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六、結論與啟示

一、結論

日本近十數年的教師教育變革之過程中,顯然與國家社會經濟的發 展有密切的關聯。教師養成教育變革鑑諸於在教師教育養成的各項政策法 令、師資培育機構認證的權責機關與成員、教育課程,教師品質的管理,

不適任教師人事管理系統,取消教師證照的事由,教師採用甄選方式等,

以及各項具體重大教師相關政策的改革措施中。中央政府和主管文化教育 的最高機關文部科學省,透過各種諮詢會議(審議會),直接主導各種教 師教育的各種相關改革。

在這一連串的改革當中,基於「國家未來」與「卓越改造」、「自由 競爭」的原理原則,日本政府與文部科學省均顯現出其強力運作公權力的 主導地位,而地方政府的都道府縣教育委員會也成為實際配合實施的執行 單位,不斷地為了謀求教師教育的強化而做出努力。

此外,在提升教育的制度、內容、方法等,所有教育「質」的轉換

過程之中,強調教師的積極參與是不可忽視。特別是在教師的認知方面,

需要有教育者的使命感與豐富的教育愛為根本,去實踐其指導的能力。因 此,教師需要具備寬宏的氣度、豊富的人性與專門的知識。並指出今後的 教師師資必須能具有地球村的視野、因應時代變化的資質能力、熱誠教職 的信念,培養理論與實務結合的教師。為此1996年度開始,幾所以在職教 師進修為主的教育大學如東京學藝大學及兵庫教育大學共同合作成立「聯 合大學」,設置博士課程,提供培育更多教育領導者的機構。

另外,教育行政相關單位也要注意到社會環境與自然環境的變化影響 到學童生活意識的社會的變化。教師除了關心社會、國家的現實情況,也 應依據社會變化,修訂教師教育的目標與內容。

但是,為了提高教師的資質,培育階段加強其教師專業知識的充實,

務使志在為人師表的學生有足夠的預備教學能力。於聘用方面,加強教師 性格、個性之適性、適任的考量。而在聘用後,落實現職教師的進修與研 習, 規劃出培育、採用、進修等相互連結一體的教師養成制度。此外,教 師的教育熱忱意識的覺醒與教師專業的自我提升,自我評鑑,不適任教師 的管理、教師資格的定期換證制、教師的公開徵募制等,更是近年教師教 育改革所呈現出不同的特色。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在近年數次強化教師專業職能相關政策的改革之 中,提出如為了改善教師免許(資格)制度,導入教師證照更新制度。為 了提升教師的素質,改進教師甄試的方式、加強初任者研習的制度、活用 社會人士與地域人材,導入教師的「希望轉任制度(FA:Free Agent)」,進 行教師自我評鑑,對於「問題教師」與「優秀教師」的獎懲制度化。特別 是對於指導能力不足教師的人事管理系統提出幾項方案,包括強化取消教 師資格事由(勤務績效不良者、身心、精神有問題、執行勤務有障礙者、

適應性有問題者、懲罰免職者一律取消教教師資格);業績不良者處以降 任、免職、休職、調降薪資,不同職種的調職制度等,突破以往改革的 思

維方向與方法,來提高現有教師與未來師資職能的水準。

以上的政策思維走向,值得我們省思的是,日本正從事前透過各種

規範和限制的行政模式,進行轉換成事後透過各種補救方式的社會行政改 革。或許這也就進行所謂的「自我責任」的改革。這種思維的方式,應該 會左右了教師教育改革的方向性。也就是教師將會被要求必須對於自己的 行動負責,教師的門能力將會真正的進入被檢驗的時代。

二、啟示

台灣的教師的培育制度與日本的教師培育制度有類似的情境,如開放 制(師資培育學程)與教育專門大學同時實施,發展出多元的師資培育制 度,同時面臨師資的飽和,聘用的減少,師資的過剩等問題。在法律上,

處理不適任教師與問題教師,極端的困難。對於教師專業知識的維持、教 育熱誠的低下等也面臨類似的問題。因此在教師素質管理機制的建構,有 共同的相似性與需要性,其具體的可參考的方案如下:

(1)導入教師資格定期換證制的可能性:為保持教師.對於教職的使 命感與熱情,擁有與學童們有信賴關係的性格,在教科指導與學生指導等 專門性的維持與提升,有必要定期檢驗。

(2)確保教師的適任性與專門性:教師採用制度應修正以學力測驗、

面試為主的選考制度,多重視以人格特質的評量方式的開發,建立有條件 教師聘用制度。對於現任的問題教師、勤務實際考績不良者,建構教師的 免職、停職、調降薪資、調職的制度。

同時,實施現職教員專業能力提升的制度,擴大長期社會體驗研習,

加強視野的擴大,對人際關係能力的提升,上級教師資格的取得研習(上 進制度)的加強。

(3)建構公平公正的教師評鑑指標、思考教師薪資分級制度的建構:

建構大家認同的公正「能力評量」與「業績評量」的教學成效的評量制 度。同時實施教師「自我評鑑」制度,教師自我設定目標,檢驗教育的成 果,導入反映教師能力、職責、業績的薪資分級制度。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