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4-1. 剪應力

此章節主要介紹底邊界層紊流相關研究的公式方法及基本理論,包 含各理論成立前提與計算公式。本研究計算剪應力的方法有渦流相關法 (EC) 、紊流動能法(TKE)、慣性消散法(ID)三種。

4-1.1. 渦流相關法 (eddy-correlation method,EC)

由於紊流具有高度非線性,所以紊流一般採用雷諾分解進行研究,

意即流速 (i 表示流速三個分量)可分解為:

(4-1)

將其流速代入 EC 法得出剪應力公式:

(4-2)

假設底床剪應力與雷諾應力相等時,在對數剖面中, 和 存在以 下關係(Tennekes and Lumley, 1972):

(4-3)

其中, 為平均流與垂直流的變動速度, 為摩擦速度,κ=0.4 為 von Karma constant, 為海水運動黏滯係數。

對於完全發展的紊流,雷諾數 遠大於 1,則可得

,但當紊流發展不完全的情形下,結果可能會使得 呈複數 型態,故(Reidenbach et al., 2006)定義 。EC 法在摩擦速度的 計算上受到變動流速測量的限制,測量儀器的傾斜與震動會對計算產生 較大的誤差(Kim et al., 2000)。

4-1.2. 紊流動能法 (turbulent kinetic energy method,TKE)

TKE 法與 EC 法很相似,它是假設底床紊流動能和底床剪應力存在 一個相對關係,所以算出紊流動能後乘上一個係數則可得剪應力,下式 為紊流動能的計算公式:

(4-4)

底邊界層中 TKE 與底床應力的比例為一常數(Stapleton and Huntley, 1995)。

(4-5)

其中, 為常數,取 0.2(Soulsby and Dyer, 1981)、0.19(Stapleton and Huntley, 1995)或 0.21(Kim et al., 2000)。本研究以 為 0.19 來做剪應力 計算。

4-1.3. 慣性消散法 (inertial dissipation method,ID)

底邊界層觀測到的紊流擁有時間與空間上的廣闊結構,對此現象較 理想的觀察方式是採用能譜來做分析,發展程度較高且雷諾數大的紊流,

能譜一般由三個區間組成:Energy-containing subrange、Inertial subrange、

Dissipation subrange (魯遠征, 2011)。以圖 4-1 在 Hobi_1202 實驗中第 56 個 Burst 為例,僅利用慣性區間(inertial subrange)的頻率與能量來計算底 床剪應力(τ)與紊流動能消散率(ε)的方法稱為慣性消散法( inertial dissipation method)

對於充份發展的紊流邊界層,Kolmogorov 得到著名的一維能譜-5/3 定律,其公式如下:

(4-6)

其中 為第 i 個流速分量在波數 k 的能譜密度( i= 1, 2, 3),ε為紊流

36

動能消散率(turbulent kinetic energy dissipation), 為一維 Kolmogorov 常 數,取 i = 1 對應於平均流方向,i = 2, 3 分別對應與平均流垂直的兩個 流速分量,根據( Green, 1992;Thorpe, 2005),

本文所用的 ADV 觀測資料為單點流速時間序列,無法直接求得紊 流波數譜,因此利用 Taylor frozen 假說,取 ,並將頻率譜轉 成波數譜:

(4-7)

由 4-6 與 4-7 式得紊流動能消散率ε:

(4-8)

其中,橫線表示為在慣性區間內取平均值。

假設在對數層中,水流剪切生成(shear production, P)與能量消散擁有平 衡關係:

(4-9)

其中,P 為剪切生成,ε為紊流動能消散率。

以對數剖面法(logarithmic profile method)得 ,且由 EC 法得 ,將兩式代入 4-9 得:

(4-10)

將式 4-10 代入式 4-6 得到摩擦速度 :

(4-11)

然而,當測量點不在常應力層內以及雷諾數低於臨界雷諾數(critical Reynolds number, )時,(Huntley et al, 1988)將式 4-11 修改為:

(4-12)

其中, 值採用 3000, 則由式 4-11 求得。

另一方面,(Lumley and Terray, 1983)指出當海域的橫向波浪速度大於垂 向波浪速度時,則將式 4-11 修改為:

(4-13)

其中, 為流速作 root mean square 處理, 則由式 4-11 求得。

本文利用 ID 法計算底床剪應力時,依據各實驗海域的特性,分別選 擇不同的 計算方式。Hobi_1202 考慮雷諾數較高(其值將於 5-4.1 做呈 現),且橫向波浪速度與垂向波浪速度大小相近,故此實驗數據採用式 4-11 作計算;Hobi_1210 和 Howan_1212 兩實驗地點由於考慮雷諾數較 低,故兩者皆採用式 4-12 作計算。表 4-1 為(Huntley, 1988)在 Cow Bay 和 Sable Island Bank 分別以式 4-11 和式 4-12 兩種方法來求 值,觀察 其結果,修正前的 隨著測量點離底床位置越遠而越大,修正後則平緩 此趨勢,本文 修正前後的變化大小,清楚地與參考文獻雷同。

由於在底邊界層內垂直的變動速度 主要由紊流產生(Stapleton and Huntley, 1995),故本文利用垂直變動速度畫能譜圖,若能譜趨勢符 合斜率-5/3 的頻率區間,則僅用此段能量來計算紊流特性。下式為底床 剪應力與摩擦速度的關係式:

ρ (4-14)

38

表 4-1 本文與(Huntley and Hazen., 1988)摩擦速度結果之比較。

Site Water depth (m)

Height z(cm)

is measured by [Eq.(11)]

(cm/s)

is measured by [Eq.(12)]

(cm/s)

Increasing rate

Hobi_1210 3.6 15 0.87 1.45 68%

Howan_1212 17.54 15 1.14 1.78 57%

Cow Bay 25

52 52 22

0.42 0.38 0.28

0.64 0.59 0.58

64%

59%

58%

Sable Island Bank 45 44 21

0.58 0.48

0.83 0.89

83%

89%

圖 4-1 能譜分區(Hobi_1202 第 56 個 Burst 能譜圖)

40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