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現已出版的讀本依序為 2006 年 10 月出版的{藍布衫、油紙 傘 台灣客家歷史文化}、{來自遙遠的福爾摩沙}、{狂飆的 年代一 1920 年代台灣的政治、社會與文化運動}、{戰爭體制下 的台灣}、{唐山看台灣 228 事件前後中國知識分子的見證}

{自由化、民主化一台灣通往民主憲政的道路} ;以及 2007 年 8

94 邱雅艙 且史教育草 18 期

月出版的{舊文獻、新發現 台灣原住民歷史文獻解讀}、{鳥 轍清代台灣的開拓〉、{近代長老教會來台的西方傳教士〉、

{台灣地位關係文書〉。出版的順序原則是依編者的書寫狀況而

定,先寫出來先出版。」 78

「青少年台灣文庫」歷史讀本根據現有成書的內容,大致可 分為兩大類:-ll,政治,一搞社會文化。整體而言,現有的{青 少年台灣文庫〉歷史讀本在主題的呈現上,政治與文化課題的書 寫比例平均,甚至關切了許多過去被忽略的歷史議題,例如第二 次世界大戰下的台灣社會生活、戰後強人威權體制的建立過程 等。在時間的主軸方面,可以明顯地看到多屬於近現代的歷史。

在內容上,這套歷史讀本最大的特色在於提供了豐富的原始史 料,如{來自遙遠的福爾摩沙〉、{戰爭體制下的台灣〉、{唐 山看台灣 228 事件前後中國知識分子的見證〉、{舊文獻新發 現一台灣原住民歷史文獻解讀〉、{台灣地位關係文書〉等讀 本,都將史料的原貌忠實的呈現在讀者面前,再以淺顯的文字進 行解讀分析,不但有助於增加閱讀者的歷史意識,也讀許多歷史 真相得以透過史料不證自明。如{台灣地位關係文書〉的出版,

即試圖讓台灣的定位問題不再流於空泛的意識形態之爭,而是立 基於史料做務實的討論,由此達成的共識因為有所本,國家定位 不論對內或對外都能堅定立場不受動搖,因此作者在書末便提

長期以來,國人透過教育體章對於台灣國家定位的發展問 題,並沒有建立在歷史事實上的 T 解。 2004 年底到 2005 年 初討論高中歷史教科書暫行課程綱要時,有人主張將有關

'" <李永地 先寫先出版) , (聯告晚報}﹒ 2006 年 11 月 24 8 .軍 4 版。

在歷史教科書之外建立台灣的主體性認識 以{青少年台灣文庫}冉例 95

台灣國家定位的相關史實納入教科書,在國內掀起相當大 的爭犧與討論。就此而言﹒與其說是意識形態的爭主義與分 歧﹒不宜。視為反映 T 國人對於此段史實的不 T 解,而產生

T 不必要的誤會。從理論上來看,過去歷史狀態是何種情 形,對於未來的整體發展,並沒有決定性的影響,然而,

對於歷史事實的 T 解與釐清,卻是提供國人思考此一問題 時不可或缺的重要實埠。 79

由此書的出版,也可看出{青少年台灣文庫}歷史讀本與高中歷 史教育改革確實有所呼應與關聊,讀本可將在教科書中無法討論 的話題在此加以補充,以讓青少年學子對台灣歷史問題有完整的 認知與理解。

此外,這些歷史讀本所陳述的台灣面貌,有多本都是透過外 人的所見所聞建構而成的,例如{唐山看台灣 228 事件前後中國 知識分子的見證}是描寫中國人眼中的戰後台灣; (來自遙遠的 福爾摩沙}則是 19 世紀外國人眼中的台灣; (曹文獻新發現一 台灣原住民歷史文獻解讀}所記錄的,更是幾百年前中國人觀察 的台灣。這些外人的見聞觀感雖然不盡然客觀,有些甚至背後已 有自我文化的主觀心態,但經由他們的切入角度,台灣歷史文化 增加更多可剖析的面相,同時也能讓我們更深刻感受到文化之間 的差異性與多元性。

若就目前已出版的歷史讀本進一步予以分析,可以得出其建 構下的台灣歷史有三個重要的面向﹒其一是強調台灣人的抗爭精 神,例如{鳥轍清代台灣的開拓}將先租的開拓情景重現眼前,

"揖化元. (青 y 年台灣文革歷史請永 10 告,地位關陳文書) (台北 a 創 祉. 2007)頁 203·

96 邱雅繭 歷史教育第 18 期

讓我們看到在中國消極的管理下,移民為了在台灣落地生根所做 的自主性的努力;而{狂飆的年代一 1920 年代台灣的政治、社會 與文化運動}與{自由化、民主化 台灣通往民主憲政的道路}

兩本讀本則反映了台灣人自主意識從萌芽到開花結果的歷程,以 及強調今日台灣得以享受自由化、民主化的成就,都是這塊島嶼 上的民眾經過不斷地犧牲、反抗、爭取而來的。其二便是凸顯 台、中有別的歷史軌跡。主體的建立需要有一個相對的客體互為 映襯,同時還得強調主體與客體的差異,所謂的主體性才得以呈 現。對台灣而言,中國便是客體。台灣與中國因為歷史、文化的

糾葛,再加上人為影響的因素,讓兩者在文化認同與國家認同上 存在曖昧不清的重疊空間,進而影響台灣某些人無法擁有正常的 國家認間,而有所謂「既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的矛盾認同結 果。因此為了建立台灣的主體性,歷史讀本在歷史體驗、族群源 頭、生活文化等都呈現了有別於中國的特色,例如{戰爭體制下 的台灣}所呈現的便是台灣獨有的歷史記憶;在族群體質上更是 如此. <藍布衫、油紙傘一台灣客家歷史文化}便提出客家源流 的最新研究,依照考古學及人種誌學明白的指出「所謂的客家人 走來自亞洲大陸北部的蒙古民族,進一步追溯本源,客家人實為 早期從中亞游牧 J'J;華北定居的移民後裔;英國人類學家伯克斯頓 甚至認為客家人根本不是『中國人』」。 80最後,在歷史讀本的架 構下,多元文化成了台灣歷史的另一個代表特色。如{戰爭體制 下的台灣}、{來自遙遠的福爾摩沙}、{近代長老教會來台的 西方傳教士} .均陳述著台灣社會文化在近代所加入的非漢人的 元素。又即使是漢文化,在歷經時空的變遷後,也展現了和原鄉

"載曹村, (青少年台灣文庫 歷史讀本 l 藍布#油紙傘}﹒頁 2 。

在歷史教科書之外建立台灣的主體性認讀一以{青少年台灣文庫}為例 97

不同的在地特色,例如{藍布衫、油紙傘一台灣客家歷史文化〉

中提及的「義民廟」信仰,即是台灣客家族群在開墾過程中因偶 然的歷史經驗所出現的特殊宗教文化,又如在中國的客家地區,

三山國王只是潮油地區的角頭神,在移民渡台後卻由地域性的神 成為整個客家族群專屬的神祇;除此之外,六堆客家人的建築從 原鄉的圍龍屋型式 al,( ""傳統夥房,也是因應台灣的地理環境條件 所作的轉變。因此,我們可以得知現今的台灣文化其實是透過多 個源頭,再歷經在地化之後融合而成。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