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不同表徵教學對「波的重疊原理」單元之概念學習成效與保留成效之分析

一、學習成效試卷前、後測之學習成效分析

此部分乃回答研究問題一「不同教學模式(實驗組I-融入動態表徵」、

實驗組II-融入靜態表徵)對學習者在「波的重疊原理」單元之概念學習成 效有何差異?」進而以敘述性統計與推論性統計呈現其結果。

(一)概念學習成效試卷之敘述性統計分析

針對不同教學模式(實驗組Ⅰ、實驗組Ⅱ)的概念學習成效試卷成 績(前、後測)進行敘述性統計分析,結果如表 4-1-1。

表 4-1-1 概念學習成效試卷之敘述性統計分析

前測 後測 後測-前測 N M SD M SD 平均差 實驗組Ⅰ 22 4.27 2.53 10.36 2.13 6.09 實驗組Ⅱ 24 3.54 1.84 7.96 2.59 4.42

41

42

表 4-1-3 概念學習成效試卷前測與延宕測之敘述性統計分析 前測 延宕測 延宕測-前測 N M SD M SD 平均差 實驗組Ⅰ 22 4.27 2.53 10.46 1.57 6.12 實驗組Ⅱ 24 3.54 1.84 6.21 2.75 2.67

由表 4-1-3 顯示在教學處理後五週,實驗組Ⅰ之學習者的延宕測成績 明顯高於實驗組Ⅱ之學習者,且實驗組Ⅰ的兩次測驗平均差高於實驗組Ⅱ,

顯示實驗組Ⅰ之教學保留成效優於實驗組Ⅱ的學習者。

(二)概念學習成效試卷前測與延宕測之推論性統計分析

將「教學模式」變項進行單因子共變數分析,分析時以「教學模式」

為自變項、「概念學習成效試卷前測成績」為共變項,「概念學習成效試 卷延宕測成績」為依變項,呈現於表 4-1-4:

表 4-1-4 概念學習成效試卷前測與延宕測之推論性統計分析 變異來源 SS df MS F 顯著性 組間 197.71 1 197.71 37.80 <.001 組內(誤差) 224.89 43 5.23

全體 432.37 45

根據表 4-1-4,F(1,43)=37.80,p<.001,顯示實驗組Ⅰ優於實驗組Ⅱ 且達顯著差異,即接受「動態表徵教學」對學習者之概念學習保留成效較 接受「靜態表徵教學」者佳,且本研究結果支持研究假設2-1接受「不同教 學模式學習者之概念學習保留成效(前測、延宕測)達顯著差異」。

(三)概念學習成效試卷後測與延宕測之敘述性統計分析

針對不同教學模式(實驗組Ⅰ、實驗組Ⅱ)的概念學習成效試卷成 績(後測、延宕測)進行敘述性統計分析,結果如表 4-1-5。

43

表 4-1-5 概念學習成效試卷後測與延宕測之敘述性統計分析 後測 延宕測 延宕測-後測 N M SD M SD 平均差 實驗組Ⅰ 22 10.36 2.13 10.46 1.57 0.10 實驗組Ⅱ 24 7.96 2.59 6.21 2.75 -1.75

由表 4-1-5 顯示在教學處理後五週,實驗組Ⅰ之延宕測與後測成績差 異不大,有些微的進步;而實驗組Ⅱ之延宕測成績與後測成績相較有明顯 的退步實驗組Ⅱ的兩次測驗平均差(退步幅度)大於實驗組I,顯示實驗組Ⅰ 之教學保留成效優於實驗組Ⅱ的學習者。以概念學習成效試卷後測成績進 行「Levene係數同質性考驗」,F(1,42)=3.33,p=.075,未違反同質性假 設,表示兩組沒有顯著差異。

(四)概念學習成效試卷後測與延宕測之推論性統計分析

將「教學模式」變項進行單因子共變數分析,分析時以「教學模式」

為自變項、「概念學習成效試卷後測成績」為共變項,「概念學習成效試 卷延宕測成績」為依變項,呈現於表4-1-6:

表 4-1-6 概念學習成效試卷後測與延宕測之推論性統計分析 變異來源 SS df MS F 顯著性 組間 38.95 1 38.95 36.06 <.000 組內(誤差) 45.37 43 1.08

全體 392.58 45

根據表 4-1-6,F(1,43)=36.06,p<.001,顯示實驗組Ⅰ優於實驗組Ⅱ 且達顯著差異,即接受「動態表徵教學」對學習者之概念學習保留成效較 接受「靜態表徵教學」佳,且本研究結果支持研究假設2-2接受「不同教學 模式學習者之概念學習保留成效(後測、延宕測)達顯著差異」。

44

45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