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一)平均數與標準差:

1.以平均數與標準差求出國民中小學組織文化和教師專業發展各層面的 得分,以了解、描述其現況。

2.以平均數與標準差求出國民中小學組織文化的得分,並劃分理性調適 型、統整發展型、保守孤立型、同僚關係型四種類型。

(二)

t

檢定(

t

test)

1.以平均數差異顯著性考驗,分析比較國民小學與國民中學在整體學校 組織文化上的差異情形。

2.以平均數差異顯著性考驗,分析比較國民小學與國民中學在整體教師 專業發展上的差異情形。

3.以平均數差異顯著性考驗,分析比較不同性別的國民中小學教師在專 業發展上的差異情形。

(三)二因子變異數分析(two-way ANOVA analysis)

1.以二因子變異數分析考驗教育屬性(國民小學、國民中學)與學校背景 對於學校組織文化的交互作用情形。若 F 值達顯著差異水準,則進行主要 效果(main effect)考驗及事後比較。

2.以二因子變異數分析考驗教育屬性(國民小學、國民中學)與組織文化 形式對於整體教師專業發展的交互作用情形。若 F 值達顯著差異水準,則 進行主要效果(main effect)考驗及事後比較。

(四)單因子變異數分析(one-way ANOVA analysis)

1.以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考驗不同學校背景變項(所在地區、規模、歷史)的 國民中小學組織文化之差異情形;若 F 值達顯著差異水準,則進行薛費氏 檢定法(Scheffe’ Method)事後比較。

2.以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考驗不同教師背景變項(服務年資、年齡、擔任 職務)的國民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之差異情形;若 F 值達顯著差異水準,則 進行薛費氏檢定法(Scheffe’ Method)事後比較。

3.以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考驗國民中小學組織文化形式對於教師專業發展 的差異情形;若 F 值達顯著差異水準,則進行薛費氏檢定法(Scheffe’

Method)事後比較。

(五)積差相關分析(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analysis)

以皮爾遜積差相關分析國民中小學組織文化各層面、整體層面和教 師專業發展各層面、整體層面的相關情形。

(六)逐步多元迴歸分析(stepwise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1.以多元迴歸分析了解國民中小學組織文化各層面對於教師專業發展 的預測能力。

2.以多元迴歸分析了解國民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各層面對於學校組織 文化的預測能力。

第二節 訪談研究的設計與實施

一、實施訪談的理由

由於學校組織環境中所有的教職員工和學生都是一具有自主意識的意義 主體、價值主體;這些意義主體、價值主體創造了這個世界以及其中各種條 件(condition)、意義和行動之間的關係。因此,如 Strauss 與 Corbin(1990)所 言,欲瞭解學校組織文化的最佳途徑就是進入研究現場,只有在學校實際生 活世界發展出來的理論是最具效益的。再則,很多文獻也指出,學校組織文 化的生成發展並非簡單的邏輯實證可以描述和解釋的、也不是單線進行的,

而有其多樣性、複雜性和高度政治性。再者,在調查研究中學校組織文化形 式的劃分,需要更有力的支持證據。

基於以上理由,且受限於研究時間,本研究輔以訪談方法進行學校組織 文化研究。研究者希望透過與受訪學校組織成員發展並維持合作的關係,從 中瞭解和掌握學校真實世界脈絡之下的意義,進而認識真實的組織文化,並 希望從訪談脈絡中也能夠發現教師專業發展的表現情形,以進一步找出組織 文化與教師專業發展之間的關係。

二、訪談對象之選定

本研究在實施問卷調查之後,選取國民中學和國民小學各一所學校做為 訪談實施對象,分別以個案 A1、A2 稱之。實施對象選定的條件包括:

1.取得該校校長同意;

2.尋覓出主要報導人(key informant),以形成後續訪談研究基礎;

3.必須在該校服務一年以上的行政人員或是教師;

4.各校受訪人數以 8-10 人為原則;

5.每位受訪者受訪時間以不超過 90 分鐘為限。

三、訪談的方式

本研究根據學校組織文化各層面因素擬定組織文化訪談綱要(如附錄四),

以半結構非標準化訪談方式,進行開放而自由的對談。首先,研究者必須先 規劃並熟悉訪談內容與旨趣,以親自面談方式,徵求受訪者同意,再約定時 間、地點進行訪談。再則,研究者應先說明訪談的目的、性質,包括研究者 背景、研究主旨、研究方向與內容。再則,在研究過程中採用匿名紀錄,不 得洩漏受訪者之姓名,轉錄或是轉譯之後的文字稿,應需送請受訪者檢核校 對。

訪談工作的前提在於與受訪者發展並建立一種合作性的關係(relationship of collaboration);因此,訪談的技巧或是原則包括同理心、態度、詢問技巧、

情境與氣氛、相互理解等。

四、訪談研究的倫理關注

質性研究的倫理決定涉及到研究者個人的道德觀,研究者必須審視他們 對專業、知識的追求、社會、報導人以及他們自身的多重責任(黃瑞琴,

2001:164)。準此,訪談研究既然涉及到的是關於知識與關係建構的行動,對 於研究倫理的關注自無可避免。

由於研究者必須在當下情境做出判斷,因此,需要以一種敏感的、善解 人意的、設身處地的態度去關注倫理議題。首先,取得同意是進入研究現場 第一要務。其次,在正式訪談的資料取得階段,必須注意研究者和受訪者之 間的信任和合作關係;再則,訪談之後的資料分析和詮釋,則應該公正地反 應不同的觀點與意見;最後撰寫研究報告,要公開公正呈現利益衝突議題,

並保護個人隱私(林佩璇,2000)。

范熾文(2002)也指出,由於訪談工作涉及到以人為主的研究歷程,因此,

在進行訪談研究時,應該充分掌握同意、保密、承諾、誠實、公正與反省等 六項倫理原則。

五、訪談紀錄、分析與解釋

基於有效掌握受訪者談話的意義,本研究之訪談工作以 Mp3 為輔助器 材,其使用時機應徵得受訪者之同意;若否,則做條例式的訪談紀錄,訪談

結束後,立即記述整理受訪者之談話內容,包括訪談的主題、解釋、和可藉 以了解報導人語言意義的表情和姿勢。訪談紀錄由研究者自行記錄於 A4 格式 活頁紙內,紀錄格式應涵蓋日期、時間、地點、受訪者職務與服務年資,並 預 留 5 公 分 空 白 格 紙 作 為 研 究 者 備 註 與 反 思 之 用 。 例 如 , 編 號

「A102041012」,代表 2004 年 10 月 12 日訪問個案 A1 個案學校編號第 02 號 教師或行政同仁;同時,錄音帶貼上同一編號,以利日後檢索、查核、比較 與分析之用。

六、研究反省

反省是一種實踐行動,個體在自主條件之下,基於承諾、責任與倫理的 探究形式與歷程。研究反省的目的在於保證整個研究過程中,堅持開放、自 由與互動的立場,維繫倫理關係,期以一種慎思熟慮、多元視野、毫無偏見 的態度審視研究內容的取得與效用,研究過程中的倫理氣氛,研究方法的正 確,研究工具和技術的成熟利用,以及研究結果的分析、判讀與解釋。

甄曉蘭(2004)指出,一般的質性研究中,所應具有的反省向度包括:研究 對象與文化、政治、社會和歷史脈絡關係,被研究者與研究者的關係,研究 者的觸角和資料解釋的關係,研究報告與讀者的關係,以及研究的書寫格式 中可用的表徵系統和權威性等。

基於維護研究倫理,本研究在進行訪談之後,當日即便以條列式方式撰 寫反省日誌,主要反省向度包括:研究者本身角色和立場、訪談內容與議題 方向、訪談情境(時間、地點)的限制、詢問技巧、雙方親合關係、受訪者應答 態度與自我防衛情形、特殊用語與遣詞,譯稿與紀錄呈現型式、資料的分析 與解釋。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