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景觀設計創造力研究變項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二節 景觀設計創造力研究變項

一、景觀設計過程

許多創造力相關的研究著眼於發散性思考的概念,但在設計的過程中,只以 發散性思考來解釋是不足的。在設計過程中,問題解決方案是經過許多步驟才獲 得,包含問題定位(problem scoping)、初步構想(preliminary solutions)、精煉 (refinement)到細節呈現(detailing)。在初步構想階段,解決方案是模糊的、曖昧不 清的、不確定的,經由聯想不斷提出各種可能方案,屬於發散性思考;經過精煉 到呈現細節的步驟,才得到一個明確、具體的結果,透過收斂性思考評估,選出 一個最適可行的做法(Goel, 2014)。

二、設計過程的腦神經反應

針對設計過程發散與收斂思考的雙重機制,Goel (2014)提出相對應的腦神經 反應假設――額葉偏側假設(Frontal Lobe Lateralization Hypothesis, FLLH)。左右 前額葉皮層(prefrontal cortex)在真實世界的問題解決過程中有不同的功能,右側前 額葉皮層(right PFC)參與發展抽象、模糊、概要的表現,因此對應到設計過程中 的問題解決步驟,屬於初步構想階段;左側前額葉皮層(left PFC)則協助具體、明 確、實際的資訊,屬於設計過程後段的精煉與細節呈現階段(圖 2-5)。

圖 2-5、Goel 提推論之設計過程與對應的腦神經反應(修改自 Goel, 2014)

雖然 Goel 提出額葉偏側假設來解釋設計過程中腦神經反應的對應關係,但 尚無實證研究去驗證,其假設與一般認知的創造力腦區有相同的概念,需要前額 葉左右腦共同協助參與創造力的過程,而是否不同的設計過程階段能在腦區反應 中看到偏側的結果,是值得研究探討的。因此本研究欲以 Goel 之推論為基礎,

試探究景觀設計過程的腦神經反應結果,是否符合前額葉偏側假設。

第三節 相關領域的創造力腦神經研究

Bhattacharya and Petsche (2005)在腦神經實驗(EEG)的過程中,請實驗參與者在觀 看一座白牆的同時,用想像的方式在心中畫下圖像,完成腦神經實驗之後再請他 們用筆畫在紙上。但不同領域對其創造力的定義不同,文字創作、音樂創作、圖 畫創作等其創作的內容與方式皆不同,針對不同專業領域應有其定性的創造力評 定方法(Amabile, 1996)。以下舉例說明在不同領域中,如何設計運用 fMRI 的創造 力實驗。

一、寫作的創造力

Shah et al. (2013)在寫作領域研究創造力與腦之間的關係有重要的貢獻,他們 運用了不同於一般嚴謹控制各變項的實驗設計方法,提出了一個更接近真實環境 馬(bilateral hippocampi)、雙側顳極(bilateral temporal pole) (BA38)及雙側後扣帶皮

質(bilateral posterior cingulate cortex),這些腦區參與情節記憶的提取、自由聯想和 語意整合的處理,確實反應了創造新故事與抄寫文字的差異(圖 2-6、圖 2-7)。

圖 2-6、寫作創造力反應腦區位置-1

圖 2-7、寫作創造力反應腦區位置-2 二、音樂創作的創造力

時的心理歷程,與自我監測、意識控制表現等有關(圖 2-8)。

圖 2-8、音樂創造力反應腦區位置

(http://www.nature.com/nrn/journal/v4/n8/fig_tab/nrn1178_F1.html)

fMRI 實驗可以藉由人在做不同作業時,比較其腦中血氧濃度變化的差異,

因此可以發現在創造力實驗設計時,會有兩種作業條件(condition)的設定,而此 兩種作業條件彼此之間除了欲探究的依變項之外,其他條件會相同/類似。如 Shah et al. (2013)的實驗欲探究寫作創造力,則兩種作業條件皆為寫文字,不同的 是一個不需利用到創造力,只需抄寫,而另一個作業條件才是需要自己創作;同 樣的,Limb and Braun (2008)的實驗在探究音樂創作,兩種作業條件皆是彈奏樂 器,差異在於一種作業條件為已習得的旋律,而另一作業條件則是即興創作,利 用這樣的實驗設計來得到感興趣的創造力反應腦區。

第四節 小結

創造力的核心在提出「新的」想法,需要經過準備(preparation)、孕育 (incubation)、豁朗(illumination)和驗證(verification)的過程,才能得到有用的產 品。由於創造力孕育、豁朗等階段的有意識與無意識思考轉換的過程需要一段時 間的醞釀,實驗過程受到時間的限制而難以進行,因此常著重在發散性思考的概 念,評估其想法的多樣性與原創性。

透過過去文獻可發現設計過程中的創造力包含不同的層面,有發散性思考與 收斂性思考,其相對應的腦區亦有假設,唯欠缺更多的實證研究去驗證。在景觀 設計過程當中,會經過問題定位(problem scoping)、初步構想(preliminary

solutions)、精煉(refinement)到細節呈現(detailing)的不同階段,每個階段會需要一 些時間沉澱醞釀,根據 Geol 提出的假設,在不同階段可能由不同的腦區所負 責。因此,本研究將利用接近真實環境的實驗設計方式,讓受測者於 fMRI 中實 際動手畫圖設計,探究景觀設計過程中有哪些腦區參與其中。

第三章 研究方法

假設:景觀設計創造力過程會在前額葉(prefrontal cortex)產生活化反應 1. 初步構想(preliminary solutions)階段會在右前額葉皮層產生活化 2. 精煉(refinement)到細節呈現(detailing)會在左前額葉皮層產生活化

景觀設計創造力過程

腦神經反應(活化腦區) 左前額葉

右前額葉 H1

第二節 景觀設計創造力研究變項

一、景觀設計創造力過程

針對景觀設計創造力過程進行討論,設計不同 condition 以進行分析,比較當 人在繪製既有的景觀設計圖與構思設計一新的景觀空間時,腦區反應的不同。為 避免手動影響欲探討的過程,兩種 condition 再細分為有無動筆的狀況,分別為 (A-1)閱讀景觀平面圖,(A-2)描繪既有景觀平面圖,(B-1)想像發展景觀空間,(B-2)畫下所想像發展之景觀空間。既有景觀平面圖與幾何圖示發想圖如圖 3-2。

圖 3-2、(左)既有景觀平面圖;(右)幾何圖示發想圖 三、腦神經反應

由於創造力在腦區的哪個位置是無定論,但可發現前額葉皮層(PFC)似乎扮 演重要角色,又有 Goel (2014)提出的設計過程與腦神經反應相關假設,因此會著 重觀察此區腦區的反應情形。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