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在歷史教科書之外建立台灣的主體性認識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在歷史教科書之外建立台灣的主體性認識"

Copied!
31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歷史教育草 18 期 2011 年 6 月

69

在歷史教科書之外建立台灣

的主體性認識一以《青少年

台灣文庫》為例

邱雅蘭*

杜正勝於教育部長任內,有鑑於在體制內的歷史教育改革 遭逢過多的挑戰,削弱其建構台灣主體性、深化士地認同的理 念,同時為了提升青少年的語文能力,建立學于的閱讀習慣, 遂指示國立編譯館主導出版了{青少年台灣文庫) ,以課外讀 物的形式來傳遞因為意識之爭而無法在教科書中呈現的觀念, 讓青少年對台灣能有完整的認識,再進一步從對台灣的 7 解 中,加海士地的認同感,重拾台灣的主體性,乃至於擁有國 家、文化的認同意識。{青少年台灣文庫}共有文學讀本及歷 史讀本兩個主軸。文學讀本分為新詩、小說、散文三大類,編 選方針以「文學性」、「青少年性」及「台灣性」三個層面並 重為主,選輯的作品年代起於日治,迄於現代,描繪出台灣在 不同時空的風土人情;歷史讀本則涵蓋了人與空間、人與時間 的面向,以主題式的編寫方式與豐富的史料肉容展現台灣的文 化總成,同時也讓讀者從中認同 7 台灣身為島嶼的獨立性格, 以及由多元族群與多元文化的認識中體會台灣的海洋性格,進 而形塑了台灣人身為島國海民的自覺與意念。{青少年台灣文 e 斬北市立重慶國民中學教師。

(2)

70

邱雅繭 歷史教育草 18 期 庫}便透過這兩個主軸,以感性與理性兼具的路線,共同交織 出對台灣土地高度關心與認同的情慣,在建立台灣主體性的認 識上,可說是做了最佳的示範。 關鐘詞 青少年台灣文庫、台灣主體性、台灣認同、歷史 教育、社正勝

(3)

F 在歷史教科書之外建立台灣的主體性認攝 n{ 青少年台灣文庫}冉例

71

前言 一部取材自「霧社事件」的電影「賽德克巴萊 J

(Seediq

Bale)

I 在近期掀起了一股對原住民與日治時期台灣歷史的討論 熱潮,許多人直言若非這部電影的媒介,根本不知道台灣曾經發 生過這樣悲壯的事蹟'也不了解原來島上的住民曾顧意以生命為 犧牲,只為換取自主與自由的理念,可見台灣大眾對於自我過去 的認識與了解是多麼的不足。會出現這種對自我認識不足的現 象,一來是因為中國國民黨曾經有計劃的虛化台灣的形象,剝奪 台人認識台灣的機會。台灣歷史的研究在過去被概括在中國史的 解釋架構下,被定位為鄉土史、地方史,研究成果強調的是台灣 與中國的關係,毫無台灣主體性可言,再加上威權體制下的政治 壓力籠罩,為避免觸及官方禁忌,台灣史的研究一度呈現荒蕪的 狀態;二來是因為近年來雖然開始在教育上重視對台灣歷史的認 識,但目前在教學現場的教師,多生長於那個被壓抑學習台灣的 年代,對於台灣的了解非常有限,甚至所接收的是具有中國意識 的訊息,因此在教授相關課程時易感到茫然無頭緒,甚至產生排 斥的心理,進而影響學生對台灣的認識與重視。今日魏德聖導演 透過電影,將「露社事件」以賽德克族的觀點來呈現﹒表達出以 台灣幸福主體的意義,而由電影所得到的廣大迴響看來,台灣人對 於探索自我的議題並非無動於衷,然而,要認識台灣、呈現台灣 主體的歷史,是否都得與拍攝電影一般付出如此昂貴的成本。其 l 由祖德聖執導拍攝,分島上下兩章,然 2011 年 9 月 9 日且 9 月 30 日上時 描 述 1930 年事也克革馬#坡社晴圓其那..道*續時人且抗 a 本殖民政權的錯 末。

(4)

72

邱雅繭 且史教育草 18 期 實,藉由一般的課外讀物,就能達到異曲岡功之效,例如{青少 年台灣文庫}這套叢書,其出版即脫離中國意識主導的書寫模 式,重新建立起以台灣為主體的文史架構。本文將藉由對該文庫 的介紹討論,呈現在歷史教科書之外如何建立台灣主體性的認 識,同時也希望引薦推廣這套課外讀物,提供同在中學從事歷史 教育的夥伴做為教學的輔助參考,以期許能在校園中建立正確的 台灣認知與認同理念,為將來凝眾台灣共同體的意識盡一番心 力。

一、歷史教育改革與《青少年台灣文庫》的出版

近二十年來台灣歷史的研究成果雖然豐富,但並非所有的研 究取向都是以台灣為主體,以中國為本位來詮釋台灣歷史者大有 人在,台灣意識和中國意識始終在糾葛續鬥,如 1997 年園中{認

識台灣}教科書的爭議風波便是由兩者競逐所引起 2

,

1997 年出爐

的{認識台灣}教科書,可說是在本土化浪潮關起下的產物,是 首度以台灣為主體所書寫的教科書,但其中的「歷史篇」最後所 呈現的內容卻出現與中國意識糾葛、認同論述曖昧不明的結果 3 1997 年 6 月 3 日斬賈站立委幸壘華學冊企聽會,針對{認識台灣) r 歷史 聶」輿「社會聶 J 的部至于內容提出賣腫,組媒體批露植,早 l 哥哥學術界且政治界 一連串的神論與抗爭風渡,詳情請見 1997 年 6 月至 9 月各大報。 3 皓丹埠與張期玲的碩士讀文均指出{認識台灣) r 歷史聶」的意識型揖搖擺在 台灣意識與中國主議之間。王前龍則認冉{認識台灣) r 歷史聶 J 的書寫觀點 具有意識型息,但對方令帽向台灣或中國並未說明,僅指出「社會聶』在建構台 灣認同的意圖土比「歷史萬」更具體,並對此有深入的解析。學見槍丹琴 ( r 中國本位」與「台灣本位」意識型藍早准制度過程的衝寶典調和 以國民 中華胡九「認敢告;IJ~課程島制) (台北:東海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站文,

2000

)、張期玲{團軍認同的塑造 以圈中的歷史教科書冉焦點(

(5)

1950-在屋史教科書之外建立台灣的主體性認站 以{青 9 年台灣文庫}為例

73

與訴求台灣為主體的教育目標似乎有所落差。所謂的「主體 性 J 應該是要有別於他者,具有獨立性、主觀性、同一性等意 義" (認識台灣) r 歷史篇」顯然尚未達到建立台灣主體性的標 準,究其原因仍是在於政治力介入,以及當時的台灣社會仍未完 全脫離中國意識的文化霸權體制,使其所欲傳遞的台灣認同思想 有限。 2000 年台灣有了首次的政黨輪替,代表本土勢力的民進黨在 總統大選擊敗了長期執政的中國國民黨,緊接著在 2004 年又獲得 繼續執政的機會,締造了深化台灣主體性的絕佳契機,能園中的 {認識台灣〉課程後,在 2005 年公布實施{普通高級中學課程暫 行綱要) (即「九五暫行課綱 J ) ,首度將高中歷史課程中的台 灣史內容獨立成冊,於 2006 年 9 月起正式使用。只是這樣的改 革,和之前首度將台灣史獨立 冊納入國中課程一般,再度掀起 激烈的爭議風波。此一綱要的修訂自 2001 年即開始進行,原是為 了因應銜接州學年升入高中的第一批九年一貫學制閩中畢業生的 課程,由清華大學教授張元出任歷史科召集人,邀請學者及高中 教師組成小組來負賣擬定, 2003 年 9 月首次提出歷史科綱要草案 時,由於將明朝中葉以後的中國近代史包括中華民國創建的歷 史,全納入高二的「世界史 J 就引發了「去中國化」的質疑,

2000)

l(台北 淡江大學公共行政串串企共政單碩士站立·2004

)

王前 ~t 〈圈民中畢{認誰也台灣(社會篇)教科書中之團軍認同描述> ) • (教育研究 單刊> •

45·

(壘北.

2000.7)

.頁 139-1690

,

r 獨立性 J 指個人或群體乃獨立自持﹒不壘其他個人或群體的影響典干擾 「主觀性」是以自身車識島出骨點認識、把握、理解客體或用省自身的特定視 角 r 同一性」是個人內在組一的自我或靈魂,或者是群體的身分認同,與他 者與他群乃是相對立的。事見其豐雄. (何謂主體性 1_ 個曹踐哲學的考 草〉﹒{思想>

·4· (2007.1)

.頁的 66 。

(6)

74

邱雅前 歷史教育單 18 期 高中歷史綱要被迫延後定案,張元因此在任期屆滿後婉拒續任 5 為了化解爭議,當時的教育部長黃榮村還邀請不同主張的學者舉

行公聽會

6並重修草案,將中國民國創建由世界史改列中國史,

才暫時平息風波。 2004 年 11 月,由遵甲大學歷史所長周樑楷重組 的編審小組,在重新修訂綱要後再次公布草案時,又引爆另一場 爭議。爭議的焦點主要在於新綱要中首次將(開羅宣言)、(波 表坦宣言)、(舊金山和約〉、(中日早日約〉並列討論 7 同時將 中華民國的創建納入中國史,而 1949 年中國國民黨政檀遷台後的

沿革則列於台灣史人前者被質疑是將台獨人士奉為台灣法律地位

未定論的法理基礎納入綱要 9有否定中華民國在台灣的主槽的用 意,甚至是在海台獨公投制憲法理打基礎 to後者則被指稱有意切 5 (台灣史中國史分冊早有共識〉﹒{自由時報) •2004 年 11 月 14 日,草 2 頁。 6 座被官司長行前 2003 年 11 月 23 日,與會的人士除 T 教育部外,尚有許傳霍、 陳水晉、華其盔、冊蠱田、張元 王健文等人 e 座城會的吉站摘要刊毅(中團 時報} •2003 年 12 月 14 日. AI6 眠。 7 網喜之相闖說明島「中華民國接住台灣的故攝典爭議﹒鳳姐說明過去所稱〈開 揖宜言} (實際上島 statement) 、述是坦宣言之實實吐力的抽討、聯軍最高純 帥草一號命令的:t A 0 J 、「論述外在國際情勢哩化對台灣國際地位的影響, 包括轉載的埠晉、國際冷戰局勢的嘻立. (舊企山和的) (音像的對胡土處分 的姐力)、(中國和的) J 。 " 另外的爭議尚有認冉告:苛e.史主「略吉詳今」﹒牌,青朝站台的歷史過度可l'盔、 與中圍有闇部分的用詞畫. r 嵐攝 J 、「聶且 J 等字眼過對負面,有主觀、清且 價值判斷之畔。且〈教長:中華民國創建史放過中國史「毫無阻問 J

> .

{蟬告報} •2004 年 11 月lO a· A3版; (全教會視邀教師自叮綱要> •

(單單告報) •2004 年 11 月 15 日 ·AIO 脹。

, (社抽 改哩歷史U:~\I的風情抨桔> • (中國時報) •2帥4 年 11 月 11 日,

A2 脹。

10 (中共 晶在冉台獨制直立法理> • (中國時報) •2004 年 II 月 11 日.

A6

(7)

76

邱雅繭 歷史教育第 18 期 歷史仍列在中國史,但台灣史在敘述中華民國接收台灣之前,增

加回溯中華民國建國的歷史等,才讓草案拍被定案。 17

從以上歷史教科書編審修訂的爭議不斷,便可看出台灣社會 確實存在著對立的意識型態。今日台灣會深受中國意識的影響, 出現中國化與對中國的認同,是中國國民黨在戰後經由國家的力 量,刻意進行文化建構的結果。站在其文化建構的工程中,教育體 制與文化出版業的控制始終是其最重要的手段。過去中國國民黨

除了利用教科書傳遞意識型態、灌輸中國認同外﹒ 19尚出版學童的

課外書竊以輔助建構其所需的認同﹒如發行近四十年的官方兒童 課外讀物{中華兒童叢書) ,其內容特色之一便是具有高度的

「中國性」凹,與中國國民黨執政時期的理念相吻合,可說是該黨

17 (課網定韋高中歷史刪主權爭議〉﹒{聯告報) •2005 年 1 月 l 日.

AI

版 a '"構聰壘. (從民棋國軍的模式看戰惶台灣的中國化) • (壘灣文章串}﹒

18:138·

(企中.

1993.8)

.頁 77-1130 19 近年東對中國意識左右告曙虛史教科書的社判研究甚多,但其密車在{體輸國 小教科書}的〈社會科 歷史〉一主中,便指出教科書提斟蛤兒童的台灣史象。 哦,充滿大中國主蠱的意識型車,而且嚴重扭曲、捏造台灣且史,將台灣的過 去的化冉「開發的過程J .並掩藏美化,真人慢九、掠奪的行島,對於持、由、 日本的兢治時l 都用負面的字國民陳述。石計生主蝙的〈意識型島與台灣社科書} 也強調過去的教科書將台灣中國化,將台河與中國固定對違陸與中央的瞞你。 敢冒村更曾多次棋文指出過去的教科書對台灣史的敘述比。l 過~.且有中告一 體、中國中心主蠱、且,台色彩i! if. 等,學捕。 20 (中華兒童草書}是由企灣當教育廳主持岫印出脹的兒童讀物,自1964 年起 4著行,每年出版卅三冊,每冊的印三萬偉本,並免費贈送各國小,至2002 年 站停刊。林武車歸輛出畸重書的特色有(

1

)扭扭在典文學並重(

2

)是創作的

( 3

)是創軒的(

4

)是現代、寫曹的(

5

)是中國的(

6

)插圖輔其富中國味。 見林式蔥. (簡什中華兒童草書) • (中國譯文 )·30:4.(壘北,

1972

.4)

.頁 44-47 。對許諾垂直書內容比較全面性的研究,可事#昔壇血的 唔士論文( ,中華兒童叢書 J 與團軍認同形塑(

1965-2002) )

.祖文叫「中

(8)

F 在歷史教科書之外建立台灣的主體性認識一叫{青 9 年台灣主庫}為例

77

在體制外強化中國認同的另一項利器。正因為中國認同是經由體 制內外、雙管齊下的文教宣傳策略所樹立而成,台灣本土派人士 在掌握政治資源後,為了加強台灣的認岡﹒便由其過去的宣傳管 道著手改造起。只是今日的台灣社會講求自由民主,教育體制也 自 1990 年代起即不斷改革,持續走向鬆綁,不但以能力指標或課 程綱要取代課程標準'教科書也由部編本一言堂的作法改為開放 民間編訂的審查本。這意昧著本土當檀者難以再用過去專制的作 法掌控操縱教育資漲,尤其是在中國意識者窺伺在側,隨時準備 反撲的情況下,要經由體制內的教育管道來建立完整明確的台灣 認同,實屬不易,由之前{認識台灣}與 r 95 暫行課綱」的教育 改革風波便可得知。由於教育體制內的改造有其難處,體制外的 文物出版便成為建立台灣認岡另一條可嘗試的路線. <青少年台 灣文庫}的出版便與此有關。 2004 年杜正勝擔任教育部長,指示國立編譯館主編了{青少 年台灣文庫}叢書,分成文學與歷史兩類讀本發行,做為課外讀 物與補充教材。 21 其中有關歷史讀本的規剖,杜正勝直言歷史教育 的走向是促使其推動的關鍵: 個人長期從事歷史學研究,雖然是比較著重在中國古代史 領域,但歷史學不論其時笠、課題都還是要與當下社會對 話,因此也曾涉獵早期台灣有關平埔族歷史文化或進入大 航海時代台灣與海權國家的互動,當然對台灣歷史教育的 發展走向更是高度關注,這垂青少年台灣文庫歷史讀本計 華兒童草書」島主本,分析自兩 It 時期,盧控丰壘輝時期再到陳水扁時代停刊 冉止,咱物中越泊的官方國軍認同理;學的轉變。 1I陳明告. (青 y 年台灣主庫 I 斬詩靖本 1 美麗的世界 l (台北 五命,

2006)

.頁 5 0

(9)

78

邱雅蘭 歷史教育串的期 畫的椎動,乃是此關懷脈絡的體現。 11 過去杜正勝對台灣以中國為主體的歷史教育便頗有微詞,將之視 為是妨礙台灣主體性建立的因素 過去幾十年我們的歷史教育仍然把台灣邊緣化﹒犯台灣史 當作中國史的普瘤,直到今天還不斷重哩。教育部開放教 科書徒得自由化的真名﹒其實過去車行的教材綱要並沒有 改變。束縛不破,而設台灣主體性的建立,將宜。緣木而求 魚。 23 甚至今日台灣國家認同會出現分歧的現象,杜正勝也認為是歷史 教育使然﹒ 統常截歎壘灣「圍不成國 J 政治民主化及言論絕對自 由,並沒使企灣更加團結以對付共同的敵人,反而給企灣 帶來更大的混亂。不同黨派的人,他們心目中的「國家」 都不相同,在統看來,這是五十年來歷史教育給現在壺灣

造成的最大危機。"

由此可見杜正勝對於改革歷史教育的盼望之殷切,希望藉由改革 來建立台灣的主體性,進而整合對國家的認同。但是在 2004 年的 高中歷史課綱修訂爭議中,杜正勝體驗到了衝破保守的教育藩籬

乃至進行全面的改革有其困難,縱使執掌國家最高的教育行政權

力,面對反對聲浪也不得不做部分的妥協,畢竟台灣社會已非生 活在當政者可一手遮天的時代。因此,新的課程綱要最終雖然得 "敢冒村· (青少年台灣文庫屋史堉本 l 藍布#油紙傘 台灣客車歷史文 化}﹒台北。日創社 ·2006 固 2J社正騁· (走過關值十年(

1990-2000) )

(上冊) (台北 參田.

2000) .

頁 149· M 社jE疇· (壺,心全灣現) (高雄河畔.

1998)

.頁 157

(10)

在歷史教科書之外建立台灣的主體性認織一以{青 9 年台灣文庫}島例

79

以通過實施,卻因為讓步修正而使部分有關建立台灣主體性的課 題遭到刪除,改革原意大打折扣。再加上教育鬆綁,教科書由民 聞發行出版,書寫內容只要不脫離課程綱要的範疇,教育部便無 法多所干預。因此,為了彌補教育體制內改革的不足,以及在無 法利用教科書作為發言工具的情況下,社正勝指示教育部主導發 行了{青少年台灣文庫}歷史讀本。該套讀本是透過研究成果、 史料收集、整合詮釋成書 25其規劃囊括各種台灣史的重要研究主 題,並多由歷史學者主筆撰寫,在學術專業上有一定的水準'有 別於坊間一般未經考究雜湊的通俗類台灣歷史讀物。最重要的 是,其編寫的主要訴求是要回歸到台灣,深化土地的認同 26可說 是深具台灣主體性的歷史讀物。以此套讀物做幸福中學學生及教師 的課外補充來源,可說是杜正勝在艱困的現實下,試圖在體制外 延續其歷史教育改革理念的一種表現。

二、《青少年畫灣文庫》的蠶行初衷

{青少年台灣文庫}可以說是官方當時專門為全國青少年量

身打造的讀物 ·2004 年由教育部委由國立編譯館主編 27在歷經一

年多的策劃續審後,於 2006 年問市。這套讀物得以發行 ·2004 年 5 月就任教育部長的杜正勝是主要的推手,其出發點在於推動培養 青少年的閱讀習慣,他說 我要重申.J\,何我到教育部之後,要椎動{青少年台灣文 25 杜正疇· (杜老師人文館) (台北 教育部 .2008). 頁 108 0 "戴曹村· (青 y 年台灣文庫歷史堉本 1 藍布#油紙傘一台灣客車歷史文 化) .部長序。 27 陳祖莉· (青 ~'1年台灣文車正港的文學堉本) • (書香遺傳) .軍 36 期, (壘北

2006

.5)

.頁 43 。

(11)

歷史教育囂的期 邱雅繭

80

wji--缸 "ι! 一計划 Hftar-庫}﹒我最基本的考量,就是青少年的成長過程是吸收如 識的時期,但吸故知議不能只限計學校、課本,應績是要 垮養學生廣泛開請。...教育最主要的目的,還是要培養 一個人養成請書的習慣﹒請書應接要典人的一生結合在一 起。所以教育部才會在課程綱要之外,再做一垂課外靖

物,希望養成廣泛閱雪恥引起長。識的基礎。28

對於當下學生的國語文程度有日漸下滑的情況,杜正勝以為「唯 有增加孩子們閱讀的深度與廣度,才是提升孩子們國語文能力的 最佳方式」凹,因此教育部除了增加各校圖書的收藏數量外,對於 閱讀的品質也欲設法提升。雖然坊間已有不少針對青少年出版的 各類主題式書籍,也都有一定的水準,但要如何挑選出適合孩子 們閱讀,甚至是適合老師作為課外補充教材的書籍,實屬不易,

於是有了自己編著的構想. (青少年台灣文庫}因此誕生,30

{青少年台灣文庫}的催生除了導因於對國語文能力問題的 關切外,杜正勝本人對於台灣士地的關懷,希望加強對台灣歷史 文化的相關認知也是一個重要的動機 鑑於過去長期以來台灣的教育偏離教育原理,也未過延顧 及受教育者生活世界與學校教育內容的會通,接受越多的 教育越脫離土地典人民的聯結,喪失台灣在地知識體幸與 "社正時· (社老師人文館) .頁 104 0 "陳明台· (青少年台灣文庫 I 斬持續本 1 美麗的世界) .頁 5 。 知陳明告· (青少年台滑文庫 I 斬持續本 l 美麗的世界}。頁 5 。暈者以冉 杜氏此言,@,冉不騙得罪書商的要現軍奮之詞,他會有自己瞞著的構想,且是因 島時間的書峙中,尤其是民間出版的且史畫書.~充斥著大中團意識·1; 1 與 之抗樹,才有自行出版之輩。有關台灣時間兒童堉輯是中國意識影響的分析, 可事見陳月芳. (查灣出版中國現史顛兒童音,輔之研究(

1896-2003 ) )

.台 北。固立台滑師範大學歷史學車在軍區進修碩士站文 .20070 itibidk!ftJHIr--rltlhhHHMUtt-:i

(12)

在歷史教科書之外建立台灣的主體性認識 <J. (青 9 年台灣文庫}為例

81

主體意識﹒因此教育部提出『深化土地認同,塑造台灣新 公民』的一項施政策略,並指示國立鴿譯館進行『提升台

灣文學、歷史及台灣文庫計畫』 31

他所謂的「偏離教育原理 J 指的是過去在威權時代的教育,因 受制於中國意識形態,課程內容的設計忽略實際生活的土地與人 群,儘灌輸些與台灣無閥的歷史與文化,漠視由近而遠、由具體 而抽象的教育理念。因為「從教育發展的角度來看,一個人出生 後最先認識的是自己周遁的人、物與事,而後隨著年齡的成長, 認識的範圍逐漸擴大,由近而遠,同時逐漸從具體事象抽象 化。」 32任何 個社會或國家,大都依循著這種心理發展模式展開 敢蒙教育。但台灣過去的教育卻長期違反了這樣的原則,導致大 部分的人對台灣的一切非常陌生,幾近無知。所以杜正勝說 「在我的理想裡函,所謂台灣文庫的『台灣』一字﹒是指『台灣 學生該唸的文庫. .而不是只限於『台灣』的文庫」 33 ,「但當初 成覺自己對於迫塊土地的 T 解實在太少,所以文庫的偏寫走向才 會說定先從 T 解台灣問錯。 JM 其實這種「由近而這、由具體而抽象」的學習理論,呼應的 正是杜正勝就任部長之前所提倡的「同心圓」史觀。 1996 年杜正 勝應國立編譯館之邀,負責規劃高中三年歷史教科書的編響,在 編審過程中他提出新的編寫構想,以「同心圖」架構的方式來學 "載 1冒村· (青 9 年台灣文庫歷史靖本 l 藍布#油紙傘 台灣客車歷史文 化}﹒部長序。 咒他實村· (青:少年台滑文庫歷史靖本 l 藍布#油紙傘一台灣客車歷史文 化) .序。 "扯正勝· (社老師人文樟) .頁 104 0 "扯正牌· (杜老師人主館) .頁 105 。

(13)

82

邱雅岫 歷史教育草 18 期 習歷史,即將歷史教學方向區分成五圈 r 第一團是鄉士史(縣 市或台灣北、中、西、南、東地區) ,第二團是台灣史(或含閩 粵東南沿海) ,第三圈是中國史,第四圈是亞洲史(含西太平

洋) ,第五圈是世界史」泊,依照「從近到遠,從今溯古 J 的原

則 r 從學習者的時空環境作中心,一圈圈往外推移,先詳內而

後詳外」",也就是「先學習台灣及其周邊的歷史,其次中國史,

其次亞洲史,最後是世界史。」 37 。之所以提出這樣的主張,杜氏

以為是要彌補過去歷史教育設計的諸多缺失,其中之一便是「只 有中國,沒有台灣,既無視於中國各地的特性,也脫離我們國家

的現實,喪失自我,引發青年人國家認同的危機。」 38此外,他也

希望透過「同心園」的學習構想 r 從自己的立足點出發,逐次 建立我們的歷史解釋觀點」 39 ,也就是要建立「以台灣為主體的史

觀」 40 。杜正勝在 1997 年提出這套史觀時,曾被質疑是要「切斷

台灣與中國的擠帶,要把台灣引上獨立之路」﹒引發了部分政治 人物與學者的批評,由於教育部的保守心態,使得杜氏的理論在 當時並沒有付諸實行的機會。 41 直到杜正勝走馬上任教育部後,在 2006 年實施新的高中課程綱要(即 r 95 暫(課)綱 J ) ,將高 35 扯正唔· (歷史教育的且連〉﹒{師蟬心聲) .軍 4 期. (壘舟.

1995.6)

.頁

1-2

0 36 扯正騁 o (且史教育的改造) .頁 2 。 "社正疇· (壘,心壘,現} 頁 157 。 M 社正暉· (-個斬史觀的量生〉﹒{當代) .軍 120 期. (壘北.

1997.8.1 ) •

頁 24 。 "社正路· (大軍悴~重視且史教育 T

)

.原睡在對 1997 年 4 月 5 日的{自由 時報} .現社輯方守氏著{走過關蟑十年(

1990-2000) }

(下冊) (壘北 參 田 .2000) .頁 345 。 州社正唔· (走過關睡十年(

1990-2000) }

(上冊) .頁 1490 “社正疇

• (壘,心壘,現) .頁 157-158 回

(14)

在歷史教科書之外建立台灣的主體性認織 以{青),'年台灣文庫}冉例 的 一、二必修的歷史課程內容重新規剖,讓台灣史得以從中國歷史 教科書中抽離出來自成一冊,在高一上學期以一整個學期的時間

予以講授,之後再於高一下及高二分別教授中國史及世界史 42其

「同心圓」的教育理念始獲實踐。由於教科書中增加不少介紹台 灣的內容,但在過去的教育訓練中,與台灣相關的內容並不多, 因此在教學的補充教材上,教師們有深感不足之慮,也因此促使 教育部萌生編寫{青少年台灣文庫}的念頭。的如此看來, (青少

年台灣文庫}的出版,也可看成是實施新課程綱要後的一種配套

措施。 要之,為了提升青少年的語文能力,建立學子的閱讀習慣,教 育部有了發行文庫的計劃,第一階段是從台灣做起,與杜正勝「同 心圓」史觀的理念相同。昔日杜正勝以「同心圖」理論闡述對歷史 教育的閱價及改革 11 針,如今這套以台灣海主體及認識起點的理 念,也影響了這次{青少年台灣文庫}的出版與發行走向,顯見杜 正勝希望這套讀物能如同之前對歷史教育改革的理想,讀讀者回歸 到現實層面 r 重視我們賴以生存發展的台灣,肯定其獨自存在的 意義」剖,進一步從對台灣的了解中,加深士地的認同感,重拾台 灣的主體性,乃至於「有國家、文化的認同意識。」 45

三、文庫讀本的編印

{青少年台灣文庫}預計先規劃文學讀本及歷史讀本兩個主 心2 95 學年度適用的〈普通高盟中華埠起暫行網要〉哺事照教育部中等教育司實 祖閣( h呻 l/www.edu.twlhigh-schooVcontent 回px?site

_content_sn=8403

)。 的陳明台. (青:少年台灣文庫 I 一輛畸唷本 I: 美麗的世界) .頁 6 。

“社正疇. (壘,心壘,育現) .頁 l 曲。

(15)

84

邱雅繭 歷史教育第 18 期 軸,再擴充到其他主題。另外,尚計畫針對已經出版的文學與歷

史,設計出漫畫讀本,讓更小的孩子們亦能輕鬆的閱讀,峙看得出

教育部試圖將閱讀的年齡層向下延伸的用心。 文學讀本系列的召集人為李敏勇,參與者還包括陳明台、林 淇濤(向陽)、陳芳明、梅家玲、范銘如、王志誠(路寒袖) 吳勝雄(吳最)、楊翠。編輯群擬定新詩、小說、散文三大類,

分別由李敏勇、陳芳明、路寒袖負責,再另組成三個小組

47每種

文類各出版四冊,編輯成一套十二冊的青少年文學讀本,目前已 出版二套共二十四冊。文學讀本的編選方針著重兼顧「文學

性」、「青少年性」以及「台灣性」三個層面"旨在挑選既具備

文學藝術性,不艱澀難懂又能對青少年有成長歐蒙之效,以及足 以反映台灣歷史與社會性質的作品。

在內容的設計上,採取「選集」的形式

49每冊依據作家世代

或創作主題收錄諸多相關作品,兼顧廣度與深度。「在編選流程 上,由每一本書的主編先挑選作品,經小組初步認可後,再提交

大會由全體編選委員同意。 JSO此外,在每一篇的選編文本中,除

了原文內容外,尚附有相關的作家介紹以及作品導讀,讀閱讀者 對於文學家的創作背景、風格有具體的認識,更能進入文字的領 域以品味文章蘊藏的意境。 在文本的挑選上,主要以新詩、散文及小說的作品為主。新 ",陳明台· (青 9 年台灣文庫 I 斬持續本 l 其麗的世界〉﹒頁 6 固 的陳雅莉· (青少年台灣主庫正港的文學哺本) .頁的。 叫陳明告· (青少年台灣主庫 I 斬時唷本 l 美麗的世界〉﹒頁 90 “再見. (青 9 年台灣主庫 I 散文讀本 1 :吃措度的國干) (台北 五南,

2006)

.頁 12 。 有, f車推莉· (青j.'年台灣主庫正堪的文學of本〉。頁抖。

(16)

在歷史教科書之外建立台灣的主體性認講一臥{青 ]I 年台灣立庫)11,倒 的 詩承載著詩人的意志與感情,常以體像和顯像呈現歷史,透過詩 人的作品,體察他們心的動向,對於台灣這個島嶼的風景與心 境,會有更為深刻的連帶感,進而促進認同感。 51散文則具有「平 民化」的特質,是現代人最常使用的文類,也是讀者親近文學最

自然的門徑

52而小說創作可說是自 1920 年代台灣新文學運動發

韌以降,最早被接受並肯定的文字藝銜,既展現時代的審美觀 念,也反映社會的人文關慎,岡時還承載著台灣的歷史記憶與文 化認同目。因此文學讀本的編輯群基於上述特性的考量下,便以這 三種文類做為向青少年推廣閱讀的媒介。其實,會做出這樣的選 擇,尚與編輯群們對現今文學教育發展的現狀不滿有關: 長久以來,我們的國文科教學一直過度偏重詞語注釋的記 誦,以及修辭、格律等文學表車層面的解析,而疏教文學 內在精神面向的追索與探揖﹒甚少 ~I 領學子透過「閱讀」 這條繁美而又充滿奇趣的路徑,採擷豐富的文學花實﹒培 養閱讀習慣,強化文學欣賞能力。 54 因此為了讓青少年能更直接地透過文字體會文本的內涵,文學讀 本除了挑選貼近青少年閱讀程度與習慣的三種文類,收錄的作品 也只以學生接受度較高的白話文為主 55並未編選文言文的作品,

結果引發不小的爭議。 M由此爭議可以看到教育部在推行這套讀物

‘ l 丰瞌唔, (青少年台~S(J.f- I 一制時埔本 2 : 1色與果實) (台北 五南,

2006)

,頁 11-12

必要晨, (青:針年台灣文庫 I 一散文唷本 l 吃甜血的 a 于) ,頁 12 。 叫陳芳明﹒〈青 11 年台,文庫 I 小說摘本 l 軍虹襯衫的男措) (台北 五 南,

2006)

,頁 II· "吳見, (青 9 年台,文庫 I -散文續本 l 吃賭皮的 a 于) ,頁 11

55 <持主言暈名著著重台滑性〉﹒{蟬告報) , 2006 年 3 月 2 日, AJ 版, “〈持文言韋名苦苦重台灣性) , AJ 版(台灣文學排除文言文 專車且

(17)

86

邱雅繭 歷史教育罩的期 時所受到以意識型態檢驗的壓力,同樣的壓力也出現在歷史讀本 的發行上。 歷史讀本是由李永熾、張勝彥分別擔任編審委員會的正、副 召集人,其編審委員尚有吳密察、吳學明、李筱峰、林富士、林 昌華、周婉窈、施志汶、陳君愷、陳芳明、溫振華、詹素娟、蔡 錦堂、賴福順、戴寶村、薛化元等人。上述編審委員均具備歷史 專業的背景,在台灣史研究的不同領域上各有所長,包括近現代 的政治史、清代的開發史、基督教的教會史、本士文學、左翼歷 史、平埔族與海洋文化等,並多有豐富的學術研究成果及著作。 其中林富士、周婉窈更曾擔任高中課程綱要修訂委員,加強了歷 史讀本與高中歷史教育的連結關係。 {青少年台灣文庫}的歷史讀本採主題式的編寫方式,原本

預定「分三階段編審出版,總計達三十六本 J "所欲呈現的內容

甚廣,主要以文化史為重. 這些講本基本上涵蓋 T 歷史構成的基本元素﹒人與空間、 人與時間的面向,亦即物質、社會、精神面的文化總成。 在分類上有史料典籍至近代文獻的解堉改寫,使學生 T 解 從史料到史學的知識再現,在人群部分有從原住氏、客家 人、毒村與榮氏、來台外國人的書寫,反峨台灣多元族群 彈)

(中華 a 報)

.

2006 年 3 月lJ

8 •

24 摳; (吳樁壘 古典詩曾在台灣 盛行)

.

(中華日報}﹒ 2006 年 3 月 13 日 ·24 版,中央研究院主哲所副研究 聶華賣學也以〈航向禍國早讀之際) ( (輯告報)

2006 年 4 月 30

8 • E5

版)評論文學墉本時,指出岫輯最大的眩暈便是忠、略沈也文此時的古典詩文, 他以再 it 些文言作品有不 11 是青 9 年可臥娘娘上口的竹枝詞主五絕七言,不解 蝠輯何此吐量。

"

I且曹村. (青 9 年台灣文庫歷史墉本 1 藍布#油紙傘 台灣軍事屋史文 化) .部長卑 a

(18)

在歷史教科書之外建立台灣的主體性認織一以{青少年台灣文庫}冉例

87

文化的特質;區域空間有海洋文化、地名與歷史、都市史 等專題;時間與歷史有不同時段從清代漢人開拓主戰後民 主化各分期的歷史,以及古蹟典歷史、民俗文化史、教育 史、宗教史、日本文化在台灣、醫療與社會等不同課題; 經濟、技衛與生活文化則有農革與水利史、 R 村文化史、 中小企革與經濟發展史、科技史、飲食文化史等;近代國 家體制部分則著重過去所較忽略的人權史、戰復台灣與中 國關條、戰後台灣的國際關條誓,主題內容豐富多元。目 「第一階段大部分由偏輯委員會成員編寫;第二、三階段則 由編委會邀請台灣史各領域學有專長的學者專家分別撰寫相關主

題」闕,目前自 2006 年 10 月起至今僅出版了十冊,作者均為編輯

委員會的成員,顯見尚停留在第一階段,與文學讀本的出版進度

相較之下落後許多。曲這或許是因為歷史讀本的成書方式與文學讀

本有別,文學讀本是在現有浩繁的作家成品中進行輯選的工作, 而歷史讀本則是編者依據主題,將相闋的史料、研究成果整理後 再重新撰寫成書。 c-為期慎重,每本書從綱要確立到初稿完成, 都先在編委會上討論,然後請兩位學者審查,偏審者再依審查意 50.. 冒村, (青 9 年台灣文庫歷史唷本 I 藍布#油紙傘 台灣草草歷史文 化) ,部長序。 "戴寶村, (青 y 1f- 台灣文庫歷史唷本 I 藍布#油JlI.* 台灣草草歷史文 化) ,序。 “華者,芳自酋主研究計畫審查時承葷戴曹村教授告妒,歷史唷本的軍二階段本已對 期 i草行,站階段的捕者也多已完成唷本內容,只是未及聶行, 2008 年輯政府 上台哇, (青 9 年台灣文庫}卑章的預算便遭中國團民質的喜員,令唱會中刪 除,迫使團立輔譯館與崎喜們蟬的,聶行計畫因此中止。部分捕者已將唷本月 喜由民間出版社發行﹒壘,誠實村著{告珊的海洋盧史文化) (台北 玉山祉,

2011

)、林里華著{皇民化社會的時從) (台北 台灣書曙,

2010

)等書均是 ~規畫'I 之車列著作。

(19)

88

邱雅蝴 歷史教育草 18 期

見修改,因此前後費時甚多。」“

第一期的歷史讀本在 2006 年 II 月正式發表時,果然如同文 學讀本一樣,引發部分人士不同的聲音,質疑該讀物夾帶著政治

的意識形態

62甚至直接指出編審委員的「成員中獨派色彩稍

濃。」 63其中爭議性最大的是李筱蟑偏寫的{唐山看台灣-228 事

件前後中國知識分子的見證) ,該書被批評「篇章標題用字強 烈 J , 64充滿政治意識色彩,的有「洗腦」之嫌。曲其實此書的內容 正如岡書名,收集了二二八事件前後中國知識分子對台灣社會觀 察的記錄文字,目的雖然是要闡明二二八事件發生的前因後果, 但書寫宗旨仍放在呈現原始史料,所以在篇章的命名上忠於原文 的文字,同時史料的引述也遠多於作者的評論,整本書的性質較 偏向史料的整理。在二二八事件的真相尚有許多課題未獲得解答 之際,與事件相闋的史料能夠搜集越多當然越有利進行研究,作 者只是多提供了一條發掘真相的管道,而且對於史料的解讀,會 因人而異,更何況該書僅是課外讀物之一,未列入正式的課程教 材,擔心學子因此受意識形態的左右,恐怕是過於把人憂天。 總之,教育部以推動青少年閱讀習慣為出發點,設計規劃了 "恢寶村. (青 y 年台灣文庫歷史讀本 1 藍布#油紙傘一台灣軍事歷史文 化〉。序。 位〈青 9 年虛史「獨」本? )﹒{中國時報> •2006 年 II 月 26 日. AI9 版, 〈很且,台?教~且史靖本不列考試) • (聯合晚報) •2006 年 11 月 24 日, 4 版﹒ 的〈都搞青 9 年台灣文庫回歸歷史原說) • (中國時報) •2006 年 11 月 25 日,“版。 “〈唐山看 228 接仕台灣哩劫性) • (聯合報) .2006 年 II 月 25 日. C4 月辰。 “〈很政治?數都歷史唷本不列考試) ·4 版。 的〈青 9 年且史「獨」本? ) •A19 版。

(20)

在歷史教科書之外建立台灣的主體性認構 以〈青少年台灣文庫}再倒

89

文學與歷史的課外讀物,由國立編譯館主編,民間書局來出版, 採取公開自由販售及免費致贈校園的方式發行。目前已發行的讀 物,都先由認識台灣的層次出發,除了符合教育的原理外,也趁 此矯正過去對於台灣了解不足的弊端,希望透過文庫的發行,充 實學生的文學素養,也能加深他們對土地的感情與認同。

四、文庫的內容與特色

(一)文學讀本

目前已出版的「青少年台灣文庫」文學讀本共有兩套,新 詩、散文、小說各八冊,分別在 2006 年 l 月及 2008 年 12 月出 版。「青少年台灣文庫 I J 蒐集了日治時期至 1970 年代文學作家 的作品,共計有 256 首詩、 140 篇散文及的篇小說;“ 7 r 青少年台 灣文庫 ITJ 蒐集的作品亦從日治時期的作家開始,但向下延伸跨

越的世代已至 1980 年代,計有 317 首詩、組 100 篇散文及 40 篇小

說。 「青少年台灣文庫」的文學讀本,取材作品始自日治時期, 迄於近現代。新詩、散文、小說三種文類在編排上先以世代做區 分,按照作家的出生年代或作品的發表時代依序分冊呈現,並在 序言中就每個世代的時代背景與創作風格的連結做深入的分析: 之後才以主題式的方式,還輯探討相關議題的作品編入同一冊。 。7 何思啞 朱是玲、游車呻. (介紹一垂冉青 y 年喝 i里的台,曹文學堉本 {青少 年台灣文庫一文學靖本 l

) .

(固立揖譯館甜刊 l

.

34:3 .

(壘北。

2006.9)

.頁 100 0 的幸勤岸的台語持〈白聖〉與張芳草的事語詩〈下一站〉除

T

原版本外,尚仕錄 T中文版本,因內容相同﹒欲在此將述兩首持的兩種組本各擇一列入計算。

(21)

90

邱雅藺 虛史教育草 18 期 如此的編排方式,讓閱讀者能對台灣社會文化發展的歷史脈絡, 尤其是戰後的變遷,有宏觀全面的理解。閱讀欣賞這些文學作 品,不只看到了台灣的文學史,也為讀者上了一堂日治至戰後的 台灣歷史課,讀讀者深刻地體會台灣歷史的存在感,知道台灣是 塊有歷史的土地。此外,藉由世代順序編排的方式,也讓擁有不 同創作風格的世代之間有了傳承的意味。而之後改以主題式的方 式來編薯,更具體地、集中地就某些核心議題進行探討,尤其以 散文讀本{希望有一天〉、{美麗的陷阱〉所探討的議題最廣, 大至歷史、族群、民主化與本土化的討論,小至針對性別、社 區、學運、生態環境等面向,企圖透過不同世代不同的聲音,建 構出「台灣文化論述」的某個斷面。的 文學作品的價值在於能反映與記錄時代的變遷及特色,文學 讀本以世代做為編排的方式即在展現此一價值,但美中不足的 是,新詩與散文讀本是以作家的出生時間為世代區分來排序作 品,使作品所反映的時代現象喪失時間的接續憊,讓同世代作家 的作品之間呈現的可能是對不同時代的閱價﹒若這兩類讀本都能 與小說讀本相同,均以作品發表的時間為世代的區分來編排,或 許更能完整地彰顯台灣社會的變遷與時代的脈動,讓讀本的存在 更有意義。 但儘管如此,文學讀本的存在,對歷史讀本在形塑台灣認同 上可說有相輔的加乘作用。因為文學讀本中選觸不少文學家以台 灣歷史現象為題材的作品,尤其是詩作的部分,對於台灣不斷受 到外人統治的命運雖然抒發的是悲苦的情緒,同時對台灣人毫無 的楊罩. (青少年台灣文庫 E 一散文精本 4 其麗的陷阱) (台北﹒五南﹒

2008)

.頁 7

(22)

在歷史教科書之外建立台灣的主體性認識 以{青少年台灣文庫}島例

91

自主意識也深為不滿,以受操控的布袋戲尪仔、只會模仿主人說 話的鸚鵡或鼻孔被穿上「共識」繩索的牛等為詩來批評此一現 象。但在詩作中,仍然充滿不少積極的思惟'鼓勵台灣人有所作 為,例如(番薯〉一詩,由「從前我都忍耐著/只晴晴怨嘆自己的 命運 J 到詩末轉為「我不再沉孰/我要站出來說話/以番薯的立場 說話」沛,或是(竹仔開花〉所明言的「這是我們的土地/友有誰能 把我們移去/只有曾經被殖民 i矗/才恆的牢牢把根盤住 J 71 強調台

灣人「只要我們的腳步整齊/鴉籃是堅固的/搖籃是永恆的」祖,台

灣人係為一生命共同體的概念,在「我們」的字眼中展露無遣。 又如向陽的(我有一個夢)也不斷提及是由「我們」來共同完成 夢想,最明顯的例子莫過於許誨之的(航向福爾摩沙〉一詩 「我們在不同的時 1'(/不同的出生/乘坐命運的船隻/航向福爾摩沙/航 向生死相繫的這裡 J 73 點明台灣人同在一條船上,需要有「同舟 共濟」的情懷。這樣積極以文句鼓舞與凝竅台灣人的意識,主要 仍是為了建立共識與認同,在路寒袖的(衣櫃〉 詩末了,寫道 祖父遞上了「從中國南京買回來的絨帽 J 但「我微微一笑/無意 伸手去接」 74 ,隱喻了台灣人在認同與傳承上有了不同的選擇;而 (在世紀之橋的禱詞)也提到在新世紀( 21 世紀)來臨之後, 刊向陽· (青少年台灣文庫 I 斬詩讀本 3 致!,峭> (台北.五帝 .2006). 頁 45-46 0 71 向陽· (青 9 年台灣文庫 I 斬持靖本 3: 致島喵> .頁 56 。 72 陳明台. (青 9 年台灣文庫 I 一斬詩讀本 1

:

J是麗的世界}﹒頁 79 。此詩將台 灣島的形狀形容啤搖籃一樣。 7J向陽· (青 9 年台灣文庫 I 斬詩讀本 4 :航向福闢摩沙> (台北 五帝,

2006)

.頁 88 。 74 向陽﹒{青士今年台灣文庫E 斬詩讀本 2 太平洋的風> (台北:五南,

2008)

.頁 62-63 。

(23)

92

邱雅繭 歷史教育第 18 期 「福爾摩沙依然在海的懷抱裡彷展造夢想 J地平線上/她的于氏共同呼

如台灣的名字」 75 ,反映出作者深切希望台灣人認同台灣的心顧,

尤其在(我們的島) 詩的結尾 r 沒有美麗的銅環點緻歷史的 煙;比/但我們不是孤兒/我們走著美麗之島的桐蟬步履/輕搖舟子的歌/

想著海洋我們的故鄉」沌,更道出台灣人走的是自己的路,展現了

建立台灣認同的理念。 此外,作品被文學讀本選入的作家們,有男性也有女性,有 本士的也有戰後來台的新移民,有漢人也有原住民。在作家的來 源上展現多元的風格,是台灣文學主體性意義的一種呈現: 台灣文學的主體性絕對不能以單一族群或單一性別的觀點 來詮釋,而俗、須以}元的、包容的態度來看待。畢竟每個 族群與性別,有其各自特殊的生命體驗與歷史記憶,這些 體驗與記憶是不能相互替代的。只有抱持這樣的態度,台

灣文學主體的真正:t A ﹒才得以彰顯出來。 77

這個意義,指的應該是每個族群或每個性別,都是「台灣」主體 的 部分,換言之,台灣文學真正的主體就是台灣,這也是文學 讀本三個編選的宗旨之一 「台灣性」。不論出生在那個世代或 來自何種背景的作家,其在文學讀本中被收錄的作品,都是在台 灣創作出來的,作家筆下描繪的人事地物或是關切的議題,也大 多是發生在台灣。台灣在文學讀本中以新詩、散文、小說三種不 同方式卻呈現了共同的風貌:在人文歷史上,都呈現了過去農村 "丰敏肩· (青:夕年台滑文庫 E 斬持續本 3 天門閥的時幌) (台北﹒五命,

2008)

.頁 124· "丰瞌聾· (青少年台灣文庫E 斬詩讀本 4 我有一個夢) (台北 五舟,

2008)

.頁 18· n 陳芳明· (青少年台,曹文庫I 小說堉本 1 穿紅襯#的耳聽) .頁的。

(24)

在歷史教科書之外建立台灣的主體性1思議 以〈青步年台灣文庫}冉制

93

(業)時代純樸美好的一面,那是人與士地關係最密切最親近的 時候,同時農民樸實堅毅的性格也成了台灣人的最佳形象;在對 大時代的追憶中,最常被引用的素材是日本殖民壓迫、三三八事 件與白色恐怖三個歷史事件對心靈的傷害,這是過去曾被刻意遺 忘與隱瞞的記憶,現在藉由作家們的筆,揭示了這些歷史傷痛是 真實存在過的回憶。在空間生態上,台灣的風士成為歌詠讚美的 對象,不論是大的海洋山脈的壯麗,還是小的城鎮田野之美,這 塊士地上的物產、動植物在文學家的筆下都是如此美好可愛,即 使是說理的生態保育訴求散文,也是作者對台灣珍惜與愛護之心 的感性表現,台灣在文學讀本的架構下再現了美麗之島的風采。 最後要補充的是 r 青少年台灣文庫」文學讀本的編選,除 了有別於坊間的文學套書,以青少年為對象外,更特別的是在新 詩方面收錄了一些有別於華語創作的作品,有台語詩,有客語 詩,還有漠羅夾雜的新體例詩作,不但展現了台灣文學作品的多 元性與豐富感,更讓大眾得以體驗台語、客語亦有語調音韻之 美。藝術文化的欣賞本來就是一種主觀的認知,一個成熟重視文 化的國家應該提供各種創作表現的平台空間,文化的視野才能更 為拓展而不會畫地自限 r 青少年台灣文庫」的文學讀本可說做

了很好的示範。

(二)歷史讀本

現已出版的讀本依序為 2006 年 10 月出版的{藍布衫、油紙 傘 台灣客家歷史文化}、{來自遙遠的福爾摩沙}、{狂飆的 年代一 1920 年代台灣的政治、社會與文化運動}、{戰爭體制下 的台灣}、{唐山看台灣 228 事件前後中國知識分子的見證} {自由化、民主化一台灣通往民主憲政的道路} ;以及 2007 年 8

(25)

94

邱雅艙 且史教育草 18 期 月出版的{舊文獻、新發現 台灣原住民歷史文獻解讀}、{鳥 轍清代台灣的開拓〉、{近代長老教會來台的西方傳教士〉、 {台灣地位關係文書〉。出版的順序原則是依編者的書寫狀況而

定,先寫出來先出版。」 78

「青少年台灣文庫」歷史讀本根據現有成書的內容,大致可 分為兩大類:-ll,政治,一搞社會文化。整體而言,現有的{青 少年台灣文庫〉歷史讀本在主題的呈現上,政治與文化課題的書 寫比例平均,甚至關切了許多過去被忽略的歷史議題,例如第二 次世界大戰下的台灣社會生活、戰後強人威權體制的建立過程 等。在時間的主軸方面,可以明顯地看到多屬於近現代的歷史。 在內容上,這套歷史讀本最大的特色在於提供了豐富的原始史 料,如{來自遙遠的福爾摩沙〉、{戰爭體制下的台灣〉、{唐 山看台灣 228 事件前後中國知識分子的見證〉、{舊文獻新發 現一台灣原住民歷史文獻解讀〉、{台灣地位關係文書〉等讀 本,都將史料的原貌忠實的呈現在讀者面前,再以淺顯的文字進 行解讀分析,不但有助於增加閱讀者的歷史意識,也讀許多歷史 真相得以透過史料不證自明。如{台灣地位關係文書〉的出版, 即試圖讓台灣的定位問題不再流於空泛的意識形態之爭,而是立 基於史料做務實的討論,由此達成的共識因為有所本,國家定位 不論對內或對外都能堅定立場不受動搖,因此作者在書末便提 到 長期以來,國人透過教育體章對於台灣國家定位的發展問 題,並沒有建立在歷史事實上的 T 解。 2004 年底到 2005 年 初討論高中歷史教科書暫行課程綱要時,有人主張將有關

'"

<李永地 先寫先出版)

,

(聯告晚報}﹒ 2006 年 11 月 24

8

.軍 4 版。

(26)

在歷史教科書之外建立台灣的主體性認識 以{青少年台灣文庫}冉例

95

台灣國家定位的相關史實納入教科書,在國內掀起相當大 的爭犧與討論。就此而言﹒與其說是意識形態的爭主義與分 歧﹒不宜。視為反映 T 國人對於此段史實的不 T 解,而產生 T 不必要的誤會。從理論上來看,過去歷史狀態是何種情 形,對於未來的整體發展,並沒有決定性的影響,然而, 對於歷史事實的 T 解與釐清,卻是提供國人思考此一問題 時不可或缺的重要實埠。 79 由此書的出版,也可看出{青少年台灣文庫}歷史讀本與高中歷 史教育改革確實有所呼應與關聊,讀本可將在教科書中無法討論 的話題在此加以補充,以讓青少年學子對台灣歷史問題有完整的 認知與理解。 此外,這些歷史讀本所陳述的台灣面貌,有多本都是透過外 人的所見所聞建構而成的,例如{唐山看台灣 228 事件前後中國 知識分子的見證}是描寫中國人眼中的戰後台灣; (來自遙遠的 福爾摩沙}則是 19 世紀外國人眼中的台灣; (曹文獻新發現一 台灣原住民歷史文獻解讀}所記錄的,更是幾百年前中國人觀察 的台灣。這些外人的見聞觀感雖然不盡然客觀,有些甚至背後已 有自我文化的主觀心態,但經由他們的切入角度,台灣歷史文化 增加更多可剖析的面相,同時也能讓我們更深刻感受到文化之間 的差異性與多元性。 若就目前已出版的歷史讀本進一步予以分析,可以得出其建 構下的台灣歷史有三個重要的面向﹒其一是強調台灣人的抗爭精 神,例如{鳥轍清代台灣的開拓}將先租的開拓情景重現眼前, "揖化元. (青 y 年台灣文革歷史請永 10 告,地位關陳文書) (台北 a 創 祉.

2007

)頁 203·

(27)

96

邱雅繭 歷史教育第 18 期 讓我們看到在中國消極的管理下,移民為了在台灣落地生根所做 的自主性的努力;而{狂飆的年代一 1920 年代台灣的政治、社會 與文化運動}與{自由化、民主化 台灣通往民主憲政的道路} 兩本讀本則反映了台灣人自主意識從萌芽到開花結果的歷程,以 及強調今日台灣得以享受自由化、民主化的成就,都是這塊島嶼 上的民眾經過不斷地犧牲、反抗、爭取而來的。其二便是凸顯 台、中有別的歷史軌跡。主體的建立需要有一個相對的客體互為 映襯,同時還得強調主體與客體的差異,所謂的主體性才得以呈 現。對台灣而言,中國便是客體。台灣與中國因為歷史、文化的 糾葛,再加上人為影響的因素,讓兩者在文化認同與國家認同上 存在曖昧不清的重疊空間,進而影響台灣某些人無法擁有正常的 國家認間,而有所謂「既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的矛盾認同結 果。因此為了建立台灣的主體性,歷史讀本在歷史體驗、族群源 頭、生活文化等都呈現了有別於中國的特色,例如{戰爭體制下 的台灣}所呈現的便是台灣獨有的歷史記憶;在族群體質上更是 如此. <藍布衫、油紙傘一台灣客家歷史文化}便提出客家源流 的最新研究,依照考古學及人種誌學明白的指出「所謂的客家人 走來自亞洲大陸北部的蒙古民族,進一步追溯本源,客家人實為 早期從中亞游牧 J'J;華北定居的移民後裔;英國人類學家伯克斯頓 甚至認為客家人根本不是『中國人』」。 80最後,在歷史讀本的架 構下,多元文化成了台灣歷史的另一個代表特色。如{戰爭體制 下的台灣}、{來自遙遠的福爾摩沙}、{近代長老教會來台的 西方傳教士} .均陳述著台灣社會文化在近代所加入的非漢人的 元素。又即使是漢文化,在歷經時空的變遷後,也展現了和原鄉 "載曹村, (青少年台灣文庫 歷史讀本 l 藍布#油紙傘}﹒頁 2 。

(28)

在歷史教科書之外建立台灣的主體性認讀一以{青少年台灣文庫}為例

97

不同的在地特色,例如{藍布衫、油紙傘一台灣客家歷史文化〉 中提及的「義民廟」信仰,即是台灣客家族群在開墾過程中因偶 然的歷史經驗所出現的特殊宗教文化,又如在中國的客家地區, 三山國王只是潮油地區的角頭神,在移民渡台後卻由地域性的神 成為整個客家族群專屬的神祇;除此之外,六堆客家人的建築從 原鄉的圍龍屋型式 al,( ""傳統夥房,也是因應台灣的地理環境條件 所作的轉變。因此,我們可以得知現今的台灣文化其實是透過多 個源頭,再歷經在地化之後融合而成。

五、結語

本土化的改革者為了突破大中國意識的框架,在教育方面回 歸以台灣為主體的學習方針,自 1997 年起在國中推動「認識台 灣」的課程,將台灣史獨立成冊教授,結果引發一連串的爭議與 論戰。 2005 年修訂高中歷史課程綱要時,因為涉及台灣的主權地 位與中華民國的定位問題,台灣意識與中國意識者對抗的戲磚再 度上演。歷史教育的改革之所以會多次引起爭議,主要癥結仍是 在於被強行灌輸的中國認同勢力未完全消退,本該自然形成的台 灣認同又未完全建立,台灣社會的國家認同尚未達成共識的緣 故。 為了建構對台灣的認同,成為未來台灣國家認同的基礎, 2004 年在民進黨執政下擔任教育部長的杜正勝,有鑑於在體制內 的教育改革遭逢過多的挑戰,削弱其建構台灣主體性、深化土地 認同的理念,這指示國立編譯館主導出版了{青少年台灣文 庫) .以課外讀物的形式來傳盡量因為意識之事而無法在教科書中 呈現的觀念,讓青少年對台灣能有完整的認識,其理念正如同讀

(29)

98

邱雅繭 歷史教育單 18 期 本編委所言 r 青少年是國家未來的主人翁,在教育的過程中, T 解國家過去發展的脈絡,認識國家既有的問題,是他們應有的 學習權利(

right)

,不應以不同的意識形態或政治立場為由,剝 奪青少年認扭的權利。」81 {青少年台灣文庫}自2006 年開始發行, 2008 年因為政權輪 替,出版計創遭到新政府腰斬,目前已出版者為文學讀本及歷史 讀本。歷史讀本與文學讀本雖分屬不同的領域,但兩者的出版卻 有著共同的特色,便是均展現出對台灣土地高度的關懷與認同, 文學讀本以感性的方式,歷史讀本則是以理性的方式,兩者共同 交織輔助建立起對台灣的認同。尤其是在歷史讀本的部分,讀讀 者從抗爭的歷史中認同台灣身為島嶼的獨立性格,由多元族帶與 多元的文化中認同台灣的海洋性格,進而形塑了台灣人身為島國 海民的自覺與意念,為建立台灣主體性的認識,留下重要的篇 幅。 台灣不是只有「露祉事件J 也並非只有賽德克一族,台灣 土地上尚有諸多值得追憶憑弔的先民與事饋,筆者期待未來會有 更多的台灣史實以影像呈現給大殼,更期待在台灣史事影像化之 前,台灣人便能對台灣的歷史已有基本又正確的認識,因此野人 獻曝提出拙見,提供 個入門的管道,即{青少年台灣文庫} 讓莘莘學子乃至社會大眾有更使捷的方式了解台灣,希冀在校園 之外也能促成台灣主體性認識的建立。 "薛化元, <青少年台i曹文庫且史墉本 10 台灣地位闖神文書> '頁 203 。

(30)

在歷史教科書之外建立台灣的主體性W, l且 以{青少年台灣文庫}冉例

99

附錄

一、文學讀本

騙者 書名 類別 出版商 出版時間 陳明台 (美麗的世界} 李敏勇 {花與果實} 五南

2006

向陽 (致島嶼} 向陽 (航向福爾摩沙} 新詩讀本 向陽 {春天在我血管裡歌唱) 向陽 {太平洋的風} 五南

2008

李敏勇 {天門開的時候} 李敏勇 (我有一個夢} 吳廣 (吃豬皮的日子} 楊翠 (斜眼的女孩} 五南

2006

路寒袖 {春花朵朵開} 吳最 (在黎明的鳥聲中醒來} 散文讀本 吳最 {遊戲開始} 路寒袖 {狂歌正年少} 五南

2008

楊翠 {希望有一天} 楊翠 {美麗的陷阱} 陳芳明 (穿紅襯衫的男孩} 氾銘如 (大頭娛仔的布袋戲} 五南

2006

梅家玲 (彈子王} 小說讀本 陳芳明 (飛魚的呼喚} 范銘如 (穿過荒野的女人} 五南

2008

陳芳明 (約會}

(31)

100

邱雅繭 歷史教育第 18 期 編者 書名 想別 出版商 出版時間 郝譽翔 {袋鼠族物語} 小說讀本 五南

2008

氾銘如 {我的幸福生活就要開始}

二、歷史讀本

作者 書名 出版商 出版時間 戴寶村 {藍布衫油紙傘台灣客家歷史文化} 林昌華 {來自遙遁的福爾摩沙} 陳君↑豈 {狂飆的年代一 1920 年代台灣的政治、社 會與文化運動} 蔡錦堂 {戰爭體制下的台灣}

2006

李筱峰 {唐山看台灣 228 事件削後中國知識分 于的見證} 日創社 薛化元 {自由化 民主化一台灣通往民主憲政的 道路} 詹素娟 {曹文獻新發現一台灣原住民歷史文獻 解讀} 賴福順 (鳥轍清代台灣的開拓}

2007

吳學明 {近代長老教會來台的西方傳教士} 薛化元 {台灣地位關係文書} (責任編輯:林益德校對:劉世殉)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證書 最高學 歷證明 及經歷.

Prize-presentation Ceremony cum Sharing Sessions of the Junior Secondary History e-Reading Award Scheme 2019 and Highlights of learning &amp; teaching strategies in History

新界 新界 鄉 議局議員 議局議員 議局議員 議局議員 廖書蘭博士 廖書蘭博士 廖書蘭博士 廖書蘭博士

戶外考察活動 是歷史 科教師於課堂教學 以 外評估學生的常見方法。教師 在外 出之前應為學 生提供 明確的學習目標和 評 估準則。教師可以從以

回應電子平台問題 自主探索 考察點額外講解 支援學生.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learning objectives of the OLE – providing students with a broad and balanced curriculum with diverse learning experiences to foster whole-person development

常生活的課題,增加學生對中國歷史、中 華民族和文化,以及國家發展的興趣;整

在探索有關科學、創意、歷史、文化和故事 等知識的同時,體驗與別不同的奇妙學習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