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Keywords: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Land Use Change, Landscape Structure Analysis, Landscape Change

3. 結果與討論

3.2 台北市及其行政分區之地景變遷分析

表 3 台北市 Shannon 多樣性指數之 t-檢定

年份 土地類型 嵌塊體數量 Hi 值 Var Hi t 值 d.f.值 t 值機率

1993  5  1340  1.1564  0.0005 

2.6652 2810  0.0039  2007  5  1719  1.0811  0.0003 

為了進一步探討台北市各行政分區之地景變遷情形及其影響效應,本研究以同樣的方 式,針對 12 個行政分區分別進行檢定,結果如表 4。

表 4 台北市 12 個行政分區之 Shannon 多樣性 t-檢定

1993 年 Hi 值 2007 年 Hi 值 t 值 df 值 t 值機率 北投區 1.0531 1.0954 0.7410 749 0.2295

士林區 1.0450 1.0577 0.2257 862 0.4107 大同區 0.3231 0.4934 0.6165 32 0.2710 中山區 1.0784 0.8112 2.1072 145

0.0184 *

松山區 0.4881 0.4385 0.2150 62 0.4152 內湖區 1.0627 0.9213 1.5733 295 0.0584 萬華區 0.8553 0.7600 0.4687 52 0.3207 中正區 0.3856 0.2342 0.5505 45 0.2924 大安區 0.2933 0.3271 0.1426 43 0.4437 信義區 0.8187 0.7152 1.0223 137 0.1542 南港區 0.8444 0.8799 0.3350 258 0.3689 文山區 1.0996 1.0661 0.4748 491 0.3176

*代表 Shannon 多樣性 t 值大於查表值的機率小於 0.05,表示該行政分區之 地景變遷呈顯著性

由表 4 發現,台北市 12 個行政分區中只有中山區具有顯著性的改變,此說明了台北 市的中山區從 1993 年至 2007 年 15 年間的土地使用轉變對其地景造成顯著的影響。經檢視 中山區之地景百分比,並配合圖 3 資料,可推究其原因如下:

年份 土地型 地景%

圖 3 台北市中山區土地使用圖,(左) 1993 年,(右) 2007 年

比較 1993 年和 2007 年二期的土地使用圖(圖 3)發現,中山區於 15 年間的土地使用轉 變非常明顯,尤其是基隆河河道從 1993 年的彎曲變成 2007 年的筆直之後,造成河堤兩岸 的區域多了許多的建地與林地,此亦可從地景百分比資料得知,建地面積由 1993 年的 56.1109%變成 2007 年的 66.4429%,增加 10.332%;而裸露地卻從 1993 年的 13.0856%變成 2007 年的 1.6697%,減少 11.4159%,顯示主要是建地面積增加,而裸露地減少。至於林地 則從 1993 年的 23.1315%增為 2007 年的 26.594%;農地從 1993 年的 0%增為 2007 年的 0.3053%;而水從 1993 年的 7.6720%減為 2007 年的 4.9872%,故整體而言,建地變的較集 中,而裸露地轉變成林地與建地的情形,造成中山區地景有許多的轉變。

4. 結論與建議

本研究目的主要是利用地理資訊系統技術產生的土地使用圖,配合量化的地景結構指 數,針對台北市的土地使用變遷、地景結構、及地景變遷進行分析,冀望從地景生態學的 角度,提供規劃者更多的空間資料與實際狀況,並支援決策者做更佳的決策,以避免台北 市因過度擴張而帶來都市生態的問題。

由土地使用變遷和地景指數分析結果發現,台北市從 1993 年到 2007 年 15 年間的建地 總面積確實逐漸增加,而林地、裸露地等類型的土地使用情形卻持續地減少,由此可知,

建地已經有擴張至其它土地使用類型的情形。該變遷情形經利用 Shannon 多樣性 t 檢定法 檢定的結果指出,台北市都市擴張情況已對台北市的地景造成顯著的影響。其次,針對台 北市 12 個行政分區之地景變遷影響結果發現,中山區的土地使用轉變亦對其地景造成顯 著性的影響,推究其原因,可能是中山區在 1993 到 2007 年間因基隆河截彎取直而造成許 多裸露地轉變成建地。由上述結果可歸納結論為:(一)結合地理資訊系統技術和地景結構 與地景變遷分析,對於都市土地使用變遷及其對地景變遷影響之研究,確實為一快速、可 行的監測工具,除了可獲取不同時期之都市土地使用的相關資訊之外,若再配合地景指數 分析和 Shannon 多樣性檢定,即可有效地監測都市土地覆蓋之變遷過程;(二)台北市從 1993

1993  林地 23.1315  農地   0.0  裸露地 13.0856   

  2007 

  4.9872  建地 66.4429  林地 26.5948  農地   0.3053  裸露地   1.6697 

年到 2007 年 15 年間的土地使用變遷情形,明顯地已對台北市地景造成顯著性的影響,尤 其是中山區因基隆河截彎取直工程讓土地使用轉變與地景變遷更為明顯,因此台北市未來 的土地使用型態應能更活化,以符合永續發展的土地使用。

本研究僅使用台北市二期的土地使用資料為例,進行土地使用轉變對地景變遷的影響 研究,後續研究應可使用更多期的資料、建立土地使用型之轉移矩陣(Transition matrix)、及 加入社經資料等,進行更多元化的探討,讓此研究可以從時間、空間、人文等各面向進行 最符合現實的評估,以達到都市永續發展的目標。

5. 參考文獻

王素芬、陳永寬、鄭祈全,1999,地理資訊系統和碎形維度於森林地景空間變化上之應用,航測及遙測學刊,

第 4 卷第 2 期 pp. 33-53。

林裕彬、曾正輝、史瓊雯,2002,應用景觀生態及嵌塊體分析探討都市綠地空間型態之變遷,第三屆地政學 術研討會。

林裕彬、鄧東波、周黛君,2003,景觀生態指數與計量方法分析埤塘景觀時空間變遷之研究─蘆竹鄉、觀音 鄉為例,第七屆台灣地理學術研討會。

施鴻志,1997,都市規劃,建都文化事業。

莊翰華,2000,土地使用計畫面面觀,建都文化事業。

高佩菁,2002,都市蔓延之研究,台北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pp. 2-22。

陳正華,2002,南仁山生態保護區地景變遷之研究,屏東科技大學森林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朝圳、陳正華,2003,以地景生態理論探討東北季風對南仁山森林生態系之影響,中華林學季刊,

36(4):311-318。

詹振維,2000,以碎形幾何理論模擬與分析都市成長模式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

鄒克萬、張曜麟,2004,都市土地使用變遷空間動態模型之研究,地理學報 35:35-51。

劉其輝,2004,結合遙測與地理資訊系統於都市發展之研究-以桃園縣(復興鄉除外)為例,政治大學地政 學系碩士論文。

鄭祈全,1999,森林地景變遷之監測研究,台灣林業科學 14(4):493-507。

鄭祈全、許立達,2000,應用馬可夫模式探討六龜生態系經營區之地景變遷,台灣林業科學 15(1): 41-49。

鄭祈全、許立達、賴玉菁,2001,應用地理資訊系統監測森林地景變遷之研究,台灣林業科學 16(1):1-9。

鄭祈全、吳治達、王素芬,2005,應用 Markov 和 Logit 模式監測地景變遷之研究,台灣林業科學20(1):29-36。

謝孟謙,2006,臺灣都市擴張之研究,逢甲大學都市計畫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Forman Richard T. T., 1995. Land Mosaics – The Ecology of Landscapes and Region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Galster, G., Hanson, R., andRatcliffe, M. R., 2000.“Wrestling sprawl to the ground: defining and measuring an elusive concept.”Housing Policy Debate 12(4):p.681.

Lillesand T.M. and Kiefer R.W., 2000.Remote sensing and image interpretation, John Wiley & Sons, Inc.

Magurran A.E., 1988.Ecological diversity and its measurement.Princeton Univ. Press.179 p.

McGarigal K. and Marks B.J., 1995. FRAGSTATS: spatial pattern analysis program for quantifyinglandscape structure.

Gen. Tech. Rep. PNW-GTR-351. Portland, OR: USDA Forest Service, PacificNorthwest Research Station. 122 p.

B., Christenser S.W., Dale V.H., Graham R.L., 1988. Indices of landscape pattern.Landscape Ecol 1:153-62.

Ottensmann, J. R. (1977) “Urban Sprawl, Land Value and Density of Development.” Land Economics 53: p. 389.

Torrens P. M. and Alberti M., 2000. Measuring sprawl: Centre for advanced spatial analysis,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Lopez R. and Hynes H. P., 2003. Sprawl in the 1990s: Measurement, distribution, and trends. Urban Affairs Review 38(3):

p 333.

Turner M.G., 1990. Spatial and temporal analysis of landscape patterns. Landscape Ecol 4:21-30.

Turner M.G., Gardner R.H., 1991.Quantitative methods in landscape ecology.Ecol Studies.Vol. 82.

New York: Springer-Verlag. 536 p.

2012/8/2

1

遙測與空間資訊學期末報告

Remote Sensing and Geomatics

都市土地使用轉變對地景變遷之影響研究

─以台北市為例─

鄭祈全、 詹進發

遙測與空間資訊學期末報告

Remote Sensing and Geomatics

簡報大綱

一‧前言(動機與目標) 二‧研究區域與材料 三‧研究方法

1‧地景結構指數量測 2‧地景變遷分析 四‧結果與討論 五‧結論

2011海峽兩岸土地學術研討會

遙測與空間資訊學期末報告

Remote Sensing and Geomatics

一‧前 言

2011海峽兩岸土地學術研討會

都市的形成:主要是受到人類生產方式和經濟發展的影響。隨著人口大量 湧入和經濟發展程度的增加,都市規模與機能不足以提供人口與經濟的需求,

導致都市土地使用型態的改變及都市邊緣地區不斷地成長與擴大,進而影響 到都市的發展結構。

空間資訊技術(Geomatics)的應用:利用地理資訊系統(GIS)可監測都市土地 使用之時空變遷過程,協助了解都市擴張的情形。

 可探討土地使用變遷和未來可能發展的走向

 亦可藉由地景生態學,利用量化的地景指數來探討土地使用變 遷之動態情形,並檢測都市擴張是否因未考量都市生態平衡 而影響到都市的空間結構及其發展。

台北市的土地使用變遷與地景變遷:台灣近年來因經濟快速成長,加速了 都市土地擴張與使用密度,而台北市自70年代後,人口迅速成長已成為台灣 的第一大都市,相對地其土地使用型態與地景結構亦快速地變遷,並影響到 都市生態的平衡。

2011海峽兩岸土地學術研討會

2

研究動機與目的

研究動機

土地使用變遷(Land use change)與地景變遷(Landscape change):

土地使用變遷:指人類在土地上活動的改變,其研究擴及整個人 口、

Remote Sensing and Geomatics

二‧研究區域與材 料

2012/8/2

Remote Sensing and Geomatics

三‧研究方法

 類型層級(Class level)地景指數:主要為嵌塊體總數、最大嵌塊 體面積、地景百分比、總邊緣長度、面積權重平均形狀指數。

地景層級 (Landscape level)地景指數:邊緣密度、形狀指數、聚 集度指數、Shannon多樣性指數與Shannon均勻度指數。

針對1993年和2007年兩期的土地使用圖,分別計算10 種地景指數:

(1)嵌塊體總數(Number of Patches, NP):代表地景內 i 類別之嵌塊體數目。

一般而言,NP大於1。

NP = ni

(2)最大嵌塊體面積(Largest Patch Index, LPI):

指各類嵌塊體中之最大嵌塊體。當LPI越接近0

4

地景結構指數量測(續)

(3)地景百分比(Percent of Landscape, PLAND):指每一種嵌塊體 佔總面積之百分比大小。當指數PLAND愈趨近於0 時,代表

(9)Shannon多樣性指數(Shannon Diversity Index, SHDI):用來檢視 地景之多樣性,當SHDI的值越大時,代表地景多樣性越豐富

d.f.(degree of freedom) 為自由度。

2011海峽兩岸土地學術研討會

Remote Sensing and Geomatics

四‧結果與討論

2011海峽兩岸土地學術研討會

2012/8/2

1993 136 2.2121 5.5103 299920 4.2415

建地 244 31.5130 34.2374 1123860 19.9785

林地 314 33.0970 50.7913 1134180 11.9584

農地 335 0.5929 4.8949 416040 2.8178

裸露地 314 0.5655 4.5660 333200 2.2787

2007 100 1.3995 3.7330 237220 4.2128

建地 361 35.5638 38.6558 1253440 20.4623

林地 436 30.9768 49.1985 1548760 15.7286

農地 607 0.9982 7.1243 732400 3.1876

裸露地 215 0.1591 1.2884 157540 1.8347

2011海峽兩岸土地學術研討會

1993 61.2438 27.2731 77.0814 1.1594 0.7204

2007 72.7650 32.0036 67.9657 1.0834 0.6731

就Shannon多樣性指數而言:從1993年的1.1594,減為2007年的

1993 5 1340 1.1564 0.0005

2.6652 2810 0.0039

2007 5 1719 1.0811 0.0003

2011海峽兩岸土地學術研討會

台北市地景變遷分析

6

台北市地景變遷分析(續)─針對12個行政分區

1993年Hi值 2007年Hi值 t值 df值 t值機率

北投區 1.0531 1.0954 0.7410  749 0.2295

士林區 1.0450  1.0577  0.2257  862  0.4107 

大同區 0.3231  0.4934  0.6165  32  0.2710 

中山區 1.0784  0.8112  2.1072  145  0.0184 *

松山區 0.4881  0.4385  0.2150  62  0.4152 

內湖區 1.0627  0.9213  1.5733  295  0.0584 

萬華區 0.8553  0.7600  0.4687  52  0.3207 

中正區 0.3856  0.2342  0.5505  45  0.2924 

大安區 0.2933  0.3271  0.1426  43  0.4437 

信義區 0.8187  0.7152  1.0223  137  0.1542 

南港區 0.8444  0.8799  0.3350  258  0.3689 

文山區 1.0996  1.0661  0.4748  491  0.3176 

台北市12個行政分區之Shannon多樣性t-檢定

1993 7.6720

建地 56.1109

林地 23.1315

農地 0.0

裸露地 13.0856

2007 4.9872

建地 66.4429

Remote Sensing and Geomatics

五‧結論與建議

2011海峽兩岸土地學術研討會

2012/8/2

838.16 205.96 369.92 38.68 35.08 建地 42.92 8382.96 624.84 111.72 81.76 林地 66.76 1088.92 11770.32 709.92 77.88 農地 7.76 77.64 139.92 1041.84 54.48 裸露地 52.28 681.72 378.72 21.44 98.68

台北市1993年 至2007年之土地使用型的轉移矩陣

(單位:公頃)

遙測與空間資訊學期末報告

Remote Sensing and Geomatics

應用遙測技術,即時有效地獲取或更新土地使用型圖,

Remote Sensing and Geomatics

簡報結束─敬請指教

2011海峽兩岸土地學術研討會

日期:2012/06/15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