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本研究運用「基本心理需求滿足和挫折量表」,目的在探究弱勢大學 生在自主性、關係感、能力感等三大基本需求上的滿足和挫折是否和參與 生涯促進方案有關,同時探究基本需求狀態對於生涯決定之影響。針對本 研究提出問題,進行討論如下。

一、「基本心理需求滿足和挫折量表」之雙向度因素結構及評估 取向

本研究分析結果指出,基本心理需求滿足和挫折雙向度因素結構對於 弱勢大學生有適用性,此研究結果符合先前 Chen 等人(2015)採用此因 素結構進行的研究結果。此外,近年有其他版本的基本心理需求滿足和挫 折量表被發展(例如:Longo, Gunz, Curtis, & Farsides, 2016),雖然沒有 華文版本,但研究結果也同樣指出需求滿足和需求挫折雙向度因素結構有 必要性,值得後續採用在探究自主性、關係感和能力感三大基本需求對於 各生命階段和發展適應相關變項之影響。

根據這些研究發現,和本研究有關而值得後續進行探究的便是:除了 本研究樣本以外,其他長期身處於經濟剝奪環境中的弱勢學生是否也呈現

相似的雙因素結構?而其個人需求挫折和需求滿足程度對生涯決定之影 響是否有所不同?由於本研究參與者皆來自參與家扶生涯促進方案之釣 竿生,他們不見得能完全代表所有弱勢大學生,這些釣竿生或許有較高意 願探索生涯議題,因而可能和其他缺乏參與方案動機之弱勢大學生在心理 特性上有些不同。此外,在缺乏一般大學生或非社經弱勢大學生作為對照 組的情況之下,本研究無法進行社經弱勢和非社經弱勢兩組或多組間的比 較分析,同時也缺乏「基本心理需求滿足和挫折量表」在測量恆等上的檢 驗,無法獲知該評估工具應用在不同群體間是否有不同適用性;再者,由 於原先背景變項設計之不足,致使本研究無法更完整地分析背景變項效 應,以及進行更細緻的多組間測量恆等性之分析。舉凡這些研究限制皆影 響了本研究之推論,應用在解釋弱勢大學生基本心理需求狀態時必須謹 慎,仍有待未來研究持續累積這方面研究發現。

Vansteenkiste 與 Ryan(2013)闡釋自我決定理論並說明不同社會環 境對心理狀態之影響有別,基本需求在支持性環境中得以滿足,成長和安 適感因而提升;然而,若身處剝奪、受挫的環境,則可能因持續發生的需 求挫折經驗而導致失能(malfunctioning)。此類觀點也說明了研究目的不 同會讓所需的評估工具有所不同,過去許多研究採用安適感(well-being)

和身心不適(ill-being)分別探究需求滿足、需求挫折各自與這些變項之 間的關係,因而更能說明這兩個基本需求概念在測量和實務應用途徑上的 差異(Chen et al., 2015; Longo et al., 2016; Vansteenkiste & Ryan, 2013)。

在運用於探究生涯議題時,或許可以參考他們的作法,選擇各自代表正向 發展、適應不良的多個生涯變項作為效標(例如:生涯自我效能、知覺生 涯阻礙),持續探究需求滿足與需求挫折兩者在概念上的差異,以及可能 發揮的生涯效應有何不同。

二、參與生涯促進方案對於基本需求狀態及生涯決定之影響 從本研究結果可看到,與尚未參與的第 12 屆釣竿生相較,參與方案 的第 11 屆釣竿生有較佳的基本需求滿足(詳見圖 3,= .14, p < .05)及 較低的需求挫折感受(詳見圖 3,= .23, p < .001)。

首先,由於釣竿方案內容強調參與規劃的主動權,在提供資金協助的 基礎之上讓參與的弱勢大學生擁有可運用的個人資產進行生涯規劃(晉康

恩等人,2015;顏伶燕,2012),因而讓弱勢學生重新獲得對當前生活和 未來生涯之自主感,同時在風險管理思維下學習如何適度地管理風險、預 作準備,展現出前瞻性之生涯管理態度。這樣的現象充分反映了自主需求 被滿足而後對於生涯準備或生涯態度之正向影響,如同 Hirschi 等人

(2013)的研究指出,這些改變影響生涯決定,其效應可能來自於個體在 自主基本需求上的滿足,以及生活或學習過程可有效降低自主需求受挫之 經驗。

再者,以團體方式進行的釣竿方案特性使得參與過程有頻繁機會與他 人共同合作,需要在溝通、協調和衝突中發展共識以及培養人際間的信任 感,如此才能完成團體必須執行的挑戰性目標與任務內容(晉康恩等人,

2015;顏伶燕,2012)。和同儕之間相似的弱勢背景提供了最基本的信任 基礎,讓這些高同質性的參與者滿足關係需求;而在參與方案期間一起完 成困難任務之後出現的革命情感,則強化了弱勢大學生對彼此之信任,在 面對生涯時感受到自己並非孤獨一人,建立了迎接現階段挑戰和因應壓力 所需的人際資源,也在無形中預留未來克服困境時需要之社會支持來源。

這些參與經驗有助於滿足關係感需求,同時降低在關係需求上的挫折;此 種來自人際互動或透過社會資本而間接地帶來生涯效益之歷程,呼應了 Felsman 與 Blustein(1999)提出的關係取向生涯觀點,主張理性抉擇以 外的同儕關係和情感交流對於成年初期職涯發展之重要性。

而在能力感方面,如同國內外教育及生涯研究指出,由串聯不同課 程、活動與任務所構成的多樣化方案內容(Liu, Huang, & Wang, 2014;

Stephens et al., 2015),或藉由反思歷程促成敘說性認同之發展(曾文志,

2013;Lengelle & Meijers, 2014; Lengelle, Meijers, Poell, & Post, 2014)有 助於弱勢大學生走出習慣的生活圈,不斷累積自己可達到更難目標、挑戰 成功之正向經驗,而釣竿計畫可能提供了此類滿足能力感、降低能力感受 挫之學習任務(晉康恩等人,2015;顏伶燕,2012)。雖然因學生個人特 性和主責社工不同而可能有不同的參與經驗,不過在持續檢視個人能力極 限情境下獲得重新認識自己及深度反思的機會,從中經驗到成就感與價值 感,有利強化面對不確定未來生涯時積極迎向挑戰之內在資產。

諸如這些來自參與釣竿方案的經驗並從中改變之需求狀態,皆可以從

自我決定理論觀點得到支持,說明基本需求滿足之後可能對弱勢大學生的 心理狀態產生影響,促成以內在動機為基礎之目標導向或生涯管理行為,

也就是自我決定理論強調的自主調節(autonomous regulation)和動機內 化過程(Ryan & Deci, 2000a, 2000b; Vansteenkiste & Ryan, 2013)。

在本研究發現中看到的需求滿足對於生涯決定之影響(詳見圖 3,

= .54, p < .001),可能正反映了由於需求滿足而強化的自主調節和動機 內化對於弱勢大學生所帶來的正向效應,具體地呈現在本研究探究之生涯 已決定狀態。然而,在研究架構中假定的基本需求挫折對於生涯決定之負 向影響未獲支持(詳見圖 3),針對此結果可能解釋的原因是:需求挫折 對於生涯決定之影響存在於其他機制,可能無法呈現在本研究探討的研究 變項,而更可能反映在生涯未決定狀態或者和其他身心適應議題有關之現 象;如同自我決定論學者指出(Nishimura & Suzuki, 2016),需求挫折相 對於需求滿足,對於心理疾病影響更大,而非生活安適感之主要因素。雖 然這樣的觀點無法直接應用在討論生涯議題,而現有生涯文獻在這部分的 論述仍相當不足,但本研究結果正指出了未來研究宜參考本研究強調的基 本心理需求滿足和挫折雙向度因素結構,而必須對應提出和生涯已決定

(career decidedness)、生涯不確定(career indecision)或生涯猶豫(career indecisiveness)有關且能反映不同生涯決定狀態之研究變項(金樹人,

2011;Gaffner & Hazler, 2002; Osipow, 1999; Santos, Ferreira, & Gonçalves, 2014),如此方能進行更有系統性地探究。

三、研究限制、未來研究方向與諮商實務建議

本研究著重在以社經弱勢大學生為對象,進行基本需求滿足與挫折之 探討,並分析對生涯決定狀態之影響,除了不宜將研究結果推論至一般大 學生以外,如同前述,本研究僅針對生涯已決定狀態進行探究而無法反映 更完整而複雜的生涯決定歷程。由於缺乏足夠背景效應之分析及討論,因 而相當程度地限制了應用至家扶中心服務對象以外更多社經弱勢大學生 的可能性。因此,在應用研究結果時,宜避免過度推論。

在未來研究建議方面,目前對於三大基本需求滿足或挫敗如何影響動 機內化歷程,以及如何進而轉變成具體影響弱勢大學生的生涯決定,諸如 這些議題仍待釐清,受限於本研究限制,我們在這方面所知仍不多。未來

研究可採用質性設計探究弱勢大學生在參與方案過程中需求的轉變歷 程,以及這些需求滿足與需求挫敗上的改變如何影響生涯決定或其他和生 涯發展有關的認知、態度與行為,例如:生涯自我效能、知覺生涯阻礙、

生涯自我管理等。

此外,在量化研究設計方面,除了需求滿足和挫折以外,也可以把自 我決定理論中討論的動機內化歷程考量在內,進行自主調節之評估(Ryan

& Deci, 2000b; Vansteenkiste & Ryan, 2013),更為具體地探究發生在基本 需求狀態和生涯決定之間的中介歷程。

在理論發展方面,未來研究或可朝向採用縱貫性研究設計,藉由多次 資料蒐集來探討基本心理需求滿足(或挫敗)和生涯決定之間的關係,例 如:進行交叉延宕模式分析(cross-lagged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ling)。

除了應持續釐清是否存在不同心理機制各自影響了生涯決定或未決定狀 態以外,未來研究可探究變項之間可能存在的因果關係,例如:不同基本

除了應持續釐清是否存在不同心理機制各自影響了生涯決定或未決定狀 態以外,未來研究可探究變項之間可能存在的因果關係,例如:不同基本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