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筆者在大學及研究所時代,有幸拜於柯氏門下修習對位法、管絃樂法以及理 論作曲,除因此打下深厚基礎外,柯氏對現代音樂的理念與知識亦影響筆者甚 深,因此以下將就筆者的三首作品,與柯氏的作品做一連結比較,期能清楚闡述 此論文之中心要旨。

第一節 《Trio》~為長笛、大提琴與鋼琴的三重奏

此曲完成於 2008 年四月,共分為 A、B、A’三大段,屏除一般以小節數劃分 段落的概念,而改以時間長短做段落的平衡依據。因此此曲的 A 段僅有 26 小節,

而 B 段長 81 小節,最後回歸的 A’則佔有 25 小節,另 A’雖以 A’命名,但其內涵 結合了 B 段與 A 段的特色,使人有回歸之感,但又不至於顯得太過冗長而無聊。

本曲雖編制不同於音響學派常用的大型編制來作為音色變化的後盾,但此曲 在長音的音色變化及處理上,確實有明顯受到其影響。以下僅就各段做分析及敘 述。

A 段〈m. 1─26〉:又可另分為三個樂句及過門,第一樂句〈m. 1─10〉、

第二樂句〈m. 10─17〉、第三樂句〈m. 17─25〉以及一小節的過門〈m. 26〉。

此段之中,除了第二樂句較顯短小之外,其他兩樂句在長度上並無多大分別。

第一樂句〈m. 1─10〉:樂曲開頭,長笛先奏出此段最重要的節奏及二度的

音型,此二度的音型與節奏,在其後均將會做擴大與變化。【譜例 4-1-1】從此段

【譜例 4-1-1】第一到二小節,長笛。

長笛與大提琴的長音力度變化寫作手法上,其實亦不難聯想,筆者受到柯芳隆《哭 泣的美人魚》在弦樂長音的處理手法。【譜例 4-1-2】【譜例 4-1-3】

【譜例 4-1-2】第一到六小節,長笛與大提琴。

【譜例 4-1-3】柯芳隆《哭泣的美人魚》,第五十七到五十九小節,弦樂。

此樂句最後在長笛及大提琴擴充了二度的情形下,結束於鋼琴一連串由各種二度 音程所組成類似敲擊的音響。【譜例 4-1-4】

【譜例 4-1-4】第七到十小節,總譜。

第二樂句〈m. 10─17〉:一樣由長笛開始此樂句,擴充極大的二度1之中,

添加了其他的音做修飾【譜例 4-1-5】,大提琴承接之後,一樣由連續二度構成的 旋律再次將音域打開,值得一提的是,此樂句開始首次在二度之中插入別的音,

或做其他二度的進行、或只是單純的添加音【譜例 4-1-6】。之後再次銜接鋼琴類

【譜例 4-1-5】第十到十一小節,長笛。

【譜例 4-1-6】第十一小節,大提琴。

似打擊的音效,這裡的節奏主要模仿開頭第一樂句長笛的裝飾音,並試圖將裝飾 音當作一種節奏,並與之具體量化表示【譜例 4-1-7】。而在第 12 小節時,開始 出現了兩種樂器共同「合成」一個二度旋律的概念,此概念將在 B 段有所發展,

而本次旋律由鋼琴以及長笛演奏【譜例 4-1-8】。第 14 到 16 小節時,所有樂器開 始二度的極度擴充、添加音的概念以及具體化的裝飾音節奏,直接將音域往上拉 高,並且量化的裝飾音節奏,擴充為三連音【譜例 4-1-9】,而鋼琴持續敲擊的音 響,在 17 小節銜接給長笛,劃下此樂句的句點【譜例 4-1-10】。

【譜例 4-1-7】第十一小節,鋼琴。

【譜例 4-1-8】第十二到十三小節,總譜。

【譜例 4-1-9】第十四到十五小節,總譜。

【譜例 4-1-10】第十六小節到十七小節,總譜。

第三樂句〈m. 17─25〉:此句與前兩句大不相同,由鋼琴低音的和絃開始,

承接大提琴,最後再引出長笛的旋律【譜例 4-1-11】。一開始便有主要素材的二 度與前句發展而來的「裝飾音節奏」〈即附點音符與三連音〉,在大提琴、鋼琴右 手的不斷向上攀爬以及左手逐漸向下擴展整體音域下,整體於 21 小節到達 A 段 的大高潮【譜例 4-1-12】。而在最高潮過後,所有樂器馬上恢復原本的附點節奏,

【譜例 4-1-11】第十七到十八小節,總譜。

【譜例 4-1-12】第二十到二十二小節,總譜。

長笛以及大提琴順勢而下,樂句逐漸緩和下來,最後樂句結束在大提琴的泛音之 上,而 26 小節的過門,長笛再次回應開頭的主題,只是音程較開頭有逐漸擴展;

大提琴以及鋼琴亦將全曲最重要的素材〈二度音程〉,以不同的音色互相結合來 做呈現【譜例 4-1-13】。

【譜例 4-1-13】第二十三到二十六小節,總譜。

B 段〈m. 27─107〉:此段也可分為三個大樂句:第一樂句〈m. 27─34〉、第 二樂句〈m. 35─58〉以及第三樂句〈m. 58─107〉,而每一樂句又可分成數個不 等的小樂句。但僅從小節數之中,其實便可輕易看出這三個樂句是逐漸在擴大與 發展的,直到最後的第三樂句到達全曲最高潮、持續數小節並逐漸緩和下來之 後,B 段才算真正的結束而邁入 A’段。

第一樂句〈m. 27─34〉:開頭大提琴跳躍式的音型,預告了 B 段整段的性格,

其旋律由各種的二度以及其各樣的搭配組合而成,此主題將在 B 段中以各種形 式出現並變化;而長笛部分主要是扮演片段跳躍式的音符,其素材來源是前面段 落及過門曾經出現過的、二度、三度及四度的各種組合【譜例 4-1-14】。旋律在

【譜例 4-1-14】第二十七到二十八小節,長笛與大提琴。

大提琴重覆兩次後,30 小節由鋼琴低音部分承接,而右手採相同節奏、不同音 程做加強,33 小節到達 B 段第一個小高潮後結束本句【譜例 4-1-15】。

【譜例 4-1-15】第三十到三十四小節,總譜。

第二樂句〈m. 35─58〉:此樂句由鋼琴帶出 B 段綜合了各種二度的主題開始,

緊接著大提琴以第二主題、帶有東方色彩的旋律與二度的主題做對位處理。值得 一提的是,此段開始,出現了更大的二度的概念──將整個主題平行往上做二 度、甚至是三度的移動並發展【譜例 4-1-16】。而第 43 到 45 小節之中,鋼琴與

【譜例 4-1-16】第三十五到四十一小節,總譜。

長笛共同「合成」另一足以對抗前述由大提琴帶出的、帶有東方色彩的旋律【譜

【譜例 4-1-17】第四十三到四十五小節,總譜。

小節,大提琴出現另一能與 B 段主要素材互相抗衡的節奏性主題【譜例 4-1-18】, 此主題其實來自於 A 段第 17 到 18 小節、第三樂句的鋼琴部分【譜例 4-1-19】,

在大提琴第一次演奏完後,便緊接著往上移高大三度的相同主題。在各主要素材

【譜例 4-1-18】第四十六到四十八小節,大提琴。

【譜例 4-1-19】第十七到十八小節,鋼琴。

變化順序以及移動音高的發展之後,鋼琴單獨出現了原本應與長笛共同演奏的

「合成旋律」,並在其延伸下,直接銜接到此樂句的結尾,步入第三樂句的開端。

【譜例 4-1-20】第五十三到五十八小節,總譜。

第三樂句〈m. 58─107〉:由大提琴再次奏出第二種節奏性旋律開始,緊接著 長笛片段而跳躍性的小動機,鋼琴以第一種節奏性主題為對位的進行後,完成第 一個小樂句〈m. 58─68〉【譜例 4-1-21】。其後出現了全曲唯一的、對節奏主題進 行「拆解式」的寫做手法,第二節奏性主題經拆解後,在各聲部之間游走流動,

鋼琴左手並有完整的第二節奏主題【譜例 4-1-22】。大提琴與鋼琴在之後直接銜 接前面曾出現過的「合成旋律」,並小幅擴充了長度,而長笛仍以片段跳躍素材

【譜例 4-1-21】第五十八到六十三小節,總譜。

【譜例 4-1-22】第六十八到七十三小節,總譜。

【譜例 4-1-23】第七十四到七十九小節,總譜。

第三小樂句〈m. 80─107〉,由大提琴以及鋼琴以小二度重疊第二節奏性主題 開始【譜例 4-1-24】,在鋼琴以及長笛之後加入的片段性主題後,由長笛及鋼琴 奏出節奏錯開的「合成旋律」【譜例 4-1-25】,接著邁入本曲最大的高潮。與以往 高潮段落的安排有所不同的是,此次匯集了全曲所有的要素:強烈的切分音、合 成的片段旋律、鋼琴的打擊效果以及高潮段落必定會出現的連續十六分音符等

【譜例 4-1-24】第八十到八十二小節,總譜。

【譜例 4-1-25】第九十三到九十六小節,總譜。

【譜例 4-1-26】

A’段〈m. 108─132〉。此段雖說為A’段,但卻結合了A段與B段各種重要的素 材2,而能夠讓人在「感覺」上回到A段,其原因在於整體織度不再像B段如此的

2

濃厚,同一時間幾乎都只有兩聲部出現,極少三個聲部同時出現。此段在幾乎將 全曲所有素材提示完畢之後,結束於強烈的切分音及所有樂器的齊奏之中。【譜 例 4-1-27】

【譜例 4-1-27】第一百二十到一百三十二小節,總譜。

第二節 《Piano Suite》~為鋼琴獨奏

鋼琴獨奏曲《Piano Suite》共分為五首小品,其中,每一首小品的寫作手法 與訴求均不相同,為一具濃厚實驗性的作品。

1、I:明顯的 ABA’三段體曲式,其中較為特別的是,因為 B 段本身發展的 關係,所以又可分為兩段,B1 為第 16 到 31 小節;B2 為 32 到 45 小節。以下就 各段分別敘述如下:

A 段〈m. 1─15〉:歌謠式的旋律,在有調與無調性之間,隨著節奏的變化搖 擺。第 9 小節第一次的樂句結束之後,將音域提高八度,左手伴奏部分亦跨過右 手旋律,加強了高音的聲響【譜例 4-2-1】。

【譜例 4-2-1】

【譜例 4-2-2】

B1 段〈m. 16─31〉:以 A 段主要旋律的前四音做為 B 段的主題,左手配上 類似敲擊的音堆【譜例 4-2-3】,配合右手的旋律,逐漸往上發展,最後更在高音 部分做持續的敲擊【譜例 4-2-4】,並邁入 B 段的第二部分。

【譜例 4-2-3】

【譜例 4-2-4】

B2 段〈m. 32─45〉:銜接 B1 的敲擊音響,直接將節奏變得更為急促【譜例 4-2-5】,可分為第 32 到 37 小節、以及第 38 到 45 小節兩樂句。素材均來自 A 段 的前四音級進上行,或有擴充、或有重覆,但不脫離原形太多。B2 段後面不斷 以 A 段的四音級進素材做發揮,一直推到樂曲高點後,逐漸緩和,再次回到 A’

段【譜例 4-2-6】。

【譜例 4-2-5】

【譜例 4-2-6】

A’段〈m. 46─54〉:典型三段體的 A’段,略為敘述 A 段後即結束全曲。

2、II:此曲最特別的是,共有四個完全不相同的素材 A【譜例 4-2-7】、B【譜 例 4-2-8】、C【譜例 4-2-9】、D【譜例 4-2-10】在此曲之中穿插發展,素材的呈現 並沒有固定的順序,但是會在不固定的順序中漸次發展,如 A2【譜例 4-2-11】、

差不多時,全曲便告終止。

【譜例 4-2-7】素材 A。

【譜例 4-2-8】 素材 B。

【譜例 4-2-9】素材 C。

【譜例 4-2-10】素材 D。

【譜例 4-2-11】素材 A2。

【譜例 4-2-12】素材 B2。

【譜例 4-2-13】素材 C2。

【譜例 4-2-14】素材 D2。

3、III:導奏、ABA’ 的三段體形式。

樂曲開始的導奏有類似《II》中素材 A 的感覺,在六小節的連結之後,開始 真正的《III》。A 段的主題是以類似豎琴撥奏的眾多二度和絃所組成【譜例 4-2-15】,經過節奏改變的發展並加入低音部分之後,直接邁入 B 段同音反覆且

樂曲開始的導奏有類似《II》中素材 A 的感覺,在六小節的連結之後,開始 真正的《III》。A 段的主題是以類似豎琴撥奏的眾多二度和絃所組成【譜例 4-2-15】,經過節奏改變的發展並加入低音部分之後,直接邁入 B 段同音反覆且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