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當今資訊社會的核心是電腦及有限或無限方式交換資料的電腦作 業系統,幾乎所有種類的現代民用及軍用基礎設施都依賴網路系統作 資訊的交流。美國蘭德(Rand)公司出版《戰略資訊戰》(Strategy

Infor-關於中國資訊安全技術評價,請見 Bernard Cole & Paul Godwin,〈先進 軍事科技與中國人民解放軍〉,L. Wortezl 編,吳奇達等譯,《二十一世紀 臺海兩岸軍隊》(臺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2000 年),頁 228-230。

有 關 中 國 資 訊 安 全 的 科 技 問 題 , 請 見 沈 偉 光 ,《 解 密 信 息 安 全 》, 頁 68-123﹔張新華,《信息安全:威嚇與戰略》,頁 56-77。

中新社,〈黑客攻擊政府網站倍增〉,《X-Kizz 論壇》,2006 年,<http:/

/bbs.zkiz.com/viewthread.php? tid: 2575>。

mation Warfare)一書,便是在說明資訊戰的發展,不能單純地從軍事 層面解讀,而應是將資訊戰置於後冷戰時期「戰略作戰」兩種觀念之 結合,以便創造出資訊優勢的「戰略資訊戰」,降低資訊作戰時攻擊 與防衛的風險。66面對後冷戰時期的國際局勢,資訊網路的興起對中國 而言是一把雙刃劍,資訊網路所帶來的巨大經濟效益,是中國改革開 放深化過程中,不可迴避的新興潮流,但另一方面又深怕資訊網路是 西方國家「和平演變」中國的利器。因此,中國在面對西方資訊科 技,一直存在又愛又恨的情結。從前述所觸及中國資訊戰類型分析 中,可以看出中國政府乃是希望整合「攻擊常規資訊戰」、「防衛常 規資訊戰」、「攻擊非常規資訊戰」和「防衛非常規資訊戰」,成為 中國特色的「戰略資訊戰」體系。

對「資訊戰」與「資訊作戰」這個總體概念的釐清之後,誠如國 防分析家李比奇所言,「資訊戰」此一名詞已經是「一種全包式的詮 釋」。67這亦即是說,「資訊戰」不應只是將之定位在軍事層面,隨著 資訊科技的發展,如果「資訊戰」要發揮概念上的作用,它就必須含 括以往一些名詞未涵蓋的層面。準此,我們以概念性網路連線結構來 區分「資訊戰」之意涵,就可得出「資訊戰」乃是專注於「軍事連線 網 路 」 和 「 社 會 連 線 網 路 」 形 式 的 戰 爭 ; 因 此 , 按 照 「 攻 / 守

(防)」和「常規/非常規」亦可以建構為「2*2 類型學」:「攻擊常 規資訊戰」、「防衛常規資訊戰」、「攻擊非常規資訊戰」和「防衛 非常規資訊戰」。其中「攻擊常規資訊戰」,是以 C4I 為核心軍事資 訊科技;「防衛非常規資訊戰」,則以資訊安全體系和其基礎建設防

Roger C. Molander, Andrew Riddile & Peter A. Wilson, eds., Strategic Information Warfare: A New Face of War (Santa Monica, Calif.: Rand, 1996), p. 1.

Richard J. Harknett, Information Warfare and Defense (Parameters, PA:

U.S. Army War College, 1996), pp. 16-20.

護為主,乃是各國投注資源最多的「資訊戰」類型,也是理論發展的

的「防衛常規資訊戰」和「攻擊非常規資訊戰」上就可以看出較為具 體的可操作性。

(收件:2005 年 8 月 14 日,修正:2006 年 6 月 9 日,採用:2006 年 7 月 10 日)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