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四、條件化成長模型(戳距與斜率預測模型)

條件化成長模型經 HLM 分析後,結果如表 2所示,大學生就業力初始狀態 忱。J 的部分,初始平均數 (POO) 為 2.563 '各項解釋變項包括性別、社團經

llII.. 社團經驗(戶。2) 0.020 0.002 13.83*

工讀經驗(戶。3) 0.120 0.015 7.90*

公立大學( ~04) 0.142 0.016 9.17*

公立技職 (~05) 0.045 0.018 2.55*

私立大學 (~06) 0.090 0.014 6.58*

平均成長率 (π Ii)

截距( ~10) 0.033 0.005 6.56* 0.041 0.015 2.64*

性別(戶11) -0.031 0.011 -2.88*

社團經驗(戶12) 0.011 0.002 7.33*

工讀經驗(戶13) -0.007 0.014 -0.50

公立大學(戶14) -0.012 0.014 -0.88

公立技職 (~ρ 0.045 0.016 2.79*

私立大學( ~16) 0.022 0.013 1.76 平均加速度 (π2J

截距(仇。) 0.005 0.001 3.74* 0.003 0.004 0.71 性別 (~21) 0.004 0.003 1.66

初始狀況 (roJ 0.196 10898 36819.09* 0.135 10898 15829.92* 0.121 10892 15146.73*

成長率 (rli) 0.026 10898 10408.05* 0.025 10892 10352.36

加速度 (r2i) 0.004 10898 12626.59* 0.004 10892 12564.85*

*p

<

.01

蕭佳純、涂志賢 大學生就業力發展之縱貫性分析 23

驗、工讀經驗及就讀大學類型( ~01"-'~06) ,均達顯著水準,顯示這些不同解釋 變項的大學生在入學時存在著差異。大學生就業力技能的自我評估就性別而言

(~01=0.120) ,男性學生顯著高於女性學生;就社團經驗而言(此=0.020)

社團活動參與程度愈高者,其就業力的初始狀態也會愈好;就工讀經驗而言 (戶。3=0.120) ,有工作經驗者高於無工作經驗者;就大學類型而言(恥=0.142 、 恥=0.045 、 ~06=0.090) ,相對於私立技職院校,從係數來看,公立大學分數高於 私立大學,私立大學又高於公立技職院校,且均顯著高於私立技職院校。這樣的 研究結果與過去研究(田弘華、田芳華, 2008 ;宋廣英, 2008 ;秦夢群、莊清 寶, 2010 ;黃秀穗、陸偉明,2009 ;黃益松、羅麗雲, 2007) 大致相符,本研究 結果部分支持假設二。而在截距誤差項隨機效果的變異成分 (τ00=0.121 )也達顯 著水準'顯示仍有影響截距變數的個體層次變項未被考量,由此可見,在大學教 育中除本研究的解釋變項外,尚有其他因素會影響大學生就業力成長的初始狀 態。

在就業力成長曲線的平均成長率部分,個體解釋變項中的性別、社團參與 及公立技職院校達顯著水準。大學生性別的平均成長率(~11=-0.031) ,女性 學生顯著高於男性學生,由此可知,在大一新生時,雖然男性學生顯著高於女 性學生,但在平均的成長率則是女性高於男性學生,此部分和黃秀穗與陸偉明

(2009)的研究發現,在學期間會考慮為未來就業提早做準備,以增強就業力的

多數是女生相符合。在社團經驗部分(~12=0.011) ,大學生參與社團活動程度愈 高,就業力技能的平均成長率愈高;而相較於私立技職院校(此=0.045) ,公立 技職院校大學生的就業力技能平均成長率,顯著高於私立技職院校的大學生。在 平均成長率隨機效果的變異成分(τ11=0.025) ,並未達顯著水準。

在就業力技能成長曲線的平均加速度來看,社團經驗、工讀經驗、公立技職 院校及私立大學均達顯著水準;在社團經驗部分(~22=-0.002) ,參與社團程度 愈高者,其就業力技能成長的平均加速度則愈低的。此研究結果值得注意的是,

就平均成長率來看,大學生參加社團活動是有助於就業力的成長,但若參加活動 過於頻繁的話,對於就業力的加速度成長反而是不增反滅的。就工讀經驗而言 (戶♂0.007) ,有工作經驗者就業力的平均加速度顯著高於從無工作經驗者;而 就大學類型而言,公立技職院校與私立大學(戶25=-0.016 、戶26=-0.008 )的學生就

,,/

業力平均加速度,顯著低於私立技職院校。在平均加速度隨機效果的變異成份 (τ22=0.004 )達顯著水準'顯示仍有其他個體解釋變項會影響其就業力技能成長 的平均加速度,本研究結果部分支持假設三。除此之外,由加速度參數π2i的殘差 變異數,從非條件模型總參數變異數為0.00355 減少到 0.00349來計算(前項兩個 數據在表2 中加速度參數π2i的殘差變異數,為取小數點後第三位四捨五入後均為

0.004) .個人加速度的變化中約有1.69% (即(0.00355-0.00349/0.00355) J 與 大學生的性別、社團參與、工讀經驗及大學類型有關。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