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區域經濟發展戰略調整與亞太地區的崛起

壹、區域經濟發展戰略調整 一、對內加強區域整合

二零零六的宏觀經濟形勢分析報告252中指出,按照「五個統籌」和 構建和諧社會的要求,政策上將更加強調經濟與社會的協調發展 、東 部發達地區與中西部欠發達地區間的協調發展 、城鄉間的協調發展、

城市及鄉村各收入群體之間的協調發展 。

由於沿海地區的較早發展 ,中國已傾向於出口導向的外向型經濟 。 而發展的不平衡造成區域差距逐漸擴大 ,影響中國經濟的穩定成長。

而另一方面,區域經濟之間又產生各種競爭不利於彼此的協調 ,無法 優化自然配置的資源組合 ,因而要邁向社會一體化的目標必須作戰略 調整。區域經濟本身包括統籌社會機制 ,結合重新配置的資源或特殊 的機能,發展出某一種特專門的經濟活力 。區域經濟並不一定限制於 行政區劃分下的經濟空間和級別 ,因此建立一套符合區域經濟發展要 素的社會機制和政策是必要的措施 。社會一體化是區域經濟發展所追 求的目標。區域經濟發展如何帶動社會一體化 ,取決於政府決定產業 結構的發展導向和有效地掌握區域的比較優勢來發展 。

政府扮演決策的重要角色,其如何有效率地執行法律的正當性大 大影響區域經濟的發展。原因在於中國行政官僚體系龐大 ,政府部門 結構重疊,很難快速的解決各種區域行政及經濟行為問題。除此之外,

區域經濟要避免內部的惡性競爭而造成彼此利益損害 。各區域政策優 惠的結果,造成對內和對外因為要吸引投資和引進技術而削價競爭 , 市場和區域發展反而蒙受其害 。鄰近行政區上的地方保護和重複建設 阻礙了區域經濟的活動。因為區域經濟本身是跨越各行政區劃 ,具備

252 王小廣、丁瑤、李軍傑與樊彩耀,2006.10.19,<2006年中國宏觀經濟形勢分析報告 >,

www.xinhuanet.com/。

自我成長社會機制的環境,整合配置資源的重組的過程。

二、對外積極區域擴張

二零零零年中國加入

WTO

後,中國開始積極洽簽國際性的區域貿 易協定。鄧小平的改革開放政策仍然是中國區域經濟戰略的宗旨,「和 平崛起」的模式逐漸改變了過去中國在毛澤東及蘇聯模式統治之下在 國際觀感的面貌。中國以「世界工廠」和二零零八年奧運舉辦國之姿 , 在經濟和政治上獲得具體上長期可發展空間和效益 。面對全球化市場 到來,中國開始由非均衡戰略增長轉變為協調發展 ,創造有利的可持 續經濟高速發展的環境。

「四沿戰略」和「吸引外資投入策略」的實施,一方面改善內部 環境有利於外資引入,另一方面藉由外部力量來改善內部市場 「供過 於求」的困境。由於區域發展不均衡,東部地區的資源制約以及中西 部和東北的體制制約問題 ,已成為影響中國區域經濟的穩定發展的重 大因素。因此中國在區域戰略上的調整必須要具備系統性 、全面性、

通盤性的指導原則,必須建立一套能使區域協調發展的戰略機制 ,使 東、中、西部能夠發揮本身的優勢 ,終能以建立協調互補的區域產業 分工。

貳、亞太地區的崛起

一、全球化下的區域經濟發展

「全球化」浪潮席捲整個世界後,一國之事務不再只是一國所能決 定的,往往受整個全球體系的結構性和聯結性而受到影響 。在一九九 七年的金融危機和二零零一年的九一一事件發生後 ,亞太地區的國家 受到的經濟和國家安全的衝擊,是造成現今區域經濟發展蓬勃的因素 之一。原因在於東亞地區國家在一九九七年金融危機中 ,遭受全球化 的所帶來連鎖效應的反噬 ,使得亞太經濟體系嚴重受到打擊 。而九一

一事件的衝擊,也讓東亞國家捲入反恐行動 ,並且面臨恐怖行動的威 脅,連帶亞太整體的安全也受到考驗 。這兩起重大事件對既有的亞太 的政治、經濟、軍事與外交體系等造成了相當大的衝擊 ,東亞地區的 國家面對全球化的抉擇與戰略也開始調整 。區域經濟的發展成為東亞 國家因應全球化,所形成有效降低全球化風險及調和全球化與區域發 展的機制。

中國為消除一九八九年「六四天安門事件」衝擊和持續擴展出口 競爭力,於是在一九九四年將人民幣貶值近

1/2

。這連帶影響深受一九 九一年起泡沫經濟之害的日本為維護出口部門的經濟 ,也隨之在隔年 將日圓貶值近四成253。中、日兩國匯率互相競爭貶值的結果,不但直接 打擊東亞其他和兩國競逐出口市場國家的貿易空間 ,(特別是是東南 亞國家及南韓),更使這些國家為持續經濟擴張的策略及取得必要的 資金,而採釘住美元匯率而高估本國貨幣的政策254。此政策影響甚鉅,

爆發了連中、日兩國都想像不到的金融危機 :

(一)高估貨幣的結果嚴重地削弱東南亞國家和中 、日的出口競 爭力。

(二)造成大量全球的投機熱錢紛紛湧進,最後使泰國短期高成 本資金還債高峰到來之際終引爆金融危機255

東亞國家為避免金融危機再度發生 -尤其是東協,隨即在一九九 八年成立「東協加三-中國、南韓與日本」非正式高峰會,就東亞地 區的國家如何一致挽救金融危機所帶來的問題及未來如何因應 ;而中 國在二零零零年十一月的第三屆高峰會中 ,進一步地主張將「東協加 三」正式化為「東亞論壇」,並建議成立「東亞自由貿易區」或與東

253 李文志(2004),<全球化對亞太安全理念的衝擊與重建:理論的初探>,《政治科學論叢》,

第二十二期,頁 48-49。

254 Leif Roderick Rosenberger (1997), “Southeast Asia’s Currency Crisi s: A Diagnosis and Prescription,” Contemporary Southeast Asia , Vol.19, No.3, pp. 223-251.

255 同註 253,頁 48。

協先共組「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希望藉由強化東亞區域內的經 貿往來而減緩全球化衍生的風險與衝擊256中。由此可見,中國顯然藉著 其經濟的快速增長拉攏東協來強化其在東亞的領導地位 ,以挑戰日本 在東亞的經濟領導地位及增加和美國所主張 「全球-亞太主義」談判 的籌碼257。日本也開始針對中國在東亞的競爭有所行動。二零零三年十 二月,日本發表東京宣言表示與東協各國共同推動 「東亞共同體」,

以提昇彼此在政治和安全上的合作,並將在二零一二年形成

FTA

。另一 方面,除為立即的貿易之利而與墨西哥洽談

FTA

之外,亦主動與南韓接 觸而開始

FTA

的研究作業258。此一現象象徵全球化下的區域經濟發展興 盛,於亞太地區已成為中國與日本競逐領導勢力的區域 ,也代表區域 經濟逐漸取代過去單一國家的彼此合作取而代之的是區域間的經濟 、 政治等共同體系。

二、中國全球化下的經濟戰略

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 ,進口強勁增長,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 對亞洲經濟產生重要的支持作用259。中國的改革開放已經先針對中國體 質作一番改造,而成功加入

WTO

更是透過國際上的認同使本身參與全 球化事務。隨著中國的經濟成長,對於東亞國家的影響力逐漸加深 , 甚至能夠慢慢取代過去美國或日本的影響力 。因此中國成為東亞國家 近年來尋求結盟的對象,也使得中國的全球化經濟戰略在亞太地區經 濟體系扮演關鍵的角色。

觀察東亞的版圖權力局勢 ,中國趁著一九九七年金融風暴以及本 身制度變遷改革開放之勢 ,得以和日本競爭東亞的領導地位 ,也大大

256 陳鴻瑜,2000.11.26,<中共倡組區域組織,衝擊東亞政經生態>,《中國時報》,版 3。

257 Lai To Lee(2001), “China's Relations with ASEAN: Partners in the 21st Century?,” The Pacifica Review, Vol.13, No1, pp. 61-71.

258 蕭全政(2004),<論中共的「和平崛起」>,《政治科學論叢》,第 22 期,頁 14。

259 Annual Report of the Executive Board for the Financial Year 2004 (2004), Washington D.C.: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Press, pp. 25-30.

地降低台灣的貿易競爭空間 。然而,中國的「和平崛起」也是其經濟 戰略中取得其他國家合作的一大策略 。在此前提下,兩岸關係卻也顯 得相對微妙,相較於日漸崛起的中國在國際局勢中逐漸被邊緣化的台 灣以及台灣經濟依賴中國的傾斜模式勢必成為中國經濟戰略之重點考 量。

因此,中國其經濟發展可持續性和現代化的推動 ,取決於全球化下的 經濟戰略之抉擇,也將是中國在亞太地區崛起的重大變數 。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