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刪除紓困-財危後敘述統計分析

在文檔中 公司治理與財務預警模型 (頁 44-48)

從以上的研究可以得知,採用 logistic 迴歸模型的總體預測準確度皆可達到 70%

以上的預測準確度,然而在預測財務危機公司準確度上偏低,為了改善財務危機公 司預測準確度,本篇論文進一步探討樣本中財務危機事件類別的定義,結果發現,

從 1996 年到 1 月 1 日到 2009 年 9 月 30 日宣告發生財務危機事件的公司樣本中,總 共包含了七種財務危機事件類別分別是跳票擠兌、繼續經營疑慮、掏空挪用、紓困-財危、重整、大虧,淨值低 5、景氣不佳停工。而在這七種財務危機事件類別中,「紓 困-財危」之定義是有判別財務危機疑慮的,根據台灣經濟新報(Taiwan Economics Journal, TEJ)所定義,「紓困-財危」是向財政部申請紓困、或向銀行要求展延、減 息並掛帳、個別要求或召開債權人會議,全面要求都算。與銀行之展延,原則上以 見報曝光、或財報上明確寫明「展延」者為限。 若僅向銀行要求降息,暫不列為財 務危機。基本上,若一家公司有能力向財政部申請紓困、或向銀行要求展延、減息 並掛帳而獲得財政部或銀行的許可,那麼這家公司可能還擁有優良的財務體質,尚 有營運的能力,因此才有資格獲得財政部紓困以及銀行展延減息並掛帳的許可,也 就是說,公司發生財務危機類別屬於「紓困-財危」此一類別者,這些公司財務體質 不必然會走向財務危機之途,模型會將這類公司判別為財務健全公司,因此在包含

「紓困-財危」財務危機發生類別的樣本中,會導致財務危機公司預測準確度低落。

簡單來說,「紓困-財危」的樣本為財務危機公司預測準確度偏低的主要原因。所以 研究將排除財務危機事件類別為「紓困-財危」的樣本,分別檢示宣告發生財務危機 前一年以及前兩年的 Z-score 、財務變數模型、加入公司治理變數模型的預測能力。

刪除「紓困-財危」後之敘述統計結果如表格 20 與表格 21 所示。發生財務危 機前一年的結果,可 以從表 格 20 看出, 財務健全公司的帄均營運資金比率 (22.61%)、保留盈餘比率(5.99%)、總資產報酬率(3.64%)、權益市值與總負債帳面價

值比(195.15%)、總資產週轉率(0.7 次)皆顯著大於財務危機公司(依序為 2.65%、

-9.54%、-1.75%、134.10%、0.54 次),顯示出財務危機公司在宣告發生財務危機前 一年的財務表現較差。公司治理部份,財務健全公司的帄均外部未上市公司佔董事 會比率在 10%水準下顯著低於財務危機公司,分別為 8.72%與 12.38%,而財務健全 公 司的帄 均 外 部上市 公司佔董事會 比率 在 5%水準下 顯著高 於財務 危機公司 (2.19%、0.27%),從此實證結果可以推論,非最終控制者所控制之外部上市(櫃)公 司出任董事,其監察能力較佳,因此公司財務體質較良好。財務健全公司的帄均董 監持股比率在 5%水準下顯著大於財務危機公司(27.71%、23.05%),由此可看出財務 健全公司有高董監持股比率的特性。而財務危機公司的董監事股票質押比率則是顯 著高於財務健全公司,此項結果意味著,董監事股票質押比率越高比較容易使公司 財務狀況出問題。

發生財務危機前兩年的結果如表格 21,財務健全公司的帄均營運資金比率 (20.46%)、保留盈餘比率(8.04%)、總資產報酬率(6.14%)、權益市值與總負債帳面價 值比(332.62%)、總資產週轉率(0.74 次)皆顯著大於財務危機公司(依序為 5.97%、

-4.75%、0.37%、146.73%、0.59 次),因此可以看出財務危機公司在宣告發生財務危 機前兩年的財務表現不如財務健全公司。而公司治理變數方面,財務危機公司的帄 均董監事股票質押比率顯著高於財務健全公司(分別為 8.53%、27.83%,T 值為 -3.81),顯示出董監事股票質押比率越高,極有可能是公司出現財務危機的預兆。

表格 20 刪除紓困-財危後財務危機前一年敘述統計

財務危機公司 財務健全公司

觀察值 帄均值 最小值 最大值 觀察值 帄均值 最小值 最大值 F 值

(H0:sd0/sd1=1) T 值

(H0:mean0-mean1=0)

(標準差) (標準差)

表格 21 刪除紓困-財危後財務危機前兩年敘述統計

財務危機公司 財務健全公司

觀察值 帄均值 最小值 最大值 觀察值 帄均值 最小值 最大值 F 值

(H0:sd0/sd1=1) T 值

(H0:mean0-mean1=0)

(標準差) (標準差)

在文檔中 公司治理與財務預警模型 (頁 44-48)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