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新加坡自 1965 年獨立建國 50 年以來,由一個平凡港口城巿躍升為亞洲四小 龍之首,分析其經濟發展軌跡與成就,與政府重視職業教育,採取許多重要措施 進行人才培育與培訓密切相關。在知識經濟及全球化的競爭環境,新加坡提出培 養世界級一流技術工人政策目標,參考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模式,成功創立獨具 特色的新加坡雙元制職業教育模式,並運用立法手段及相關計畫推動,建立多元、

多層次、多類別,職前與在職併重的職業教育與培訓網絡。職業教育與培訓不僅 是新加坡教育的主體,也是其經濟發展的支柱,新加坡對於職業教育持續投資,

2011 年即再度投入 20 億新元(約新臺幣 460 億)改善工藝教育學院軟硬體設施(中 央社,2011)。臺灣與新加坡同屬國土狹小、缺乏天然資源國家,人才為國家經 濟發展的最重要資產,新加坡職業教育發展經驗,值得借鏡。以下就臺灣技職教 育發展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改變國人對技職教育的認知與加強資源投入

過去新加坡國民鄙視職業教育,家長較重視普通教育,然由於新加坡政府對 職業教育及培訓的重視,將之列為國家優先且重大政策,並投入大量經費,提供

學生良好學習環境,畢業後可立即就業,因而逐漸改變新加坡人的觀念。臺灣近 年持續進行技職教育相關宣導,學生及家長對於入學管道選擇不再只侷限普通高 中,以全國 103 學年度高級中等學校免試入學結果可得知,許多學生甚至將職業 學校列為第一志願。惟為透過技職教育培育產業人才仍有賴政府持續關注與投資。

二、落實技術及職業教育法及各項計畫

新加坡運用立法及多項計畫,確保職業教育穩定、有效的發展,臺灣為培養 國人正確職業觀念,落實技職教育務實致用特色,培育各行業人才,甫於 2015 年 1 月通過「技術及職業教育法」,此法經教育界人士催生多年,總算公佈施行,展 開技職教育新頁,然檢視法規內容,各項措施事項涉及中央與地方政府權責,勞 動部等相關部會及各級學校,在無相關罰則及高激勵措施之下,是否得以落實,

仍待觀察。另教育部自 2008 年起,即著手進行技職教育再造工程,第一期計畫

(2010-2012 年)定位為「強化務實致用特色發展」及「落實培育技術人力角色」;

至於目前賡續推動的「第二期技職教育再造方案」(2013-2017 年),則以「技職 教育創新」及「產官學各界資源整合」為主要發展方向,不僅著眼於學校教育,

更配合人口、產業發展趨勢等因素整體規劃,預計於 5 年內投入新臺幣 202 億元 經費,希望透過技職再造與深化策略,以培育國家所需技術人才,再現臺灣技職 教育榮景(教育部,2013)。我國高等技職校院計有 91 所,相較於新加坡僅有一 所工藝教育學院,資源及經費的挹注將較為分散,面對少子化的衝擊,應避免資 源不當配置,以及如何發揮群策群力落實計畫精神即是最大挑戰。

三、紮根與推展中小學職業教育

新加坡小學五、六為學生性向定位期,小學畢業會考後決定中學讀四年或五 年,以及學術性或工藝性課程,意即相當於臺灣國中階段即予分流,臺灣則至高 中階段才予分流。為協助國中學生進行職業探索,目前開辦有國中技藝學程,然 涉及開設類科及人數,開設班級數仍有限,應可透過技藝性社團或利用寒暑假時 間開辦各類技藝性營隊,提供職涯試探機會。此外,國民小學階段亦應提供職業 認識與探索課程,新北巿政府為鼓勵與協助國中小學生進行職業認知教育,增進 對職場及技職教育的認識,提供職業試探與體驗的機會,於新北巿境內成立九大 分區職業試探暨體驗教育中心,提供區域內各對應之國小、國中學校學生所需之 職業認知與試探教育課程(新北巿政府教育局,2015),此作法可供其他縣巿政 府參考。

四、縮短產學落差並加強與產業界合作

新加坡為提供學生擬真學習環璄,建立「教學工廠」模式,目前在臺灣職業 學校大都設有實習工廠或實驗室,近年透過優質化、技職教育再造方案、典範大 學等專案計畫協助學校更新教學實習設備,或提供至業界實習機會,建議宜持續 的投資或辦理,以提昇學生實務學習經驗。另新加坡十分重視教師應具有業界實 務經驗,未來臺灣技職校院應依據技術及職業教育法第二十五條及二十六條規 定,落實執行專業科目或技術科目之教師,應具備一年以上與任教領域相關之業 界實務工作經驗,且每任滿六年應至產業界進行半年以上研習之規定,以提高教 師專業知能。

五、促進職業教育課程教學彈性化

因應知識經濟時代,社會對基層技術人力需求改變,職業教育不應強調重複 性操作技術,應以知識為基礎的技術為教學主要容,新加坡工藝教育學院課程即 以基基本知識能力單元為模組組織課程內容。每一個單元模組既相互獨立又相互 支持,共同構成了整個證書課程所要求學生具備的知識能力框架。課程模組旨在 加強學生的應變能力,以適應未來瞬息萬變的工作環境。課程教學注重學生的實 踐能力,實踐性課程占總課時的 70%,而且學生在畢業前必須有至少 3 個月的工 廠實習期。此課程設計模式值得臺灣參考學習。

六、建構完整國家資歷架構體系

新加坡具有完整勞動力技能資歷系統,整合教育與培訓成就資格之認證,臺 灣雖鼓勵學生及就職人士取得證照,但目前尚未將各項訓練成果聯結學歷採認,

然建構國家資歷架構耗時耗力,建議現階段應善用非正規學習成就認證機制,並 與勞工薪級制度結合,鼓勵勞工大眾持續提昇職場技能。

七、加強中央與地方政策推動一貫性

臺灣與新加坡政府相似,由教育部、經濟部、勞動部等部會及各級各類職訓 中心推展職業教育相關規劃事宜,然應加強跨部會聯結與合作,才得以建構完整 的人才培育網絡,另中小學教育事屬各地方政府權責,為建立一貫制的人才培育 平臺,建議各縣巿政府應成立專責單位推動職業教育,並加強中央與地方的各項 合作。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