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第二節 公眾參與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第二節 公眾參與

一、工作坊參與成效

本研究與曾文社區大學生態觀察班合作,於 101 年 4 月 14 日及 101 年 4 月 21 日舉辦兩次教育訓練,每次參加人數約為 30 人,以上課討論以及野外實地調 查方式,內容包含 GIS 與 GPS 基本概念的說明、QGIS 的介紹、教導當地學員 Google Earth、GPS Photo Tagger 和 WebGIS 網站平台的操作(圖 4-34),以及引導 使用軌跡記錄器搭配數位相機拍攝相片於野外蒐集資料(圖 4-35)。

圖 4-34. 社區學員上課實況(左)與軟體操作(右)

圖 4-35. 學員使用軌跡記錄器於野外蒐集

目前國內許多社區型態為鄉村社區,勞動力人口外流,參加學員主要屬於中 老年人口(30 至 60 歲)的年齡層,且大部分不具有相關 GIS 以及電腦操作之經驗,

故在學習程度上不同學員之間容易產生一定的落差。針對兩次教育訓練過程與其 成效,本研究以各種難度技術的層面進行討論(表 4-1):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73

表 4-1 教育訓練與學習成效討論

訓練項目 學習成效

數位相機設定與拍攝 難度較低,所有學員皆能自行操作 軌跡器操作使用 透過一次或兩次示範,皆可學會使用

GPS Photo Tagger 編輯處理 讀取資料與連結照片方面較無問題,細節編 輯部分多半學員較無法適應

Google Earth 操作與管理資料 大部分學員能夠順利載入資料及顯示於地 圖上,但有關影像的語法編輯則較為困難

QGIS 介紹 僅有少數具備 GIS 相關背景之學員接觸過

網站介面操作 大部分學員皆可在短時間內熟悉操作,僅少

數年齡層較高者需花費較多時間

系統資料與使用者管理 僅開放少數領導階層或社區管理者使用,所 需要的訓練時間最短

二、網站使用成果

網站基本瀏覽操作,只需透過地圖上單純的按鈕點選,對於所有學員而言屬 於較簡易的項目。而資料管理與上傳部分,必須經過較為複雜的資料前處理,將 蒐集的資源資料透過相關軟體編輯,並轉變為 WebGIS 系統所支援的資料標準 後,尚可發佈於平台上。經由兩次教育訓練過程,已有許多學員申請加入成為平 台的使用者。對於 KML 資料與照片上傳方面,透過僅僅兩次的上課引導操作以 及相互討論的方式,無相關經驗背景的 30 個的學員中大約有 11 個(約 36.7%)已 能熟悉資料的上傳操作(圖 4-36)。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圖 4-36. 曾文社區大學學員 KML 資料分享成果 三、小結

從曲溪社區(黃國瑛,2009)與曾文社區大學兩者案例中,可知教育訓練能夠 促進意見交流以及相互合作的機會,並增加彼此討論的空間,加入各種不同的想 法。透過此種由下而上的意見提供方式,設計出能夠同時符合較多社區的平台。

WebGIS 平台的操作機制設計,需持續地針對社區居民各種需求而加以改 善;由於國內大部分鄉村社區中老年人口比例較高,且絕大部分社區人士較無接 觸 GIS 的經驗甚至少數居民無法熟悉電腦及數位科技上的操作,因此平台的設 計方面,盡量以「工具單純化」及「減少操作程序」為原則,藉此降低技術的門 檻,將更有效透過網際網路平台進而幫助 PPGIS 的實現。

對於系統平台裡資料的聚集及擴展,「公眾參與」便成為不可或缺的因素之 一。不同社區或不同使用者,於調查方面皆有各自的專長領域或背景,因此能夠 蒐集到各式各樣的資料;而利用平台資料的各種方式呈現,可作為後續瀏覽者的 研究材料。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