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尹 宏 兵 ,〈《 容 成 氏 》 與「 九 州 」〉, 收 入 丁 四 新主 編 ,《 楚 地 簡 帛 思 想研 究

(三)》,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7,頁 220-236。

牛來穎,〈《唐六典》戶部卷與《開元十道圖》〉,《首都師範大學學報(社會 科學版)》,5,北京,1995.10,頁 103-106。

江林昌,〈遂公盨銘文的學術價值綜論〉,《華學》第 6 輯,北京:紫禁城出 版社,2003,頁 35-49。

江林昌,〈五帝時代中華文明的重心不在中原—兼談傳世先秦秦漢文獻的 某些觀念偏見〉,《東岳論叢》,28:2,濟南,2007.3,頁 9-21。

辛德勇,〈唐代的地理學〉,收入氏著,《歷史的空間與空間的歷史:中國歷 史 地 理 與 地 理 學 史 研 究 》, 北 京 : 北 京 師 範 大 學 出 版 社 , 2005 , 頁 272-296。

辛 德 勇 ,〈 兩 漢 州 制 新 考 〉, 收 入 氏 著 ,《 秦 漢 政 區 與 邊 界 地 理 研 究 》, 北 京:中華書局,2009,頁 93-178。原刊《文史》,1,北京,2007.6。

周予同,〈「六經」與孔子的關係問題〉,收入朱維錚編,《周予同經學史論 著選集(增訂本)》,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頁 795-806。

周 予 同 ,〈 從 孔 子 到 孟 荀 ─ 戰 國 時 的 儒 家 派 別 和 儒 經 傳 授 〉, 收 入 朱 維 錚 編,《周予同經學史論著選集(增訂本)》,頁 807-829。

周振鶴,〈漢武帝十三刺史部所屬郡國考〉,《周振鶴自選集》,南寧:廣西 師 範 大 學 出 版 社 , 1999 , 頁 65-69 。 原 刊 《 復 旦 學 報 ( 社 會 科 學 版)》,5,上海,1993.10,頁 67-69。

周 書 燦 、 張 洪 生 ,〈《 禹 貢 》 研 究 概 論 〉,《 河 北 大 學 學 報 》, 24 : 2 , 石 家 莊,2001.4,頁 90-94。

周 書 燦 ,〈 上 博 簡 《 容 成 氏 》 九 州 補 論 〉,《 史 學 集 刊 》, 3 , 長 春 , 2012.5,頁 91-95。

周 晨 ,〈 宋 刻 《 漢 書 》 版 本 考 〉,《 襄 樊 學 院 學 報 》, 23 : 1 , 襄 陽 , 2002.1,頁 76-79。

胡阿祥,〈《南齊書.州郡志》札記〉,《歷史地理(第 10 輯)》,上海:上海 人民出版社,1992,頁 324-332。

胡阿祥,〈「芒芒禹跡,畫為九州」述論〉,收入唐曉峰主編,《九州》,第 3 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3,頁 34-47。

秦 作棟 、荀國 仙,〈《 禹貢 》及 其地理 史學 地位〉,《山西 師大 學報 》, 22 : 4,太原:1995.10,頁 69-72。

唐曉峰,〈「芒芒禹跡,畫為九州」:元典區域觀念的誕生〉,收入氏著,《從

混沌到 秩序:中國 上古地理思 想史述論》,北京:中 華書局, 2010 , 頁 208-237。

陳 偉 ,〈 竹 書 《 容 成 氏 》 所 見 的 九 州 〉,《 中 國 史 研 究 》, 3 , 北 京 , 2003.

9,頁 41-48。

陳蘇鎮,〈漢初王國制度考述〉,《中國史研究》,3,北京,2004.9,頁 27-40。

晏昌貴,〈《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二)》中《容成氏》九州柬釋〉,《武 漢大學學報》,57:4,武漢,2004.7,頁 503-506。

晏昌貴,〈竹書《容成氏》九州考略〉,收入陝西師範大學西北歷史環境與 經濟社會發展研究中心編,《歷史環境與文明演進-2004 年歷史地理 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頁 44-52。

曹 爾 琴 ,〈隋 唐 時 期行政 區 劃 的演變 〉,《 中國歷 史 地 理論叢 》, 1 , 西 安 , 1992.6,頁 171-190。

勞 榦 ,〈 兩 漢 刺 史 制 度 考 〉,《 史 語 所 集 刊 》, 11 , 四 川 南 溪 , 1944.9 , 頁 27-48。

華林甫,〈近年來《禹貢》研究述略〉,收入華林甫主編,《中國歷史地理學 五十年》北京:學苑出版社,2002,頁 245-254。

楊向奎,〈《周禮》的内容分析及其成書時代〉,收入氏著,《繹史齋學術文 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頁 228-276。

楊樹達,〈鄒衍九州考〉,收入氏著,《積微居小學述林》,北京:中國科學 院,1954,頁 244-245。

劉 起 釪 ,〈《 禹 貢 》 寫 成 年 代 與 九 州 來 源 諸 問 題 探 研 〉, 收 入 唐 曉 峰 主 編 ,

《九州》,第 3 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3,頁 3-13。

閻 步 克 ,〈 文 窮 圖 見 : 王 莽 保 災 令 所 見 十 二 卿 及 州 、 部 辨 疑 〉,《 中 國史 研 究》,4,北京,2004.12,頁 35-51。

閻 步 克 ,〈 詩 國 : 王 莽 庸 部 、 曹 部 探 源 〉,《 中 國 社 會 科 學 》, 6 , 北 京 : 2004.11,頁 174-184。

譚其驤,〈新莽職方考〉,《燕京學報》,15,北平,1934.6,頁 1-41。

後經修改收入二十五史刊行委員會編,《二十五史補編》,上海:開明 書局,1936,頁 1733-1751。

譚其驤,〈兩漢州部〉,收入《中國大百科全書(中國歷史)》,北京:中國 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2,頁 581-583。

嚴耕望,〈從南北朝地方政治之積弊論隋之致富〉,《新亞學報》,4:1,香 港,1959。

顧頡剛,〈秦漢統一之由來和戰國人對於世界的想像〉,《中山大學語言歷史 學研究所週刊》,1,廣州,1927.11,頁 2-12。

顧頡剛,〈州與嶽的演變〉,《史學年報》,1:5,北平,1933.8,頁11-93。

顧 頡 剛 ,〈 兩 漢 州 制 考 〉,《 慶 祝 蔡 元 培 先 生 六 十 五 歲 論 文 集 》, 下 冊 , 北 平:國立中央研究院,1935,頁 855-902。

The “Jiuzhou” Concept in the Pre-Qin Period and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