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有關甲午戰後清韓關係史的研究,經由上述簡單的歸納分析

47 薛平. (張寧與企刻骨~.L一-個世紀前的中朝(韓)友誼個韋研究) (且蛛 楊 卅大學碩士論文 .2001 )。

近四十年車有闖「甲午戰役,青韓關機史 J 的研究回顧 159

後,可知研究者在相關史料的運用上,中文方面主要採用{清季 中日韓關係史料}、{滑光緒朝中日交涉史料}、{清季外交史

料}以及晝灣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檔案館藏「駐韓使館保存

檔案 J 韓文方面則是{舊韓國外交文書}的〈滑案〉與{舊韓 國外交關係附屬文書}的(統署日記〉。固然,研究兩國關係應 以兩國為主體,然而當時的國際情勢亦是重要的影響因素。尤其 甲午戰後,清韓兩國都捲入列強的東亞爭奪戰,列強的東亞政 策、朝鮮的國際地位,勢必會影響清韓闕係的變化 o 因此參照第 三國的檔案紀錄(如,日本、俄國、英國、美國) ,必將有助於 了解清韓關係的全貌。

在此欲透過上述相關研究的回顧,歸納甲午戰後清韓關係的 特點。第一,由於甲午戰爭宣告清韓宗藩關係的結束,因此戰後 兩國如何建立新關係便成為雙方首要面對的課題。 1895-1898 年可 謂清韓兩閣,從舊有宗藩闕係邁向建立對等外交關係的過渡期。

相關討論除了集中探討唐紹儀在朝鮮活動與角色外,有關 1898 年 清韓國交平行的建立與清廷對韓政策的轉變,可謂近年來討論的 重點之一。以往研究皆以唐紹儀為關鍵人物然而晚近的研究則 指出唐紹儀對於傳統關係的維護、相較於光緒皇帝開明的作風與 改革,明顯可見光緒皇帝才是促成清韓兩國建立對等外交的關 鍵。筆者以為,後者的說法大致不錯,不過細部分析亦可見其中 的錯綜複雜。光緒皇帝雖是促成清韓兩國建立對等外交關係的關

鍵,但考察其個人的思想與外交作為,亦可見其擺盪於國際公法

與傳統思維之間。

第二,清韓兩國於 1898 年建立起對等外交關係後,雙方通商 條約的訂立、邊發問題的解決成為正式建交後急需處理的課題。

其中 r 間島」問題與邊界的劃分更是兩國交涉的重點。此一交

160 林宇芽 歷史教育革 18 期

涉延岩多時,除了雙方的爭執外,日本的介入使問題更趨於複 雜。經過多次的協商,清韓兩國於 1909 年簽訂{圖們江中韓界發 條款) ,正式確立團們江搞清韓界河,結束長久的糾紛。

第三,就甲午戰後清韓關係的開展而言,列強的確是重要的 影響關鍵。因此欲暸解甲午戰後清韓關係的面貌,不可忽略當時 的國際情勢。除了介入清韓的建交外,列強的東亞政策更直接牽 動此一地區的變化與清韓兩國的命運。甲午戰後清韓兩國的親俄 傾向與英日同盟的締結,不僅加深日俄兩國的衝突更造成彼此的 戰爭。儘管清韓兩國於日俄戰爭中都宣布中立,卻仍遭受戰火波 及,以致兩國交涉受挫。正如權轉秀所言,日俄戰爭不僅使日本 成為韓國的主導者,更連帶地阻礙了清韓兩國正常外交關係的往

來,致使兩國之間的公使級外交關係不滿 10 年而夭折。"

除了兩國外交關係的探討外,兩國的商發關係與文化交流也 是值得關注的課題。由於資料收集的不完備,僅以目前所掌握到 的部份進行粗略的分析。透過拉森與李廷江的研究,可見日本在 成功 ill 除清國對朝鮮政治外交的優勢後,欲更進一步地破墳清國 與朝鮮的經濟關係,企圖壟斷在朝鮮的特殊利益。此外,從張害 與金滄江的交誼、金滄江的個人經歷,亦瞭解兩國關係的另一層 面。尤其,對照金滄江的宗藩情結與朝鮮內部高唱反清獨立、

「賤清」思想、峙的論調,更可知悉近代朝鮮歷史的變動。

“權轉聾. (日俄戰爭對近代中輯關蟬的影響) .頁 133 。

"所謂的「聽清 J .代表朝解對新「暉,青1;1I\ J 的斷絕﹒具體表現在對中國畢 閥、風俗的批判與全面否定﹒牌,青圈里,令比朝鮮皇島低下的地位。事見,月由 連署. (朝解開化思想 t 可r/3 寸 I) 丈 A 近代朝鮮的形成) (東京 東京大 串出版社 .2009). 頁 221-222 0

近四十年未有關「甲午戰後,青韓關條史」的研究回顧 161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