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二、電視新聞敘事結構特色解析

在文檔中 電視新聞敘事結構初探 (頁 23-28)

本文研擬的電視新聞敘事結構圖,最大特色在於同時兼具電視新聞 表達形式與故事內容結構,亦即兼具電視新聞的敘事形式與內容,落實 前述電視新聞的形式與內容二元融合於一體的論點。針對結合聲光畫面 和語言文字於一體的電視新聞文本型態特質,透過主播和現場文字與攝 影記者的互動,將動態的新聞事件和靜態的人、事、物場景,藉由諸多 敘事理論觀點囊括統攝在敘事結構圖中。

本文研擬的電視新聞敘事結構,同時包含故事內容與話語表達形 式,尤其是動態的事件(包括行動、事件的發生)與靜態的景物(包括 人物和場景;Chatman, 1978),更是影視媒體吸引目光最佳賣點,所以 電視新聞首要敘事策略,務求事件現場影像的再現,突顯電視新聞影像 敘事特質,透過鏡頭帶領觀眾親臨事件現場,增進閱聽觀眾身歷其境的 視覺與心理感受。惟電視新聞的影像再現,並非主觀或武斷的截取,而 是務求影視再現的能指(signifier)得以確實、公正、客觀地意指所指

(signified; Barthes, 1977/1988)。

本文研擬的電視新聞敘事結構圖,從新聞導言和新聞標題到核心新 聞,都標誌 Labov(1972)的評價觀點,亦是新聞學核心的新聞價值所 在,足見此電視新聞敘事結構與新聞學觀點完全吻合,並且展現 Labov 敘事基模在電視新聞敘事結構中的重要性。

電視新聞敘事結構對於「新聞事件」的報導,完全展現 Chatman

(1978)觀點,兼具動態的事件過程包括行動與事件的發生和靜態的場 景人物時間地點等要素,讓觀眾親眼目睹當事人(actants)的行動和一 切發生的事情與過程。

本文研擬的電視新聞敘事結構,基於電視媒材融匯聲光、影像、語 言、文字、圖像等多種符號的特質,除了核心新聞之外,還特別強調現 場採訪的重要性,不論核心新聞或次要新聞的現場採訪都很重要,而且 其重要性都遠超乎報紙。因為並非所有電視新聞都能提供事件發生過程 的現場live 鏡頭,除非攝影記者正好在事件現場,否則只能事後才趕赴 現場報導。對此缺憾,電視新聞的敘事策略就運用它優勢媒材實質的畫 面功能,不斷播出事件當事人(加害人/受害人/旁觀者)的影像和現 場場景畫面,透過現場記者旁白(voice-over)的表達形式(Chatman, 1990)刻意連結,好像當事人就曾出現在事件現場似的,雖然只是現場 採訪的資料畫面,仍會讓不少觀眾緊盯電視螢幕不放。

本文研擬電視新聞敘事結構,強調主播、文字記者和攝影記者三者 互動共同建構電視新聞,透過三者的連線、對話、串接,讓主播能夠對 遙遠發生的新聞事件,即時帶進客廳向觀眾敘說。由於電視新聞的敘事 形式透過影像畫面的模仿,讓觀眾有如置身故事世界(新聞事件)當中

(Chatman, 1990)。尤其電視新聞的講述者包括主播與現場記者,再加 上雙方的互動一唱一和,更讓閱聽人有如置身新聞現場。

本文所擬電視新聞敘事結構分別參照 Montgomery(2007)的電視 新聞敘事結構與van Dijk(1988, 1991)、Bell(1991, 1998)的報紙敘 事結構,將電視新聞分為標題、導言、核心事件和次要事件等。但此核 心與次要新聞與電影敘事裡的核心情節事件和次要情節事件(kernels and satellites)概念(Chatman, 1978)有所不同,電影次要情節事件是 要輔助核心情節事件,讓觀眾掌握情節發展脈絡的旁枝細節;但電視新 聞的次要新聞,常常因為都是事件發生後才到現場,無法取得行動與事 件的直接畫面,只好透過現場其他相關人士訪談來烘托事件現場氣氛,

藉以彌補無法取得行動與發生經過畫面的缺憾。所以電視新聞敘事策 略,就要在事件現場做訪問,以訪談資訊做為輔助的次要新聞,藉以突 顯事件現場氣氛並展現電視新聞影視媒材的科技特質。

除上述電視新聞畫面外,電視新聞也在語言(主播的導言、現場記 者旁白、主播與現場記者對話)、文字(新聞標題)充分掌握新聞敘事 原則,一再強調摘要和評價(Bell, 1991, 1998; Labov, 1972; van Dijk, 1988, 1991)的新聞價值,並巧妙適時地交待其他敘事結構如定向、行 動和最新發展狀況(Labov, 1972)或情境、背景、脈絡、歷史、插曲等

(Bell, 1991, 1998; Chatman, 1978, 1990; van Dijk, 1988, 1991),都將故 事內容和表達形式,透過聲光畫面語言文字圖像,融合一體呈現觀眾面 前。尤其是主播的開場、串場、結尾、主播與現場記者的對話,都充分 展現Labov 人際敘事的特質,有如電視主播和現場記者正在向閱聽觀眾 進行面對面的人際敘述故事。此一電視新聞人際敘事特質,誠屬報紙新 聞或 Bell、van Dijk、以及蔡琰與臧國仁(1999)的敘事結構所無,這 也是電視新聞吸引廣大閱聽的重要原因之一。

最後,本文研擬的電視新聞敘事結構圖,是將電視新聞節目從頭到 尾,藉由電腦程式迴圈概念呈現,含蓋整個電視節目的新聞敘事結構。

三、 與 Bell、Chatman、Labov、Montgomery、van Dijk 等人敘 事結構的比較

本文研擬的電視新聞敘事結構,基本上汲取 Bell(1991, 1998)、

Chatman(1978, 1990)、Labov(1972;另參見 Labov & Waletzky, 1967)、Montgomery(2007)與 van Dijk(1988, 1991)等人的敘事結 構精華,同時關照電視新聞形式與內容二元合一的敘事特質,所以既有 諸人敘事結構的優點,卻又比他們更契合電視新聞敘事結構。

Bell(1991, 1998)與 van Dijk(1988, 1991)的報紙新聞話語結構 和新聞基模結構,主要係針對報紙新聞的敘事結構,兩人都將摘要(標 題和導言)與故事拆解開來,而且都認為摘要單元純粹只是表達形式卻 無任何故事(新聞事件)的敘事結構;本文研擬的電視新聞敘事結構,

不論是標題或導言,都有明確的新聞事件敘事結構成分,即 Labov 的

「評價」(Labov, 1972; Labov & Waletzky, 1967)。本文特將 Labov 的

「評價」單元置放在「摘要」單元的標題與導言,明確指陳新聞標和導 言,不僅是新聞文本型態不可或缺的表達形式,它更具體而微地掌握了 每則新聞的新聞價值,藉以突顯新聞標題和導言兼具內容與形式的新聞 文本型態重要特質。

再者,Bell(1991, 1998)與 van Dijk(1988, 1991)兩人創建的報 紙新聞敘事結構,雖然對新聞事件都能掌握敘事理論的場景和「行動」

要意,卻未觸及 Chatman(1978)對於電視敘事結構「事件的發生」的 動態過程;本文研擬的電視新聞敘事結構,則兼具Chatman 影視敘事結 構動態與靜態的成分,藉以突顯電視新聞有如目睹事件發生的特質,此 乃報紙無法望其項背者,也是Bell 和 van Dijk 兩人的敘事結構所無。

但是,Chatman(1978)敘事結構裡的次要事件,係影視敘事情節 中核心事件的陪襯角色,用來交待核心事件的來龍去脈或因果關係等,

或者藉以烘托故事人物的特質與個性等;而 Bell(1991, 1998)與 van Dijk(1988, 1991)都將次要事件當做核心事件的背景介紹,為閱聽大 眾提供更多相關訊息,藉以了解該核心事件的前因後果等。本文所擬電 視新聞敘事結構,除了將次要事件資訊當做提供更多前因後果的相關資 訊之外,更將現場訪談視為現場記者帶領觀眾有如親赴現場的臨場感功 能,此與Chatman 的影視敘事結構比較接近,讓觀眾感受新聞事件發生 的現場氛圍,充分展現電視新聞的類人際親身傳播特質(Blumler &

Katz, 1974)。

至於 Montgomery(2007)所提的開頭結構、新聞內容和結尾結 構,對本文電視新聞敘事結構將一則電視新聞切割為三個段落具有啟發 作用,惟Montgomery 電視新聞敘事結構,卻未如 Bell(1991, 1998)、

Chatman(1978)或 van Dijk(1988, 1991),將一則新聞的敘事結構解 析得如此細緻。本研究遂將 Montgomery 的電視新聞開頭、內容和結尾 等敘事結構概念,擴大到整個電視新聞節目,從電視節目台呼伊始到新 聞節目收播,包括電視台或電視頻道的標誌(logo)、各則新聞報導、

主播與現場記者的對話等,都引用 Montgomery 的電視新聞敘事結構概 念,並結合傳統敘事學對表達形式與故事內容的二元融合觀點,對整個 電視新聞節目和各則電視新聞,分別就表達形式和故事內容做了完整性 的敘事結構解析。

Labov(1972;另參見 Labov & Waletzky, 1967)的人際敘事基模和 Herman(1999, 2007)的社會敘事學觀點,對電視新聞的類人際傳播情 境頗具啟發作用,所以本文所研擬的敘事結構圖,遂將 Labov 的評價分 別置放於新聞標題、新聞導言和核心新聞裡,一來藉以展現Labov 人際

敘 事 結 構 與 新 聞 學 構 連 的 特 色 , 二 來 也 突 顯 本 文 與 Bell ( 1991, 1998)、Chatman(1978)、van Dijk(1988, 1991)、蔡琰與臧國仁

(1999)不同之處。因為不論 Bell 或 van Dijk 似乎都不十分重視新聞報 導可能涉入媒體組織或記者個人主觀評價的因素,或者只是將評價置放 在評論單元裡,根本無法顯現新聞實務潛藏的意識型態等問題。所以本 文不僅重視評價在新聞中的重要性,更將評價與隱含作者及其視角相互 呼應(Chatman, 1978, 1990),藉以提醒新聞實務操作難免涉入媒體組 織或個人的主觀成分,而此一做法也相對展現 Barthes(1977/1988)對 影視再現的重視,更進而提醒新聞工作者要力求公正客觀的專業意理。

惟Labov(1972;另參見 Labov & Waletzky, 1967)的人際敘事基 模和Herman(1999, 2007)的社會敘事學觀點似乎較侷限於人際面對面 口頭敘事情境,不若電視新聞既兼具聲光畫面與語言文字多種符號,又 融入主播與現場記者的連線對話,誠可謂電視新聞的敘事多元性比 Labov 和 Herman 所理解的人際口頭敘事更為繽紛多元。

本文研擬電視新聞敘事結構,同時兼具新聞畫面與記者講述、新聞 內 容 與 形 式 、 新 聞 主 播 與 現 場 記 者 , 則 是 Bell ( 1991, 1998 ) 、 Montgomery(2007)與 van Dijk(1988, 1991)的敘事結構所缺乏的特 色。

在文檔中 電視新聞敘事結構初探 (頁 23-28)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