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詩人生活於此塊土地上,有親人、朋友;有居家生活、有遊宦仕途,無論在 何方,家人永遠是心中最牽掛的對象。如李望洋遠在甘肅就留下許多思家思鄉之 作,李逢時也曾短暫遊宦在外,因此此類作品更能見到詩人鐵漢柔情的一面。

壹、天倫牽手情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是每對夫妻的企盼,自古以來的古典詩詞中,我們 可見許多因爭戰夫妻分離之悲慘苦痛,其中「閨思」是常見主題之一:

李望洋〈閨思七月廿日在官舍思家故託言此

寄語征人秋又秋,何因宦海任沉浮。回頭好作還鄉夢,莫似長江水自流。

寄語征人秋又秋,寒衣製就向誰謀。勸君莫戀邊城柳,一夜經霜色己不。

寄語征人秋又秋,誰教萬里覓封侯。知君夙有從龍志,際會風雲合出頭。

71

李望洋離家十多年,「荊妻海外自當家」,獨自在異鄉思念家妻兒,故以妻子的口 吻寫下此首「閨思」,也代表自己的心思和志向。有清一代,女子的地位仍低,

但噶瑪蘭兩位詩人----李逢時與李望洋卻都能重視家中妻子的地位,詩中常念著 家中妻子,如李望洋:「倚戶荊妻雙淚流,嗚咽吞聲不忍哭」為人妻忍教夫婿覓 封侯,只好委屈自己,連送別也壓抑自己的心緒只為讓即將遠遠行的夫婿放心。

李逢時留下兩首彌足珍貴的兩首寄內詩,無論是外地詩人或本地詩人的詩 作中,李逢時是唯一作此詩題的詩人:

〈寄內〉

自少為夫婦,年年遠別離。嗟予行役久,賴爾室家宜。

遊子思鄉切,歸途積雨遲。鵲橋良夜月,是我入門時。72

〈寄內〉

一別鄉關去,車船不定家。生涯隨處有,囊澀是虛花。73

71李望洋〈閨思七月廿日在官舍思家故託言此〉,《西行吟草》頁 77。

72李逢時〈寄內〉《泰階詩稿》頁 34。

73李逢時〈寄內〉《泰階詩稿》頁 52-53。

傳統妻以夫貴,「男外女內」,詩人感於自己年少為試途奔波,家中幸有賢內助,

才能讓其無後顧之憂。無論遊宦或遊歷,感於自己長期不在家,最後以七夕為期,

定為歸鄉之日。另一首也是寫到自己離鄉到處奔波,一事無成。此兩首詩未見花 言巧語,只有作者自抒胸臆,對妻子一切感佩在心,夫妻深情就在日常生活點滴 中。史書雖未見李逢時妻子的介紹,但從李逢時一詩中,我們可知李逢時之妻也 是一位性情中人,和詩人間的生活情趣:

〈內子苦余勞悴,具酌解懽囑賦詩以助興,余約其意即席成之〉

光陰如何駐,兩鬢不成霜。夢到醒時大,春回死後長。

經營徒耗力,富貴轉嫌忙。即此吾心快,陶然倒一場。74

此詩題為:〈內子苦余勞悴,具酌解懽囑賦詩以助興,余約其意即席成之〉,可見 鶼鰈情深。詩中言「經營徒耗力,富貴轉嫌忙」正好呼應上一首「生涯隨處有,

囊澀是虛花。」,奔波忙碌卻一切空。在詩人筆下,李逢時的妻子當是一位傳統 賢淑的女子,伴著詩人,吟詩作詞,只不知其是否解詩作詩?

除了妻子是詩人心中的牽掛,家中的稚子也是詩人寫作題材,李望洋就有兩 首詩是此主題:

〈癸酉午節前一日省寓憶家中兒子〉

天涯地角極西東,宦海茫茫寄此躬。榆樹有錢空落葉,楊枝無力不勝風。

山皆濯濯牛何牧,路盡迢迢馬易窮。明日端陽猶舊歲,遐思插艾兩兒童。

75

〈十月十八夜憶家中二子〉

謬膺民牧擁專城,案牘勞勞夢五更。背榻殘燈光不遠,挂窗斜月影微明。

容身之外皆餘地,得意其中便自鳴。曷若投簪歸竹里,兒童伴我讀書聲。

76

逢佳節必思親,詩先從外在景物寫起,與子各在天一角,自己投身在此茫茫宦海 中,縱有滿腔抱負,也如植物不勝風,為人父母官,無任何資源之援,就如同「既 要馬兒好,又要馬兒不吃草。」人也是有窮鈍時,官場的不如意,思子之情就日 益深刻!第二首也是如此心聲,明月高掛,案牘勞形,詩人所想也是回故里,讓 兒子陪伴自己,尤其童騃的一顰一笑更會是詩人心中的牽掛。

妻子和兒子是自己最親近的親人,詩人除以這兩者為題外,詩中也會以親人 來概括,尤其為宦甘肅的李望洋更是「家人思我我思家」77,遠居異鄉,思鄉之 情更深:

74李逢時〈內子苦余勞悴,具酌解懽囑賦詩以助興,余約其意即席成之〉《泰階詩稿》頁 76。

75李望洋〈癸酉午節前一日省寓憶家中兒子〉,《西行吟草》頁 59。

76李望洋〈十月十八夜憶家中二子〉,《西行吟草》頁 101。

77李望洋〈二十八夜思家〉,《西行吟草》頁 138。

李望洋〈省邸思家六月八日

極目天涯萬里餘,誰教塞雁為傳書。鄉心日逐河流遠,宦跡時隨柳影疏。

瓦鵲有情應語汝,野花雖艷豈芳予。鵷班散後閒無事,靜坐窓前想故居。

78

李望洋於清同治 11 年(1872)正月 26 日自宜蘭起程,赴甘肅任職,至清光緒 11 年(1885)4 月返抵家門,「極目天涯萬里餘,誰教塞雁為傳書」寫望盡天涯路,

期待家書的安慰;第二聯利用「河流遠」象徵詩人思鄉情深如流水「抽刀斷水水 更流」如綿綿不盡的江水。第三聯藉由眼前動植物希望傳遞家鄉訊息,但野花雖 香仍比不上家鄉花好,最後兩句則實寫詩人「靜坐窓前想故居」,景中有情。離 家在外,中國大陸此時又值多事之秋,烽火不斷,家書真是抵萬金:

李望洋〈十六日夜憶家書久不寄來〉

歷觀往事鑒前車,出宰無忘志學初,驛馬只傳回去信,邊鴻不帶寄來書。

莫嫌小邑難為政,且勸眾黎廣種鋤,百二秦關今夜月,應分餘照到吾廬。

79

「天邊怪底與來雁,不帶蘭陽一紙書」,盼望家書的殷切可見一斑!遙望家書的 到來,其實是掛念家鄉的親人,李望洋詩中直接以思家為題的詩作有<二十三日 喫早飯思家><腊月念六日省邸思家>、<除夕思家>、<二十八夜思家>,以 下舉二詩為例說明:

李望洋〈二十三日喫早飯思家〉

一別東瀛萬里長,宦遊秦隴到邊疆。催科枉費刑三尺,寫信頻添淚兩行。

舊日湖山常入夢,秋風魚膾不充腸。飯餘獨坐情無那,勉強濡毫詠故鄉。

80

李望洋〈腊月念六日省邸思家〉

捧檄西來忽十年,離愁萬斛似寒泉。誰將爆竹迎新歲,未許椒花頌鎮邊。

河州舊有鎮邊樓。倦客思歸心過海,余家住臺灣。狂吟得句意通天。吾儒窮達皆由 命,肯學逢迎負聖賢。81

思鄉之餘,故鄉山水也會入夢中,魂牽夢縈幾時休?十年的分離實在是一段很長 的歲月,尤其面臨佳節或歲末年終,家家慶團圓,詩人卻只能遙想家中團圓的情

78李望洋〈省邸思家六月八日〉,《西行吟草》頁 67-68。

79李望洋〈十六日夜憶家書久不寄來〉,《西行吟草》頁 79-80。

80李望洋〈二十三日喫早飯思家〉,《西行吟草》頁 103。

81李望洋〈腊月念六日省邸思家〉,《西行吟草》頁 124-125。

形:

李望洋〈除夕思家〉

本擬投簪返故家,圍爐好共過年華。誰知老叟身無主,致令賢妻眼望賒。

雙婢走堂呼太太,二孩依母念爹爹。今宵定有團圓席,新婦應添一位加。

接到家書,知是歲次男先甲娶妻故云。82

家中稚子已長大娶妻,可見自己離家的時間!只是身在宦海身不由己,徒讓妻子 望眼欲穿!

為人夫、為人父,為了求取功名利祿離家在外,家中所有親人都會成為詩人 心中的牽掛,詩中的題材;詩人也藉詩一抒胸中塊壘。在此類詩作中,本地詩人 的作品都質樸率真,直抒胸臆,藉景抒情、景中寓情是常用手法。

貳、友朋酬贈情

「獨學而無友,孤陋而寡聞」,無論遊宦在外或者閒居故里,文人不可能閉 門苦讀而不與人交,而在此類作品中,有些純為交際的應酬之作,但也有真情流 露、勸勉期許的詩篇。在此類作品中,今所見都是李逢時的作品,並非其他詩人 無此作品,如李望洋也有許多此類作品,但其所寫人物大都是甘肅人,故略而不 論。在此類作品中,可見詩人的交友網絡,以下即以對象的不同分別說明:

一、同榜友人

李逢時於咸豐十一年 (1861)獲選為辛酉科拔貢生,榜後和諸同年有詩相 賀:

〈榜後與諸同年閒敘〉

多士操觚六藝陳,分廊坐舍等魚鱗。文逢急處千言就,詩到忙時一字貧。

落第厭看登第榜,得名休耀失名人。而今幸托錐刀來,更染龍池柳色新。

83

本詩描寫考試的情形,首聯先寫文人各擁長才,大家共赴考試求功名;頷聯則寫 實地描繪「書到用時方恨少」的情形,字斟句酌,才能成詩成文!頸聯寫到考試 後放榜,「落第厭看登第榜,得名休耀失名人」,自我警惕一番,但也慶幸自己並 非名落孫山之人。此外對於同榜登科之人,李逢時也有詩記錄:

82李望洋〈除夕思家〉,《西行吟草》頁 129。

83李逢時〈榜後與諸同年閒敘〉《泰階詩稿》頁 33。

〈留別蒼官宗一兄喬〉

念昔為知己,林泉共放閒。豪情孔北海,雅度謝東山。

賞賜風塵外,論文萍水間。明朝暫相別,後會在閩關。84

期待大家鄉試繼續努力。今所見李逢時曾有詩給張策六、顏崇其、葉兩州、吳子 青、蕭士千等諸同年,其中對張策六詩最多,今迻錄其下以見李逢時對同年登榜 朋友的友誼:

〈贈同年張一策六 名登鼇嘉義縣人

文字由來萬選錢,喜看鵷鷺共聯班。諸羅七十二峰秀,君是蓬萊第一仙。85

〈中秋夜懷同年張一策六〉

獨坐山齋月,摛懷托短歌。桂香團玉露,星影澹銀河。

砌冷聞蛩響,沙明照雁過。不知嘉義縣,今夕悵如何。86

〈懷同年張一策六〉

憶昔同遊大廟山,綠榕千樹噪寒蟬。欹亭客繫看花騎,隔水人搖雪藕舷。

塔寺談禪秋八月,湖山縱酒日千錢。而今烽燧遠相望,魚雁無音又幾年。87

第一首,盛讚策六文才兼具,故言「諸羅七十二峰秀,君是蓬萊第一仙」,同榜 登科之後,逢中秋佳節,月明星稀,讓詩人掛念起遠方友人,此詩對於佳節景致 描繪很細緻,用字典雅,於景物的烘托下,思念之情更見深刻。第三則於局勢動

第一首,盛讚策六文才兼具,故言「諸羅七十二峰秀,君是蓬萊第一仙」,同榜 登科之後,逢中秋佳節,月明星稀,讓詩人掛念起遠方友人,此詩對於佳節景致 描繪很細緻,用字典雅,於景物的烘托下,思念之情更見深刻。第三則於局勢動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