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海表面風場資料分析

3.2.1 東海之海表面風場資料分析

圖 15 為長期海表面月平均風速圖,可知東海在冬季季風強 盛期間,風向幾乎都是由北向南吹,大致上從十月至隔年三月,

風速最大出現在北緯 25-26 度,接近台灣海峽的海面。在四月時 東海北部的北風開始減弱,可能是冬季的季風減弱的關係,五月 風向開始改變,風在六至七月大致上為由南向北吹,一直到九月 則又開始轉向吹東北風,且風速越趨強大。圖 16a 為東海的海表 面月平均風速,可以看到冬季的風速大致上較夏季的風來的大,

但最大風速不超過 10m/s。圖 16b 為東海之海表面風速距平值與 南方震盪指數之比較圖,圖 16c 為將東海之海表面月平均風速經

過五個月的滑動平均後與南方震盪指數相比,發現在 1997 年四 月南方震盪指數開始出現負的距平值時,此區的風速距平值也開 始發生負的距平值;當 ENSO 事件結束南方震盪指數回覆到零時 為 1998 年六月,東海的負距平值也於 1998 年六月結束。當 1998/1999 年及 1999/2000 年發生反聖嬰期間,赤道太平洋 SOI 值出現兩次距平正值時期,東海的海表面風速距平值也出現兩次 正值的時期,只是其表現遠比 1997/1998 年的聖嬰期間反應較 小。當計算南方震盪指數與東海之海表面風速距平? 之相關程度 時,發現在不延遲的情況下達最大正相關,相關係數為 0.5084

(參考表 3.為 Nino3.4 區 SOI 延遲月份與各區風速距平值之相 關係數值),意即當 ENSO 事件開始發生時,東海的風場便跟著開 始變化。

3.2.2 台灣海峽之海表面風場資料分析

比較圖 16a 東海的海表面月平均風速與圖 17a 台灣海峽的海 表面月平均風速,可以發現台灣海峽的風速大致上較東海區域為 大,尤其是在冬季,風速幾乎都在 10m/s 以上,且台灣海峽的海 表面風向大致上分為兩種,一是夏季的西南風,其他季節則為東 北風。台灣海峽區域從九月至隔年的四月(圖 15),都是吹東北 季風,且風速在此區域幾乎一致,從五月開始東北季風減弱,六

月則開始轉向為西南風直至七月,八月份則又開始轉為東北季 風。很明顯的在台灣海峽冬季的風速比夏季的風速要大很多。圖 17b 為台灣海峽之海表面風速距平值與南方震盪指述之比較圖,

圖 17c 為將台灣海峽海表面月平均風速經過五個月的滑動平均 後與南方震盪指數相比,發現 1997/1998 年聖嬰影響此區的海表 面風速,其風速距平值於 1997 年一月開始發生負的距平值,於 1998 年六月時結束;而於 1998/1999 年及 1999/2000 年的反聖 嬰期間,海表面風速也受到影響,持續出現距平正值。台灣海峽 之海表面風速距平? 與南方震盪指數在沒有延遲的情況下,達最 大正相關,相關係數為 0.6451(參考表 3.為 Nino3.4 區 SOI 延 遲月份與各區風速距平值之相關係數值)。

3.2.3 台灣東部海域之海表面風場資料分析

台灣東部海域的風速風向有較多的變化(圖 15),在冬季風 向主要為東北風,到了春季三月、四月除台灣沿岸為東北風外,

靠近太平洋海域處則吹東風,五月此區全部吹東風,到了六月因 受季風的影響,風向大致上由南向北吹,一直到九月才開始轉為 東北風。圖 18a 為台灣東部海域的風速月平均,相對於台灣海 峽,台灣東部海域的風速顯得小的多,冬季最大風速大約為 10m/s 左右。圖 18b 為台灣東部海域之海表面風速距平值與南方震盪指

述之比較圖,圖 18c 為將台灣東部海域海表面月平均風速經過五 個月的滑動平均後與南方震盪指數相比,發現此區的風速距平值 於 1997 年三月開始發生負的距平值,於 1998 年六月時結束,大 致上與南方震盪指數之震幅相同;而 1999/2000 年的反聖嬰期間 所表現的風速距平正值曲線,較 1998/1999 年期間為強,且於此 區為持續的出現距平正值,一直到 2000 年九月才結束。台灣東 部海域之海表面風速距平? 與南方震盪指數也是在沒有延遲的 情況下,達最大正相關,相關係數為 0.6249(參考表 3.為 Nino3.4 區 SOI 延遲月份與各區風速距平值之相關係數值)。

3.2.4 呂宋海峽之海表面風場資料分析

呂宋海峽區域在東北季風強盛時期的十月至隔年二月(圖 15),風向皆為東北向西南吹,且此區的風速大小似乎一致。在 三月至五月東北季風減弱時,風向轉為東風,夏季西南季風時 期,於六月至八月則轉為南風,直到九月北部開始出現東北季風 時開始轉向,出現東北風。圖 19a 為呂宋海峽的海表面平均風速 圖,可以發現 1997 至 1998 年的冬季風速與其他年冬季比較起來 小很多,圖 19b 為呂宋海峽海表面風速距平值與南方震盪指數比 較圖,可以看到其距平負? 達到最大,約為-4。圖 19c 為將海表 面風速距平值經五個月的滑動平均與 SOI 值比較,發現到在

1997/1998 年聖嬰期間,呂宋海峽的最大風速距平? 超過負 2,

幾乎接近負 3,表示此期間呂宋海峽的海表面風速比平均值小很 多,但其負距平的起始時間與南方震盪指數有些不同,且在 1997 年夏季曾出現短暫的距平正值,距平負值只持續了大約 8 個月

(1997/9 至 1998/4);而在 1998/1999 年及 1999/2000 年的反聖 嬰期間,風速距平值也出現持續的正? 。在經過相關係數比較後 發現,在 SOI 值未延遲情況下達最大正相關,相關係數為 0.5306

(參考表 3.為 Nino3.4 區 SOI 延遲月份與各區風速距平值之相 關係數值)。

3.2.5 研究區域之海表面風場資料分析

綜合以上四個區域的分析,加上圖 20c 為整個研究區域的海 表面平均風速及距平? 相關圖表,可以發現本研究區域的風場距 平值大致上與 ENSO 事件一致,且相關程度比海表面溫度場還高

(相關係數為 0.6963(參考表 3.為 Nino3.4 區 SOI 延遲月份與 各區風速距平值之相關係數值))。當 1997 年 4 月赤道太平洋風 場出現距平負值時,研究區域的風場也就開始跟著變化,但是在 1997 年 7 月才開始持續的出現距平負? ,直到 1998 年 4 月,平 均風速減弱,尤其是 1997/1998 年的冬季,風速距平值達最大負

? ,且此年冬季之風速比 1996/1997(非聖嬰年)及 1998/1999

(反聖嬰年)年的風速要小,此結果與 Pan et al.(2003)相 符合。從 1997 年 4 月至 1998 年 12 月其風速都出現負? ,意即 整個聖嬰年期間整個研究區域的風速都有轉小的趨勢,且於冬季 風速變小較為明顯,可能是因為 1997/1998 聖嬰期間,於冬季時 為最盛期,對 1997 及 1998 年的夏季為開始及結束時期,所以影 響就沒有冬季來的大。相對於區域來說,東海因緯度較高,其相 關程度對於緯度較低的台灣海峽及台灣東部海域來說較小;而呂 宋海峽部分因為在 1997 年夏季曾發生短暫的距平正? ,所以在 相關的程度上似乎沒有其他三區來的高,但大致上影響的時間相 差不多,與海表面溫場比較起來,影響的反應速度要快的多,正 說明了 Philander(1998)說的「海洋與大氣雖親密,但並非完 美對稱的ㄧ對。大氣輕快活潑,海洋則笨重遲緩。」。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