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四、展望臺灣國際漢學

進入廿一世紀後,中國對外越來越開放,人文學術也在開放交流中快 速提升,臺灣的地位與廿世紀下半已然不同。過去臺灣夾在兩個大國之間求

53  蔣經國基金會,〈27 周年-歷年學術補助成果 (2016)〉,頁 14-22。

54  http://www.cckf.org/zh/programs/results/Report-27。

生存,東邊是英語世界霸主,主導中國研究已經半個世紀。西邊是崛起中的 漢語世界霸主,積極抗衡英語宰制,推廣漢語和漢學。國際舞臺上的主流語 言,是否會從英語轉向漢語?或是呈現雙語國際化?無論是前者或後者,臺 灣推廣國際化的同時,除了英語作為第一外語之外,漢語∕華文文化的紮根 與教育傳播,將會是展望臺灣漢學的語言優勢。尤其當中國大陸因為文革與 多年的簡體字教育,與中國傳統產生斷層的時候,臺灣因為保存了繁體∕正 體字,得以直接掌握漢學研究中最精華的傳統與古典文獻。我認為在有限的 資源與人力限制之下,硬碰硬絕非臺灣在此人文學術的競逐中勝出的方法。

他國的經驗可以借鏡:例如自然條件不利其農業、經濟等建設,腳踏著隨時 被海洋吞噬低窪地的荷蘭人,卻能發展出強大的水利工程技術,突破自然劣 勢,放眼全世界,建立龐大商業網絡。再如瑞士一蕞爾山國所生產的精品名 錶,使人不得輕忽她的存在。所以,只要能夠將自身有限的資源發展至極 致,運用創意,同樣能夠顛峰造極。誠如約瑟夫.奈伊(Joseph Nye, Jr.)所 主張「巧實力」(Smart Power),運用臺灣在漢學∕中國研究的優勢,發展 精緻的人文學術,當是臺灣在國際漢學領域占據一席之地的關鍵。展望未 來個人認為可以從以下三個面向來努力:

(一)跨區域:對於國際漢學到底是一門中國學還是外國學這個問題,

葛兆光等中國大陸的學者視之為外國學。本人則認為,國際漢學的研究,就 其本質,無法如此二元地以本國或外國來區分。因為這是一門動態的學問,

介於學科之間、介於語言之間,也介於文化之間的學問。漢學研究是國際 的研究領域,與全球的漢學界同一陣線,研究對象都是中國及其延伸的相 關政經文化的範圍。對於北京為中心的中國漢學家來說,國際漢學是外國 學。對於歐美的漢學家來說,國際漢學是他們學術傳承的一環。對於漢文 化圈的日、韓、越漢學家來說,可以從過去漢學借鏡他們在邁入現代之後,

脫中、脫漢的文化學術發展過程。對於海外華裔漢學家來說,國際漢學是鄉 愁的具象化、文字化的成果。臺灣的國際漢學則和臺灣的地理位置擁有相似 的處境,位處東亞中心、太平洋隔海相望的中美之間,以及日韓俄與東南亞 各國南來北往的樞紐地位,兼具了本土與全球視野。在過去四十年來,臺 灣的漢學研究逐漸從本土研究分化為同時具備本土和域外角色的漢學研究;

臺灣作為介於中國本土漢學、東亞漢文化圈的漢學,以及非漢文化圈的其

他亞洲國家與歐美俄各國的漢學交接地帶,是圈內人(insider) 也是圈外人

(outsider)的研究者;同時是參與者也是觀察者。未來臺灣學界對於國際漢 學的研究和關注,應該從在地的角度,奠基於臺灣漢學的特殊性,援引歐美 經驗與理論作為借鏡,推動臺灣漢學發展經驗中與全球的互動與融合。

(二)跨學科:不同於自然科學研究,人文研究在於研究者與研究對象 互為研究主體的關係,研究者與被研究者角色可能隨時對調或兩種身份可能 同時存在。相似的,臺灣的國際漢學的研究,研究主體和研究對象之間也具 有即離關係,具有作為研究者的客觀性,也同時具備參與者的主觀性。基於 臺灣的獨特地位,臺灣的國際漢學具備了第二序研究的性質,也就是可以在 本土漢學研究的基礎之上,對於國際漢學界的研究進行再度的反思。現代的 專業分科,切割了具時空延續性且作為整體的人文研究,我們需要重新反思 當代漢學研究在專業分科下所造成的窒礙難行的困境,效法耶穌會士漢學研 究的整合性研究方法來從事中國研究。個人以為: 「當代學科分類將我們認 識的世界切割為研究主體、研究對象、人文學與自然科學的分門別類等等,

最後落入單向度思考的困局,誤將側面視為全面,落入將特化視為通則的迷 思」。55早期西方傳教士漢學研究的啟發在於它向我們展示了一個超越中西對 立的全球性領域,為學界提供了一種全景式的思維與研究方法。過去國際漢 學常被視為另一種語言書寫的中國研究,在參考資料的選用時被當作不同語 言的相同成果。近年國際漢學界開始關注在語言文化轉化過程中對於同一領 域研究的形變與質變。這意味著,跨領域在國際漢學中,是不可迴避的。

(三)國際漢學物質資本:西洋珍稀古籍文獻。臺灣如果要在國際上佔 得一席之地,除了深耕關鍵研究領域之外,對於域外漢籍的蒐集,尤其是外 語撰寫的域外漢籍的蒐集與採購應該更為積極。試想東京的東洋文庫一批莫 理循文庫(George Ernest Morrison Collection)可以讓國際學者不遠千里前 往。56本人曾親訪日本天理大學圖書館,驚嘆於該館豐富收藏:總計超過兩 千種19 世紀以前的書籍,甚至珍藏了 11 世紀的「聖句集」抄本、13 世紀古

55  詳見 Feng-Chuan Pan, “Reflections on the Methodology of the Studies on Missionary Sinology,”

Monumenta Serica. Journal of Oriental Studies, 68.2 (2020): 423-438.

56  詳見東洋文庫官網 http://www.toyo-bunko.or.jp/toyobunko-e/library3/shozou/morison-e.html

(2021/3/3 檢索)。

法文新舊約聖經手抄本、1485 年伊索寓言葡文搖籃本、1502 年但丁神曲、

1518 年馬可波羅東方見聞錄,甚至有數十封傳教士寫給傳教之母 Duchess de Aveiro 的書信原件。諸多這類的西洋珍本館藏奠立了日本學者研究西方 的基礎,甚至吸引國際學者不遠千里前往調閱資料,國際學術地位也能大 幅提升、難以撼動。再如上海圖書館雖早已因為徐家匯藏書樓的西洋珍本 典藏受國際關注,在2010 年甚至再花費巨資購入瑞典藏書家羅聞達(Björn Löwendahl, 1941-2013)終其一生所蒐集的 1,551 種出版於 1477 年至 1877 年 間所出版歐洲語言的西洋漢學珍本與手稿,爾後吸引了大量國際學者前往查 閱與研究。雖然臺灣已經典藏了大量漢文、滿文文獻,在國際漢學界中占有 一定優勢地位。然而,西方語言的珍稀古籍典藏卻極為匱乏。可喜的是,此 等劣勢在近年出現了扭轉曙光。2020 年底,國際西洋珍本收藏家族澄定堂,

將超過百件的珍貴西洋古籍與手稿寄存與捐贈國家圖書館,其中包含了拿破 崙終生執政證書、搖籃本、莎翁劇作以及西方文豪的手稿。這對於提升臺灣 西洋學術的研究,有無法量化難以估量的影響。國家圖書館過去曾經購入不 少西洋古籍,今後也計畫投入資源陸續以國際漢學為主軸來充實西洋珍本的 館藏。57提供研究者所需的原始文獻,使之能夠長期投入研究、培育後進與 學生,方能使這樣的工作持續不輟,代代傳承。

最後,展望未來的具體建議,個人提出以下兩項:

(一) 第一序國際漢學研究:漢學中心和蔣經國基金會現行的工作有相當 大部分是直接針對國際學人與機構的補助與交流,無論是專題計畫、國際會 議、漢學講座與漢學書房等,以及現行的漢籍數位化工作、國際間圖書館合 作計畫等等,都是很好的基礎建設工作。這些工作可以繼續深化,並且制定 論題的主軸與優先順位。另外,過去翻譯不被視為學術工作,但漢學史告訴 我們,漢籍翻譯是國際漢學的基礎,早期漢學家的工作多以翻譯為起點,這 也是後繼漢學家之所以能夠對中國傳統與文化本質進行深入研究的關鍵。蔣 經國基金會的中書西譯專案如果能擴大,並可透過跨國團隊合作,有目標、

57  今年(2021) 國立中山大學中文系也獲得美國漢學家查爾斯.霍納(Charles Horner)教 授捐贈他個人珍藏1,200 本全英語漢學書籍,也是對臺灣國際漢學研究注入活水。參見 中山大學新聞:國際漢學之聲:美國漢學家查爾斯.霍納(Charles Horner)先生捐贈書 籍儀式 https://lis.nsysu.edu.tw/p/404-1001-255018.php?Lang=zh-tw(2021/4/5 檢索)。

次序地將重要漢籍翻譯為外文,對於國際漢學的推動會有極大幫助。另外,

現行國內學者補助專題研究計畫多屬於學者個人興趣來申請的零星規劃,建 議有關單位邀集專家集思廣益主動規劃國際漢學研究方向和子題,以穩定資 源來推動國際漢學的研究,集中焦點長期累積當有所成,並可規劃國內學者 或跨國合作計畫案,鼓勵學界在自己專長基礎上,擴展對國際漢學的研究。

(二) 第二序國際漢學研究:針對現有國外漢學的成果進行研究,也就 是對國際漢學研究的研究。未來能夠從事的研究很多,以下是需要優先處理 的: 1. 追溯與重建國際漢學史:包括通史性質的國際漢學史、國別漢學史、

主題式漢學史。2. 可透過數位人文技術整合性的掌握國際漢學的研究熱點議 題,提供國內學者掌握與建構國際漢學專題性研究趨勢的資料庫。3. 盡快蒐 集西文書寫的國際漢學文獻,尤其是早期漢學階段的珍稀古籍。中國大陸的 漢籍回歸運動已經推動多年,大陸各大圖書館大規模在全球蒐集與購書的結 果,致使近年西洋漢學珍本訂價就水漲船高。然而這種書籍,賣一本少一 本,越晚進入成本越高。4. 翻譯西文書寫的國際漢學作品:包括漢學起源時

主題式漢學史。2. 可透過數位人文技術整合性的掌握國際漢學的研究熱點議 題,提供國內學者掌握與建構國際漢學專題性研究趨勢的資料庫。3. 盡快蒐 集西文書寫的國際漢學文獻,尤其是早期漢學階段的珍稀古籍。中國大陸的 漢籍回歸運動已經推動多年,大陸各大圖書館大規模在全球蒐集與購書的結 果,致使近年西洋漢學珍本訂價就水漲船高。然而這種書籍,賣一本少一 本,越晚進入成本越高。4. 翻譯西文書寫的國際漢學作品:包括漢學起源時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