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回顧

第一節 創造力

一、創造力概念

Sternberg and Lubart (1996)認為創造力的定義為兼具新穎和有用的行為或產 品,Sternberg and Lubart (1999)也指出創造力是一項能產出新穎(原創、非預期 的)和適宜(有用、符合條件限制)產品的能力。Hawthorne et al. (2014)更詳細 的將創造力細分為三個連續性面向,(1)既有-新穎,(2)線性-整合,(3)無意義/無 價值-有意義,並以三軸座標來呈現其定義的創造力,認為創造力是一種組織新的 連結並產出有意義的成果的個人技能,若產出的成果越新穎、越有意義及整合 性,則創造力越高(圖 2-1)。

圖 2-1、Hawthorne et al.的創造力定義(Hawthorne et al., 2014)

創造力可區分為發散性思考(divergent thinking)和收斂性思考(convergent thinking) (Guilford, 1956),發散性思考是一種問題解決的過程,在面對開放性思 考的問題時,不像收斂性思考有一個正確的答案,而是產出許多不同的可能結

果,可依照流暢性(fluency)、原創性(originality)、精進性(elaboration)以及變通性 (flexibility)四個面向去評估(Torrance, 1968; Ward, 1994)。

Wallas (1926)指出創造力歷程包含四個過程:準備(preparation)、孕育

簡而言之,創造力為經過準備(preparation)、孕育(incubation)、豁朗

(illumination)和驗證(verification)等過程後,產出新穎且有用的行為或產品,過程 中需要以發散性思考各種可能性,可以透過不斷的聯結產出新想法,並在最後收 斂產出產品,為日常生活或不同領域帶來突破與創新。

二、創造力的評估方法

常用的創造力評估方法有交替用途測驗(Alternative Use Task)、陶倫斯創造力 測驗成人適用精簡版(Abbreviated Torrance Test for Adults, ATTA)及遠距聯想測驗 (Remote Associates Test, RAT),其背後的理論基礎概念與測驗方式分述如下。

Guilford (1956)提出的發散性思考概念,並發展出交替用途測驗(Alternative Use Task),受測者須針對一尋常的物品提出各種不同的使用方式(例如:磚塊、

迴紋針、報紙),以流暢性(fluency)、原創性(originality)、精進性(elaboration)以及 變通性(flexibility)四個面向去評分。

後續有關創造力思考測驗的發展也以這四個面向為主軸進行評估,如常用的 陶倫斯創造力測驗成人適用精簡版(Abbreviated Torrance Test for Adults, ATTA) (陳 長益, Goff, & Torrance, 2006)。流暢性是指產生想法的數量多寡,在一定的時間 內,創造出越多的想法,其流暢性程度越高;原創性為非一般、新的、獨特的想

圖 2-2、ATTA 圖形反應題目

Mednick (1962)依據創造歷程的聯結理論(associative theory of the creative process),發展出創造力思考測量工具「遠距聯想測驗(Remote Associates Test, RAT)」,題目包含三個看似無關的東西名詞與一個空格,受測者需要回答出空格 的正確答案,此答案與前面三個字詞都有關聯,例如:falling, actor, dust, __,答 案為 star,答案與前三個字皆有關係 falling star, movie star (actor), stardust。題目有 難易之分,大部分的人可以回答出簡單的題目,少數人能正確回答困難的題目,

藉由此測驗來評估創意潛能,但其可能受到語文能力的表現影響,語文能力程度 較佳的人在 RAT 會有較佳的表現。

由上述內容可知,交替用途測驗及陶倫斯創造力測驗屬於發散性思考概念,

而遠距聯想測驗則較近似收斂性思考,且會受到其他因素影響其測驗結果,並非 單純的創造力概念。創造力的測驗常使用想法的內容及多寡作為客觀測量的指 標,呈現手法以文字或圖畫為主。

三、創造力的腦神經反應

過去研究發現,額葉、顳葉、頂葉皆是主要與創造力相關的腦區(Heilman, Nadeau, & Beversdorf, 2003)(圖 2-3),其中,前額葉皮層(prefrontal cortex, PFC) 在洞察解決方案和發散性思考(divergent thinking)時似乎扮演著種要的角色

(Dietrich, 2004; Dietrich & Kanso, 2010)(圖 2-4)。Dietrich (2004)認為,背外側前 額葉皮質(dorso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 DLPFC)的活動可能支持一種深思熟慮的創 造力,而自發性的創造力與顳枕頂葉有關。他透過認知與腦神經科學領域的文獻 歸納,指出創造力需要不同的認知功能來產生,包含工作記憶(working

memory)、持續注意力(sustained attention)或認知變通性(flexibility),而這些認知功 能是由額葉(frontal lobe)主宰的。前額葉皮質可以在意識中被動的處理大量的訊 息,也可以執行聚焦於注意力於特定資訊,它參與「啊哈」之後有意識的覺察,

能去評估某特定想法是否具有創造力。

圖 2-3、大腦結構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0/0e/Lobes_of_the_brain_NL.svg/300px-Lobes_of_the_brain_NL.svg.png)

圖 2-4、前額葉皮質

(https://nplus1.ru/images/2015/05/29/27067591235be69a771a9122b3ac82ee.jpg)

雖然有些研究認為創意的問題解決方案主要是由右腦支配(Finkelstein, Vardi,

& Hod, 1991; Miller, Boone, Cummings, Read, & Mishkin, 2000; Miller et al., 1998;

Miller, Ponton, Benson, Cummings, & Mena, 1996; Murai et al., 1998; Rotenberg, 1994),但有越來越多的研究指出,左右腦的相互配合在創造力的過程中是重要的 (Atchley, Keeney, & Burgess, 1999; Aziz-Zadeh, Kaplan, & Iacoboni, 2009; Kwong et al., 1992; Lindell, 2011),因此,位於大腦中間負責聯結左右腦的胼胝體(corpus callosum)可能在創造力中亦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由此可知,創造力與額葉、顳葉、頂葉腦區相關,其中又與前額葉的功能有 著密切的關係,創造力過程中需要不同的認知功能一起參與,且不偏重由某一大 腦半球負責,而是左右腦聯合工作的結果。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