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伍、研究結論與建議

一、 關於框架:將老人視為社會問題的氛圍

在研究分析中,老人相關新聞的框架包裹被分為三大類:「趨勢框 架」、「社會問題框架」與「轉契機框架」,其中以社會問題框架占最多 數,媒體呈現出了老人為社會負擔的形象,缺乏自我保護的能力,易成 為歹徒、猛禽、病毒攻擊的對象,同時也是需要政府政策伸出援手的對 象。在這樣的形象下,媒體則以老人自己以及政府做為主要的應負責任 者,指出老人應自己照顧好自己,另外也期待政府的協助來安享晚年。

在研究結果中,也發現報導性質以負面者多,出現許多負面詞彙如:

老人為此疾病高風險族群、長者無法自行判斷、需要照顧等等,將老人 隱喻為「社會負擔」、「易碎品」、「受害者」。

在現實中,的確存在著需要社會援助的老人家,但也有著許多擁有 至會、健康活力的長者,而在新聞報導中卻選擇突出前者,創造出老人 家在社會上處於相當弱勢的形象。因此期許未來能夠有更多報導呈現長 者的生產力與活力,讓老人家不再只有社會負擔之負面形象。

二、 商品化傾向:置入性行銷與老人商機

根據編碼結果,約有兩成的老人相關新聞具有置入性行銷的色彩,

是經過計畫而不突顯地將某些品牌商品置入於媒體中,其推銷的品項以

「醫療保健品」為最多,「保險產品」次之,約占 22%(共 16 則)。呈 現出社會上認為老人家最需要購買的東西是「醫療保健品」,同時也形 塑其身體機能不佳或抵抗力弱,會生重病,容易有龐大醫療支出的形象,

然而現在有許多老人家都相當注重養生,早睡早起,身體也未必會比年 輕人差,因此塑造這樣的形象,其實對於老人家並非公平。另外,在「保 險產品」則形塑出了老人特別容易出意外的形象,但是會出意外也未必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是老人家才會有的情況;此外,其報導內容的引述較為單一化,一味讚 揚商品優點,卻相對缺乏衛教資訊,關於商品的詳細資訊、內容都較為 空泛,未提到商品的缺點與安全使用守則,較缺乏新聞應有的公共利益 導向原則。

就版面分布來說,最多分布在講述老人發生面社會案件的「地方/

社會版」;次多則是常出現在講述政府長照議題的「頭條要聞」版;緊 接者是講述醫療資訊的「醫療保健」版。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數量排名第 四多的版面為「消費廣告」,多為針對高齡族群所販賣的商品,而這也 呼應了置入性行銷問題,看似高齡化新聞,實際上有相當濃厚的商業色 彩。然而在具有商業色彩的同時,這些廣告並未對高齡化族群,提供相 對科學化的數據或是養生對策,並未讓高齡化族群得到充分資訊,發揮 新聞之公共性,以及對於民眾提供正確知識教育之特質,因此建議未來 能夠提供更充分的資訊量,讓大眾及高齡者都能對內容更深入的了解。

三、 老人相關新聞中的性別意識:社會對老年女性的外貌期許

在性別的呈現中,因為許多高齡化新聞是涉及全民、公共政策議題,

因此許多新聞都無特別提及性別;而有提及的新聞中,男性與女性的比 例相差不遠,但就內容而言,女性則會特別強調其外表、面容老化需強 加保養,否則就會被說成是「肥胖顯老」,另外還有大齡女性的生育能 力較為受限,就會被說成老蚌生珠,而這樣的現象在性別的正負面辭彙 中也可以看出。

在男性正面的部分,比較會強調男性的「社會地位」、「社會行為」,

能夠在工作上有所貢獻,為社會提供價值;女性則是強調其「個性特徵」

與「外表」,期待女性就算年紀大了,還是要有看起來二、三十歲的美,

但較少呈現社會性的特質,或是社會貢獻。

在男性負面詞彙則提及「貧病」與「情緒控管」者居多,如;女性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的負面詞彙女性則傾向「身體機能」與「外表老化」,而這可能也反映 出了高齡化社會下,相較於男性而言,對老年女性外表上有較高的要求,

追求外表永遠不老的美魔女,新聞媒體的用詞呈現出老年女性「老」等 於「醜」的氛圍,而非像西方國家一樣,會主打熟齡也有「熟齡美」。 因此也希望未來在描寫高齡女性外表時,能夠從不同的角度來欣賞不同 年齡層的不同美麗。

四、 報導模式:重視身心健康與家庭關係

新聞報導時間走向以「現在」為主,講述當下的政策、老人故事、

社會案件等等,而報導中的新聞事件則是以「特例」為居多,體現了新 聞重視時效性與新奇性之特質。

在研究結果中也可以觀察到,報導主題以「身心健康」為最大宗顯 示社會上最關心的議題,是關於老人的健康,還有晚年的照護,這也可 研究結果中的引據對象相互呼應,引據部分,最多數量來源為「政府機 關」,「醫護人員」則次之,顯示政府重視長照議題,但其內容多為討論 財源方面,但如何實行的相關資訊卻相對缺乏,因此也建議未來可以多 提供具體的實行方案,讓資訊更加透明。另外有些報導則是以醫護人員 的角度,來討論老年的照護及醫療相關知識。

此外,可能由於中華文化也相當重視家庭關係,因此以「家庭」為 主題的報導數量位居第二,然而其中代間溝通的呈現卻相對不足,且在 樣本中呈現的皆較偏衝突面,像是啃老族、價值觀不同造成的家庭衝突 等,而這樣負面居多的「特例」報導則可能容易讓社會氛圍人心惶惶。

因此也建議未來可以多增加關於代間溝通的報導,如政府推廣爺爺奶奶 上褓母課程,讓老人家在家帶孫子,或是幫忙其他人帶小孩,都有津貼 做為收入,讓自己過去累積的育兒經驗、育兒智慧可以傳承下去,也讓 老人家的生產力不被社會所忽視。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