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個案教師與學生對課程的收穫與建議

在文檔中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頁 60-68)

4.兩次測驗(前測與後測)與行動科技學習環境面向中三個向度的交互作用達到顯 著水準,則其他的主要效果項是否達顯著,不具有任何意義。進行單純主要效 果分析,學生在此面向中行動科技學習的意願向度的平均分數前測分數顯著高 於後測;學生在此面向中行動科技學習的技能向度的平均分數後測分數顯著高 於前測;學生在此面向中行動科技學習的焦慮感向度的平均分數前測分數顯著 高於後測;學生在前測中對行動科技學習環境面向中三個向度的平均分數之間 存在有顯著差異;學生在後測中對行動科技學習環境面向中三個向度的平均分 數之間存在有顯著差異。

5.由填表頻率分析,表示在「計畫執行研究」、「分析詮釋資料」、「建構解釋和模 式」三個向度,本次課程提供的環境符合學生的期待,而「行動科技學習的焦 慮感」課程後的焦慮感比課程前來得高。

第五節 個案教師與學生對課程的收穫與建議

本節透過分析學生在科學探究學習環境偏好問卷中的開放式問題回答、個案 教師的調查表,以及整理課程後檢討會議的內容,整理出個案教師與學生參與本 次課程的收穫,以及對課程的建議。

一、問卷中對本次課程的收穫

(一)學生部分

學生經過本次課程後,個人的收穫可分為以下六種:

1.學生學習到進行實驗、完成報告

問卷後測資料中,共有 20 人次提到本次課程的收穫是學習如何進行實 驗,並完成一份研究報告。

學生 06:1.可以以科學的角度切入自己的實驗。2.以條理的方式剖析自己的 實驗的所有變因。3.並謹慎的設計實驗步驟。

學生09:懂得如何去做一份報告,以及以科學方式去探討問題及行動。

學生22:學了許多實驗應小心注意的地方,使我們思考能更加完備。

2.學生學習新的儀器的使用

問卷後測資料中,共有19 人次提到本次課程的收穫是學會使用新的儀器 進行實驗。

學生04:學會許多儀器(DO 溶氧量、濁度、pH…)的測量方式。

學生09:知道了很多儀器的操作,尤其是之前從未碰過的 PowerLink 工具,

這次活動讓我用的很開心。

學生22:使用「高科技」的產品、用具來作實驗,開闊了眼界是最大的收穫。

3.學生學習團體合作、互助分享

問卷後測資料中,共有8 人次提到本次課程的收穫是學會團體合作,互 相幫助進行實驗,並且分享彼此的想法與收穫。

學生02:學習團體合作作科學實驗。

學生15:所有人可以分享自己的想法。

學生28:和同學一起討論、實驗,這個經驗很寶貴。

4.學生學習到科學態度

問卷後測資料中,共有4 人次提到本次課程的收穫是對科學的態度與想

法的改變。

學生13:更了解科學研究方法,改進自己對科學的態度、研究和想法。

學生20:學習科學的精神。

5.知識學習

問卷後測資料中,只有2 人次提到本次課程的收穫是學習知識。

學生04:學會了許多之前不知道的知識。

6.其他

學生14:會思考日常生活所遇到的事物。

(二)教師部分

以下是四位個案教師在參與本次課程後,個人在意見調查表中所填寫的收 穫,如表4-5-1 所示:

表4-5-1 個案教師課程的收穫 個案教師 參予課程的收穫

誠老師 透過協同教學,由不同學科角度思考問題。

正老師 實驗器材數位化。學生學習方法啟發。

勤老師 以模組的形式了解科學能力的養成過程。

樸老師 看到一些學生的成長,也發覺其中的潛力。

二、問卷中本次課程的建議

(一)學生部分

學生經過本次課程後,對課程的建議可分為以下四個方面:

1.課程內容與進度安排

問卷後測資料中,有6 位學生覺得水質的課程內容不夠有吸引力,並且 有17 位學生覺得課程進度太緊湊、太趕、時間不夠。

學生 01:1.課程內容:希望可以有更吸引人的內容。2.進度的安排:時間有 點太趕了。

學生17:進度安排課程內容:我覺得有點緊迫,而且影響期考,所學的課程 內容其實興趣不是非常大。

2.學習單

問卷後測資料中,有7 位學生覺得每週繳交一份學習單太密集,有 1 位 學生覺得課堂上討論學習單的時間不足,仍有1 位學生肯定學習單讓她有收 穫。

學生06:我覺得交學習單的時間太密集。

學生29:學習單:每次都沒有充足的時間好好討論。

學生17:學習單:額外的負擔,但也有得到一些收穫。

3.儀器設備

問卷後測資料中,有 5 位學生提到儀器出狀況,會降低使用意願,有 4 位學生提到教師對儀器的操作與問題解決不夠熟悉,有2 位學生覺得儀器的 操作說明不夠清楚,仍有2 位學生肯定儀器不錯,更有 1 位學生希望能再增 加不同的儀器。

學生05:儀器在實驗的時候常常會出錯,減低我們使用的意願。

學生17:儀器設備:覺得能使用這些儀器很幸運,也很高興有這機會,但有 些儀器常出問題。

學生13:希望老師們對於儀器的操作更了解,講解時更清楚點。

學生18:設備:似乎有的老師也不太會使用。

學生23:儀器設備:不錯。

學生03:儀器設備:可以再增加。

4.其他

學生對於課程前測與後測覺得不耐煩,並提到測驗內容與課程無關的感 受。

學生17:前測、後測的試題皆相同,但不認為有幫助(因為跟學習的課程內容 無太大關聯)。

學生23:很討厭前測後測一直測。

(二)教師部分

個案教師對於本次課程的建議,整理如表4-5-2 所示:

表4-5-2 個案教師課程的建議 個案教師 對本次課程的建議

誠老師 1.上課教師人數以一至二人為宜,各科教師共同規劃課程即可。

2.時數不足,上課內容無法完全實現。

3.感測儀器數量可再增加。

正老師 1.數位化實驗方法可以做與不能做的部份宜加強說明。

2.對於實驗最終的結果,宜開學時要求。

3.學生學習主動學習,動機引發。

勤老師 1.學習單內容設計完整。

2.有些課程進行得比較趕。

樸老師 1.對象:有意願參與的學生。

2.軟硬體:有些儀器似乎不甚準確,是否有定時送回公司校正否?

此外,個案教師也在意見表中,填寫課程實施時,他們感覺到的困難,如表 4-5-3 所示:

表4-5-3 個案教師課程的困難 個案教師 本次課程的困難

誠老師 參與指導的老師人數較多,有時對於學生的引導出現多頭馬車現 象。

正老師 1.學生學習興趣與動機。

2.共同時段,學生來源(不僅對資優班上課)。

勤老師 學生學習態度消極。

樸老師 學生對這課程缺乏興趣時,不管老師們再怎麼督促,學習情況的 改善依舊有限。

(三)課程後檢討會議

在課程結束當天,師大的三位教授、四位個案教師與三位觀察者,進行本次 課程的檢討會議,會議中針對課程設計與實施、學生的學習態度與未來課程的展 望三個部份進行討論與建議,將會議內容整理如下:

1.課程設計與實施

(1)今年的課程比起去年的課程(朱仁立,民 94),所設計的活動進行的完整度較 高,但是仍感覺時間太趕。

(2)學習單四—校園巡禮的活動是本次課程中,學生提出研究問題並完成一份報 告的關鍵,但是讓學生思考並提出問題的時間太短,而且學生進行實地的測 量回到教室後,並沒有進行一個收尾的動作(課程有安排但是沒有進行),讓 學生分享目前的資料分析結果,又因為學生還太能夠抓到好的研究問題的條 件,所以提出的研究問題流於變數的測量,而沒有其他意義,建議在此單元,

由教師提供學生一個研究問題,讓學生去找出研究變項、設計實驗、分析詮 釋資料、完成研究報告,也就是一般所謂開放式引導探究的方式來進行。

(3)課程中所提供的「提出問題的準則」對學生而言不夠實際,學生無法藉由準 則了解他的研究問題是不夠完善的。還有一個關鍵就是,當學生在使用這些 準則時,教師並沒有即時的給予回饋,因為課程進行時間為星期一,每次學 習單繳交時間為星期日,教師來不及在星期一的課堂上,對學生星期日所繳 交的學習單進行即時的回饋,學生也就無法檢討反思自己的不足,以及善用 學習的準則。

(4)學習單的繳交沒有嚴格執行,學生因而遲交,甚至缺交,前一階段未完成,

又進行新的階段的學習內容,學習過程不夠扎實。

(5)本次課程透過不同科目的教師進行協同教學,但是因為教師專業領域的不 同,對於每一組學生所提出的研究問題,並不是每位教師的專業能夠負擔 的,因此建議將課程的主題的學科特性單一化。

(6)學生的研究所使用的儀器主要是課程當中使用過的,其他還有許多儀器雖然 課程中沒有使用,應該還是要介紹給學生認識,讓他們在思考設計研究時可 以有更多想法。

(7)能夠上網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可以方便收集資料,但也使學生容易分心,應該 要根據教學活動的需要來提供網路環境。

2.學生的學習態度

(1)本次課程中學生的學習態度與他們在其他課程中的表現相似。

(2)學生學習習慣與態度的養成,從國小、國中就已經開始,對於報告他們比較 方面、比較排版好看,卻不在意內容,從網路上搜尋的資料也是囫圇吞棗,

沒有經過篩選,就全部放進報告裡。很難在短時間內讓他們改變。

(3)本屆資優班是經由校內考試成立的,入學後學生報名參加資優班考試,因此 本班的學生程度差異頗大,並不如一般所設想的資優班的情況。且這學期結 束後,有6 位學生因為興去不符合,將自本班轉出至普通班級。

(4)學生的學習態度是重視成績,而且認為本次課程學科能力測驗並不會考,所 以較不重視。

(5)學生認為自己的能力不足以完成本次課程所要求的專題研究,因此感受到壓

(5)學生認為自己的能力不足以完成本次課程所要求的專題研究,因此感受到壓

在文檔中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頁 60-68)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