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改革開放至今,中共意識形態發展成一個內涵更為豐富,更具包容性的思想,中 國大陸社會、經濟發展議題皆為中共的意識形態所涵蓋,此亦有助中共建立話語權,

詳言之,包括以下五個方面。

1. 中共意識形態連結了大陸社會的眾多立場與主張。在眾聲喧嘩中,中共試圖建立一 套兼攝一切的說法,以消融社會上不同話語,使之均納入中共的意識形態中。例如 三個代表思想、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等主張,其目標均是將意識形 態連繫到全民生活的提升,由此爭取人民的認同,擴大中共的正當性基礎。

2. 中共意識形態與其他話語進行協商。為了更好的辯護、實踐硬核的理念,中共不斷 調整、豐富意識形態的保護帶,此一舉動即可視為中共與環境對話的結果。對於社 會出現新興力量、社會出現不均衡發展,中共意識形態均力圖做出調適,而非視而 不見或固執己見。例如中共的代表性由無產階級政黨走向三個代表,吸收更多社會 力量。這將產生如阿圖塞在其意識形態國家機器的觀點中,話語對人的召喚、收編 作用。意即一但談論中國的社經發展,就必然要與中共意識形態對話。

3. 中共意識形態在化解衝突、矛盾中不斷完備與再生產。例如中共雖一再強調共同富 裕、全面小康、和諧社會,希望在發展中追求均衡,但回到實際,追求發展的做法 仍是要重點跨越,或集中資源在特定部門上,仍然是要採取不均衡發展的策略。這 一方面誠然因為國家資源有限。二方面也因話語或符號活動本身就是一個二元對

註 穻 同註沰。

註 竻 同註炑。

註 籵 逢登迎譯,Louis Althusser 著,「意識形態和意識形態國家機器(研究筆記)」,陳越主編,哲學與 政治:阿爾都塞讀本(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 年),頁 320~375。

立、等級秩序的建構過程。當官方意識形態積極介入、詮釋、引導各種理念、實 踐,即已預告中共必定經常陷入自己當下建構的不均衡,以及前一發展階段所遺留 的不均衡中,這也造成必須再發明一套新話語以尋求均衡。因此在 2006 年 10 月十 六屆五中全會提到構建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時即指出「任何社會都不可能沒有矛 盾,人類社會總是在矛盾運動中發展進步的。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一個不斷化 解社會矛盾的持續過程。」簡言之,意識形態是建構不對稱關係的話語活動,它將 在不斷製造與化解二元對立的過程中得到再生產,保護帶因此更為豐富,硬核因此 更為強化。

4. 中共的意識形態在眾聲喧嘩中建構一套符號系統,以營造社會的安全感。中共一再 主張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但又一再要求統一思想,集中力量,要求人們遵循官 定意識形態的指引。之所以有此看似衝突的狀況,其實是因為意識形態本是一種權 力意志的表徵,當此一權力意志面對因著自己主張解放思想而雜然紛呈的論述時,

總要以各種方式,爭奪這些流行論述的詮釋權,使之為自己服務並成為主旋律的有 機組成部分。同時也是為自己、為人民尋求一套固定的意義,虛擬一種安定感,以 迎向變動的環境與符號的延異。

5. 保護帶的內容分別呼應了大陸社會的不同話語與需要,包括如下數端(請參見圖 1):

(1)實用論:呼應政經發展對彈性調整、思想解放、創意思考的需求。

(2)社會主義初階論:呼應社會對政經路線長期穩定的需要

(3)統籌觀點:呼應社會對資源進行權威性有效調度的需要。

(4)和諧觀點:呼應社會心理對穩定、安全的需求。

(5)發展觀點:呼應社會各方面對利潤的需要。

(6)均衡觀點:呼應社會對公平分配的需要,滿足了社會各方的期待。

上述的意識形態操作具有如下三項意義。

1. 就中共扮演的角色來看:顯見中共對意識形態的操作,已非如毛澤東時期,試圖讓 官方意識形態宰制一切,且不容許異見。在毛澤東時代中共是專政者、領導者,人 民只能聽命行事。今日的中共已體認社會中存在多元主體,且中國亦處於全球化的 局勢。在此情況下,如何使自己的話語,呼應社會與世界對經濟發展的重視,並順 此潮流為自己尋求定位,進而在此基礎上,去連接更多話語,並與各方進行協商、

彼此調適,使方方面面在中國穩定發展的事業中各得其所,而願意合作互賴、各盡 其能,在此思維下,中共轉為統籌者、協調者,人民有能動空間。在此過程中,中 共居間統籌的地位與重要性也就成為不證自明之理,有助樹立中共統治的正當性。

註 糽 「中共中央關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新華網,http://big5.xinhuanet.com/

gate/big5/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6-10/18/content_5218639.htm。

註 耵 Chris Barker, Cultural Studies Theory and Practice, 2nd ed.(London: Sage Publications Ltd, 2003), pp.

95~101.介紹了 Jacques Derrida 運用延異(différance)來說明意義在時間上的延宕,在語言結構空間中 的差異,目的在強調符號不能完整的表示意義,總是有所彰顯有所偏蔽。

圖 1 改革開放時期中共意識形態的硬核與保護帶

說明:1.實心深色內圈為硬核;虛線白色外圈為保護帶。

2.保護帶右側以經濟發展為目標;左側以中共執政為目標。

3.雙箭頭表示連結、協商。

4.實線表示話語邊界清楚;虛線表示話語邊界模糊。

資料來源:作者繪製。

2. 就意識形態的論述方式與界線寬嚴的角度來看:改革開放後中共的意識形態已由毛 澤東時代以政治語彙為主的,且較為封閉、固定的意識形態,轉化為以經濟語彙為 主的,較具開放、彈性的意識形態。由此創造與其他話語連結與協商的可能性,希 望由此來廣結各方力量,只要不違反核心主張,都是可吸納、結交的盟友。

3. 由中共意識形態的發展來看:由鄧小平理論、江澤民的「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 至於胡錦濤的科學發展觀,力求使中共與發展成為共謀關係。在經濟發展成為大陸 主流價值、改革開放改善大陸大多數人生活的同時,中共政權亦隨之更加鞏固。顯 見在改革開放的過程中,中共亦借力使力,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人心與深得民心為 自己爭取執政的正當性。

當前中共的意識形態在依托歷史唯物論與實事求是的話語慣性下,深刻呼應改革 開放以來,大陸社會的主流價值走向以多元實踐追求經濟利益的客觀情勢。強調中共 統籌兼顧的功能,即是以經濟職能來闡釋政治部門的角色定位,由此凸顯中共執政此 一上層建築對經濟發展的重要性,呼應社會對經濟利益的重視;強調均衡發展,全方 位的調動人民積極性,擴大意識形態包容性,即是呼應了社會以多元實踐追求利潤的 情勢。簡言之,中共力求與人民生活中關心的話題建立連結,以爭取認同與支持,進 而強化自己在民心中的主導性。由此觀之,中共意識形態的保護帶仍在發展,主要表

現在努力連結、協商吸納社會各種立場,增加其與社會的契合度,依拉卡托斯的標 準,中共意識形態尚在增加經驗內涵,並不斷揚棄不合時宜的部分,因此它仍是一個 進化中的意識形態。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