校」及其與自己的關係。設 置學校或設置於學校的相關辦 法、學校文化等相關資料可作為 研討起點。

2. 協助學員分組、各組依分配主題 研討學校的組成、結構、屬性、

運作以及文化,閱讀分析不同類 型學校的個案。

3. 以促進小組團隊專業成長為標 的,由各組設計分享研討內容與 心得的方式。

4. 輔導學員以自校為對象,提出行 動學習計畫,進行觀察與調查,

連結課堂研討分享所得,記錄問 題與心得。

5. 學員回到課堂與課外聚會中,分 享自己對自校個案的觀察分 析、以及學習領域領導人在學校 中的任務與定位。

6. 建立多元管道或平台,讓學員紀 錄並分享各階段行動學習成果

第 38 頁 2-2-2 理解學校教育領導

與其他學習型組織領導 要則之間的異同

1. 以 2-1-1、2-2-1 為基礎與連 結。

2. 瞭解學校中與課程教學相關 的行政職務如校長、主任、

組長、學習領域召集人多為 教師兼任,是同儕伙伴而非 上下從屬關係。

3. 從學習型組織領導重點中進 一步分析領導學校的個殊原 則。

1. 重點:協助學員瞭解相對於其他 學習型組織,在學校教育領導上 特別需掌握的要點。教育領導

(education leadership)、同儕領 導(peer or collegial leadership)

等相關資料可作為研討起點。

2. 協助學員分組、各組依分配主題 研討領導不同學習型組織的各 殊要點,以及在學校組織中的領 導同儕的原則。

3. 以促進小組團隊專業成長為標 的,由各組設計分享研討內容與 心得的方式。

4. 輔導學員以自校整體為對象,進 行觀察、撰寫個案,比較其與其 他學習型組織之間的異同,連結 課堂研討分享所得,記錄問題與 心得。

5. 學員回到課堂與課外聚會中,分 享自己對學校教育領導的觀察 分析。

6. 建立多元管道或平台,讓學員紀 錄並分享各階段行動學習成果。

第 39 頁 2-2-3 善用與拓展學校現

有人力物力空間等資源 與設備

1. 以 2-2-1、2-2-2 為基礎與連 結

2. 善用學校硬體資源,如教學 辦公設備、經費預算、建築 設計、社區環境、場地使用 等實體及使用維護規則。

3. 拓展學校軟體資源,如專業 人力、學生經驗、家長或志 工支援、校友連結、傳播通 路等軟體資源。

1. 重點:協助學員透過行動學習或 行動研究其觀察分析、擬策嘗 試、修改再試的循環過程,掌握 並進一步開發學校軟硬體資 源。學校資源(school

resource)、人力資源管理(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等相關資 料可作為研討起點。

2. 協助學員分組、各組依分配主題 研討學校資源內容與類型。

3. 以促進小組團隊專業成長為標 的,由各組設計分享研討內容與 心得的方式。

4. 輔導學員以自校為對象,針對掌 握與開發自校資源提出行動學 習計畫並付諸嘗試,過程中連結 課堂研討分享所得,記錄問題與 心得。

5. 學員回到課堂與課外聚會中,分 享自己在行動學習過程中的觀 察、策略、行動與反思。

6. 建立多元管道或平台,讓學員紀 錄並分享各階段行動學習成果。

第 40 頁 2-3

課程與 教學領 導

2-3-1 掌握教育系統中課 程、教學與評量等政策的 現況與趨勢

1. 以 1-3-3 為基礎與連結。

2. 掌握與課程、教學、評量相 關的教育政策現況與趨勢。

3. 分析教育政策的現況與趨勢 對綜合活動學習領域發展的 可能影響。

1. 重點:協助學員瞭解與課程、教 學、評量相關的政策現況或未來 趨勢。教育政策(education strategy)、社會發展(social development)等相關資料可作 為研討起點。

2. 介紹教育政策研究現況、社會發 展趨勢相關動態,可邀請教育 部、國科會、相關研究團隊進行 專講。

3. 協助學員分組、各組從社會或全 球發展趨勢,依分配主題研討教 育政策研究現況與未來可能性。

4. 以促進小組團隊專業成長為標 的,由各組設計分享研討內容與 心得的方式。

5. 輔導學員以自校主要參與者如 教師、行政人員、家長、學生等 為對象,分享所掌握之現況動態 資訊,蒐集回饋,連結課堂研討 分享所得,記錄問題與心得。

6. 學員回到課堂與課外聚會中,分 享觀察與紀錄,分析所知現況與 趨勢對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未來 發展的可能影響。

7. 建立多元管道或平台,讓學員紀 錄並分享各階段行動學習成果。

第 41 頁 2-3-2 理解課程與教學領

導之要則、以及與學校行 政領導之間的異同

1. 以 1-1-1、1-1-3、2-1-2 為基 礎與連結。

2. 瞭解課程與教學領導的意 涵、目的與要則,其與行政 管理或行政領導的差別(如 課程與教學領導重在專業展 現、同儕討論、團隊協作;

行政管理或領導著重業務規 劃與執行)。

3. 在課程與教學領導方面,掌 握課程領導偏重整體長期 性,如發展學習領域課程整 體計畫、規劃統合資源統合 規劃、建立專業資料庫等 等;教學領導偏重具體即時 性,如設計活動或評量、精 進教學方法、開發教學媒材 等等。

1. 重點:協助學員瞭解相對於學校 行政領導,在課程與教學領導上 特別需掌握的重點。教師領導

(teacher leadership)、同儕領導

(peer leadership)等相關資料可 作為研討起點。

2. 協助學員分組、各組依分配主題 研討在學校中行政領導、課程與 教學領導兩者之差別,以及在學 校組織中的領導同儕的原則。

3. 以促進小組團隊專業成長為標 的,由各組設計分享研討內容與 心得的方式。

4. 輔導學員以自校各學習領域團 隊為對象,進行觀察、撰寫個 案,比較其領導方式與行政領導 之間的異同,連結課堂研討分享 所得,記錄問題與心得。

5. 學員回到課堂與課外聚會中,分 享自己對課程與教學領導的觀 察分析、以及對對自己課程與教 學領導態度與作法上的啟示。

6. 建立多元管道或平台,讓學員紀 錄並分享各階段行動學習成果。

第 42 頁 2-3-3 帶動與課程、教學與

評量相關的研討與分享

1. 以 2-1-2、4-1-1 為基礎與連 結。

2. 在正式或非正式聚會中,透 過故事或簡報,主動分享自 己在課程、教學與評量活動 上的經驗與心得。

3. 建立多元管道、鼓勵多元方 式,邀請教師同儕參與與課 程、教學、評量相關的研討。

1. 重點:協助學員透過行動學習或 行動研究其觀察分析、擬策嘗 試、修改再試的循環過程,(除 了自己專長興趣的表達的形 式,還能)掌握說故事、簡報的

1. 重點:協助學員透過行動學習或 行動研究其觀察分析、擬策嘗 試、修改再試的循環過程,(除 了自己專長興趣的表達的形 式,還能)掌握說故事、簡報的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