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依照高中學在校成績預測學測數學科成績和學測 自然科成績可能表現

在文檔中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頁 30-47)

根據各校之樣本分別以在校生活科技科、數學科及自然科成績建 立樣本整體及各校在學測之數學科及自然科成績的迴歸模式。茲述如 下:

壹、由在校生活科技科、數學科及自然科成績預測學測數學科成績 一、整體樣本學校

本研究採逐步多元迴歸(SMRA)判定由在校生活科技科、數學 科及自然科成績預測的迴歸情形。結果如表 4.18 所示,SMRA 結 果將六個預測因子正向促進(或貢獻)學測數學科成績。而 26.8

%的學測數學科成績變異量可由表 4.18 所列之六個在校成績因子 之線性組合解釋(R2=.268,p<.05)。

六個成績因子中,最大百分比(R2 change)23.1%,指 23.1

%的學測數學科成績變異量,可由在校數學科成績解釋。亦即在其 他因子不變時,在校數學科成績增加 1 分,預期學測數學科成績會 多得.0896 分(見表 4.18 中 b1)。其餘五個因子對學測數學科成績 的促進情形可由表 4.18 所列 R2

、R

2

change 和 b 值類推。

總而言之,學測數學科成績由在校成績六個因子預測的方程式 如下:

學測數學科成績預測值=

-.473+.0896×(在校數學科成績)+.0306×(在校生活科技 成績)+.0488×(在校生物科成績)+.0379×(在校基礎物理 科成績)+.0182×(在校基礎地球科學科)+.0131×(在校基 礎化學科)

表 4.18 整體樣本高中學測數學科成績預測因子之逐步多元迴歸

變項

R

2

R

2change

b F

在校數學科 .231 .231 8.957E-02 966.436

在校生活科技科 .251 .021 3.061E-02 88.341

在校生物科 .257 .005 4.883E-02 23.087

在校基礎物理科 .265 .008 3.785E-02 35.943 在校基礎地球科學科 .266 .002 1.812E-02 6.897 在校基礎化學科 .268 .001 1.310E-02 5.052

常數 -.473

二、A 高中

本研究採用 SMRA 判定學測數學科成績由在校成績預測的的迴 歸情形,結果如表 4.19 所示。其 SMRA 顯示在校數學科成績、在 校生活科技科成績、在校基礎物理科成績、在校基礎化學科成績、

在校基礎生物科成績及在校基礎地球科學科成績共六個變項的線 性組合下,下列四個變項可用以解釋 28.6%的學測數學科成績( R2

=.286,p<.05)。其「在校數學科成績」、「在校生活科技成績」、「在 校基礎物理科成績」和「在校基礎化學成績」皆正向促進學測數學 科成績。其預測方程式如下:

學測數學科成績預測值=

-3.167+.0684×(在校數學科成績)+.0515×(在校生活科技 科成績)+.0728×(在校基礎物理科成績)+.0502×(在校基 礎化學科成績)

表 4.19 A 高中學測數學科成績預測因子之逐步多元迴歸

變項

R

2

R

2change

b F

在校數學科 .217 .217 6.843E-02 164.690

在校生活科技科 .259 .042 5.146E-02 33.231 在校基礎物理科 .269 .010 7.281E-02 8.304 在校基礎化學科 .286 .017 5.025E-02 14.425

常數 -3.167

三、B 高中

本研究採用 SMRA 判定學測數學科成績由在校成績預測的的迴歸情 形,結果如表 4.20 所示。其 SMRA 顯示在校數學科成績、在校生活 科技科成績、在校基礎物理科成績、在校基礎化學科成績、在校基礎 生物科成績及在校基礎地球科學科成績共六個變項的線性組合下,下 列四個變項可用以解釋 40.7%的學測數學科成績(R2=.407,p

<.05)。其「在校數學科成績」、「在校生活科技成績」、「在校基礎物 理科成績」和「在校基礎化學成績」皆正向促進學測數學科成績。其 預測方程式如下:

學測數學科成績預測值=

-3.933+.104×(在校數學科成績)+.0320×(在校生活科技 科成績)+.0633×(在校基礎物理科成績)+.0488×(在校基 礎化學科成績)

表 4.20 B 高中學測數學科成績預測因子之逐步多元迴歸

變項

R

2

R

2change

b F

在校數學科 .359 .359 .104 291.252

在校生活科技科 .374 .015 3.202E-02 12.523 在校基礎物理科 .385 .012 6.328E-02 9.858 在校基礎化學科 .407 .022 4.884E-02 18.780

常數 -3.933

四、C 高中

本研究採用 SMRA 判定學測數學科成績由在校成績預測的的迴歸 情形,結果如表 4.21 所示。其 SMRA 顯示在校數學科成績、在校生 活科技科成績、在校基礎物理科成績、在校基礎化學科成績、在校基 礎生物科成績及在校基礎地球科學科成績共六個變項的線性組合 下,下列五個變項可用以解釋 43.0%的學測數學科成績( R2=.430,p

<.05)。其「在校生活科技科成績」、「在校數學成績」、「在校基礎生 物科成績」、「在校基礎物理成績」和「在校基礎地球科學成績」皆正 向促進學測數學科成績。其預測方程式如下:

學測數學科成績預測值=

1.807+.0901×(在校生活科技科成績)+.0532×(在校數學科 成績)+.0495×(在校基礎生物科成績)+.0548×(在校基礎 物理科成績)+.0510×(在校基礎地球科學科成績)

表 4.21 C 高中學測數學科成績預測因子之逐步多元迴歸

變項

R

2

R

2change

b F

在校生活科技 .346 .346 9.006E-02 207.083

在校數學科 .395 .049 5.318E-02 31.698

在校基礎生物科 .415 .019 4.947E-02 12.794 在校基礎物理科 .421 .006 5.479E-02 4.198 在校基礎地球科學

.430 .009 5.101E-02 6.227

常數 1.807

五、D 高中

本研究採用 SMRA 判定學測數學科成績由在校成績預測的的迴歸 情形,結果如表 4.22 所示。其 SMRA 顯示在校數學科成績、在校生 活科技科成績、在校基礎物理科成績、在校基礎化學科成績、在校基 礎生物科成績及在校基礎地球科學科成績共六個變項的線性組合 下,下列三個變項可用以解釋 36.1%的學測數學科成績( R2=.361,p

<.05)。其「在校數學科成績」、「在校基礎物理科成績」和「在校生 活科技科成績」皆正向促進學測數學科成績。其預測方程式如下:

學測數學科成績預測值=

-1.166+.0685×(在校數學科成績)+.0375×(在校基礎物理 科成績)+.0284×(在校生活科技科成績)

表 4.22 D 高中學測數學科成績預測因子之逐步多元迴歸

變項

R

2

R

2change

b F

在校數學科 .327 .327 6.848E-02 298.878

在校基礎物理科 .344 .017 3.746E-02 15.688 在校生活科技科 .361 .017 2.839E-02 16.324

常數 -1.166

六、E 高中

本研究採用 SMRA 判定學測數學科成績由在校成績預測的的迴歸 情形,結果如表 4.23 所示。其 SMRA 顯示在校數學科成績、在校生 活科技科成績、在校基礎物理科成績、在校基礎化學科成績、在校基 礎生物科成績及在校基礎地球科學科成績共六個變項的線性組合 下,下列五個變項可用以解釋 27.2%的學測數學科成績( R2=.272,p

<.05)。其「在校數學科成績」、「在校基礎地球科學科成績」、「在校 基礎生物科成績」、「在校基礎物理科成績」和「在校生活科技科成績」

皆正向促進學測數學科成績。其預測方程式如下:

學測數學科成績預測值=

5.950+.0169×(在校數學科成績)+.0167×(在校基礎地球科 學科成績)+.0071×(在校生物科成績)+.0057×(在校基礎 物理科成績)+.0039×(在校生活科技科成績)

表 4.23 E 高中學測數學科成績預測因子之逐步多元迴歸

變項

R

2

R

2change

b F

在校數學科 .207 .201 1.690E-02 119.585

在校基礎地球科學

.214 .012 1.673E-02 7.486 在校基礎生物科 .240 .026 7.111E-03 16.319 在校基礎物理科 .262 .022 5.730E-03 14.217

在校生活科技科 .272 010 3.946E-03 6.524

常數 5.950

七、F 高中

本研究採用 SMRA 判定學測數學科成績由在校成績預測的的迴歸 情形,結果如表 4.24 所示。其 SMRA 顯示在校數學科成績、在校生 活科技科成績、在校基礎物理科成績、在校基礎化學科成績、在校基 礎生物科成績及在校基礎地球科學科成績共六個變項的線性組合 下,下列四個變項可用以解釋 24.7%的學測數學科成績( R2=.247,p

<.05)。其「在校數學科成績」、「在校基礎物理科成績」、「在校基礎 生物科成績」和「在校生活科技科成績」皆正向促進學測數學科成績。

其預測方程式如下:

學測數學科成績預測值=

-3.684+.0765×(在校數學科成績)+.151×(在校基礎物理 科成績)+.0892×(在校生物科成績)+.0313×(在校生活科 技科成績)

表 4.24 F 高中學測數學科成績預測因子之逐步多元迴歸

變項

R

2

R

2change

b F

在校數學科 .171 .171 7.652E-02 97.231

在校基礎物理科 .217 .047 .151 28.192

在校基礎生物科 .239 .022 8.921E-02 13.762 在校生活科技科 .247 .008 3.129E-02 4.723

常數 -3.684

八、G 高中

本研究採用 SMRA 判定學測數學科成績由在校成績預測的的迴歸 情形,結果如表 4.25 所示。其 SMRA 顯示在校數學科成績、在校生 活科技科成績、在校基礎物理科成績、在校基礎化學科成績、在校基 礎生物科成績及在校基礎地球科學科成績共六個變項的線性組合 下,下列兩個變項可用以解釋 32.6%的學測數學科成績( R2=.326,p

<.05)。其「在校生活科技科成績」和「在校數學科成績」皆正向促 進學測數學科成績。其預測方程式如下:

學測數學科成績預測值=

-1.967+.0743×(在校生活科技科成績)+.0533×(在校生活 科技科成績)

表 4.25 G 高中學測數學科成績預測因子之逐步多元迴歸

變項

R

2

R

2change

b F

基礎生活科技科 .266 .266 7.433E-02 161.112 基礎數學科 .326 .061 5.327E-02 39.925

常數 -1.967

貳、由在校生活科技科、數學科及自然科成績預測學測自然科成績 一、整體樣本高中

本研究採用 SMRA 判定學測自然科成績由在校成績預測的的迴 歸情形,結果如表 4.26 所示。其 SMRA 顯示在校數學科成績、在校 生活科技科成績、在校基礎物理科成績、在校基礎化學科成績、在 校基礎生物科成績及在校基礎地球科學科成績共六個變項的線性組 合下,下列六個變項可用以解釋 13.1%的學測自然科成績(R2

=.131,p<.05)。其「在校地球科學科成績」、「在校數學科成績」、

「在校生活科技科成績」、「在校基礎物理科成績」、「在校基礎生物 科成績」和「在校基礎化學科成績」皆正向促進學測自然科成績。

其預測方程式如下:

學測自然科成績預測值=

4.367+.0343×(在校基礎地球科學科成績)+.163×(在校數 學科成績)+.0201×(在校生活科技科成績)+.0212×(在校 基礎物理科成績)+.0218×(在校基礎生物科成績)+.0106×

(在校基礎化學科成績)

表 4.26 整體樣本高中學測自然科成績預測因子之逐步多元迴歸

變項

R

2

R

2change

b F

在校基礎地球科學

.083 .083 3.431E-02 291.846

在校數學科 .106 .023 1.626E-02 83.141

在校生活科技科 .121 .015 2.012E-02 55.931 在校基礎物理科 .126 .004 2.122E-02 15.209 在校基礎生物科 .129 .004 2.178E-02 13.668 在校基礎化學科 .131 .001 1.059E-02 5.498

常數 4.367

二、A 高中

本研究採用 SMRA 判定學測自然科成績由在校成績預測的的迴歸 情形,結果如表 4.27 所示。其 SMRA 顯示在校數學科成績、在校生 活科技科成績、在校基礎物理科成績、在校基礎化學科成績、在校 基礎生物科成績及在校基礎地球科學科成績共六個變項的線性組合 下,下列三個變項可用以解釋 29.6%的學測自然科成績( R2=.296,

p<.05)

。其「在校基礎物理科成績」、「在校生活科技科成績」和「在

校數學科成績」皆正向促進學測自然科成績。其預測方程式如下:

學測自然科成績預測值=

-.426+.112×(在校基礎物理科成績)+.0184×(在校生活科 技科成績)+.0212×(在校數學科成績)

表 4.27 A 高中學測自然科成績預測因子之逐步多元迴歸

變項

R

2

R

2change

b F

在校基礎物理科 .262 .262 .112 210.934

在校生活科技科 .288 .026 1.839E-02 21.468 在校數學科 .296 .009 2.121E-02 7.286

常數 -.426

三、B 高中

本研究採用 SMRA 判定學測自然科成績由在校成績預測的的迴歸

本研究採用 SMRA 判定學測自然科成績由在校成績預測的的迴歸

在文檔中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頁 30-47)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