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傾斜模型之實驗成果比較

第四章 研究成果與討論

第二節 傾斜模型之實驗成果比較

本研究之實驗結果顯示,在迎風面上由於氣流為仰角型態作用為主,而背 風面雖有俯角氣流作用,但受到地形遮蔽影響,建築物氣動力載重均有減輕的 趨勢,因此由對建築物危害程度的考量,迎風坡面及山頂應為須特別重視的區 塊。另一方面,安裝在山坡上模型縮尺為 1:300,模型尺寸過小安裝壓力孔位 有限。在不同山坡坡度產生來流俯仰角也不同,若製作不同坡度山坡模型進行 風洞試驗其人力與材料成本花費高昂。因此為模擬各種不同山坡坡度、在山坡 不同位置來流俯仰角,以及增加模型壓力分佈孔位提高壓力分佈解析度,本研 究最後階段即進行 1:150 低層建築模型改變傾斜角度實驗與安裝在山坡上 1:300 模型安裝在前山峰(P1 位置)壓力分佈比較,挑選此位置原因為位於山丘上游處 氣流較其他位置(山峰下游處)平穩,風壓結果較為穩定。模型直接安裝於地板 面上,模型屋面坡度及長寬比等均與前文中實驗所採用之模型一致,模型底座 以壓克力製作而ˇ改變俯仰角度,因此可依所需微調變化多種角度。考慮氣流 作用驗證以迎風坡面的具有仰角氣流為主,因此模型設置為向下游方向傾斜的 角度變化,實驗規劃參見表 4-1。

表 4-1 傾斜模型實驗規劃

模型類型 屋頂坡度 傾斜角度

低層建築 1:1、1:2、1:4、平屋頂 0-15,每 3o為一間隔

實驗結果顯示,在坡度 20%山坡在前山峰(P1 位置)氣流上升角約 16.1o,以 此條件下壓力分佈與傾斜模型角 15o結果進行比較。圖 4-42 至 4-44 繪製平屋頂、

1:4 與 1:1 屋頂模型表面平均壓力。比較平屋頂結果(圖 4-9 與 4-42)觀察到傾斜 模型 A 面屋頂壓力分佈高於坡度 20%山脊地形,屋頂上方渦流特性明顯不同,

其餘面壓力分佈皆非常相似。比較 1:4 屋頂模型結果得知(圖 4-19 與 4-43),坡 度 20%山脊地形模型 C 面壓力分佈最大值為 0.36,明顯高於傾斜模型 0.3,傾 斜模型 A、E 面略微低於坡度 20%山脊地形模型,其餘面壓力分佈皆非常相似。

第四章 研究成果與討論

69

屋頂坡度增加至 1:1 時,P1 位置平均壓力分佈(圖 4-45)與傾斜模型(圖 4-44)結 果比較可發現,C 面正值壓力明顯低於傾斜模型,屋頂 B 面負壓強度強於傾斜 模型,然而在側面壓力分佈無明顯變化。進一步分析平屋頂中心線位置壓力分 佈(如圖 4-46)可明顯觀察到,迎風與背風面壓力分佈結果非常相近,但在坡度 20%山脊地形時建築物屋頂壓力明顯低於傾斜模型,因此其擾動壓力明顯上升 (圖 4-47)。圖 4-48 與 4-49 顯示 1:4 平均與擾動壓力分佈,其壓力分佈趨勢相同,

但在 E 面壓力分佈有明顯差異。隨著屋頂坡度提升,壓力分佈結果差異越大,

以 1:1 屋頂平均壓力分佈為例(圖 4-50),A、B 與 E 面壓力值差異有明顯差異,

在 B 面靠近來流屋頂面邊緣位置之擾動壓力值(0.15)明顯高於坡度 20%山脊地 形的實驗結果(0.05)。由上述結果得知, 1:4 屋頂低層建築模型利用傾斜角度模 擬不同來流俯仰角與坡度 20%山脊地形的實驗結果比較之下非常近似,但在平 屋頂模型屋頂部分與 1:1 屋頂模型壓力分佈與坡度 20%山脊地形的實驗結果比 較有明顯差異,其原因可能為在傾斜模型僅改變傾斜角度,並無建立周圍模擬 山丘環境,造成與二維山丘模型低層建築周圍渦流形成之特徵不相同,因此由 本案傾斜模型壓力分佈結果顯示,傾斜模型無法完全模擬低層建築安裝在二維 山丘具不同俯仰角條件下壓力分佈。

70

圖 4-42 平屋頂、傾斜角度 15

o

平均風壓係數分佈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圖 4-43 1:4 屋頂、傾斜角度 15

o

平均風壓係數分佈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第四章 研究成果與討論

71

圖 4-44 1:1 屋頂、傾斜角度 15

o

平均風壓係數分佈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圖 4-45 1:1 屋頂建物模型位於坡度 20%山脊地形之迎風坡面山腰位 置(P1) 平均風壓係數分佈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72

圖 4-46 平屋頂模型於傾斜 15 度條件下與坡度 20%之山脊地形於迎 風坡面山腰位置(P1)在中央帶寬上平均風壓係數分佈比較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圖 4-47 平屋頂模型於傾斜 15 度條件下與坡度 20%之山脊地形於迎風

坡面山腰位置(P1)在中央帶寬上擾動性風壓係數分佈比較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第四章 研究成果與討論

73

圖 4-48 1:4 屋頂坡度模型於傾斜 15 度條件下與坡度 20%之山脊地 形於迎風坡面山腰位置(P1)在中央帶寬上平均風壓係數分佈比較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圖 4-49 1:4 屋頂坡度模型於傾斜 15 度條件下與坡度 20%之山脊地 形於迎風坡面山腰位置(P1)在中央帶寬上擾動性風壓係數分佈比較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74

圖 4-50 1:1 屋頂坡度模型於傾斜 15 度條件下與坡度 20%之山脊地 形於迎風坡面山腰位置(P1)在中央帶寬上平均風壓係數分佈比較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圖 4-51 1:1 屋頂坡度模型於傾斜 15 度條件下與坡度 20%之山脊地 形於迎風坡面山腰位置(P1)在中央帶寬上擾動性風壓係數分佈比較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第四章 研究成果與討論

75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