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0 2000 4000 6000 8000 10000 12000 14000 16000 18000

1950 1960 1970 1980 1990 2000 2010

人口(人)

圖3-11馬祖四鄉五島聚落分布圖 資料來源:參考交通部觀光局馬祖國家風景區管理處資料繪製

2 、 族 群 : 據 1 9 8 4 年 資 料 顯 示 , 馬 祖 居 民 共 有 9 7 姓 , 其 中 以 陳 、 林 、 曹 、 王 諸 姓 人 口 最 多 。 有 關 陳 氏 族 群 的 分 布 : 長 樂 嶺 南 、 文 石 陳 氏 , 居 於 南 竿 介 壽 、 仁 愛 及 西 莒 青 帆 ; 長 樂 金 峯 、 潭 頭 陳 氏 , 居 於 東 引 ; 長 樂 鶴 上 陳 氏 , 居 於 北 竿 芹 壁 ; 連 江 筱 沃 及 林 森 赤 砂 陳 氏 , 居 於 南 竿 津 沙 。 林 氏 族 群 的 分 布 : 長 樂 后 福 林 氏 , 居 於 南 竿 福 澳 ; 長 樂 金 峯 、 潭 頭 林 氏 , 居 於 東 引 ; 連 江 道 沃 林 氏 , 居 於 南 竿 津 沙 。 曹 氏 族 群 的 分 布 : 長 樂 曹 厝 曹 氏 , 居 於 南 竿 復 興 、 青 壇 沃 、 清 水 及 西 莒 青 帆 、 東 莒 福 正 、 大 埔 。 王 氏 族 群 的 分 布 : 長 樂 硫 峯 王 氏 , 居 於 北 竿 坂 里 、 白 沙 、 午 沙 ; 長 樂 汶 上 王 氏 , 居 於 東 引 。( 連 江 縣 文 獻 委 員 會 , 1 9 8 6 : 1 5 6 - 1 5 8 )( 如 圖 3 - 1 2 )

圖 3 - 1 2 左 : 馬 祖 居 民 、 右 : 馬 祖 居 民 祖 先 分 布 圖 資 料 來 源 : 左 : 馬 祖 日 報 社 提 供 、 右 : 本 研 究 攝 自 馬 祖 民 俗 文 物 館

3 、 語 言 : 馬 祖 通 用 語 言 以 福 州 話 為 主 , 地 方 人 氏 稱 為 「 平 話 」 或 「 馬 祖 話 」, 係 屬 於 閩 北 語 系 ; 另 外 在 南 竿 鄉 復 興 村 和 北 竿 鄉 橋 仔 村 , 有 部 分 來 自 閩 南 人 士 , 當 地 稱 為 「 阿 南 仔 」, 渠 等 使 用 之 語 言 , 屬 於 閩 南 語 系 , 俗 稱 「 南 話 」, 但 近 年 來 已 有 被 逐 漸 同 化 而 減 少 的 趨 勢 。 根 據 來 自 於 不 同 原 鄉 , 使 用 方 言 稍 有 差 異 , 其 中 以 操 長 樂 方 言 者 最 多 占 8 0 % ; 其 次 為 操 連 江 方 言 者 占 1 0 %, 多 集 中 在 南 竿 鄉 津 沙 村 , 在 聲 、 韻 、 調 上 有 別 於 其 他 地 區 口 音 , 操 閩 南 方 言 者 占 3 % 。( 連 江 縣 文 獻 委 員 會 , 1 9 8 6 : 1 5 9 - 1 6 1 )

4 、 信 仰 : 馬 祖 社 會 , 為 一 典 型 民 眾 為 尋 找 新 的 生 存 空 間 或 逃 避 天 災 人 禍 , 自 發 性 而 非 統 治 者 運 用 政 權 和 財 力 引 導 、 組 織 或 強 制 推 行 的 移 民 社 會 。 遷 居 之 後 舉 目 無 親 , 為 了 抵 禦 各

種 天 然 、 人 為 的 災 難 , 必 須 團 結 在 一 起 , 視 同 鄉 猶 如 骨 肉 , 同 一 祖 籍 聚 居 在 一 起 , 結 成 宗 族 性 或 地 緣 性 的 社 會 群 體 。

早 期 馬 祖 移 民 , 多 為 福 建 沿 海 漁 民 , 所 以 作 為 民 俗 文 化 重 要 組 成 部 分 , 源 於 福 建 原 鄉 的 民 間 信 仰 文 化 中 , 各 種 地 方 神 祇 , 便 成 為 他 們 繼 續 生 存 的 重 要 精 神 支 柱 。 除 主 要 的 道 教

( 注 : 本 區 無 道 觀 、 院 之 建 置 , 更 無 真 正 修 道 之 士 , 僅 一 、 二 道 士 , 父 子 相 傳 , 兄 弟 相 習 , 營 於 自 宅 , 專 應 民 間 設 醮 攘 災 之 聘 。 )、 佛 教 ( 注 : 本 區 迄 無 寺 庵 、 佛 堂 之 設 )、 天 主 教

( 注 : 1 9 7 0 年 , 陳 兆 望 神 父 來 馬 祖 佈 道 , 1 9 7 1 年 , 於 馬 祖 村 建 築 天 主 堂 。 )、 基 督 教 ( 注 : 1 9 6 8 年 , 由 中 華 基 督 教 衛 理 公 會 派 遣 曾 鎮 藝 牧 師 來 馬 祖 傳 道 , 1 9 7 0 年 4 月 2 3 日 , 於 馬 祖 清 水 正 式 設 立 馬 祖 教 會 。 ) 等 全 國 性 宗 教 外 , 地 方 性 的 神 祇 崇 拜 , 才 是 建 構 馬 祖 民 間 信 仰 文 化 的 主 要 內 涵 與 區 域 特 色 。 其 中 以 媽 祖 ( 注 : 相 傳 媽 祖 投 海 救 父 , 肉 身 負 父 漂 流 至 南 竿 馬 祖 村 澳 口 , 經 居 民 立 廟 奉 祀 , 成 為 馬 祖 地 區 居 民 最 重 要 的 信 仰 。 )、 白 馬 尊 王 ( 注 : 又 稱 白 馬 三 郎 , 其 起 源 傳 說 不 一 , 福 建 的 白 馬 三 郎 信 仰 , 始 於 漢 初 , 盛 於 唐 宋 , 至 清 末 民 初 , 仍 香 火 不 斷 。 )、 臨 水 夫 人 ( 注 : 原 名 陳 靖 姑 , 俗 稱 陳 夫 人 , 明 清 以 來 成 為 福 州 等 地 民 間 信 仰 領 域 中 最 有 影 響 力 的 神 祇 之 一 , 其 信 仰 內 涵 , 主 要 在 於 保 胎 救 產 , 護 救 婦 幼 。 )、

五 靈 公 ( 注 : 即 流 行 於 閩 江 流 域 的 五 帝 信 仰 , 又 稱 為 五 聖 、 五 通 、 五 福 大 帝 、 五 瘟 神 、 五 方 瘟 等 , 屬 瘟 神 崇 拜 , 本 區 開 拓 之 初 , 瘴 癘 叢 生 , 瘟 疫 流 行 , 五 帝 信 仰 傳 播 , 勢 所 難 免 ) 等 最 為 普 遍 ; 同 時 還 有 在 閩 江 流 域 已 盛 行 悠 久 歷 史 的 蛙

( 注 : 北 竿 鄉 芹 壁 天 后 宮 奉 祀 的 鐵 甲 元 帥 )、 蛇 ( 注 : 南 竿 鄉 福 澳 華 光 大 帝 廟 英 烈 王 、 西 莒 趙 大 王 廟 、 東 莒 福 德 宮 ) 崇 拜 最 為 盛 行 。 另 有 以 小 祠 祭 祀 狐 仙 的 特 殊 狐 魅 信 仰 。( 注 : 西 莒 周 大 王 廟 、 東 莒 保 安 宮 又 稱 姑 娘 廟 )( 方 寶 川 1 9 9 9 : 2 4 7

- 2 5 8 、 連 江 縣 文 獻 委 員 會 , 1 9 8 6 : 1 6 3 - 1 6 8 、 連 江 縣 社 會 教 育 館 2 0 0 0 : 1 5 9 - 1 6 1 ) 據 2 0 0 0 年 調 查 結 果 , 全 區 有 6 6 座 廟 宇 ,( 注 : 不 含 祭 祀 狐 仙 的 小 廟 )其 中 以 南 竿 鄉 有 2 1 座 最 多 , 北 竿 鄉 1 9 座 次 之 。 四 鄉 五 島 村 村 有 廟 宇 , 其 中 以 橋 仔 村 擁 有 7 座 廟 宇 , 密 度 最 高 , 故 有 「 廟 數 比 戶 數 多 , 神 口 比 人 口 多 」 之 喻 。( 如 圖 3 - 1 3 )

圖 3 - 1 3 左 : 馬 祖 天 主 堂 落 成 、 右 : 南 竿 . 仁 愛 村 - 大 王 宮

( 2 0 0 7 年 已 重 建 ) 資 料 來 源 : 左 : 翻 拍 自 連 江 縣 政 府 , 典 藏 馬 祖 , 2 0 0 2 : 8 9 、

右 : 本 研 究 拍 攝

傳 統 馬 祖 廟 宇 建 築 特 色 , 受 閩 東 建 築 影 響 , 亦 採 牆 柱 分 離 方 式 , 正 面 以 三 梯 狀 牆 面 飾 以 華 麗 彩 色 鑲 嵌 或 剪 黏 ; 兩 側 飾 以 高 聳 火 焰 形 或 官 帽 形 或 馬 鞍 形 的 「 封 火 山 牆 」 為 主 要 特 徵 。( 圖 3 - 1 4 )

圖 3 - 1 4 傳 統 馬 祖 建 築( 左 : 東 莒 - 福 正 、 右 : 南 竿 - 牛 角 ) 資 料 來 源 : 左 : 馬 祖 日 報 社 提 供 、 右 : 本 研 究 拍 攝

全 年 主 要 信 仰 活 動 , 除 媽 祖 誕 辰 的 祭 祀 儀 式 與 遶 境 活 動 外 , 以 每 年 元 宵 節 前 後 約 半 個 月 期 間, 各 聚 落 接 連 不 斷 的「 擺 暝 」( 注 : 通 宵 祭 祀 , 隔 日 食 福 、 聚 餐 )、 遶 境 最 為 盛 大 。 5 、 文 教 : 馬 祖 地 區 , 早 期 移 民 多 為 漁 民 , 知 書 識 字 者 甚 少 , 鄉 間 無 學 堂 , 僅 一 、 二 私 塾 , 由 富 家 子 弟 , 繳 納 束 脩 , 施 以 啟 蒙 而 已 , 俗 稱 「 人 家 齋 」, 學 生 不 拘 年 齡 , 皆 可 入 學 接 受 啟 蒙 , 初 入 學 者 , 須 行 拜 師 禮 , 每 歲 繳 納 二 至 四 次 束 脩 。 教 學 以 國 學 為 主 , 四 書 五 經 為 正 課 , 另 有 珠 算 、 書 算 , 書 法 尤

為 嚴 格 。 1 9 5 0 年 , 馬 祖 行 政 公 署 成 立 後 , 始 興 新 制 學 校 , 強 迫 識 字 。( 連 江 縣 文 獻 委 員 會 , 1 9 8 6 : 2 8 9 - 2 9 4 ) 目 前 本 區 計 有 馬 祖 高 中 一 所 ; 國 民 中 小 學 , 南 竿 鄉 兩 所 , 北 竿 鄉 、 莒 光 鄉 、 東 引 鄉 各 一 所 ; 國 民 小 學 , 北 竿 鄉 兩 所 , 南 竿 鄉 、 莒 光 鄉 各 一 所 。

6 、 聚 落 : 馬 祖 傳 統 聚 落 的 形 成 、 成 長 、 沒 落 、 調 適 等 發 展 歷 程 與 聚 落 空 間 、 景 觀 , 除 受 天 然 環 境 影 響 外 , 受 到 政 策 變 遷 的 影 響 亦 甚 為 顯 著 , 相 對 於 臺 灣 的 「 創 造 性 破 壞 」, 以 及 大 陸 「 文 化 大 革 命 」 所 造 成 的 社 會 重 組 , 馬 祖 聚 落 的 保 存 , 實 在 是 非 常 難 能 可 貴 。

因 居 民 大 多 過 著 以 漁 業 為 主 , 以 農 耕 為 輔 的 生 活 型 態 , 為 因 應 生 活 需 要 , 選 擇 依 山 傍 海 的 自 然 環 境 , 充 分 利 用 海 拔 5 0 m 以 下 灣 澳 地 形 背 山 而 築 ( 註 : 僅 東 引 中 柳 、 樂 華 兩 村 發 展 後 , 上 街 、 學 校 、 鄉 公 所 等 機 關 海 拔 稍 高 於 5 0 m ; 南 竿 四 維 聚 落 與 東 莒 大 坪 聚 落 , 分 別 因 遷 村 或 服 務 軍 防 , 而 未 臨 灣 澳 ) , 形 成 一 灣 澳 一 聚 落 的 特 殊 景 觀 。

聚 落 隨 山 勢 拔 起 , 民 居 沿 等 高 線 成 帶 狀 發 展 逐 坡 呈 階 梯 狀 向 上 發 展 , 以 用 石 板 構 築 , 蜿 延 而 上 的 石 階 為 軸 心 , 聯 絡 上 下 ; 以 沿 著 等 高 線 的 石 板 巷 弄 聯 絡 左 右 , 形 成 聚 落 內 部

「 非 」 字 形 主 要 動 線 。 受 區 位 、 地 形 、 氣 候 等 自 然 條 件 的 影 響 , 居 民 多 以 漁 、 農 為 業 , 但 求 溫 飽 少 致 官 宦 仕 途 , 故 望 族 較 不 易 產 生 , 聚 落 少 有 深 宅 大 院 或 望 族 家 祠 點 綴 其 中 。( 如 圖 3 - 1 5 )

圖 3 - 1 5 東 引 聚 落 今 昔

資 料 來 源 : 左 、 中 : 馬 祖 日 報 社 提 供 、 右 : 本 研 究 拍 攝

傳 統 閩 東 民 居 建 築 , 其 主 要 建 築 特 色 如 下 :

1 、 平 面 格 局 特 徵 : 傳 統 民 居 建 築 , 承 襲 閩 東 原 鄉 ( 福 建 省 長

樂 、 連 江 、 羅 源 ) 建 築 特 色 , 有 別 於 閩 南 天 井 式 三 合 院 、 四 合

焰 形 」 封 火 山 牆 , 形 成 強 烈 對 比 。

3 、 內 部 木 架 構 造 : 傳 統 民 居 內 部 的 木 結 構 , 除 為 了 入 口 關 係 或 採 光 或 取 景 等 因 素 , 使 用 在 正 面 牆 面 , 並 於 二 樓 以 「 吊 腳 樓 」 形 式 懸 挑 在 外 , 飾 以 簡 樸 「 鵝 頸 椅 」 外 , 最 重 要 的 特 色 是 , 基 於 防 潮 考 量 , 使 室 內 木 結 構 脫 離 承 重 牆 , 獨 立 形 成 支 撐 屋 頂 及 內 部 隔 間 的 結 構 。 木 結 構 在 三 開 間 的 構 造 中 , 明 間 的 兩 側 桁 架 , 主 要 是 穿 斗 和 抬 樑 式 混 合 的 桁 架 ( 注 : 大 部 分 為 九 架 桁 、 簡 易 者 為 七 架 桁 ), 二 樓 和 一 樓 的 柱 位 不 一 定 對 齊 。 二 樓 樓 板 的 施 作 , 是 將 桁 架 承 座 在 一 樓 柱 子 上 的 垂 直 樑 上 , 樑 上 擱 墊 木 , 再 置 密 肋 樑 , 然 後 再 將 木 板 密 鋪 於 樑 上 , 以 達 到 減 柱 出 挑 , 增 加 柱 位 及 隔 間 彈 性 效 果 。 在 五 脊 四 坡 水 的 構 造 中 , 由 於 明 間 不 一 定 和 屋 頂 的 正 脊 同 寬 , 若 明 間 大 於 正 脊 , 通 常 利 用 木 桁 架 中 柱 搭 接 中 樑 , 上 立 吊 柱 承 接 脊 頂 , 四 個 垂 脊 則 和 桁 架 上 的 童 柱 和 角 柱 搭 接 ; 若 明 間 小 於 正 脊 , 則 桁 架 中 樑 外 伸 , 利 用 三 排 的 額 枋 樑 出 挑 吊 柱 去 承 正 脊 頂 , 以 增 加 室 內 空 間 及 隔 間 彈 性 。( 如 圖 3 - 1 6 )

圖 3 - 1 6 馬 祖 傳 統 民 居 木 結 構

4 、 細 部 裝 飾 : 馬 祖 地 區 傳 統 民 居 , 基 本 上 只 重 視 機 能 , 沒 有 太 多 裝 飾 , 它 的 美 反 映 在 解 決 機 能 上 的 精 巧 工 法 , 偶 見 於 門 前 設 置 照 壁 或 八 卦 、 太 極 圖 案 , 作 為 避 邪 之 用 。 壓 簷 作 法 , 有 用 女 兒 牆 加 線 腳 方 式 為 之 , 偶 於 女 兒 牆 面 點 綴 花 飾 ; 有 些 為 避 免 雨 水 直 接 流 入 門 口 , 會 於 入 口 上 方 砌 築 一 段 擋 雨 牆 , 將 雨 水 導 入 牆 面 兩 側 泥 塑 的 鯉 魚 出 水 口 , 形 成 門 口 「 雙 鯉 吐 水 」 的 景 觀 。 平 日 出 入 門 側 ( 注 : 通 常 為 側 門 而 非 前 門 ),

常 有 瓶 形 、 葫 蘆 形 或 魚 形 的 泥 塑 或 石 雕 龕 入 香 插 。 門 框 通 常 以 條 石 為 楣 , 作 平 拱 形 式 或 半 圓 拱 形 式 , 窗 戶 少 且 小 ( 尤 以 北 面 牆 為 甚 ) 呈 射 口 梯 狀 ( 外 小 內 大 ) 具 防 風 、 防 盜 功 能 。

( 圖 3 - 1 7 )

圖 3 - 1 7 馬 祖 傳 統 建 築 牆 面 ( 左 : 亂 石 砌 與 人 字 砌 、 中 : 矮

牆 與 女 兒 牆 裝 飾 右 : 火 焰 形 封 火 山 牆 )

( 三 )產 業 : 馬 祖 列 島 , 面 積 狹 小 , 星 散 孤 懸 於 閩 江 口 外 海 , 就 其 區 位 與 自 然 環 境 而 言 , 本 供 漁 船 停 泊 休 息 之 所 , 再 逐 漸 形 成 以 漁 、 農 為 主 的 區 域 發 展 ; 因 海 峽 兩 岸 軍 事 對 峙 的 戰 略 需 求 , 長 期 以 來 受 軍 事 管 制 的 影 響 , 大 量 駐 軍 的 消 費 性 服 務 需 求 , 成 為 本 區 最 重 要 的 產 業 發 展 基 礎 ; 但 在 1 9 9 2 年 戰 地 政 務 終 止 後 , 緊 接 著 實 施 國 軍 「 精 實 專 案 」 與 「 精 進 專 案 」,

駐 軍 銳 減 , 本 區 軍 事 服 務 導 向 的 產 業 發 展 , 再 度 面 臨 大 幅 轉 型 的 命 運 ; 惟 在 中 央 與 地 方 政 策 一 致 朝 向 發 展 觀 光 後 , 本 區 軍 事 服 務 導 向 的 產 業 發 展 , 開 始 轉 變 成 同 屬 第 三 級 產 業 之 觀 光 服 務 導 向 的 產 業 發 展 型 態 。

從 2 0 0 6 年 本 區 人 力 資 源 調 查 報 告 ( 福 建 省 連 江 縣 政 府 主 計 室 , 2 0 0 7 :( 3 ) - ( 7 )) 顯 示 , 服 務 型 的 產 業 , 仍 為 本 區 最 重 要 的 產 業 , 其 就 業 人 口 占 就 業 總 人 口 的 8 0 . 1 8 %, 相 較 於 二 級 產 業 的 1 6 . 9 5 % 及 一 級 產 業 的 2 . 8 7 % 高 出 非 常 多 ; 三 級

從 2 0 0 6 年 本 區 人 力 資 源 調 查 報 告 ( 福 建 省 連 江 縣 政 府 主 計 室 , 2 0 0 7 :( 3 ) - ( 7 )) 顯 示 , 服 務 型 的 產 業 , 仍 為 本 區 最 重 要 的 產 業 , 其 就 業 人 口 占 就 業 總 人 口 的 8 0 . 1 8 %, 相 較 於 二 級 產 業 的 1 6 . 9 5 % 及 一 級 產 業 的 2 . 8 7 % 高 出 非 常 多 ; 三 級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