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二、誰在帶頭?追求的標的又是甚麼?

探討進場次序的目的,在突顯出廠商的帶動性,也就是產業群聚理論所強調的

「利基」(niches)是誰發現?接續著建商之後,則是幾家卓有名聲的科技大廠,

明基電通、仁寶電腦、神通資訊以及光寶電子陸續進駐,展現了初步的產業聚集規 模。隨著建商廠辦大樓興建,小型辦公室的供給量也開始增加,進而吸引了承租單 位不一的中小廠商。可以從表八來觀察內科的廠商規模。

表八 內科廠商規模與營業收入表

員工規模 2004.05 2005.05 營業收入 2004.05 2005.05 10 人以下 618 753 100 萬以下 117 158 10-19 480 557 100-499 155 190 20-49 404 420 500-999 98 159 50-89 122 141 1000-3999 424 468 90-149 66 63 4000-9999 277 302 150-249 35 38 1 億-49 億 386 420 250-500 19 20 50-99 億 103 106 500 以上 14 13 100 億以上 198 202

資料來源:臺北市政府建設局網站:http://ibs.taipei-elife.net/cgi-bin/big5/ibs2005/ae09。

以下分別討論建商、大廠、小廠與臺北市政府進駐當時的內湖輕工業區所追求 的目的。

(一)建商:追求的是內湖輕工業區「科學園區化」所帶來的效益

就建商而言,當時的內湖輕工業區受到都市計畫法的規範,屬於乙種工業區,

允許使用項目明明白白規定在「臺北市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規則」中,建商推出的

「廠辦大樓」是不被允許的。然而,建商卻無視法令限制,大張旗鼓地打著「六期 科學園區」的名號行銷廠辦大樓,其目的就是為了行銷建物。建築物興建只要符合 建蔽率與容積率的管制,建商就無須負擔違規被取締的風險。因此,建商所追求 的,是內湖輕工業區的「科學園區」意象,只要能建立高科技的名聲,就有助於銷 售。

當時我們的想法就是把汐止、中和等地的廠辦大樓用在內湖,對於土地 使用不符的問題並沒有多作考量,畢竟我們只是賣房子的,在商言商,

如何想盡辦法把建物推銷出去才是當務之急。「科學園區」的概念是趙 董事長提出來的,他看準這個地方的潛力,於是就用高科技來包裝它…

訪談記錄 A02。

(二)大廠:追求的是企業本身的形象

明基電通是最早進入內湖的知名大廠,隨後神通電腦、仁寶電腦與光寶電子陸 續進駐。這幾家知名大廠在內湖的共通性,都是自行購地興建大樓,不向建商購買 既有廠辦。明基電通位於基湖路與瑞光路口,斗大的「BENQ」紫色招牌,很自然 地吸引路人的目光;仁寶電腦在瑞光路的純白色玻璃帷幕大樓,以及八樓的露天透 空咖啡座,曾經被雜誌專題報導;神通電腦位於堤頂大道旁的黑色大樓,配合臺北 市政府的夜間燈光造景活動,讓神通的招牌成登上臺北市政府的網站首頁;而園區 最高,廿三層的光寶大樓由於其獨特的外型設計,使該大樓早就成為許多商業廣告 取景的對象,對企業形象有莫大助益。從以上對幾家大廠企業總部的敘述可以發 現,大廠是透過企業總部大樓來爭取企業名稱的曝光機會,因此會盡力做出屬於企 業的特色。

在訪談大廠過程中,受訪的高階主管也都曾提及企業總部對企業形象的幫助,

並坦言對有一定知名度的大廠而言,企業本身形象的重要性遠高於「內科」這個招 牌。換言之,大廠是藉著企業總部大樓來塑造企業形象,提高企業能見度。

坦白講,與其說「內科」是個招牌,還不如說我們企業本身的品牌更有 助於吸引人才,企業的知名度不會因為位於「內科」而加分,卻會因為 能見度提高而讓民眾印象深刻。…訪談記錄 E01。

這棟大樓獨特的造型,對企業形象的幫助很大,為了維持大樓的水準,

當初三層空間要出租時,我們還仔細挑選承租公司,…簡單地說,就是

「形象至上」…訪談記錄 E02。

(三)小廠:追求的是內科的聲譽與知名度

小廠對內科的積極度,還可以從內科的自發性組織—內科發展協會的組成觀 察。發展協會是由內科廠商組成,主要目的是透過廠商的團體力量與市政府溝通協 調。儘管大小廠都屬於協會會員,但對協會的參與程度,小廠的積極性遠高於大

廠,從開放餐飲業進駐的例子便可說明大小廠對於園區認知與需求上的差異。

開放餐廳是個明顯的例子,自行興建的企業總部大樓都附設有員工餐廳

,大廠對餐廳的需求其實並不大,但沒有員工餐廳的小廠員工,就只能 吃便利店,於是就透過協會跟市政府溝通,大廠當然也有參與,但態度 並不積極,我沒有這樣的需求嘛,所以大小廠對園區的認同其實是有滿 大差距的…訪談記錄 A02。

小廠因為自身條件所限,會比大廠更加重視「內科」的聲譽,以及相關的生活 機能。而小廠主要的管道,就是透過園區發展協會來跟政府協調,並進行「行銷內 科」的工作,以提升內科知名度。由此可知,小廠藉著園區發展協會,試圖將內科 的聲譽轉變成公共財,讓位於其中但知名度不高的廠商也能獲得因為內科形象而帶 來的聲譽,以利業務發展。

(四)臺北市政府:追求的也是內科的知名度

從城市戰略的角度來看,將能展現出臺北市政府對內科的發展定位。黃玉蓮

(2005:59)便指出內科應該有積極的行銷策略,以提高內科的競爭力;而臺北市 政府也預期將內科發展成臺北的產業群聚與生技產業發展中心,此外,主管經濟發 展的建設局對內科的定位與策略如下:

臺北市政府的實際作法:舉辦科技產業高峰論壇,建構產業交流平台,

型塑園區科技產業聚落形象。整合園區民間土地建物資金與技術資源,

暨彙集市府傳媒廣宣資源促銷園區,由市長或產經主管率領知名企業主 赴海外不定期招商…引自臺北市政府建設局內科議員簡報資料。

從建設局的報告發現,臺北市政府將內科定位在國際級的產業園區,吸引的對 象是以企業總部與高科技產業為主,臺北市政府必須特別重視內科的形象,把內科 的名號打響,也因此在二○○四年馬市長會特別強調內科的「營業額破兆」超越竹 科,透過媒體的報導以提升內科的知名度。由於招商對象層次較高,地域的形象就 特別重要,如同 Rugman 與 Verbeke(1998: 123)所言,廠商會因為地方的良好聲 譽而獲得獨有的廠商優勢(firm specific advantages, FSAs),而這也是臺北市政府 促銷內科的積極目的。將內科與竹科相提並論,也是企圖藉著竹科已經被肯定的

「亞洲矽谷」(Mathews, 1997: 26)的全球聲譽,讓內科跳脫都市計畫工業區的框 架,成為與科學園區相提並論的明星園區。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