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王韜「中體西用」之思想形成,如同其對日本藏書家增田岳陽所言:「讀 書十年,行萬里路。拔劍斫地,把酒問天」般,身體力行、知己知彼、汰舊佈 新是其汲取世界新知識之方法。王韜以汲取書本理論知識為縱軸,以「消遙海 外作鵬遊,足遍東西歷數洲」、130「經歷數十國,往來七萬里,波濤助其壯志,

風雨破其奇懷,亦足豪矣」131之心境遊歷世界為橫向。認為中國「如欲真致富 強,無論中法,無論西法,皆可以臻實效。首在乎上下一心一力,悉專工致志 於此。」132若能君民一體,則「下情得以上達,上惠得以下逮,無隔閡之弊,

無掩飾之虞,不必西法,自可以臻富強,天下事在乎得人而已。」133

在王韜《扶桑遊記》細膩且寫實之紀錄下,日本明治維新種種革新帶給晚 清社會值得借鏡參考之內涵。雖然王韜是晚清改革當權派李鴻章等人心目中的 邊陲人物,但仍然希望中國人能除去因循、苟且、蒙蔽、粉飾、貪罔、虛矯等 陋習,建議改變傳統取士之法、練兵之法、學校之虛文、律例之繁文等舊規。134 希望以新思想、新處方,破除晚清官僚「我用我法以治天下,自有聖人之道在」

這種狂妄而不知因時制宜之舊思維與陳腐制度,並冀望中國能透過變法革新與 國際社會接軌。

128 1880 年 5 月 22 日《郵便知報新聞》。

129 前引王韜,《扶桑遊記》,頁 412。

130 鍾淑河,《走向世界=近代中國知識分子接觸東西洋文化的前驅者》(臺北:百川書 局,1989),頁 187。

131 王韜,〈《漫遊隨錄》自序〉,前引《弢園文新編》,頁 352。

132 王韜,〈論所談洋務終難坐言起行〉,《弢園文新編》,頁 348。

133 同上注,頁 350。

134 王韜,〈變法(中)〉,前引《弢園文新編》,頁 16-17。

日本學者大谷敏夫稱讚王韜是「中國最早具有國際感觀的文人」,135王韜 與中村正直及岡千仞之互動,影響了彼此的思想變遷,對王韜而言,或許是始 料未及之事。王韜在中國經歷了清朝與太平天國、傳統與西洋文明、洋務派與 反洋務派之間衝突;在日本也親眼目睹「漢學」與「洋學」之論戰。這些觀點 之差異性,促使他經常重回問題發生原點,從中思考解決問題之道。王韜與中 村正直二人藉由翻譯的媒介,發揮了西學東漸之功能,二人都有以民為重的思 想。而王韜的「重民」是君民上下對舉,人民不是一種獨立身份;中村正直主 張的人民自主自立權,等同於立國的自主自立權,不將人民以獨立身份看待。

在宗教觀方面,二人均認為基督教教義或儒教學說都必須透過實踐才能普及於 社會,用之於人民。對於日本的漢學教育,中村正直主張必須具有實用性,方 能與洋學結合,而不至於從日本社會消失。

王韜與岡千仞的思想比較,則透過二位學習西方各國歷史之途徑,探討他 們對「興亞論」的看法。王韜與岡千仞向西方取經方法雖然相同,但在策略上,

王韜主張防止俄國勢力擴大,屬於防衛性思維,是立足於同一平台之中日合作 的「興亞論」;岡千仞希望王韜翻譯《俄志》,目的在延續其《美利堅志》、

《法蘭西志》、《英志》之完成,以便「將五大洲收於掌握之中」,傾向侵略 性思考,是日本淩駕於中國之上的「興亞論」,因此雙方的思維模式,大相逕 庭,並無交集。

岡千仞評王韜是繼魏源之啟蒙思想家,而重野安繹更推崇王韜影響日本超 越魏源。王韜則強調魏源受困於中國陳腐、保守,難以走向世界,致無法真正 瞭解西洋國情,故不能相提並論。但是對德川幕末的日本而言,魏源「師夷長 技以制夷」之禦侮邏輯,無疑是先進且實用的思想。

王韜為消弭西洋諸國對中國之誤解詬病,提倡發行西文日報以拯救時局。

曾以報人的立場,語重心長地說:

英、美兩國每日印至二十萬紙,分布遐邇。日本效法西人,倡行西 字日報,歐洲之人見之,皆揚日本而抑中國。近在中國內地所設西 人日報,其於中國往往毀多而譽少。於是未到中土之西人,從而疑 我中國。此其利害所係實深,今擬我國人之通中西文字者,隨時駁 詰,以究指歸。英國、日本均宜有人在彼日報中,論列是非,俾西 人知我中國之實,而不至虛蒙疵詬。此亦大有救於時局者也。136

135 大谷敏夫,〈清末開港後の文教政策と文人王韜に關する一考察〉,《追手門學院大學 文學部紀要》36 號(2000),頁 13。

136 王韜,〈代上黎召民觀察〉,《弢園文新編》,頁 282。

王韜認為日本創西字日報,適時正確地為日本宣傳,有助於西方國家對日本形 象之提升;反觀晚清,任憑設於中國之西字日報損毀中國而無人予以駁斥。因 此主張應請通中西語文的中國人進入西報評論是非,以改正晚清在國際社會之 形象。

王韜訪問日本雖只有短短四個月,但備受維新人士禮遇推崇。訪日後,對 其一日千里之進步情形表示震驚,曰:

日本,海東之一小國耳,一旦勃然有志振興,頓革平昔因循之弊。

其國中一切制度,概法乎泰西,仿效取則,惟恐其入之不深。數年 之間,竟能自造船舶、自製槍砲、練兵、訓士、開礦、鑄錢,並其 冠棠文字,屋宇之制,無不改而從之。137

王韜訪問日本,見識了資本主義社會中政治、經濟、教育及生產技術日新月異 之過程,再度印證其堅持中國必須變法圖強之必要性。從活絡中日文化交流、

促進雙方吸收西學之思想變遷的收穫而言,可謂不虛此行。王韜從一位報人的 立場出發,以身體力行的處世哲學,為中國的發展與再生把脈,透過其主持的

《循環日報》,針對國內、國際種種問題,依其獨特見解,言人之不敢言;並 以積極態度,多方與外國知識分子、思想家接觸,確立了具國際觀之政論家形 象,這也是王韜深獲日本維新人物青睞之主要原因。

王韜古稀之年,目睹晚清於甲午戰爭被日本打敗之悲劇,對於曾經致力

「中、日連橫」、「興亞論」,奔走中日交涉之王韜而言,這種結果絕非樂見。

不過,於中日文人交往情境中,王韜對日本愛恨交加之思維永遠不會褪色。王 韜於《漫遊隨錄》自序中回憶感嘆:

余至日本,見重於日本亦然。往從諸名流後,偕遊日光山,每經險 處,必使八人舁余轎,諸人前後擁護,行歌互答,以解舁者之勞。

余將返國,同人餞余於中村酒樓,不期而會者百餘人。余位列星使 上,衣冠宴集之盛,向所未有。諸名流之寵異余也如此。余窮於世,

而獨得此於異域之人,數萬里外之文士,抑何幸歟?138

137 王滔,〈變法自強〉下,《弢園文錄外編》,卷 2,頁 40-41。

138 王韜,〈《漫遊隨錄》自序〉,《弢園文新編》,頁 353。王韜於《弢園老民自傳》中 亦提及訪日時之盛況曰:「既至日東,遍歷崎陽、神戶、浪華、西京諸名勝。居江戶者 十旬,遍交其賢士大夫。一時執贄請受業者,戶外屨滿。壺觴之會,壇坫之開,無日無 之。唱和諸作,頗有豪氣。中又為日光山之遊,遍覽諸瀑布,窮其幽邃。老民將歸,日 之賢士大夫餞別於中村酒樓,星使參贊以下至者百有餘人。日人謂自開國數千年來所未 有也。」

王韜空有滿腔救國、救民情懷卻壯志難伸,晚年自嘆:

嗚呼!余雖甚潦倒不才,為世所棄,而承日東諸君子視余若魁儒碩 彥,巨人長德,因何修而獲此況乎。看花載酒,則竝有同情;攬勝 探幽,則咸耽夙好。文字之間,尤極沆瀣,途中多唱和之作,然則 此遊也,豈徒流連景光而已哉!139

雖然王韜訪日,曾有過沈溺於飲酒作樂之插曲,晚年又因吸食鴉片,為毒 害所困,致部分日本人士對他有過負面評價,但這些皆不影響王韜對中日文化、

思想交流所作的貢獻。如同朱維錚於《弢園文新編》導言所述一般,王韜已經 通過自稱為「逸民」、「老民」、「廢民」,一世飄零和醒目言論,於晚清思 想界留下一道印痕。140

139 東京都立中央圖書館藏,「特別買上文庫,編號2281-248-15」。

140 朱維錚,《弢園文新編》導言,前引《弢園文新編》,頁 13。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