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本研究的意義在設計師資生教學表現評量原型,並透過實施過程蒐集相關資 料,省思與討論相關實踐經驗,對師資生教學表現評量的未來發展提供經驗洞察。

本節提出研究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1. 師資生教學表現評量「教學演示檢測」的設計

(1)設計理念與基礎:本評量優先選擇發展觀察式評量,直接觀察評量師資

生真實的課堂教學表現,補足國內目前教師資格取得制度的不足,讓教師品質獲 得更全面性的保證。此外,本評量以教育部推動多年的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資源為 基礎,藉以提高實施可行性,並達培用合一的目標。

(2)確認教學專業標準與建立教學觀察工具:本評量發展師資生教學表現評 分規準與觀察紀錄表,內容為「課程設計與教學」及「級經營與輔導」二大層面,

包括7 項檢核指標及 28 項檢核重點,採用「優良」、「通過」與「不通過」三等第,

並依評分規準進行評量。

(3)選擇與培訓評量人員:本評量明確規範評量人員的基本條件,必須具有 教師專業發展進階評鑑人員與教學輔導教師資格者之國小教師、專家學者,或者 具有相關教學領導培訓證書的校長。

(4)建立標準化評量實施程序:以正修讀「教學實習」課程之師資生為評量 對象,以該課程在小學的實習班級作為評量場地,實際現場教學一節課,由2 位 評量人員進行評量,評量結果依通過情形頒給「優等」、「通過」或「不通過」

等級。

2. 師資生教學表現評量「教學演示檢測」的實施經驗

(1)教學表現評量的重要性:就參與人員的意見而言,全部評量人員及八成 參與的師資生認同本教學表現評量的重要性。就教學表現評量的實際效益而言,

各項檢核重點的通過率分析結果,有助於師培機構了解師資生在各項教學能力的 優劣表現情形,此外亦有八成的師資生認同該評量可以提升其教學實務能力。

(2)教學表現評量的時機:本教學表現評量安排在「教學實習」課程中,有 參與師資生或評量人員則提議改到「教育實習」。在教學實習課程中辦理教學表 現評量具有重要意義,可以強化師培機構的績效責任,提供師資生更多時間來接 觸教學實務、指導教案設計與演練教學。

(3)理解檢測指標與檢核重點內涵的關鍵性:本研究發現,當師資生更能清 楚理解檢測指標與檢核重點內涵時,評量成績獲得優等的人數也明顯增加,理解 檢測指標與檢核重點內涵可能是影響評量成績的關鍵因素。

(4)本教學表現評量機制可再精進研究之處:包括提高評量人員的評分信效 度,增加教學前說明來幫助評量人員了解教學情境脈絡,應用本評量教學規準於 師培相關課程,以及研擬錄影評量以降低人情因素對評量的影響。

(二)建議

1. 本師資生教學表現評量具有可行性與重要性,可進一步強化評量人員培訓,

並持續擴大實施

本研究教學表現評量以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資源為基礎,直接觀察評量師資生 真實的課堂教學表現,發展師資生教學表現評分規準與觀察紀錄表,明確規範評 量人員的基本條件,並且建立標準化評量實施程序,實施結果顯示具有重要性與 可行性,未來可進一步強化評量人員培訓,提升評量的信效度,並且持續擴大實 施,精進發展國內師資生教學表現評量的理念與實務。

2. 讓教學實作成為師資培育的核心,發展「教學實踐的課程與教學」

眾所周知,教師或教學的主要工作就是「幫助學生學習」。為了勝任這項工 作,教師必須具備諸如引發問題、帶領討論、引導思考、傾聽想法、提醒重點、

評估表現、營造支持環境等等的能力。然而,這些能力並不是一站到教室前面就 能夠自然表現出來的,專業的教學表現不只需要不斷的練習,更需要學會那些經 過研究支持的表現方式,因此,專業的師資培育就需要幫助未來教師純熟於具有 證據支持的教學工作執行方式。「教學表現評量」所代表的不只是教師認證資格 方式的調整或改變,更重要的乃是代表著對現有師資培育課程或典範的超越,正 如同Ball 與 Forzani (2009)所指出的,我們需要建立「教學實踐的課程與教學」

(curriculum and pedagogy for teaching practice),讓師資培育可以更聚焦於教學實 踐,不只將注意力焦點放在勝任教學工作所須具備的知識上,同時也將注意力放 在進行這項工作所需要的任務與活動表現上。

誌謝

本文為教育部師資培育及藝術教育司補助專題研究「師資生教學實務能力檢 測總計畫暨國民小學師資培育類科教學實務能力檢測計畫」的部分研究成果,並 由曹瀞方專案助理協助資料蒐集與彙整,謹誌謝忱。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