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二、建議

(一)教師實施友善環境飲食課程所面臨的困 境及解決策略

國中八年級的孩子活潑好動,教學活動設 計需要動態、靜態活動相互搭配,才能讓孩子 持續沉浸在課程之中。以下研究者所要敘述的 困境著眼在討論教師本身教學能力及身心狀 態。茲將教師面臨之困境及解決策略分述如下:

1.將社區的發展變成一個故事

孩子對生活及社區漠不關心是因為熱情沒 有被喚起,而不是不能夠被引發。因此,教師 必須將孩子的社區說成一個故事,在孩子日常 生活中的細節找到社區需要被關注的理由。若 是教師本身對社區沒有情感,為了教學而教 學,則往後的教學活動不易引發學生的行動熱 忱。教師要先感動自己才能感動孩子。

2.將社會發生的事變成一個議題

『產銷履歷』、『糧食自給』、『有機』、『農 藥』、『在地』、『小農』等等關鍵字近來屢屢出 現在社會新聞議題的平面媒體、專題採訪,甚 或拍成電影,以上都是教師信手拈來的教學媒 材,教師千萬不要拘泥於既定的教學設計,反 倒要關注如何讓每個教學活動順暢地串連,最 後在學生的腦中及心中形成一個完整的概念構 圖,達成環境行動的實踐。

3.將戶外活動變成一種真正的關心

社區參與的戶外體驗學習活動不是付錢的 戶外教學,若是孩子已進入友善環境飲食課程 社區參與的活動階段,但是,當時孩子的學習 狀況未臻關心及尊敬小農的狀態,建議暫緩帶

孩子進行戶外體驗學習活動,教師需要再給孩 子多些引導及鋪陳,再帶孩子進行活動。若是 孩子活動過程態度不佳或未見積極,那就對小 農造成傷害了。所以,戶外體驗學習活動是一 種對小農表達敬意的展現,不是義務教學。

(二)對友善環境飲食課程設計的建議 1.在『永續生活發展』構面

研究者於教學後,在「深坑水田叨位去?」

這個教案,重點在引起學生對深坑水田減少現 象及其連鎖效應的好奇心,研究者發現提供照 片,印象不夠深刻,若是能加入讓學生回家訪 問家中的長輩,或是邀請社區耆老到班上來分 享,研究者預期會帶來不同的震撼效果。

2.在『低碳友善飲食』構面

研究者於教學過後,在「我的食物哩程」

教案,雖然學生在計算單一食物的食物哩程也 驚覺這些食物的食物哩程竟然這麼高,不過,

研究者發現若能讓學生計算個人每天一整天所 吃食物的總食物哩程,可能會更具效果,讓學 生對於自己的食物選擇會更加有意識感。另 外,在「社區一畝田,友善耕作!」這個教案中,

麻竹寮有機田的主人對深坑環境非常關心,因 受限於國中生課堂,只有機會參觀一下,若是 能夠配合其四時節氣耕作季節,讓學生可以腳 踏泥土,體驗一下泥土的溫度及溼度,不管插 秧、清福壽螺、拔雜草或是黃澄澄稻穀收割,

農事體驗活動相信一定更能激發學生人親土親 的在地情懷。

3.在『綠色飲食文化』構面

研究者於教學過後,在「有機農業 VS 慣 行農法」教案,研究者發現學生都知道農藥很 可怕,但是不知到底有多可怕,研究者認為可 以再加入兩個小活動會讓整個活動更具效果。

第一個活動可以參觀農藥行,面對琳瑯滿目的

農藥,學生會很訝異耕作竟然需要這麼多農藥!

第二個活動,若是能夠請益理化老師,到實驗 室實驗普通的一把菜到底可以分析出多少種農 藥。如此,學生就更可以體會有機農業對環境 的益處。在「深坑在地飲食」這個教案中,學 生確實都努力烹調食物,不過,有些食材不易 操作,例如桂竹筍、時蔬野菜等等,若是運用 班週會時間,讓孩子邀請爸媽或阿公阿嬤一起 參與就更棒了,達到傳承的意涵。

4.在『社區參與』構面

研究者於教學過後,在「公民行動─午餐 倡議」的活動,若沒有學校方面相關聯繫的支 援,不太容易實踐。從這次的行動經驗,研究 者發現應該要先辦學生與校內老師及社區家長 的座談會,先凝聚校內的共識,這樣的公民行 動會更加落實。公民行動的意義在於希望學生 可以具有公民意識,為自己的社區及食物權發 聲。「我們的小農,體驗賣菜」的教案則是首推 和學生家長、或親戚朋友合作,這也同時讓家 長看到孩子的成長。而本次行動會成功,完全 歸功於深坑的鄉親熱情支持。學生在體驗賣菜 過後,直呼實在是太熱了,完全佩服小農的堅 持及執著。值得推薦的活動。若是可以到社區 農夫市集體驗賣菜,那會更好。亦可結合校慶 或園遊會,讓學生學會整理蔬菜,準備簡單而 環保的包裝,學習如何訂定合理的蔬菜價格,

學習如何跟消費者講解蔬菜種植的過程,還可 以製作素雅的邀請卡邀請家人及社區人士來參 加非常難得的農夫市集。這點滴都讓學生深刻 學習如何為小農服務。

5.關於『咱們來種菜吧』校園友善耕作農園部 分

校園友善耕作農園的作物栽種一定要順應 四時節氣,按照當地的經驗,運用在地智慧耕

作。如此,可減少蟲害、施肥或灑藥問題,並 達到天生地養的自然『食癒』功能。遇到困難 時,請益在地小農,絕對獲益匪淺。友善耕作 農園經營部份,讓學生學習合作,使每一個學 生體認自己的重要性及價值感。此外,商請環 教組長利用朝會時間向全校分享校園友善耕作 的意義及其重要性,可以讓全校的同學共同維 護友善耕作農園。此外,亦可讓學生共同製作 友善耕作農園解說牌,解說牌上說明友善耕作 農園的理念,讓社區人士知道友善耕作的理 念,促進認同,共同維護農園。周末、連續假 日的農園維護,可以邀請社區人士及住在學校 附近的學生組成農園守護小組。友善耕作農園 需要全校動員一起守護,社區內外共同支持。

(三)對未來研究的建議

1.發展一套配合國中各領域課程之友善環境飲 食教學課程

從本研究結果得知,友善環境飲食主題課 程具有良好成效。設計主題課程可以讓友善環 境飲食的意義深化,完整的架構也讓課程更加 全面。若是教師及學校狀況無法配合,權宜之 計,亦可將本研究各個教案融入各領域適合的 單元(表9),老師依課程需求及學生狀況,將 友善環境飲食課程搭配自己所屬領域進行融 入,兼顧本科課程,也讓課程實施更具彈性,

權變應用於學校課程中。

2.發展具社區意識的服務學習公民活動 本課程根據深坑地區特色所設計,老師們 可根據自己的區域特色增刪再設計,相信會更 具區域特色及豐富度。每一個社區都具有獨特 的地景及風土人文脈絡。友善環境飲食課程亟 適合具在地特色的地區實施,更易於創造在地 行動。像是八煙水梯田、石門嵩山社區、貢寮 水梯田、及花蓮石梯坪海稻米附近各級學校,

可以結合當地的景觀,突顯其豐富的自然生 態,以及深厚的風土人情,發展屬於地區特色 及需求的教案。上述地區的地方意識發展較為 成熟,資源易取得,相關配套活動也更容易設 計,深具地區性的價值,更可以設計成特色課 程,成為典範。例如石門嵩山社區結合百年梯 田美景,發展許多農業體驗活動,像插秧割稻 體驗、七夕粿DIY 或是斗笠彩繪 DIY 等,這些 活動都是讓學生勞動學習的好題材,學生在滴 下汗水的同時更能珍惜農夫、愛惜食物,關懷 土地。

此外,大台北地區也有多達 16 處農夫市 集,老師也可帶學生協助社區內小農賣菜,讓 學生認識社區小農,藉由一開始的海報價格表 製作,賣菜體驗,到最後協助收攤,這過程可 以看到生產端與消費端之間的連結,以及生態 價值與市場價格之間的落差,這都是很好的機 會教育。

因此,研究者建議將構面四『社區參與』,

發展成十二年國教中服務學習的公民活動,讓 學生走出教室,走向社區。特別提出就算是在 市中心的學校,其學生仍須具有社區意識,對 家鄉的關懷,對環境議題的關注。教學活動可 權變設計,其精神不變,更可帶給學生不同的 生活經驗。

3.發展各學習階段友善環境飲食課程及教學模 組

全球暖化問題日益嚴重,本研究當中『在 地食材』、『友善耕作』、『產銷互信』、『綠色保 育』等觀念近來不斷被廣泛討論,可見友善環 境飲食教育推廣應及早紮根,建議未來可以發 展出各學習階段友善環境飲食課程,紮根於國 小、深植於國中及延續發展到高中、大學,有 系統地培養學生友善環境飲食觀念,增強學生

友善環境飲食之生活態度,進而落實友善環境 飲食行為。本研究友善環境飲食課程教學成效 良好,非常適合開發成教學模組,讓教學者據 此教學模組,演繹友善環境飲食教學目標及設 計理念,再根據學習者的需求,發展主題單元,

讓友善環境飲食課程在每個學習階段紮根。後 續對友善環境飲食研究之有志之士可以此為研 究方向。

4.發展校園『友善環境耕作』農園

若是學校的場地許可,有空地可以做為農 地,那就教學活動的設計上會增添新的原素。

根據美國的GBL 研究,學生在花園中或農園中 栽種作物,可以陶冶他們的身心,可以提升他 們的觀察力,可以鍛鍊他們的耐心,說不盡的 好 處 都 在 潛 移 默 化 中 展 現 (D. R.&P. S. ,

根據美國的GBL 研究,學生在花園中或農園中 栽種作物,可以陶冶他們的身心,可以提升他 們的觀察力,可以鍛鍊他們的耐心,說不盡的 好 處 都 在 潛 移 默 化 中 展 現 (D. R.&P. S. ,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