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公司治理變數及相關文獻

在文檔中 公司治理與財務預警模型 (頁 16-19)

由於公司治理制度的好壞可能代表著公司監督管理的能力,因此而直接或間接 影響到一家公司的營運狀況,所以本篇研究將模型加入公司治理變數並探討之。公 司治理相關文獻如下:

1. 董事會結構 (1) 董事會規模

Jensen(1993)和 Yermack(1996)提出若董事會越大,越容易傷害公司價值,因 此 Chen et al.(2007)延伸這個解釋,假設如果董事會大小低於法定的最低要求或高 於帄均兩個標準差時,則不適切。Core et al.(1999)實證發現董事每增加一人,經 理人薪酬就會增加,但此現象反而使得公司績效變得較差。

(2) 獨立董事及外部董事比率

Bhojraj and Sengupta (2003)認為,外部董事越多,則對管理者行為的監督越有 效。因此相較於管理者,債權人有較少的代理問題,評等會因此較高。他們也發現 外部董事較高則負債成本比較低新債券發行時評等也比較高。Ashbaugh-Skaife et al.(2006)也發現獨立外部董事比率與債券評等成正相關。根據上述研究,本篇論文近 一步將外部董事比率分為外部未上市及上市公司佔董事會比率探討之。

2. 所有權結構 (1) 經理人持股比率

過 去 有 研 究 顯 示 , 內 部 人 持 股 比 率 越 高 , 對 公 司 越 有 利 。 Jenson and Meckling(1976)提出經理人的持股比率越多,與外部少數股東的利益關係越一致,越 能增加公司價值。Morck et al.(2000)發現在日本,經理人所有權結構與公司價值呈 現正相關。Hiraki et al.(2003)將經理人持股定義為董事所持有的股數,發現董事會董

然而,也有研究提出不同的看法,Stulz(1988)提出,經理人持股增加時,因為 接收者威脅的減少,而增加了財富掠奪的效果。Morck et al.(1988) 與 McConnell and Servaes(1990,1995)發現在美國當經理人所有權結構超過某一水準後,其公司價值會 開始下降。Ashbaugh-Skaife et al. (2006)提出內部人股票持有率與債評呈現負相關,

因為內部人會因為自身利益而剝奪公司資源,拒絕股東為了加強監督行為的提案。

Gordon and Pound (1993),身為剩餘財產請求人,經理人與董事有強烈動機投資不容 易成功但一旦成功報酬非常豐厚的投資專案。Jensen and Meckling (1976)因為債權人 與股東的補償結構不同,因此專案會增加債權人的風險,此為財富重分配假說。

(2) 大股東持股比率

Chen et al.(2007)研究發現外部少數股東靠董事會與大股東來監督公司及保護其 利益,此變數用來代表監督的有效性,因此持有 5%以上的大股東持股比率越多,

公司績效表現越好。

(3) 董監事持股比率

陳建賓(2004)董監事持股比率在模型中有負向關係。洪昕琳(2006)的研究發現,董 監事持股比率越高,可以降低代理成本,公司發生財務危機的機率也相對較低,董監 持股比率與發生財務危機的機率呈現負相關。

(4) 控制權比率與現金流量權比率

La Porta et al.(2002)提出控制股東的現金流量權對於公司有正向的影響。

Claessens et al.(2002),Faccio and Lang(2002),La Porta et al.(1999)提出在大部份國家 中公開交易公司的投票權大於現金流量權。兩者之間差異越大,大股東剝奪小股東財 富的動機越強烈。Claessens et al.(2002),Faccio and Lang(2002)提出投票權越多,越有 權利行使財富剝奪,現金流量權越少,其因為財富剝奪所產生的損失越少。Claessens et al.(2002)支持,控制股東比較不可能為了延長剝奪財富的利益而申請破產, 因此公 司破產機率較小。所以Lee et al.(2003) and Lee and Yeh(2004)沿用了上述文獻,實證結

果也發現控制權與現金流量權差異越大,公司面臨財務危機的機率越大。

(5) 董監事股票質押比率

Lee et al.(2003) and Lee and Yeh(2004)提出在金融機構抵押股票比率越高,公司 的財務狀況不佳,財富剝奪的機率越大,且有可能將基金拿來護盤。陳建賓(2004)發 現董監事質押股數佔其持股比例對公司破產的預測有正向的解釋能力以及預測能力。

第參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方法介紹與選取

在文檔中 公司治理與財務預警模型 (頁 16-19)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