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二)內容分析

在文檔中 第五章課程與教學 (頁 21-25)

關於四編《孝順事實》的內容,亦可分別自編纂目的、中心思想、呈 現方式、教化對象以及具體內容等五方面來分析。

在編纂目的方面,明成祖感嘆孝道的重要,進而說到:「天經地義,

莫尊乎親;降衷秉彝,莫先于孝。故孝者,百行之本,萬善之原,大足以 動天地、感鬼神,微足以化強暴格鳥獸、孚草木,是皆出于天理民彝之自 然,非有所矯揉而為之者也」,

89

認為有提倡的必要。惟自古以來可供效尤 的孝子(女),雖其孝行為當世人所稱,但被記載下來卻有限,且往往散 見於諸典籍中。因此,成祖遂命官吏蒐集史傳諸書所載孝行卓然可述者,

共二百零七人,將其事例集合成書。希望讓讀者觀其孝行後,能夠興起其 愛親之心。

90

其中,這些事例,上自虞舜、三代,下至明朝洪武年間所發 生的孝子、孝女的孝行,皆予以收錄。

在呈現方式方面,全書共分為十卷,二百零七則。其中每一則都代表 一位孝子的孝行,故所載孝行卓然可述者的數量有二百零七人,前九卷皆 按時間先後順序排列,而第十卷,則專述孝女的孝行。編寫的方式為,每 則皆有條目,其條目皆以四字成句來表達,前二字為孝子名字,後二字為 孝行事蹟,如「虞舜大孝」、「文王問安」等;內容皆是先節錄史籍中關於 孝子的記載,其後針對其孝行加以評論,最後再重新將此人的孝行編成 詩,詩的形式皆是七字一句,四句一組,共有二組。而這些評論與詩皆是 明成祖親製。

91

在具體內容方面,根據故事內容的孝行,可分為養親、護親、醫親、

精神關懷、親喪、神蹟、心電感應與其它等八類,詳情如表 5-6 所示。由 表 5-6 可發現,《孝順事實》中以「親喪」類為最多,共有 61 則;其次,

88 《明太宗實錄》,卷 226,永樂十八年六月辛丑條,頁 1b,總頁 2216。

89 明.朱棣,《孝順事實》,〈序〉,頁 1a。

90 同前引書,頁 1b。

91 《明太宗實錄》,卷 226,永樂十八年六月辛丑條,頁 1b,總頁 2216。

則為「神蹟(孝感動天)」類。

種類 條目 說明

種類 條目 說明 卷五:「志寬不妄」;

卷六:「敬彝心悸」; 卷七:「顧忻祈天」; 卷十:「甄氏心驚」;

有感應而急馳回家。

其它 共 23 則

卷一:「考叔遺羹」(感念親恩)、「伯俞泣杖」(憂 母將老)、子春傷足(身體髮膚); 卷二:「范宣幼孝」(身體髮膚)、「卞眕赴難」(繼

承父志);

卷三:「道愍求母」(尋親); 卷四:「悉達報仇」(報父仇);

卷五:「孝意死節」(事君如事父,大孝); 卷六:「敬臣顯親」(揚名顯親)、「仁傑望雲」(思

親)、「法慎憂色」(憂親疾)、「饒奴全養」

(父母雙亡,養其弟妹)、郭琮祈禱(祈 母壽);

卷七:「壽昌尋母」(尋親)、「高登孝忠」(大 孝)、「李稙孝義」(大孝)、「楊政禦虜」

(大孝)

卷八:「岳飛忠孝」(大孝)、「允文孝勇」(大 孝)、「善應純孝」、「一德歸養」(思親); 卷九:「明三斫虎」(報父仇)、

卷十:「王氏治家」(寡婦治家有方);

資料來源:明.朱棣,《孝順事實.序》。

說明:分類架構參考任明玉《中國孝行故事研究》對孝行的分類析,但感應與其它則是研究者自 行增加的類目。

由上可知,《孝順事實》中以「親喪」類最多,其欲傳達的是父母死 後,仍應盡孝。至於居次的「神蹟(孝感動天)」類,則是強調倘若孝順 至誠,連天地都為之動容,與前述的所述之編纂目的相符。值得一提的是,

「神蹟(孝感動天)」類亦多孝行與父母歿而子女哀慟而感動天地,所產 生的神蹟事件。但不管如何,全書皆是正面的例子,而未舉出不孝的事件。

至於此書的教育意義,可分別從編寫形式與實質內容來說明。在編寫 形式方面,條目以四字一句來表示,清楚明瞭;又先說明孝行,其後才加 上評論,並將內容的重點與評論的結果編寫成詩以便誦讀,讓讀者能夠清 楚了解故事的主旨與學習的方向;至於詩則有利於讀者記憶,進而能夠仿 效,符合學習者心理。在內容方面,雖然全書以「親喪」類最多,在其內 容描述中,亦不單單只限於死後的哀慟,還描述這些孝子、孝女平時已克

盡為人子女的本分,盡心照顧父母的日常生活起居。此外,《孝順事實》

在卷七與卷八分別選錄五則盡忠國家的大孝表現,這幾則皆是以宋朝為背 景,表現出不同的時代背景下,所產生的孝行亦有所不同。

在文檔中 第五章課程與教學 (頁 21-25)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