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鈦元素(Titanium, Ti)在週期表中排列第 22,為第四週期的過渡金屬,

鈦原子量(47.9),而密度(4.47g/cm3)介於鋁(2.7g/cm3)及鐵(7.8g/cm3)之 間,熔點(1668°C),沸點(3206°C),熱傳導係數(0.16cal.cm/sec.°C),

鈦的楊氏係數、熱膨脹係數比鋼小。鈦的表面呈銀白色的金屬光澤,

延性良好易於加工,質地非常輕盈,且十分堅韌。鈦的晶體結構有α

(Hexagonal Close Packed)及 β(Body Center Cubic)兩種,純鈦在 833℃以上時為體心立方堆積結構(BCC)之 β 相,溫度於 833℃以

輕量化結構材料之一[2][3]

鑄造法是製造鈦金屬元件最經濟的方法之一。鈦金屬在液態時是一種

活性極強的金屬,其活潑之化性對鑄造時金屬的流動性、陶模的抗蝕 性及產品的品質影響很大。由於液態之鈦可以將一般的坩鍋材料溶 解,鈦合金在高溫熔融態下若直接與坩鍋接觸,易在介面發生劇烈反 應,故無法如超合金以感應溶解法(Vacuum Induction Melting, VIM)

溶解鈦合金,一般鈦合金之精密鑄造係採用電弧溶解法(Vacuum Arc Remelting, VAR),以水冷式銅坩鍋盛裝鈦溶液,在坩鍋壁上產生凝固 層,以保護銅坩鍋,惟此法會使液態鈦金屬之超熱量(superheat)無

械性質。因此,一般在鑄件完成後會以化學溶液洗蝕或噴砂法除去表 面硬化層,如此不僅增加成本,亦影響鑄件精密度。Saha and Jacob

指出[6],鈦金屬與陶瓷氧化物介面處會發生氧化還原反應,導致鈦鑄

影響,期以獲得最佳的CaO/ZrO2比例。

第二章 原理及文獻回顧

2.1 鈦與鈦合金

純鈦有兩種同素異構物轉變,其結晶節構分為α 相及 β 相兩種,純鈦 的α→β 相變化溫度(transition temperature)為 883℃,而此 α 相轉變成 β 相之轉換溫度稱為 β-transus,如 Fig.2-1. 所示[7]。當溫度高於883℃

為體心立方晶結構(body-center cubic,bcc)之 β 相,當溫度低於 883℃

為六方最密堆積結構(hexagonal close packed,hcp),晶體結構上轉變如 Fig.2-2. 所示。

無法用熱處理來強化,可以用退火及再結晶來去除殘留應力,而

從上述得知,鈦合金可以分為 α 或 β 的單相鈦合金與 α+β 所構成的

(六) 有相當的透磁度可使用真空誘導熔煉技術。

2.2 氧化鋯

[12][13]

鋯(Zirconium, 化學符號:Zr,原子序:40)是一種有色金屬元素,元素週 期表位於鈦(Ti)與鉿(Hf)之間。氧化鋯(Zirconia, ZrO2)的兩個主要來源 為自然界的鋯英砂(zircon, ZrSiO4)及斜鋯礦(baddeleyite),其中全世界 80%鋯英砂主要產地集中在澳洲、南非以及美國三個國家;斜鋯礦主

(stabilizer),可以使氧化鋯的高溫相在冷卻至室溫厚依然穩定存在。

(二)全安定化氧化鋯(full stabilized zirconia, FSZ):

添加足量之安定劑,使氧化鋯於常溫時全部維持在高溫的立方 晶相。因其高氧離子傳導性,完全安定氧化鋯亦常使用在氧氣 偵測器及燃料電池工業(做為固態電解質)。

(三)部分安定氧化鋯(partially stabilized zirconia, PSZ):

添加較少量的安定劑,使只能在高溫下才能產生安定之氧化鋯

正方晶相及立方晶相,亦能在常溫下安定存在於單斜晶基地相

建築(水泥原料)、肥料、制鹼、和醫療上用途佷廣。

Weber[19]指出 15.5 mole% MgO-ZrO2與鈦合金在1860℃反應後,有一 數。同時,由於氧原子佔據格隙位置(interstitial site)而提高其 α→β 相 轉換溫度,使α 相區域變大,且氧原子排列位置的序化(ordering)使其 的次鈦化物Ti3O(Titanium sub-oxide)。當反應時間加長或是在多孔性 陶瓷的反應中,鈦會被氧化成TiO2

有些研究中指出 Ti 的加入會影響的 ZrO2穩定性及機械性質。Lin et 擴散接合(diffusion bonding),發現在 Ti 與 ZrO2的介面反應層中,可 發現兩層不同反應層。在靠近陶瓷側之反應層有兩相共存區,是由(Zr,

響鈦合金的延性硬度及微觀結構。而造成 α-case 硬脆特性,除了 Zr 與O 元素固溶之外,是否 α-case 中有析出物,目前尚未證實。

本實驗以三種不同組成 5C/95Z (5 mole% CaO/95 mole% ZrO2)、

9C/91Z (9 mole% CaO/91 mole% ZrO2)、17C/83Z (17 mole% CaO/83 mole% ZrO2)的陶瓷試片與鈦金屬在 1550℃/6 hr 反應,藉以觀察不同 比例氧化鈣/氧化鋯陶瓷對介面反應的影響。以期分析鈦金屬與陶瓷 氧化物的介面反應機構,達到有效控制鑄件與陶模之介面反應,提供 經濟上及製程上技術改善。

第三章 實驗步驟

HP50-MTG-7010, Thermal Technol. Inc.)中,抽真空再通入一大氣壓

熱壓試片的體密度(bulk density)是以阿基米德原理(Archmids’

method)測定。依據 ASTM C373-72 標準規範,首先將試片置入烘相 中加熱至150℃乾燥後再行冷卻,即可使用電子天平(Satorius model 1712,Accuracy ±0.01mg)量測其乾重(dry mass)B。接著將試片置

入去離子水(distilled water)中加以煮沸並持續 5 小時,再靜置 24

生反介面反應。

Nashua, New Hampshire)內。

(四) 將爐內抽真空至 10-4torr,再充入氬氣(argon)至一大氣壓。

(五) 重複步驟(四)三次後,以每分鐘 30℃升溫速率至 1000℃,接著 再以每分鐘25℃升溫速率至 1550℃,在 1550℃持溫六小時。

(六) 降溫時以每分鐘 25℃降溫速率降至 1000℃,接著爐冷至室溫。

3.5 試片製作

以慢速切割機(Low Speed Saw, ISOMET BUEHLER)及鑽石刀片切 取 CaO/ZrO2 陶 瓷 複 合 材 料 試 片 , 介 面 反 應 試 片 則 沿 著 垂 直 於 CaO/ZrO2 陶瓷與鈦金屬介面的方向切取試片,再分別製作 X-ray、

SEM 之試片。

(一) X-ray 試片:將 CaO/ ZrO 陶瓷試片切割為適當大小(約 10mm×

10mm ×5mm,如 Fig. 3-3. 所示)後,依製備金相試片的標準

利用同步輻射 X-ray 粉末繞射儀(Model M18XHF, Mac Science, Japan)。設定電壓為50kV,電流為 200mA,以 Cu 靶 Cu Kα(λ=1.5406

使用熱場發射掃瞄式電子顯微鏡(FESEM, JSM-6500F, JEOL Ltd.

Tokyo, Japan)之背向散射電子成像(BEI)與二次電子成像(SEI),

觀察氧化鈣/氧化鋯陶瓷與鈦金屬之反應介面微觀組織,並以 EDS 鑑

定試片中各相組成元素及半定量分析,SEM 之操作電壓為 20kV。因

陶瓷部分試片不導電,為避免在腔體內觀察試片時產生電荷累積放電

(charging)現象,需使用 Ion coater 在試片表面度上一層鉑(Pt),設 定電流為20mA,濺鍍時間為 120 秒。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5CaO/95ZrO2(5C/95Z)、9CaO/91ZrO2(9C/91Z)、17CaO/83ZrO2(17C/83Z) 在未與鈦金屬反應前的XRD 分析結果。5C/95Z 試片為 monoclinic ZrO2相及tetragonal ZrO2相,9C/91Z 試片含有 monoclinic ZrO2相與 cubic ZrO2相及tetragonal ZrO2相,17C/83Z 試片則含有 cubic ZrO2相 與monoclinic CaZr4O9相。顯示出 17C/83Z 為全安定氧化鋯,在 1600℃/0.5 hr 熱壓反應下,CaO 會完全固溶在 ZrO2中或者與ZrO2反 應形成CaZr4O9。各組未與鈦金屬擴散反應前陶瓷熱壓試片XRD 分

析資料詳如Fig. 4-1. 。

Fig.4-2. 為 Hellmann and Stubican[26] 所提出之 ZrO2-CaO 相圖,由相 圖上可知有序相為 CaZr4O9(

φ

1)及 Ca6Zr19O44(

φ

2)。本實驗各組陶瓷試 片經熱壓(hot-press)處理後冷卻路徑分別標示於相圖上,由 ZrO2-CaO 相圖發現,5C/95Z 在 16000℃時接近 Tss(ZrO2)與 Css(ZrO2)固相限 (solidus),而冷卻後依據相圖,依序經過 Tss(ZrO2)單相區、Tss(ZrO2) 與Mss(ZrO2)兩相區及常溫相區 Mss(ZrO2)與 CaZr4O9(

φ

1),由 XRD 分 析Fig. 4-1. 結果指出 5C/95Z 為 tetragonal ZrO2與monoclinic ZrO2, 並未發現CaZr4O9相,CaO 會完全固溶於 ZrO2 之中,而有 tetragonal ZrO2相出現,應為安定劑(CaO)導致高溫 tetragonal ZrO2相保存至低 溫。由 ZrO2-CaO 相圖,在 9C/91Z 試片中,從高溫兩相區 Tss(ZrO2)

monoclinic CaZr4O9 相,其中高溫 cubic ZrO2 相在低溫下出現應為

% Ti,0.06 at% Zr 及 20.12 at% O,顯示少量的 Zr 以及大量的 O 固

4-4(d).] EDS 分析為,2.38 at% Ca,35.24 at% Zr,62.38 at% O(點 4),搭配 ZrO2-CaO 相圖推測基地相應為 t-ZrO2-x。因為鈦和氧化鋯在 高溫擴散反應時,產生氧化還原反應,且O 和 Ti 親合性遠大於 Zr,

導致 O 大量從氧化鋯中擴散出去,因而造成氧化鋯晶粒形成介穩定

(metastable) 缺氧氧化鋯(ZrO2-x),從 Fig. 4-5. Zr-O 相圖[28]中可知,從 高溫冷卻至低溫時,α-Zr(O)會從過飽和的 ZrO2-x中析出,而藉由α-Zr 的析出可得到較高O/Zr 比。

5C/95Z 中擴散後產生反應物,α-Ti、TiO、(α-Zr+t-ZrO2-x),由 Fig. 4-4(a) 微觀結構圖有清楚的標示出。而 5C/95Z 經擴散反應後,在氧化鋯側

隨著氧化鋯缺氧越嚴重α-Zr 析出量越多,因此大量 α-Zr 析出至晶界 上,晶界上的α-Zr 會抑制氧化鋯晶粒成長。

Fig. 4-7(a). Ti 與 5C/95Z 經 1550℃/6 hr 擴散反應後鈦側、反應層Ⅰ、

氧化鋯側之BEI 微觀結構圖,Fig.4-7(b)至(e)依序為 Ti、Zr、O 與 Ca 元素之X-ray mapping。[Fig. 4-7(b).] Ti 元素 X-ray mapping 顯示出 Ti 只擴散到反應層Ⅰ的界限,無法擴散到陶瓷側。而在[Fig. 4-7(d).] Ca 元素X-ray mapping 顯示出,Ca 元素只有分佈在陶瓷側區域中,根據 Fig. 4-8. Ti-Ca 相圖可知 Ti 和 Ca 幾乎完全不互溶,所以 Ti、Ca 元素 X-ray mapping 結果與 Ti-Ca 相圖的論述是相符合。[Fig. 4-7(c)-(d)] Zr 元素和 O 元素在反應層Ⅰ與左側 Ti 區域處也有訊號出現,因為少量

5C/95Z 比較,明顯看出 9C/91Z 反應層 5C/95Z 多,顯示出 9C/91Z 介

冷卻過程中Ti2ZrO 會因共析(eutectoid)反應從 α-Ti (Zr, O)中析出。反

是在固相中產生在此時並不確定。而本實驗溫度在 1550℃,是低於 54.12 at% Ti,12.97 at% Zr,32.91 at% O(點 1)及 53.69 at% Ti,13.29 at% Zr,33.02 at% O(點 3),由 EDS 分析結果推論針狀析出物應為 針狀 α-Ti (acicular α-Ti)。而 Fig. 4-13(c). 中灰色基地相,經 [Fig.

4-13(d)] EDS 定量分析為 58.57 at% Ti,30.52 at% Zr,10.91 at%

O(點 2),此基地相推測應為 β΄-Ti(Zr, O)。反應層Ⅲ中(acicular α-Ti 與 β΄-Ti)生成機制由以下說明之。由 J. L. Murray 提出之 Ti-Zr 相圖 Fig.

4-14. 可知,Ti 與 Zr 可以完全互溶,而 α→β 相變化溫度在 100%Ti 時為882℃,隨著 Zr 固溶量增加而降低,當固溶 Zr 量達到 50%時 α→β 相變化溫度為最低(605℃),表示 Zr 為 Ti 的 β stabilizer;反應層Ⅲ在 高溫時為 β-Ti 固溶了大量的 Zr 與 O 元素,冷卻後會轉變為斜方晶 (orthorhombic)相 β΄-Ti(Zr, O),並伴隨針狀 α-Ti 的析出。Porter and Easterling[33]指出當基地相(matrix)與析出物之晶體結構有明顯差異 時。界面晶界(interface boundaries)遷移必須靠 ledge mechanism。根據 Lin et al.[32]指出,針狀 α-Ti 由基地相 β΄-Ti 中析出的機制為 ledge mechanism , 而 ledge mechanism 是 由 edge dislocation 和 misfit dislocation 所組成,很常在發生在 partially coherence interface 情況 下。此外針狀 α-Ti 析出量會隨著遠離介面而越多,而本實驗反應層 狀、毛毛蟲(caterpillar)析出物,經 [Fig. 4-15(d).] EDS 定量分析結果 為19.36% Ca,19.57 at% Zr,61.07 at% O(點 3)及 20.48% Ca,19.15

at% Zr,60.37 at% O(點 4),推測橢圓狀、毛毛蟲狀析出物應為 CaZrO3;而Fig. 4-15(c). 灰色基地相,經 [Fig. 4-15(d).] EDS 定量分 析結果為57.38 at% Ti,28.76 at% Zr,13.86 at% O(點 1)以及 56.74 at% Ti,29.12at% Zr,14.14at% O(點 2),基地相應為 β΄-Ti(Zr, O)。

反應層Ⅲ中反應物黑色橢圓(oval)狀、毛毛蟲(caterpillar)狀 CaZrO3及 基地相β΄-Ti(Zr, O),由 Fig. 4-15(b).局部微觀結構放大圖標示出。 at% Zr,61.91 at% O(點 1)及 3.44 at% Ca,34.61 at% Zr,61.95 at

% O(點 4),灰色基地相應為 ZrO2-x。由Zr-O 相圖 Fig. 4-5. ,可知 α-Zr 為 Zr-rich 情況下之低溫穩定相,由高溫反應至冷卻過程中,α-Zr(O) 會從ZrO2-X中析出,當α-Zr(O)析出後,O/Zr 的比值就會增加。此與 Lin and Lin[21]所述,Ti 與 ZrO2在高溫界面擴散反應後,ZrO2會因缺 氧而形成ZrO2-x,並在冷卻過程中析出α-Zr(O)及形成 cubic ZrO2-x

果相符合。而9C/91Z 經擴散反應後,在氧化鋯側發現只有 cubic ZrO2-x

存在,由Fig. 4-1.未與鈦反應前氧化鋯 XRD 分析結果比較,monoclinic ZrO2-x與 tetragonalZrO2-x 在擴散反應後都沒發現,主要原因是 9C/91Z 經高溫擴散反應後,有大量的Zr 及 O 會擴散至 Ti 側,造成氧化鋯側

Ⅰ、Ⅱ、Ⅲ、Ⅳ、氧化鋯側之 BEI 微觀結構圖; (b)至(e)依序為 Ti、

Zr、O 與 Ca 元素之 X-ray mapping。Fig. 4-18(b). Ti 元素 X-ray mapping 顯示出Ti 元素分佈從鈦側影響區至反應層Ⅳ都有 Ti 元素存在,但在

4.2.3 17C/83Z (17mol%CaO-ZrO2)

Fig. 4-19. 為 Ti 與 17C/83Z 經 1550℃/6 hr 擴散反應後,介面處之背 向散射電子影像(BEI)微觀結構圖,由左側至右側反應層依序為(反 應層Ⅰ、Ⅱ、Ⅲ、Ⅳ及氧化鋯側),反應層Ⅰ、Ⅱ、Ⅲ靠近鈦側,而 反應層Ⅳ則存在於陶瓷側,原始介面於反應層Ⅲ、Ⅳ之間(如箭頭所

示)。與 Fig. 4-3. 之 5C/95Z 比較,明顯看出 17C/83Z 反應層 5C/95Z

出 物 與 暗 區 條 狀 物 所 組 成 。 由 Fig. 4-20(c). 暗 區 條 狀 物 , 經

層Ⅰ中α-Ti 與 Ti2ZrO 之生成機制和反應層Ⅱ相同。

層Ⅰ中α-Ti 與 Ti2ZrO 之生成機制和反應層Ⅱ相同。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