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修正類神經颱風波浪模式

5-1 歸屬函數修正輸入參數

為提高類神經模式的推算準確度,通常使用的方法有以下:

1. 將原始的輸入資料詳加分類分組:確認學習組與驗證組的資料特 性為一致,避免因為特性的不同造成驗證上的誤差。

2. 調整類神經基本架構:調整隱藏層個數、調整神經元個數、測詴 不同停止條件、使用不同的轉換函數或學習函數,找出一組最利 於模式推算的架構組合。

3. 輸入參數的修正:對於類神經而言,輸入參數與波高的關係間接 影響到模式建立的難易度,若選擇的輸入參數與波高本身具有強 烈的關係或是有其物理的意義存在,對於類神經模式亦會有相當 程度的幫助。

本研究在輸入參數的選擇上,挑選了具有能夠代表颱風遠近特 性、位置特性、左右不對稱性,三個輸入參數 D、θ1

θ

3,以及能夠 代表目標點特性的風速與風向,即兩個輸入參數 V 及 Vdeg

表 5-1 輸入參數與波高間的相關性分析 輸入參數 相關性 R 目標點風速 V 0.46

距離 D 0.33 目標點方位角

θ

1 -0.49

颱風侵襲角

θ

3 0.06 目標點風向 Vdeg -0.38

由表 5-1 顯示目前輸入參數目標點風速 V、距離 D、目標點方位

θ

1及目標點風向 Vdeg與波高的相關性 R 分別為 0.46、0.33、-0.49 及-0.38,而颱風侵襲角 θ3的相關性 R 為 0.06 接近零的低度相關。

θ

1、θ3 及 Vdeg這三個輸入參數為「角度」,但是角度的大小值卻

不一定能有效地反映出該輸入參數與波高的關聯性。以

θ

1 為例,當

θ

1=90°時代表颱風是在目標點的左側,對應到的輸出波高會較大,以 直觀想法僅為將 90°輸入類神經,告訴類神經當角度等於 90°時波高 就會大,但在類神經內部 90°是被當作一個值,先被正規化處理,再 與權重相乘後,被送進隱藏層神經元並與其他參數相加,此種運算方 式無法有效地告知類神經角度與波高的關聯性。

本研究欲以一個歸屬函數來描述角度與波高的關係,透過歸屬函 數的轉換後再輸入類神經,用意為將「角度資訊」轉換為「影響度資 訊」,其值介於 0 至 1,當影響度越高對應到的波高就越大。以 θ1為 例,當

θ

1=90°時,透過歸屬函數的轉換得到影響度會接近 1,代表其 影響程度大。而在類神經內部計算時,影響度的大小便可以控制隱藏 層神經元內的整體函數值的大小(如式 2-2),讓類神經對於輸入參數 的學習更加直接。

圖 5-1 透過歸屬函數描述輸入參數角度與波高的關係

影響度的大小,代表轉換前的參數角度對波高的影響力,轉換前 對應到的波高大,轉換後得到的影響度就會大;轉換前對應到的波高 小,則轉換後得到的影響度就會小。此種關係顯示,經由轉換後的影 響度與波高會是一個正線性相關。

角度資訊

Input θ

類 神 經

類 神 經 歸屬

函數 0~1

Input θ

影響力資訊

5-1-1 單峰高斯歸屬函數

欲找到一個高斯函數作為合適的歸屬函數,以提高輸入參數與波 高的相關性,本研究將三個角度參數做了以下分析:

(1) 目標點方位角 θ1

本研究將距離 1800km 以外的目標點方位角 θ1資料刪除後,將剩 下距離 0 至 1800km 分為 36 組,針對每一組進行尺度參數為 30 而中 心位置為 0°至 360°的高斯轉換,其轉換結果與波高的相關性分布示 如圖 5-2。

圖 5-2 各距離範圍的 θ1經高斯轉換後與波高的相關性分布圖 圖 5-2 中可發現經高斯轉換後中心位置約以 225°為分界,與波高 間的相關性有空間上分布的特性,當高斯歸屬函數中心位置在 225°

以下其轉換結果與波高的相關性高,如橢圓圈出之範圍,反之當高斯 歸屬函數中心位置在 225°以上則其結果與波高的相關性低。從不同 距離上可發現當高斯歸屬函數中心位置在 90°時,各距離組之轉換結

果與波高的相關性皆是高的。

配合上述的特性,再以多變量的 Derivative-based 最佳化搜尋 法,找到離 90°最接近的中心位置與最佳的尺度參數(

scale parameter

),

尺度參數代表高斯函數形狀之寬窄,即可得到一組最佳的高斯歸屬函 數,如圖 5-3 所示。

圖 5-3 利用 Derivative-based 最佳化搜尋法求得的 θ1高斯歸屬函數 圖 5-3 顯示之最佳高斯歸屬函數其中心位置為 109°,尺度參數為 120。由此結果來看,當目標點方向角越接近 109°時,颱風對於目標 點的影響度是最大的,而目標點方向角若大於 180°時,颱風對於目 標點的影響就越來越小。此結果亦符合在目標點安帄港左側的颱風不 會受到中央山脈的遮蔽影響,此位置的颱風對目標點安帄港有直接的 影響;而颱風在目標點安帄港右側時,則影響較小。如圖 4-1 所示,

當目標點方位角大於 180°,颱風位於目標點安帄港右側。

(2) 颱風侵襲角 θ3

將距離 1800km 以外的颱風侵襲角 θ3資料刪除後,將剩下距離 0 至 1800km 分為 36 組,針對每一組進行尺度參數為 30 而中心位置為 -180°至 180°的高斯轉換,其轉換結果與波高的相關性分布示如圖 5-4。

圖 5-4 各距離範圍的 θ3經高斯轉換後與波高的相關性分布圖 由圖 5-4 可發現經高斯轉換後中心位置約以-90°以下與 90°以 上,與波高間的相關性有空間上分布的特性,當高斯歸屬函數的中心 位置在-90°以下與 90°以上其轉換結果與波高的相關性高,如橢圓圈 出之範圍,反之當高斯歸屬函數的中心位置介於-90°至 90°中間時其 結果與波高的相關性低。從不同距離上可發現當高斯歸屬函數的中心 位置在-120°時,各距離組之轉換結果與波高的相關性皆是高的。

配合上述的特性,再以多變量的 Derivative-based 最佳化搜尋 法,找到離-120°最接近的中心位置與最佳的尺度參數,得到一組最 佳的高斯歸屬函數,如圖 5-5 所示。

圖 5-5 利用 Derivative-based 最佳化搜尋法求得的 θ3高斯歸屬函數 由圖 5-5 中,求得之最佳高斯歸屬函數其中心位置為-109°,尺 度參數為 20。由此結果來看,當颱風侵襲角越接近-109°時,颱風對 於目標點的影響度是最強的,越遠於-109°,颱風對於目標點的影響 就越來越小。由於侵襲角公式為

θ

321,θ2為颱風移動方向角,此 結果亦符合颱風結構的不對稱性,右半圓較左半圓風力大,目標點位 於颱風的右半圓時其影響度最大。

(3) 目標點風向 Vdeg

將距離 1800km 以外的目標點風向 Vdeg資料刪除後,將剩下距離 0 至 1800km 分為 36 組,針對每一組進行尺度參數為 30 而中心位置 為 0°至 360°的高斯轉換,其轉換結果與波高的相關性分布示如圖 5-6。

圖 5-6 各距離範圍的 Vdeg經高斯轉換後與波高的相關性分布圖 圖 5-6 中可發現經高斯轉換後中心位置約以 200°為分界,與波高 間的相關性有空間上分布的特性,當高斯歸屬函數的中心位置在 200

°以下其轉換結果與波高的相關性高,如橢圓圈出之範圍,反之當高 斯歸屬函數的中心位置在 200°以上則其結果與波高的相關性低。從 距離上可發現當高斯歸屬函數的中心位置在 135°時,各距離組之轉 換結果與波高的相關性皆是高的。

配合上述的特性,我們再以多變量的 Derivative-based 最佳化搜 尋法,找到離 135°最接近的中心位置與最佳的尺度參數,得到一組 最佳的高斯歸屬函數,如圖 5-7 所示。

圖 5-7 利用 Derivative-based 最佳化搜尋法求得的 Vdeg高斯歸屬函數 由圖 5-7 中,求得之最佳高斯歸屬函數其中心位置為 100°,尺度 參數為 65。由此結果來看,當風向角越接近 100°時,颱風對於目標 點的影響度是最強的,而風向角若大於 200°時,颱風對於目標點的 影響就越來越小。由於 RVM 模型風場模式的風向定義為風的去向而 非來向,此結果亦符合當目標點安帄港的風向為從海上往陸上吹時,

其所造成的波高應較大,而從陸上往海上吹時,造成的波高則較小。

經由(1)、(2)及(3)之計算後的三組單峰高斯歸屬函數,可用來描 述這三種角度參數,轉換後計算與波高之相關性,其結果如表 5-2 所 示。θ1經過轉換後相關性由-0.49 變為 0.53、Vdeg經過轉換後相關性由 -0.38 變為 0.47,θ3經過轉換後相關性僅由 0.06 變為 0.16 接近零相關。

此結果顯示單峰高斯歸屬函數無法高度相關來描述

θ

3。 表 5-2 轉換後輸入參數與波高間的相關性分析

轉換後的輸入參數 相關性 R 方位角影響度(θ1) 0.53 侵襲角影響度(θ3) 0.16 風向影響度(Vdeg) 0.47

5-1-2 雙峰高斯歸屬函數

圖 5-4 顯示,在不同距離的高斯歸屬函數中心位置除了在-120°

時,各距離組之轉換結果與波高的相關性皆較高之外,在中心位置 130°時,亦有相同的情況,這種空間上的分布特性,可以用兩個單峰 高斯函數來描述之,將兩個高斯函數疊加成為一個雙峰高斯函數,並 將轉換後的值作正規化處理,其值介於 0 至 1。同樣對以下 θ1、θ3

V

deg這三個角度參數做雙峰高斯歸屬函數的分析:

(1)目標點方位角 θ1

以多變量的 Derivative-based 最佳化搜尋法找到兩個高斯函數峰 點中心位置分別為 55°與 180°,如圖 5-8 所示。結果顯示當 θ1=55°

時會得到最大影響度 1,意即當颱風在目標點安帄港的西南側(55°) 時,會對目標點造成最大的影響,而在北側(180°)時亦會有一個較小 的影響產生。

圖 5-8 利用 Derivative-based 最佳化搜尋法求得的

θ

1雙峰高斯歸屬函數

(2)颱風侵襲角 θ3

以多變量的 Derivative-based 最佳化搜尋法找到兩個高斯函數峰 點中心位置分別為-110°與 120°,如圖 5-9 所示。其結果顯示,在颱 風的右半圓與左半圓各有一個侵襲角度能對目標點造成大的影響。由 於侵襲角公式為

θ

321,是由颱風移動方向角與目標點方位角所組 成,這兩個角度的組合即為颱風的移動路徑,當移動路徑造成侵襲角 接近-110°或 120°時,此種路徑的颱風對於目標點的影響度就會增 大。同時亦可發現

θ

3= -110°之影響度大於 θ3=120°之影響度,代表颱 風右半圓的影響度較左半圓大。

圖 5-9 利用 Derivative-based 最佳化搜尋法求得的

θ

3雙峰高斯歸屬函數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