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卵裂與囊胚形成(第1周)

内细胞層 2. 雌原核与雄原核融合 3. 卵裂開始 4. 2细胞期 極體

透明带

極體

卵裂球 受精卵

原核 卵周腔

5. 4细胞期 6. 8细胞期

滋養層 7. 桑椹胚

囊胚腔

8. 囊胚 1. 雌原核與雄原核形成

胚葉細胞

圖一

(2) 當然,做為必要條件,潛能論證仍能發揮篩選的功能,排除掉 一些不是人類個體的生命形式,例如孤雌生殖(parthenogenesis)。孤雌 生殖是利用尚未完成第二次減數分裂、仍帶有雙套染色體的卵細胞,在 未經受精的情形下,施予化學與電刺激,促使其分裂以形成囊胚的一種 無性生殖方式。46以此方式所產生的人類囊胚內似乎沒有全能或多能幹 細胞,而且,更重要的是,這些胚胎無例外地都會在四星期內死亡。而 這很可能意味著,它們根本不具有發展出人類特徵的潛能,依此,根本 不是人類個體,遑論位格。47

談到篩選功能,自由派學者有時也運用潛能論證的這項功能來支持 自己的主張。例如有些學者認為在試管裡(in vitro)的胚胎與在母體內

(in vivo)的胚胎具有不同的潛能,因此有不同的形上地位。後者具有 發展人類特徵的潛能,是正在發展中的人類生命;前者則只是一堆不具 潛能的細胞,必須得到人工協助並植入子宮後,才成為發展中的人類生 命。用一個比喻來說,正如在包裝袋裡的萵苣種子沒有在土壤裡的種子 所有的潛能,不在子宮內的胚胎也沒有子宮內胚胎所有的潛能,所以不 必被當成人類生命來看待。48這個論證看起來有幾分道理,但事實上是 似是而非的。首先,萵苣種子不論在包裝袋裡或在土壤裡都是萵苣種子,

也都具有長成萵苣的潛能。環境的不同並沒有改變或減少這個潛能,而 只是改變了潛能是否得以發展的條件而已。籠中鳥即使一生都被迫在籠

46 參閱:潘震澤,〈孤雌生殖與胚胎幹細胞〉,《科學發展》,(2002),352:66。

47 參閱:(Damschen) : 2003, 228; 240。關於孤雌生殖,W. FitzPatrick 忽略了本文所提到的生物 學事實,亦即其胚胎無法繼續發展,因而錯誤地主張孤雌生殖之胚胎亦具有全能性,故應被 當成是人類個體。參閱:FitzPatrick, 2004, 122, 註解 15 之內容。

48 言下之意,它們不是人類個體,所以可以被操弄或殺害。這個觀點是 PCBE 少數派的觀點。

不少自由派學者用它來支持胚胎幹細胞研究。參閱:PCBE Report on Cloning, (2002) : 177;

Nelson, (2005) : 37。

中生活,也不表示它不再是一隻鳥,更不表示它因此缺乏了飛翔的潛能。

它被剝奪的不是飛翔的潛能,而是飛翔的機會。49

依此,自由派的潛能觀點可以說是很有問題的,而且其問題包含了 形上與倫理兩方面。從形上角度來說,胚胎不論在哪裡,本身都有發展 成成人的潛能,在母體內如此,在母體外亦復如此。不能說在母體外,

胚胎就不具有這種潛能。從倫理角度來講,自由派以此論證來支持胚胎 幹細胞研究就相當於說,誰使得胚胎在母體外形成以致被剝奪了發展潛 能的機會不但不必追究,而且,既然這些胚胎已被剝奪了發展潛能的機 會,那麼,這就等同於它們不再有潛能,所以不再是人,既然如此,科 學家就更可以名正言順地操弄與殺害它們了。

(3) 自從科學家以體細胞核轉殖術(SCNT)複製出桃麗羊與其他動 物以來,人類複製的可能性就已經愈來愈不容否認。在不久的將來,科 學家極有可能就能利用這個技術來複製人類,其基本作法是將人體體細 胞的細胞核置入去核的卵細胞中,使之如胚胎般分裂成長,最後若植入 子宮則會發展出如你我一樣的人來。不過,一旦這個技術能成功運用到 人類身上,該如何看待人類體細胞的形上與道德地位呢?

自由派學者運用潛能論證與歸謬論證(reductio ad absurdum)指出,

如果每一個體細胞都有發展成如你我一樣的人的「潛能」,且如果具有這 種潛能的個體就是人類個體,那麼,體細胞豈不也應當被看成是人類個 體?由於這個結論過於荒謬,從歸謬論證可知,潛能論證是成問題的。50 針對這個質疑,Damschen 的看法是,目前 SCNT 人類複製還沒有成 功,所以人類體細胞很可能「在理論上」根本就沒有發展為人類胚胎的 全能性。再者,就算人類複製是可能的,有全能性的也不是體細胞本身,

49 PCBE Report on Cloning, (2002), 178。

50 PCBE Report on Cloning, (2002): 169。

而是經過人工方法將體細胞核取出並與去核卵融合之後的複製胚胎,依 此,體細胞本身並非人類個體,也因此不必被當成是位格人來尊重。51 FitzPatrick 不同意這個看法,他認為如果 SCNT 複製是可能的,就必須 承認體細胞具有全能性,雖然這個全能性有別於胚胎在自然情境下的全 能性。前者他稱之為「形式上的全能」(formal totipotency),後者則是「狹 義的全能」(narrow totipotency)。形式上的全能是說體細胞在自然情形 下雖然無法像胚胎那樣發育為胚胎或胎兒,但在受到特殊的人工干預之 後,便具有此全能,換言之,具「形式上全能」的體細胞在SCNT 之前 是潛在地有「狹義的全能」,在SCNT 之後則是現實地有此全能。

FitzPatrick 認為,形式全能與狹義全能沒有什麼本質上的差別,因 為,體細胞核與去核卵之間的關係就像是胚胎與子宮之間的關係。體細 胞核被置入去核卵中,是一個本身已完整的個體被置入一個可以成長的 環境中。去核卵提供養料,體細胞核本身則具有發展所需的完整基因密 碼。去核卵細胞質中的粒線體(mitochondrion)DNA 固然也有某些遺傳 上的貢獻,但這貢獻是微乎其微的,是故,它仍比較像是子宮環境性的 貢獻,而非構成個體必要元素的那種貢獻。再者,其他哺乳類動物已經 可以跨種使用不同種動物之去核卵來「孵育」SCNT 之體細胞核,由此 更足以佐證,體細胞核本身就已具有發展為特定個體的全能,去核卵只 是提供一個環境讓它發展,正如囊胚必須在子宮這個環境中才能繼續發 展一樣。依此,如果傳統派主張具狹義全能的初期胚胎為人類個體,他 便很難不承認具形式全能的體細胞也是人類個體,但如此一來,傳統派 便無法擺脫歸謬論證的攻擊。FitzPatrick 認為這是對潛能論證最嚴重的 打擊。52

51 Damschen, (2003) : 241。

52 FitzPatrick 也同意傳統派的一個看法,那就是精卵不具有全能性。說精卵已是人類的個體生

FitzPatrick 的看法其實有兩個重要的問題,其一,他似乎太輕看了 粒線體所扮演的角色,其二,更重要的是,體細胞核本身大概並不能算 是獨立的完整個體,而去核卵也不只是扮演環境的角色而已。先談前者。

去核卵細胞質(cytoplasm)中的粒線體大約有一萬六千個鹼基對、三十 幾個基因,與人類細胞核內的三十億個鹼基對、三至四萬個基因相比,

的確是微乎其微。不過,粒線體的功能在於提供細胞能量,對於整個「細 胞的存活(還有老化)扮演絕對重要的角色」。53事實上,粒線體 DNA 如果出了問題,是有可能導致整個生物體某些嚴重的遺傳疾病的。HUGO 還曾因此而主張「若能確定一疾病為粒線體DNA,而非細胞核 DNA 出 錯所引致,又若藉由體細胞核轉殖術能避免該疾病」,則可以允許SCNT 生殖性人類複製的作法。54由此可知,粒線體的貢獻似乎不容輕估,更 不能被看成只是一種環境性的貢獻。

這就接到了第二點、也是更為重要的討論。當SCNT 技術將體細胞 核置入去核卵之後並啟動了胚胎發育的過程,體細胞核與去核卵的關係 便不再是兩個各自獨立的個體,而是融合為一個整體的單一細胞之複製 胚胎。誠然,在這個融合過程中,體細胞核提供了大部分的遺傳基因資 訊,而去核卵則如上述只提供了微乎其微的粒線體基因,但重點是,它 們已融合成為一個胚胎。這一個胚胎經由卵裂,會從單細胞胚胎分裂為 具兩個、四個乃至八個胚葉細胞的單一胚胎,並進入桑椹胚期,再到可 以著床於子宮的囊胚期(參見圖一)。在這卵裂與初期胚胎發展變化的過 程中,分裂發展的並非只有原本的體細胞核,而是包含了去核卵的細胞 質在內的胚胎整體。依此,將體細胞核視為獨立的生命個體,並將去核

命,就彷彿說麵粉、糖、發粉等材料之集合就已經是麵包一樣荒謬。然而,隨著SCNT 的可 能實現,FitzPatrick 認為人類體細胞可是具全能性。參閱:FitzPatrick, (2004):113-117。

53 潘震澤,〈回應《複製倫理面面觀》一文〉,《人籟文化論辨月刊》,(2004),:10。

54 孫效智,〈《複製倫理面面觀》再次回應〉,《人籟文化論辨月刊》,(2004),8:11。

卵視為在此生命個體四周圍繞的環境,如同胚胎與子宮一般,是很成問 題的一種觀點。

(4) 總結本節討論,潛能論證主張:能發展出人類特徵之全能個體 即人類個體。依此,運用潛能論證就必須先確定是否具全能或是否為個 體。在透明帶內與其他胚葉細胞共構多細胞胚胎的胚葉細胞具全能性而 不具個體性,故不是人類個體。孤雌生殖的產物不具全能性,故亦非人 類個體。至於胚胎處在母體內或母體外是否會影響其全能性?答案應該 是否定的。母體內外的差別影響的是潛能是否有發揮的機會,而不是潛 能的有無。最後,SCNT 技術即使成真,體細胞大概仍不必被視為是具 全能性的人類生命個體。依此,自由派大概不能用歸謬論證來反駁潛能 論證。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