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二、西方繪畫「聖嬰畫」

21 http://www.im.tv/blog/3391611/1429873(2012/06/05)

22

穌的未來充滿苦難;一說象徵著基督教的種子將滿布世界。對稱於兩側、手持百合花的 天使為聖母子唱著聖歌,然而整個畫面卻帶著一股憂鬱,仿佛對聖嬰未來的命運已經了 然於胸。22

(二)米開蘭基羅(Michelangelo,1475-1564):《聖家族像》(圖 2-12),聖母瑪利亞跪坐在 地,正轉過頭將聖嬰從後方聖約瑟的手中小心地接過來。畫面中三個主要人物凝聚的眼 神、扭轉的肢體互相環繞成緊密而圓滿的動勢,正好配合了整個圓形構圖。畫面色彩明 亮鮮麗,充滿著溫潤的光輝,聖母子神情安詳。23

(三)、拉斐爾(Raphael,1483-1520) :他繪聖母像的方式大多以現實生活中的母親與兒 童的形象做模特兒,然後再把他們昇華、理想化,而變成聖母與聖嬰耶穌。其實反過來

(四)、沙托(Andrea del Sarto,1486–1531):文藝復興盛期佛羅倫斯畫家,《有鳥身女 妖像的聖母》(圖 2-15)容顏秀美、氣質優雅的聖母抱著聖嬰,兩側對稱圍繞著天使與聖 徒(聖方濟和使徒約翰)。作品具有典型的古典特質,對稱莊重、寧靜內斂。

(五)、布格羅(William Adolphe Bouguereau,1825-1905):十九世紀末堅持古典唯美精 神的法國學院派的大師,也創作了許多純潔美好的聖母子像,比起古人甚至有過之而無

22 揚智富等著,《藝術大師世紀畫廊地 18 冊》,台北:閣林國際圖書有限公司,2001,頁 20。

23 Isabella Ascoli 主編,《巨匠美術周刊》,台北:錦繡出版,1996,頁 3-4。

24 揚智富等著,《藝術大師世紀畫廊地 30 冊》,台北:閣林國際圖書有限公司,2001,頁 26-27。

23

不及。《天使之歌》(圖 2-16)描寫三位天使為林中休憩的聖母子演奏贊歌。畫中不僅聖 母子恬靜優美,更令人贊嘆的是三位天使敬慕關愛的眼神,纖細輕巧的動作,仿佛怕驚 擾到熟睡中的嬰孩一般,充分表現了純潔、善良、謙和、體貼、為他的種種美德。25

事實上,題材方面描寫天國聖境、神的光明美好的作品最能感動人心、使人提升。

畫家創作時要揣摩那樣的境界,自身就在淨化與提升,而觀者在看到這些表現神的光明 美好時,也會心生喜悅、崇敬與嚮往,與中國的「童嬰畫」有同感。畫面上,在二度的 平面上表現三度的立體感,一點透視或兩點透視進而要求空間感的呈現,以及精準的掌 握每個元素的肌理質感,與中國水墨的三遠或多點透視相當不同。技法上,調和的媒介 油彩是油,而水墨是水,兩個不同的繪畫表現融合,可以激起璀璨的火花。

圖 2-11 波提且利(Sandro Botticelli),〈手持石榴的聖 母〉,1490, 蛋彩,直徑 143.5 cm,佛羅倫薩烏菲 茲美術館

圖 2-12 米開蘭基羅(Michelangelo),〈聖家族〉局部,

1507,蛋彩,直徑 120cm,佛羅倫薩烏菲齊美術館

25 http://a2z.fhl.net/history/history30.html(2012/06/05)

24 圖 2-13 拉斐爾(Raphael),〈西斯汀聖母〉,

1513-1514,油彩,201 x 269cm,西斯汀大教堂

圖 2-14 拉斐爾(Raphael),〈椅子上的聖母〉,

1513-1514,油彩,直徑 71cm,翡冷翠碧提美術館

圖 2-15 沙托(Andrea del Sarto),〈有鳥身女妖像的聖 母〉局部

圖 2-16 布格羅(William Adolphe Bouguereau),〈天 使之歌〉局部,1881,油彩,213.4 x 152.4 cm,美 國森林草坪紀念公園博物館

25

(一)、潘玉良(1895-1977)《戲耍》(圖 2-17)使用中國的材料、工具突破許多困難,在筆觸 上,由於技法和對美的看法不同,喜愛欣賞色彩鮮豔的西洋繪畫,也將這兩種不同的繪 畫融合在一起,創造出一種中西合璧的新風格。

(二)、蔣兆和(1904-1986) 《流民圖》(圖 2-18)把中國人物畫的線描和西洋畫的素描、解

26 蔣勳,《寫給大家的中國美術史》,台北:台灣東華,1993,頁 206。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