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表9可以發現雅慈在教學前訪談中,「解決問題」、「回答問題」與「回 顧問題」的表現都不理想(分數:1.、0.、0),但在教學後訪談,各個向度 都有成長(分數:.、1.、1.),這似乎顯示雅慈在經歷探究教學後,提升 其解題能力。

21

კ4 ಏ৥৖౜ڑຫޑӣ៝ୢᚒૈΚ

ಏ৥ӧှԜᚒਔǴ৖౜ڑຫޑӣ៝ୢᚒૈΚǶдૈᑼ཮ೣ೯ᚒཀǴкϩඓඝ ᚒҞޑచҹǴӢԜӧӈ߄Ȩ჋၂ᒱᇤȩȐմѐόӝ౛เਢȑၸำύǴόሡӈрࡐ ӭёૈเਢǹΨࡐԖמѯޑஒتғᆶζғޑΓኧҔኧჹٰ߄౜ǴӧीᆉζғӞޑ ᜮᓐኧਔǴΨૈᕕှζғΓኧᆶᜮᓐኧޑКࣁȨ1Ǻ

3

2ȩǴ೭٤߄౜೿Ꮴӛܭჹᚒ

ཀкϩᕕှǴ٠Ъ׳уᅱ௓ԾρޑှᚒՉࣁǶ

߻ॊךॺමගϷ௖زޑၸำǴ൩ࢂȨᖆෳɡፕ᛾ɡᔠᡍɡᆒጏȩޑϸᙟำׇǴ ךॺᇡࣁಏ৥ޑԋߏǴٰԾ௖ز௲ᏢύѸ໪ӛӕᏢᇥܴགྷݤȐፕ᛾ȑᆶௗڙࡷᏯ ȐᔠᡍȑǴҗܭಏ৥ҁٰ൩ࢂ΋ՏԖࡐӭှᚒགྷݤޑᏢғȐёගрၨӭᖆෳȑǴӢ ԜдԖ׳ӭᐒ཮࿶ᐕ೭ঁ௖زൻᕉǴߦ٬д΋ӆϸࡘԾρޑှᚒࡘᆢǴ຾Զගϲ Ȩӣ៝ୢᚒȩૈΚǶ

Οǵ໡ཁޑှᚒ߄౜

߄ 9 ёаว౜໡ཁӧ௲Ꮲ߻ೖፋύǴȨှ،ୢᚒȩǵȨӣเୢᚒȩᆶȨӣ៝ୢ

ᚒȩޑ߄౜೿ό౛གྷȐ1.3ǵ0.3ǵ0 ϩȑǴՠӧ௲ᏢࡕೖፋǴӚঁӛࡋ೿ԖԋߏȐ3.3ǵ 1.7ǵ1.7 ϩȑǴ೭՟ЯᡉҢ໡ཁӧ࿶ᐕ௖ز௲ᏢࡕǴගϲځှᚒૈΚǶ

߄9 ໡ཁӧೖፋύޑ߄౜

ਔ໔ ᕕှୢᚒ ှ،ୢᚒ ӣเୢᚒ ӣ៝ୢᚒ

௲Ꮲ߻ೖፋ 3.3/4 1.3/4 0.3/2 0/2

௲Ꮲࡕೖፋ 4/4 3.3/4 1.7/2 1.7/2 Ȑ΋ȑ௲Ꮲ߻ೖፋǴ໡ཁӧȨှ،ୢᚒȩᆶȨӣเୢᚒȩӛࡋ߄౜ό٫Ǵᆶ௲Ꮲ

БԄԖᜢǶ

(一)教學前訪談,雅慈在「解決問題」與「回答問題」向度表現不佳,與教 學方式有關。

雅慈在教學前訪談的表現,低於研究者的預期,因為從她平常的考試成 績,研究者認為她在前三個向度不至於與紹庭差距太大(不含「回顧問題」,

因此向度紹庭本來就較佳),然而事實上她在「解決問題」與「回答問題」都 較紹庭差(1.<2.;0.<1)。從訪談中,我們發現這是因為雅慈在「一元一 次方程式」單元學習不佳,因此就算她可以瞭解問題,卻無法發展有效的解題 策略:

߄7 ܃⪭ӧೖፋύޑ߄౜

ਔ໔ ᕕှୢᚒ ှ،ୢᚒ ӣเୢᚒ ӣ៝ୢᚒ

௲Ꮲ߻ೖፋ 3.3/4 3/4 1.7/2 0.3/2

௲Ꮲࡕೖፋ 3.7/4 3.7/4 2/2 1.7/2 ຏǺϩ҆ࢂ၀ӛࡋޑᅈϩ

10

訪:我看你好像都不太會做這些題目(教學前訪談任務)?

雅:對阿…

雅:我不太知道怎麼寫…

訪:為什麼?我們不是教過一些未知數的東西,你可以試著從假設未知數來著手阿…

雅:但是其實我不太懂這個章節(一元一次方程式)的內容,可以說完全沒吸收進去…

訪:為什麼?

雅:因為我都只是聽老師在講,沒有自己做題目,然後我聽不太懂,也沒有機會去想這些該 怎麼用…(INT-0102)

從上述訪談,我們發現可能是過多講述,剝奪雅慈嘗試應用這些概念的機 會,阻礙她的學習,所以透過學生為中心的探究教學,也許對雅慈能有助益。

然而事實上,這也與研究者的期待有所出入,雅慈一開始在探究教學中的表現 也不好,她沒有很投入探究的活動(無法主動提出臆測與同學討論)。

(二)剛開始雅慈無法適應探究教學,但同學的表現激起她的學習動機

由於雅慈在先前的學習不佳(以符號列式、解方程式),導致她沒辦法投 入同學的討論,也不明瞭同學討論的內容:

我還是不太懂這個單元耶,只是一直聽大家講,但是大家也只是口頭上討論,也沒有寫下 來,所以討論完也不知道結論是什麼…(REC-0102)

儘管如此,雅慈並沒有放棄,相反的,她卻因為別人能夠發表許多解題想 法,刺激她也想要有好的表現,雅慈也是個好勝心很強的學生,這個特質與怡 璇相仿:

雖然跟不上他們的思考速度,但卻激起我要學好數學的決心,我相信這只是一個小起步,下 次收穫一定會更多,希望我能融會貫通。(SJOUR-0102)

這是個有趣的現象。探究教學中強調的臆測與論證,讓一些原本數學程 度較差的學生,有較多的發言機會,因為他們可以從先備知識發展一些解題想 法,雖然有時候這些想法對解題沒有幫助,但卻對好勝心較強怡璇、雅慈有很 大的刺激。她們會因為別人積極的表現,引發自己的學習動機,這是探究教學

數學探究教學對數學解題能力提升之個案研究

105

在情意上的影響(提升學習動機)。

(三)雅慈逐漸融入探究教學,並透過學習與協助溝通不同解題想法,進而提 升解題能力

隨著探究教學的進行,雅慈逐漸能參與同學的討論,表現也越來越好,

在探究課程的後期,也能嘗試用代數來解題,優於教學前訪談的表現。進一步 分析,發現幫助雅慈改變的原因有二。首先代數以外的解題方式(如比例、繪 圖)幫助雅慈「解決問題」。因為在探究教學初期,雅慈還不太會使用代數的 解題方式,但她能理解同學從先備知識發展出來的解題策略,藉由探究教學的

「溝通與形成結論」階段(學生發表自己的解題策略),雅慈學習到許多不同 的解題方式。

訪:我看妳好像表現越來越好,為什麼?

雅:因為我現在開始慢慢會去想她們的想法。

訪:什麼意思?

雅:剛開始的時候,我覺得他們用的解題方式都好神奇喔,我聽不太懂,可是慢慢的,我試 著去理解他們的想法,後來就知道他們在說什麼,現在都聽得很懂,然後我也會幫紹庭 解釋他的想法,加入大家討論,就變得越懂越多…(REC-0101)

第二個幫助雅慈融入探究教學的原因,是雅慈的溝通表達能力很好,她 常需要幫紹庭解釋想法(紹庭口語表達較差,但提出解題想法能力佳),因此 她需要融會貫通紹庭的另類解法,還需要用其他同學可以接受的方式表達,這 個過程可以幫助她逐漸精緻解題思維。例如探究課程四,紹庭針對課程一的

「丟番圖墓誌銘問題」(圖1)提出進一步的探究(不同的解題方式,圖5),

可是紹庭無法很清楚闡述他的想法(只是照著算式念一次),雅慈便幫忙紹庭 解釋,但雅慈也不是一開始就很瞭解紹庭的思維,她一邊解釋、一邊與紹庭討 論,藉由持續對話的過程,精緻自己的思維,最後融會貫通的用畫數線解釋算 式(圖5,下半部),其他同學便很輕易的瞭解紹庭的思維:

10

經由上述過程,雅慈逐漸發展出不錯的解題能力,雖然她無法自己想出解 題策略,但能從聆聽別人的解法中,學習與應用他人的解題方式。在教學後的 訪談,她也能用代數的方式解題,這是因為當她具備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後,

她重新審視其他同學的代數解法,並且在小組中與紹庭、怡璇討論,逐漸學習 到代數的解題方式(圖,題目見表):

24

კ5 ໡ཁڐշှញಏ৥ޑགྷݤ

࿶җ΢ॊၸำǴ໡ཁ೴ᅌว৖рόᒱޑှᚒૈΚǴᗨฅӴคݤԾρགྷрှ

ᚒ฼ౣǴՠૈவಡ᠋ձΓޑှݤύǴᏢಞᆶᔈҔдΓޑှᚒБԄǶӧ௲Ꮲࡕޑ

ೖፋǴӴΨૈҔжኧޑБԄှᚒǴ೭ࢂӢࣁ྽ӴڀഢԾρှ،ୢᚒޑૈΚࡕǴ Ӵख़ཥቩຎځдӕᏢޑжኧှݤǴ٠Ъӧλಔύᆶಏ৥ǵ܃⪭૸ፕǴ೴ᅌᏢಞ ډжኧޑှᚒБԄȐკ6ǴᚒҞـ߄ 4ȑǺ

კ6 ໡ཁޑжኧှᚒ

๶Κݺ࿇෼࡬່२ຟၲࡨᄎشֱ࿓ڤࠐᇞᠲໝΜ

ႁΚኙ೿ΔհছຟլवሐהଚΰฯஅΕࢣⱍαڇᐊչᏖΔՈլवሐ۞աڇጩչᏖΔ܀ਢ৵ ࠐ٣ᖂᄎࠡהֱڤ৵Δ٦ڃመᙰࠐ઎…ྥ৵ڶլᚩऱݺԾၒװംࢣⱍΔኬኬऱ༉ᖂᄎ Ա…ึ࣍वሐ๻آवᑇՈৰړشΔՈवሐ۞աڇᐊչᏖԱΖȐINT-081105ȑ

வ΢ॊǴךॺว౜௖ز௲Ꮲύޑλಔϕ୏ჹ໡ཁޑᔅշǴ२Ӄ໡ཁёӧԜϕ

୏ၸำύᏢಞځдӕᏢޑှᚒБԄǴځԛ೸ၸᔅշಔ঩ှញགྷݤޑϕ୏ၸำǴΨ ໔ௗߦ຾ԾρޑှᚒૈΚǶ೭಄ӝ SiegemǵBorasi ᆶ Fonzi (1998) ޑፕᗺǴд ॺᇡࣁᏢಞࢂ΋ঁ፟ϒཀက (meaning making) ޑၸำǴӕਔሡाޗ཮ޑϕ୏Ȑᆶ

24

კ5 ໡ཁڐշှញಏ৥ޑགྷݤ

࿶җ΢ॊၸำǴ໡ཁ೴ᅌว৖рόᒱޑှᚒૈΚǴᗨฅӴคݤԾρགྷрှ

ᚒ฼ౣǴՠૈவಡ᠋ձΓޑှݤύǴᏢಞᆶᔈҔдΓޑှᚒБԄǶӧ௲Ꮲࡕޑ

ೖፋǴӴΨૈҔжኧޑБԄှᚒǴ೭ࢂӢࣁ྽ӴڀഢԾρှ،ୢᚒޑૈΚࡕǴ Ӵख़ཥቩຎځдӕᏢޑжኧှݤǴ٠Ъӧλಔύᆶಏ৥ǵ܃⪭૸ፕǴ೴ᅌᏢಞ ډжኧޑှᚒБԄȐკ6ǴᚒҞـ߄ 4ȑǺ

კ6 ໡ཁޑжኧှᚒ

๶Κݺ࿇෼࡬່२ຟၲࡨᄎشֱ࿓ڤࠐᇞᠲໝΜ

ႁΚኙ೿ΔհছຟլवሐהଚΰฯஅΕࢣⱍαڇᐊչᏖΔՈլवሐ۞աڇጩչᏖΔ܀ਢ৵ ࠐ٣ᖂᄎࠡהֱڤ৵Δ٦ڃመᙰࠐ઎…ྥ৵ڶլᚩऱݺԾၒװംࢣⱍΔኬኬऱ༉ᖂᄎ Ա…ึ࣍वሐ๻آवᑇՈৰړشΔՈवሐ۞աڇᐊչᏖԱΖȐINT-081105ȑ

வ΢ॊǴךॺว౜௖ز௲Ꮲύޑλಔϕ୏ჹ໡ཁޑᔅշǴ२Ӄ໡ཁёӧԜϕ

୏ၸำύᏢಞځдӕᏢޑှᚒБԄǴځԛ೸ၸᔅշಔ঩ှញགྷݤޑϕ୏ၸำǴΨ ໔ௗߦ຾ԾρޑှᚒૈΚǶ೭಄ӝ SiegemǵBorasi ᆶ Fonzi (1998) ޑፕᗺǴд ॺᇡࣁᏢಞࢂ΋ঁ፟ϒཀက (meaning making) ޑၸำǴӕਔሡाޗ཮ޑϕ୏Ȑᆶ

數學探究教學對數學解題能力提升之個案研究

10

訪:我發現妳最近都開始會用方程式來解題喔!

雅:對啊,之前都不知道他們(紹庭、怡璇)在寫什麼,也不知道自己在算什麼,但是後來 先學會其他方式後,再回過頭來看…然後有不懂的我又跑去問怡璇,慢慢的就學會了…

終於知道設未知數也很好用,也知道自己在寫什麼了。(INT-01105)

從上述,我們發現探究教學中的小組互動對雅慈的幫助,首先雅慈可在 此互動過程中學習其他同學的解題方式,其次透過幫助組員解釋想法的互動過 程,也間接促進自己的解題能力。這符合 Siegel、Borasi 與 Fonzi (199) 的論 點,他們認為學習是一個賦予意義 (meaning making) 的過程,同時需要社會的 互動(與同儕溝通討論),以及個人的建構;探究教學中,提供良好的互動機 會,可以幫助學生建構出自己的知識。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