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多載波分碼多重進接與多路干擾消除技術

2.1 正交分頻多工技術介紹

2.1.1 傳統 OFDM 系統的架構…

一個基本的 OFDM 系統可表示為下頁圖 2.1,其中資料以速率 1

t輸 入後被平行的放在 N 個不同的次載波上調變,此時資料的速率降低為

1

,較不易受到通道延遲擴展(Delay Spread)的影響。若將傳送的二

維資料 d(k)表示為 a(k)+jb(k),則傳輸的訊號 D(t)可以表示為:

N-1

0

D( )= { ( ) cos( k )+ ( ) sin( k )}

k

t a k w t b k w t

= 其中 fk = f0 + ∆k f ,而f=N t1 (2.1)

圖 2.1 基本 OFDM 系統之傳送端與接收端方塊圖

由圖 2.1 我們可知,當 OFDM 系統使用很多次載波時,傳送端與 接收端的震盪器和同調解調器(Coherent Demodulator)實作複雜度將隨 之提高,而離散傅立葉轉換(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DFT)恰巧可以 用來產生一個 OFDM 的傳輸訊號。一個 OFDM 訊號的每一個次載波訊 號可表示為

S ( )c t =A ( )c t ej w t[ c+φc( )]t (2.2) 相對而言,反離散傅立葉轉換(Inverse DFT,IDFT)定義如下:

來產生,而 IDFT 運算又可用快速傅立葉轉換(Fast Fourier Transform,

FFT)進行加速。故下頁圖 2.2 便描述了一個以 FFT 為基礎的典型 OFDM 系統。

圖 2.2 FFT 為基礎的 OFDM 系統圖

圖中輸入的資料先經過一個串列/並列轉換器(S/P Converter),在經 過訊號對應(mapping)後分成 N 筆資料以當作 N 個次載波的訊號輸入。

由於 IFFT 在訊號處理上是把頻域的訊號轉換為時域,故我們可將 N 個 次載波的輸入訊號當作是在頻域上的資料,IFFT 的輸出則視為時域的 訊號,此輸出再經由一個並列/串列轉換器(P/S Converter)變為串列形 式。接著我們在每個有效符元的前端插入護衛間隔,以避免由通道多 路徑效應所產生的 ISI。這些數位的資料經由數位/類比轉換器(D/A Converter)轉成類比形式且經過低通濾波器以限定其傳輸頻寬。在接收 端方面,工作大致為發射端的反運作,其中單軌等化器(One-Tap Equalizer)的功能是修正每個次載波訊號在經過通道時所產生的失真,

因此個別等化器上的相乘係數(Tap Coefficient)也就和對應次載波通道 的特性有關。使用 FFT 來實現 DFT 的優點為運算量可以大幅下降(由N2

減少為N log N 2 個相乘計算次數),大量減少了實作上的困難。

2.1.3 OFDM 技術的特色 間的干擾(Intercarrier Interference,ICI)可因此而避免。

圖 2.3 OFDM 系統次載波的頻譜圖

護衛間隔

當通道的多路徑效應發生時,接收端的訊號就會產生 ISI,在 OFDM 系統中我們以護衛間隔來解決此問題。其作法就是在每個訊號的前面 加上有效符元的循環延伸(Cyclic Extension),使符元時間變為

TTotal=TU+△,其中 TU是原本的有效符元(Useful Symbol)時間,△是護

衛間隔時間。圖 2.4 表示出一個插有護衛間隔的 OFDM 訊號。因為在 時域中的循環平移(Cyclic Shift)會在頻域上造成線性相位偏移,而線性 相位偏移可用差分檢測技術(Differential Detection Technique)消除,所以 我們只要在不受碼際干擾的區間內對訊號取樣一個有效符元的時間,

則取樣到的資料都可以用來解調。且護衛間隔的加入亦使得系統時序 的問題變小,因為只要接收端與傳送端訊號時間偏移(Timing offset)的 長度小於護衛間隔長度,我們就可以得到與傳送端訊號相差一個循環 平移的訊號以供解調。

圖 2.4 OFDM 訊號的示意圖

雖然護衛間隔能帶來以上的優點,但代價則是系統要付出較多的 傳送功率或頻寬:若是護衛間隔取得太小(小於路徑延遲時間),則無 法發揮它應有的功能;但若護衛間隔取得太大,又會使系統增加太多 傳送功率或頻寬。現行系統的一般作法是讓護衛間隔長度成為整個符 元長度的百分之 25 左右。

OFDM 技術的優缺點 進接、抗干擾(Jamming & Interference)與保密性(Security)佳的優點,故 成為下一代行動通訊系統中與 OFDM 技術搭配的熱門人選。本小節便 針對展頻技術做簡單的介紹。

不同於分時多重進接(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與分頻多重進 接(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是以時間或頻率來區別不同用

戶,展頻技術的基本原理是利用不同展頻碼之間在數學上的特性來區 別各個使用者(或說單一使用者的不同的資料)。而這種區別用戶的方式 還可以同時對抗人為的刻意干擾,並達到不同蜂巢(Cell)的頻率重複使 用(Frequency reuse)。以直接序列展頻(Direct sequence spread spectrum) 技術為例,傳送端將原本較低速的窄頻訊號與較高速的展頻碼相乘,

得到展頻後的寬頻訊號,接收端只要將此寬頻訊號乘上相同的展頻 碼,就可還原最初的窄頻訊號,如下圖 2.5 所示。

圖 2.5 直接序列展頻技術在傳送與接收端的訊號處理示意圖

這種在接收端乘上展頻碼以還原訊號的方式,好處之一就是展頻 後的訊號在通道內遭遇能量集中的窄頻干擾時,此窄頻干擾會在接收 端被解展頻的動作變為能量較分散的寬頻干擾,相反地訊號能量則被 集中還原成窄頻,通過濾波器後就可以濾除大部分的干擾訊號。而在 傳送端有多用戶的情況下,每個用戶的資料使用不同的展頻碼作資料 展頻,在接收端對特定用戶解展頻時,由於其他用戶當初使用了不同 的展頻碼,故資料無法被還原而形成干擾,此干擾的強度就隨著不同 展頻碼之間的互相關性(Cross-correlation)而異。故須慎選具有適當特性 的展頻碼,以控制不同展頻碼造成的干擾現象。

2.3 多載波分碼多重進接技術簡介

了解 OFDM 與分碼 CDMA 技術後,本小節將介紹結合兩者的 MC-CDMA 技術[15][16]。基本的 MC-CDMA 系統如下圖 2.6 所示。

圖 2.6 MC-CDMA 系統傳送端與接收端架構圖

上圖的系統使用不同的展頻碼來區分不同的用戶(或者是同一用戶 的不同資料),以第 k 個用戶的一份資料為例,此資料先複製成 N(展頻 碼與 FFT 的長度)份後再分別乘上同一組展頻碼中的不同切片(Chip),

接著再將不同切片的資料放在不同的次載波上進行 OFDM 調變動作,

經並列轉串列後傳送出去。接收端只要進行 OFDM 解調後,再將各次 載波上的資料用相對應的展頻碼切片解展頻再相加,即可還原最初的 資料。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同一組展頻碼中的不同切片經 OFDM 調變後 是放在不同的次載波之上,故此可視為在頻域的展頻動作。這樣的好 處是同一份資料的訊息(Information)將因此散布於所有的次載波上,故 在接收端可達到頻率分集(Diversity)的效果。

2.4 多路徑干擾消除技術簡介

圖 2.7 多路徑干擾消除技術運作原理示意圖

但可想而知的,由於作通道估計時,領航訊號除了同樣經過多重 路徑衰減外,更是與資料訊號同時被接收,故領航訊號將會受到自己 與資料訊號的嚴重干擾,造成通道估計的不準確,如此也影響接下來 的資料決策、多路徑干擾重建等動作,最終降低系統效能。是故上述 的第二個步驟將反覆地進行多次,而接收訊號的 SINR 也將隨之提升,

終達到理想的通道估計、資料決策與系統效能的表現。

第三章

多載波分碼多重進接系統 傳送機架構和通道模型

介紹完 OFDM 與 CDMA 技術,並簡要說明如何將兩者結合後,

本章將詳細說明本論文使用的 MC-CDMA 系統在傳送端的架構與運作 機制,並對系統使用的展頻碼與通道模型做一個介紹。

3.1 傳送端架構

本論文使用的 MC-CDMA 系統傳送端架構[10]如下頁圖 3.1 所示。

基地台欲傳送 K 筆資料,每一組的資料將分別依序經過 QPSK 調變與 展頻的動作,接著再將此 K 組展頻過後的資料疊加起來,經過 IFFT 將 資料進行正交分頻多工調變以放在不同的次載波上,此時的訊號被視 為由頻域轉至時域,然後再將此時域訊號加上一份亦經過展頻動作的 領航訊號,以方便接收端進行通道估計的動作,供多路徑干擾消除機 制使用。最後,每個資料訊號與領航訊號加總而得的資料框(Frame)在 傳送前尚需各別加上一段護衛間隔,以協助訊號抵抗通道所產生的 ISI 現象。

圖 3.1 MC-CDMA 系統傳送端架構圖

其中 F-1代表 IFFT 矩陣。接著此訊號再與固定為 1 並經下一小節會介

m-序列可利用一組平移暫存器(Shift Register)產生,碼的長度 N 與 暫存器長度 m 有著 N=2m-1 的關係,如下頁圖 3.2 所示。而一般在展頻

圖 3.2 m-序列產生器

華氏碼的正交性,使得它可以用來作不同用戶之間的展頻碼。假

其中

τ

為第二條路徑相對於第一條路徑的時間延遲,而a (t)1a (t)2 為 兩條路徑的複數變數增益,可表示成 N 個弦波相加,分別由兩個獨立 (independent)的傑克衰減模型(Jake's fading model)[17]所產生,其數學式 如下。 訊(Additive White Gaussian Noise,AWGN)的向量在頻域上的展現。

(3.9)

Channel output d diag H H H

第四章

搭配多路徑干擾消除技術之

多載波分碼多重進接系統接收端

介紹完傳送端的架構與通道模型後,此章將說明本論文所設計之多路 徑干擾消除技術如何與 MC-CDMA 系統接收端結合,並詳細敘述其運 作機制與流程。

4.1 接收端架構

搭配多路徑干擾消除技術之 MC-CDMA 系統接收端如下圖 4.1 所 示

圖 4.1 搭配多路徑干擾消除技術之 MC-CDMA 系統接收端

由通道輸出接收並轉基頻後的訊號,經過串列轉序列後移除護 衛間隔並進行 FFT,以利訊號在頻域做處理。此頻域訊號除暫存一份 做保留外,將依序經過一次類型一與多次類型二的干擾消除與重建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and Reconstruction,ICR)方塊。第一級干擾消 除與重建方塊的輸出為資料粗估後重建的多路徑干擾,而第二級干擾 消除方塊就以此重建的干擾與當初保留的頻域訊號做輸入,進行干擾 消除與重建的工作,重建後的干擾再搭配當初保留的頻域訊號作為下 一級的輸入,重複進行干擾消除重建的動作…,因為多路徑的干擾逐 漸被消除乾淨,使得展頻碼之間的完美正交性漸漸被還原,多重進接 干擾逐漸降低,系統效能(Performance)也逐漸提升。下面我們就介紹類 型一與類型二的干擾消除重建方塊內部運作原理。

4.2 干擾消除與重建方塊:類型一

類型一的干擾消除與重建方塊內部架構如下圖 4.2 所示

圖 4.2 干擾消除與重建方塊內部架構:類型一

此方塊的功能是針對轉為頻域的接收端訊號進行通道估計、領航訊號

1. 最大比例合併方式(Maximum Ratio Combining,MRC)

此種通道匹配方式將各次載波上的相位均調整為零,且乘上與原 本通道頻率增益大小相同的值,如此則可以得到最大的訊號對雜訊功 率比(Signal to Noise power Ratio,SNR)。在一個傳送訊號只收到雜訊 影響,沒有干擾的情況下,最大的訊號對雜訊功率比即可保證最好的 系統效能表現,亦即此時 MRC 就是最好的通道匹配方式。

此種通道匹配方式將各次載波上的相位均調整為零,且乘上與原 本通道頻率增益大小相同的值,如此則可以得到最大的訊號對雜訊功 率比(Signal to Noise power Ratio,SNR)。在一個傳送訊號只收到雜訊 影響,沒有干擾的情況下,最大的訊號對雜訊功率比即可保證最好的 系統效能表現,亦即此時 MRC 就是最好的通道匹配方式。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