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六章 實驗結果與討論

6.3 實驗

6.3.2 列分群實驗

MSRICC 與 MSRIICC 的差異,但在分群數提高後,與 MSRICC、ITCC 的差距便會拉 開。我們延續上個實驗結果,先將行分群數作為控制變因,將列分群數作為操作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75

首先我們針對列分群數 6、行分群數 10 做了七次的 MSRIICC,從圖 34 可以 發現,每一次的鑑別率與凝聚率都不同,鑑別率在第四次與第五次 MSRIICC 上甚 至低於 0.05,如圖上黃線所示,整體最高分是 0.939,而其他分數則不太高。

圖 34MSRIICC 列分群數 6 行分群數 10 結果

另外,為了解凝聚率與鑑別率的高低,在實際結果上的差異有多大,因此我 們將最高分的第一次與第五次實驗輸出成分佈圖觀察,圖 35 為表現較佳的第一 次實驗,圖 36 為表現較差的第五次實驗。

在比較各群凝聚結果中,第一次實驗,除了綠色的分群 3 凝聚的表現較差 外,其餘的結果都還算不錯,而第五次實驗中,黃色的分群 4 與黑色的分群 6,

都散布到別的群當中,在凝聚率的表現上的確不如第一次實驗;而鑑別率的部 分,第一次實驗各群的距離較開,因此各群鑑別效果較好,而第五次實驗由於各 群的點散布的較開,各群彼此最接近的點距離變得較短,因此鑑別率也確實不如 第一次實驗。

從這兩張圖可以看出,凝聚率與鑑別率的計算的確能用來判別分群結果的優 劣,並將實際結果表現在數字上,有效的幫助我們分析分群結果。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76

圖 35MSRIICC 分群結果列分群數 6No.1 實驗

圖 36 MSRIICC 分群結果 列分群數 6 No.5 實驗

接著,我們對列分群數 13、行分群數 10 也做了七次的 MSRIICC 去比較其結 果。如圖 37。可以看出,比起圖 34 的實驗,結果變得較佳,平均分數落在 0.8 至 1.0 上,再看圖 38,平均分數落在 0.9 以上。從這邊我們可以發現,列分群 數較高的情況下,MSRIICC 在列分群的表現會比較好。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77

圖 37MSRIICC 列分群數 13 行分群數 10 結果

圖 38MSRIICC 列分群數 15 行分群數 4 結果

在列分群實驗的最後,我們將列分群數拉高,並且改變行分群數,來觀察其 結果。在這裡我們做了多組的實驗,列分群數以 20 為主,然後去測試行分群數 變化造成的影響,我們發現除非行分群數過大,否則行分群數對於列分群結果的 影響並不是那麼的大。從圖 39 可以看到,分數基本上都很平均,且在列分群數 上升至 20 後,鑑別率也比較穩定的落在 0.1 以上。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78

圖 39MSRIICC 列分群數 20、24 結果

列分群實驗中,我們以 MSRIICC 去進行的實驗總共有三種,一是行分群數固 定時,列分群數不固定的比較實驗;二是行與列分群數皆固定的情況下,每次執 行演算法的結果比較;三是列分群數固定時,行分群數不固定的比較實驗。

以結果來看,我們發現列分群在分群數漸漸變高後會有較佳的效果,而行分 群數對於列分群整體的結果影響並不大。另外,我們也透過結果圖證實了鑑別率 與凝聚率的確能有效幫助我們分析分群結果。在接下來的 5.4 節實驗結果,我們 將會把列分群的分群結果進行分析,並講述我們所發現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