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以説帶讀

在文檔中 張慧明、林偉業 (頁 60-64)

以説話策略打開閲讀之門

林偉業、張慧明、鄺麗雯、江雅琪

非華語小學生運用的中文詞彙比同齡同學少,所以 回答問題時遲遲説不出話來。

他們説話時會較多猶豫或停頓。

他們很少用完整句子説話。

他們難以完整説出較長的句子或複句。

他們要讀出中文字的字音或辨別字音時感到困難。

教授非華語小學生説話的方法少,相關資源也不多。

  人生活在社群中必然要溝通,溝通的其中一個重要途 徑就是說話。因生活背景不同的緣故,非華語小學生説華 語的經驗和機會比華語生少,故在發音、詞彙、語法方面 一般都較為遜色。教師進行説話教學時,宜從目標、功能 等方面考慮,選擇適切的教學活動。

複雜度 準確度

流暢度

表演

溝通 交易

目標 功能 範圍

美感/藝術

生活

圖3.1:説話目標、功能及範圍的關係

  若説話活動能夠結合生活經驗、詞彙和句式,做到寓 學習於生活,不但能提升非華語學生説話的動機,更能有 效帶動其他範疇的教學。有見及此,本單元主要針對日常 溝通,以鼓勵學生流暢説華語為目標,設計不同的説話活

  設計説話活動時,教師要先了解非華語學生的説話能 力水平(設定為i)。語言的輸入必須稍高於學生當前的 水平(i+1),而又是他們能夠理解的,才對他們的學習 有用,即所調「可理解輸入(comprehensible input)」

(Gass & Selinker,2001;Krashen,2013)。但只有可 理解輸入是不足夠的,教師需要提供不同的語言輸出機 會,讓學生完成有意義的聽説活動,進行可理解的輸出

(comprehensible output)」(Swain,1985),他們的 説話能力才可提升。

教師

可理解輸入(i+1)

• 提供與説話活動有關的材料,

如:詞彙、句子、背景知識

• 輸入的材料是稍高於學生當前 水平而又可理解的

提供

輸出 學習者 可理解輸出

• 通過參與課堂,學生能把教師輸入的 材料運用至説話活動中以完成活動

圖3.2:「可理解輸出」與「可理解輸入」的關係

  説話教學的流程,與其他範疇的教學流程相類似,都 分「前、中、後」三部分。進行日常説話教學時,你的做 法是怎樣的?試在適用的方格內加 「√」。

説話前置活動    説話活動    説話後置活動

(沒有) → 按 教 科 書 課 後 練 習 的 安 排 , 指 示 學 生 進 行 個 人 或 分 組 説 話 練 習 , 然 後 匯報

→ 回饋

激發學生的 背景知識或 生活經驗;

輸入重點詞 彙、句式

→ 講 解 説 話 活 動 的 安 排 , 讓 學 生 進 行 個 人 或 分 組 説 話 活 動,然後匯報

→ 回饋,再由此 延伸至其他語 文能力範疇的 教學

其他: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説話能力是培養學生閲讀和寫作能力的基礎。説話教 學除了給學生説話任務外,教師還需要安排前置活動,以 掃除妨礙非華語小學生開口説話的障礙,也需要安排後置 活動,以鞏固所學或延伸教學重點。

前置活動 (1)提供背景知識 (2)輸入重點的詞 彙、句式 (3)閲讀部分篇章

説話活動 (1)完成任務 (2)匯報(可選)

後置活動 (1)語文練習 (2)應用

圖3.3:説話教學流程

在文檔中 張慧明、林偉業 (頁 60-64)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