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台灣東部海域之海表面熱通量資料分析

3.3 海表面熱通量資料分析

3.3.3 台灣東部海域之海表面熱通量資料分析

從每月海表面淨熱通量空間分布圖(圖 21)在台灣東部海 域區域可以看到,在台灣東北部海域皆為低值區,此區域從九月 至隔年五月皆為負? ,從六月開始至八月為正值。而海表面潛熱 通量空間分布圖(圖 22)也是一樣,在台灣東北部海域皆為高

值區,最大值約為 250 W/m2至 300 W/m2,最低值出現在夏季,約 為 50 W/m2-100 W/m2。圖 25b 為台灣東部海域海表面潛熱通量距 平值,圖 25c、d 為台灣東部海域海表面潛熱通量距平值與 OLRA 值比較圖,發現當 OLRA 延遲兩個月時,與經五個月滑動平均的 海表面潛熱通量距平? 達最大正相關,其相關係數為 0.4017(參 考表 4.為 Nino3.4 區 OLRA 延遲月份與各區潛熱通量距平值之相 關係數值)。當 1997/1998 年 ENSO 事件發生時,台灣東部海域海 表面潛熱通量,呈現距平負值,潛熱交換量減小,1998/1999 及 1999/2000 年的兩次反聖嬰期間,海表面潛熱通量接呈現距平正

? 的狀態,潛熱交換量增大。

3.3.4 呂宋海峽之海表面熱通量資料分析

呂宋海峽區域的每月海表面淨熱通量(圖 21),變化不大,

只有在靠近台灣海峽南部海域會有較低的值,其中正值出現在五 月至八月為正值,出現正? 的期間較其他區域為長,可能是因為 緯度較低的關係,此區域從九月至隔年五月則皆為負? 。而海表 面潛熱通量(圖 22)的分布,在空間分布上變化很小,大致上 與淨熱通量一樣,靠近台灣海峽南部海域有較高的值,高值期出 現在冬季,低值期出現在夏季。圖 26b 為呂宋海峽海表面潛熱通 量距平值,圖 26c、d 為呂宋海峽海表面潛熱通量距平值與 OLRA

值比較圖,發現當 OLRA 延遲三個月時,與經五個月滑動平均的 海表面潛熱通量距平? 達最大正相關,其相關係數為 0.6049(參 考表 4.為 Nino3.4 區 OLRA 延遲月份與各區潛熱通量距平值之相 關係數值)。當 1997/1998 年 ENSO 事件發生時,呂宋海峽表面潛 熱通量,呈現距平負值,1998/1999 及 1999/2000 年的兩次反聖 嬰期間,海表面潛熱通量接呈現距平正? 的狀態。

3.3.5 研究區域之海表面熱通量資料分析與結果

由上述四個部份的討論及全區之海表面淨熱通量空間分佈

(圖 21)可以知道,一整年除了六月至八月,全區之海表面淨 熱通量皆為負? ,且在黑潮主軸流經的區域,更是為全區的低值 區,最大負? 達負 450 W/m2,而全區之潛熱通量空間分佈(圖 22),也是一樣,在黑潮主軸流經的區域,因海水溫度較高,且 受季風影響,海表面的溫度和濕度梯度較大,所以會有較大的淨 熱及潛熱通量,為全區的高值區,熱通量交換量最大也最明顯。

圖 27b 為研究區域海表面潛熱通量距平? ,圖 27c 為研究區域海 表面潛熱通量距平? 經五個月的滑動平均與 OLRA 值比較圖,圖 27d 為研究區域海表面潛熱通量距平? 經五個月的滑動平均與 OLRA 延遲四個月之比較圖,發現當 OLRA 延遲四個月時,達最大 正相關,其相關係數為 0.5144(參考表 4.為 Nino3.4 區 OLRA 延

遲月份與各區潛熱通量距平值之相關係數值)。基本上,全區皆 受赤道太平洋的冷、暖事件所影響,不論是 1997/1998 的聖嬰事 件,還是 1998/1999 及 1999/2000 年的兩次反聖嬰事件,全區皆 有受影響的反應,祇是反應的程度與聖嬰及反聖嬰事件大小也有 關。雖然各分區之反應延遲時間不一,但其相關的程度,大致上 由北至南,影響程度越來越高,從空間分佈的角度來看,與距赤 道太平洋的距離有很大的影響,因而產生延遲現象。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