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重複閱讀教學法源自於 Samuels 的自動化理論,Samuels(1979)認為 唯有閱讀者的解碼能力自動化時,才能將注意力放在高層次的閱讀理解 上。進行重複閱讀教學所採用的教材需具個別化,教材內容建議在 50~200 字內,可由教導者指導或利用外在媒介,例如錄音帶、語音光碟等提供 朗讀者在重複閱讀上的協助,以進行反覆的朗讀,指導者須協助記錄每 次的朗讀活動所花費的時間及錯誤的字數,當學習者的閱讀速率達到訂 定的目標後,便可開始進入下一篇文章或下個段落的學習。

本研究所採取的重複閱讀教學方式有傳統教師協助式以及利用電腦 多媒體教學的教學方式,兩種教學活動皆以個別化的方式進行研究介入,

文章教材與研究對象校內使用版本不同,並盡可能將文章內容字數控制 在 200 字左右。每篇文章的唸讀次數以 3 次為主,避免過多的重複練習 降低學習動機。朗讀過程中,當受試者停頓超過三秒時,則由研究者告 知正確讀法,並記錄受試者朗讀時所發生的錯誤後,再繼續進行朗讀,

並針對錯誤字及困難字進行指導。

二、多媒體文本

多媒體意指使用各種不同的訊息輸入媒介,包括文字、圖片、動畫、

聲音影像等。多媒體文本即為將多種不同媒體整合成為教材內容,以進 行教學(陳明溥,1992)。

本研究中所指的多媒體文本是透過電腦語音軟體「文字 MP3」,透過 電腦呈現文字及電腦語音朗讀的聽覺回饋,亦即當學生開始透過電腦閱 讀教材時,教材可同時呈現電腦語音聲音檔及文字逐字反白來協助閱讀。

若學生發現短文中有不熟悉的文字,學生可選取不熟悉的文字,反白文 字或詞彙後,選取播放鍵,即可聽見文字的語音輸出。其他相關的語詞 教材則以簡報軟體呈現,提供圖片、文字及語音播放,協助閱讀及認讀。

三、識字困難學生

依據國內身心障礙及資賦優異學生鑑定辦法(2013)中的學習障礙鑑 定基準,學習障礙係指智力正常或正常以上,個人內在能力有顯著差異,

在聽覺理解、口語表達、識字、閱讀理解、書寫、數學運算等學習表現 有顯著困難,且經一般教育提供介入後,仍難有效改善。經由鑑定基準 可知,識字困難是學習障礙的特徵之一,智力正常,但卻無法正確唸讀 文字,或對文字的認讀速度慢,以致朗讀不流暢。

本研究所指的識字困難學生乃是指識字能力弱,在中文年級認字量 表分數低於同儕水準一個年級以上,以致無法獨立閱讀文本,造成閱讀 不流暢,可能間接影響閱讀理解者。

四、閱讀流暢度

閱讀流暢度(Reading Fluency)是指閱讀者閱讀文章時能以適當的 速率(rate)及抑揚頓挫(prosody)來正確地(accurate)唸讀文章(Hudson, Lane,& Pullen,2005)。由此可知閱讀流暢度的內容包含了識字解碼的正 確性(decoding accuracy) 、閱讀速度(reading speed),及抑揚頓挫 (prosody)。朗讀者透過口語朗讀文章時,朗讀正確率愈高以及朗讀速度 愈快,代表朗讀者的識字自動化能力愈佳,而朗讀時的抑揚頓挫則是與 閱讀理解有顯著的相關,愈能以適當的音量或語調來正確朗讀,代表朗 讀者能理解文章內容(Rasinski,2004)。

柯華葳(2010)認為流暢性是指閱讀者能否自動地唸出文本中的字或 詞,計算學生計算平均一分鐘可以正確唸讀多少字,正確的字數越多,

速度越快,表示流暢性越高,識字自動化程度高。

本研究針對閱讀流暢的評量是透過口語朗讀文章,以評量識字解 碼的正確性及閱讀速度為主,識字解碼的正確性以「閱讀正確率」來進 行評量,將文章的總字數扣除讀錯的字及不會的字,再除以文章總字數,

以百分率表示。閱讀流暢的速度則以「閱讀速度」評量受試者平均一分

鐘正確唸讀的字數,計算方式為總字數扣除錯字,除以總秒數,再乘以 60,換算為平均一分鐘正確朗讀的字數。考量抑揚頓挫與閱讀理解較有 關連,因此暫不納入研究中。

第貳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識字困難學童的閱讀問題

本節將說明識字困難學童在朗讀上常見的錯誤類型,及閱讀特徵。

識字困難是學習障礙的亞型之一,其智力正常或正常程度以上,但 識字能力卻顯著落後同年齡同儕,識字困難造成學童無法朗讀、朗讀錯 誤或朗讀不流暢。在鑑定特殊需求學生識字困難部分,以新北市為例,

新北市特殊教育學生鑑定安置工作中,針對識字困難障礙生,便明確列 出了具體的標準來評判識字困難,例如:識字量低;報讀題目和自行讀 題作答分數有明顯的差距;讀字流暢度低,唸讀文章會跳字、唸錯很多 字;識字所需的時間長且容易忘記;辨識相似字或相似符號有困難。以 下將針對識字困難者說明其閱讀困難及識字錯誤類型。

一、識字困難者的閱讀困難

國際閱讀障礙協會在 2003 年提出讀寫障礙(dyslexia)的定義:「讀 寫障礙是起因於神經生理的一種特定型學習障礙,特徵為對識字正確率 和(或)流暢性有困難,拼字和解碼能力弱。這個困難是來自於對語言聲 韻能力的缺陷,並非由其他認知能力或教學所造成。可能衍生的困難有 閱讀理解問題,以及因為閱讀經驗的不足,而影響了詞彙與背景知識的 成長」(Lyon, Shaywitz, & Shaywitz; 2003)。Tunmer 與 Greaney(2010) 提到識字困難者在識字、拼字及聲韻解碼上以及學習方面會持續地存在 困難,閱讀水準會與其生理年齡有不一致的表現,多數識字困難者會在 開始學習識字後的 2 至 3 年或更久才會被發現,若無法早期發現及介入,

那麼他們便是一直"等待失敗(wait-to-fail)”。識字能力的低落影響了 閱讀,接著便逃避閱讀,最後影響了閱讀成就及其他學習的發展,若能 有效擴充詞彙,提升對複雜句型的理解能力,發展豐富多元的知識基礎,

並提供大量機會朗讀以建立流暢度,練習拼字能力,將有助提升閱讀成 就。

由上述定義可知,識字困難可能會造成閱讀經驗低、詞彙量少、背 景知識缺乏以及閱讀理解問題。而在臺灣,胡永崇(2002)及邵慧綺(2003) 歸納閱讀障礙的困難,同樣也發現有聲韻覺識困難、視知覺缺陷、識字 解碼困難、朗讀錯誤、閱讀理解能力弱的問題。以下就上述學者所提的 閱讀困難整理說明:

1. 聲韻覺識困難:臺灣學童學習中文文字前,需先學習注音符號拼音 系統,但多數閱讀困難的學童對相似音的辨別或唸讀有困難,甚至 無法將聲韻與符號做記憶連結,也無法快速處理文字的聲韻訊息,

影響了文字辨識的自動化。

2. 視知覺缺陷:閱讀困難學童無法區辨相似文字,造成唸讀錯誤,且 視覺記憶能力短暫,認字速度緩慢,影響了閱讀流暢。此外,部分 閱讀困難學童可能會有眼球運動不協調的問題,以致閱讀時跳行或 漏字的情況,可能會影響閱讀理解。

3. 識字解碼困難:當朗讀者無法正確配對字形與字音來區辨文字,或 無法依據中文文字組字規則、形音義原則或文章前後脈絡推測字義 時,便是解碼困難,以致識字量過低。

4. 朗讀錯誤:因為識字量過低,影響字詞彙的學習,造成朗讀者有斷 詞錯誤,或朗讀時停頓、遲疑或中斷的情形,影響閱讀理解。

5. 閱讀理解能力弱:當朗讀者識字量過低、朗讀錯誤或朗讀速度過慢 時,大量的認知資源消耗在基本的識字解碼上,便成為只是零碎片 段的「朗讀文字」,無法理解其意。

6. 閱讀經驗少:低識字量的朗讀者,花了大量的時間在學習識字,朗 讀感到費力辛苦,影響了學習動機,降低閱讀意願,以致閱讀經驗 或背景知識的缺乏。

二、識字困難學童之識字錯誤類型

識字困難是閱讀障礙的亞型之一,在朗讀時同樣會遇到前述所提的

閱讀困難。針對識字部分,中文文字有其形音義原則或組字原則,識字 困難者可能會因相似的字音,或同部件的相似文字,以致有唸讀錯誤的 情形。黃秀霜(2003)在中文年級認字量表中整理出八種識字錯誤的類型,

分別為字形混淆、字音相近、字義相關、 字形加字音混淆、字形加字義 混淆、字音加字義混淆、字形加字音加字義混淆、不明錯誤。洪儷瑜、

張郁雯、陳秀芬、李瑩玓及陳慶順(2003)在基本讀寫字綜合測驗中,提 出看字讀音的錯誤類型有六種,分別為音似形異、音似形似、音似形似 義關聯、音異形似、音異義關聯、其他不明錯誤。辜玉旻、張菀真和陳 以欣(2009)以中文篇章朗讀進行研究,整理出七種錯誤類型,分別為替 換、自我更正、重複、省略、贅加、顛倒及其他,主要的錯誤類型為替 換、自我更正以及重複。前兩種整理識字錯誤類型的方式是以「字」為 主收集資料進行分析,第三種則是針對朗讀「文章」時所出現的錯誤進 行整理。三種整理識字錯誤類型的名稱雖相異,但其錯誤類型的內容實 質相似。以下就黃秀霜(2003)、洪儷瑜等人(2003)及辜玉旻等人(2009) 所提的錯誤類型之相同處做整理:

(一)字形混淆

字形混淆可再細分為形似字混淆及因相同部件字而混淆。形似字是 指錯誤音與目標字相似,因此產生混淆,例如木與本。部件相同字的混 淆是指目標字與錯誤音都有相同部件而產生混淆,例如目標字「吵」與

「妙」,同樣都有「少」這個部件,因此唸成「妙」的音 。 (二)字音相近

在臺灣的注音符號系統中,部分聲母、韻母符號或聲調調值相似,

造成有聲調錯誤,例如「爆」唸成「包」的音;聲韻符號相似的錯誤,

例如「快」唸成「怪」;其他還有省略音或添加音,造成錯誤音。

(三)字義相關

(三)字義相關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