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四、綜合討論

在文檔中 中庸思維量表的編製 (頁 37-48)

本研究根據中庸思維的內涵,重新編製一份中庸思維量表。研

本土心理學研究

究者以意見表達情境為背景,將中庸思維定義為「由多個角度來思 考同一件事情,在詳細地考慮不同看法之後,選擇可以顧全自我與 大局的行為方式」,並依照「多方思考」、「整合性」、「和諧性」

等三個向度進行撰題。經過項目分析的篩選後,共得出十三題項 目,此十三題項目具有單一因素,並且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作為 未來進行中庸思維研究時的測量工具。然而,在測量工具本身的特 性上與中庸思維概念的定義上,有部分疑慮值得在此澄清與討論,

以下將針對不同的議題分節探討。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於考驗個體層次的中庸行為表現之個別 差異是否能夠被穩定的測量。這是本研究最根本的預設,同時又牽 涉到進行中庸思維研究時所採用的方法取向。即便是本研究為了使 中庸之研究具有可行性,已然將其先局限為一種思維方式,然而它 仍然是一個非常複雜且動態的思維歷程。在動態的社會情境中,個 人不僅要持續的省察內在的自我感受與關切外在的環境需求與他 人感受,更重要的是,要能夠調和內在與外在之間的落差,進而達 到平衡、和諧的狀態。換言之,在內外調和的過程中,中庸思維所 引導的是一個動態的思維模式。因此,研究中庸思維最終可能還是 必須透過實驗法或者是事件紀錄法的方式進行研究,如此才能夠較 為細緻地描述中庸思維的動態歷程,以及檢驗內在的運作方式,進 而了解在特定事件發生的過程中,中庸思維的運作歷程與結果。然 而,採用量表測量與調查研究法,強調的是從個別差異(individual difference)的變異程度來了解中庸思維運作歷程的效果。透過個別 差異所產生的心理與行為變異,來了解不同程度的中庸思維者,其 所對應的心理與行為表現為何。

然而,此一取向是否具有可行性的主要關鍵則在於個人是否能

中庸思維量表的編製

夠察覺自己的思維特性,並且在中庸思維的評量上展現出對應的程 度。根據過去關於自動化思維歷程的研究結果來看(鄭昭明,

2004),個人在處理社會訊息時,可大致分為「控制歷程」與「自 動化歷程」,而此二者之主要差異是在訊息處理的過程中,外在訊 息是否被主動及無意識的接收與解讀,或者需要個人投注認知資源 有意識的去進行處理。研究者認為,以此區分來看,研究者主張中 庸思維應是一個屬於控制歷程的思維,而非自動化的歷程。亦即,

中庸是個人針對問題仔細斟酌拿捏的歷程,而不是無意識的習慣反 應傾向。舉例而言,依據中庸的定義,當個人面對意見表達的情境 時,高中庸思維者會嘗試聽取各方的意見,然後進行整合,最後採 取和諧的行動。在這三個階段的歷程中,中庸思維者必須有意識的 去處理他所聽到的、然後有目標的將他所聽到的外在訊息與內在需 求進行整合,最後則是在眾多可能的行為中選擇一個最適切的行為 方式,換言之,整個過程中,行為者必須有意識的處理他所接受到 的訊息,而不是自動的處理這些訊息。因此,若個體確實地在意識 的層次上處理這些訊息,那麼個體也同時應能主觀察覺與報告在整 個事件的歷程中,他接收到何種訊息,採取什麼策略,以及達成何 種目標。

再者,在文化交互影響極為密切的現代社會中,台灣華人的生 活世界中也同時的存在著多元的文化的衝擊。因此,在這樣的氛圍 之下,個體並不會只純然的表現單一的文化行為傾向(Hong,

Morris,Chiu,& Benet-Martinez,2000),也因此研究者以為面對 這種多元的可能性,不同的個體會採取中庸的思維模式之傾向也會 比過去的社會具有更大的個別差異。同時若個體在衝突的情境下採 取了中庸的解決策略,這也極可能會是個體主動選擇的結果。基

本土心理學研究

此,在思維習慣的層次上,既使個人習慣的偏好採用某種思維方式 處理外在訊息,個人亦應可從經驗回溯的方式,了解自己是否時常 使用這樣的思維方式,且時常表現出相對應的行為模式。因此,研 究者認為中庸思維的運作經驗,並不是自動化、不可得知、無以名 狀的經驗,而是可以透過個人的經驗回溯,在適當、具有良好測量 特性的量表項目上表現出中庸思維的程度。因此,研究者主張只要 具有良好的測量工具,就可以測量與了解研究者欲標定的概念與心 理特質。也因此,研究者認為量表測量的方式可以有效的捕捉中庸 思維的概念與其運作歷程。

在確立量表測量法可以捕捉中庸思維的特性之後,研究者將就 新編中庸思維量表本身的心理計量特性進行討論。首先,在相關概 念與後續預測效果方面,研究者也以為值得再深入的討論,而這對 一份新編的心理量表而言,也是非常重要的議題。首先,在既有文 獻 中 , 與 中 庸 思 維 相 近 的 概 念 包 括 認 知 複 雜 度 ( cognition complexity)、思考需要(need for cognition)、整合思維(integrative thinking)等概念。研究者同意中庸思維概念與認知複雜度、思考需 要、整合思維等概念之間,具有重疊的部分。然而,在本研究中,

研究者從三種不同的角度來定義「中庸思維」,包括「多方思考」、

「整合性」與「和諧性」。就此架構而言,研究者認為目前這些既 有的概念,並沒有任何一個可以同時兼顧此三種特性,再加上研究 者認為中庸思維是一個整體性的思維方式,並因此採用「意見表達」

的情境作為測量中庸思維時的共同背景,可以達到整體性的思維特 性。所以,就此而言,研究者認為,雖然中庸思維與目前既有的概 念或有重疊之處,但這些概念既無法表述中庸在本土文化中的意 涵,也無法取代與包含研究者定義下的中庸思維所應具有的概念與

中庸思維量表的編製

成分。然而,釐清中庸思維與這些概念之間的確切關係,以及中庸 思維與這些概念之間的理論意義的,對於了解中庸思維的心理運作 歷程,是非常重要且深具意義,在未來研究中也會繼續探討。

再者,就預測效度而言,由於本文的目的在於編製中庸思維量 表,並未深入地針對中庸思維本身進行理論性的研究。因此,初步 的量表建構而言,僅能就中庸思維與其他相關的構念,例如自我意 識、自我建構、自我包含他人以及自我拿捏等指標來進行中庸思維 量表的效度檢驗。然而,吳佳煇(2004)在其研究中,也發現中庸 思維量表確實能夠有效預測其他的心理概念與適應指標,如社會自 信、生活品質以及總體的生活滿意度。在該研究中,結構方程模型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的結果顯示中庸思維對整體生活的 正向預測效果,是先經由社會自信的提升,再間接的增進個人的社 會生活品質,最後增進個人的整體生活滿意度。此結果可佐證中庸 思維量表確實可以有效的且有理論性的預測其他相關的心理概 念。然而,這些研究僅是初步地顯示中庸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同時也符合在本土文化中的實用需求,當然在未來研究中,仍需要 許多的證據來支持與檢驗中庸思維量表的心理計量特性,包括與其 他構念之間的關係以及對於其他心理與行為指標的預測效果等。

最後,研究者想從一個巨觀的層次來理解「中庸」的概念。中 庸在道德層面上,包含了「擇善固執、道德勇氣」的元素。雖然在 中庸思維的定義中:「由多個角度來思考同一件事情,在詳細地考 慮不同看法之後,選擇可以顧全自我與大局的行為方式」曾顧及此 一特性,不過,此一特性並在本測量中並不明顯。不特別強調此部 分的原因在於,研究者認為在中庸思維是一個過程,但是個人最後 是選擇完全採取自己的意見還是完全按照他人的方式行動,卻是一

本土心理學研究

個整合過後的結果,因此,如同前段所述,個人最後採取的方案為 何並不應該是本文中的中庸思維所關切的重點,我們所關切的是他 是否做了「整合」這件事情,而不是整合出了什麼結果。在整合之 後,個體有可能會擇善固執,但是也有同樣地有可能會從眾而行。

因此,在本研究中若納入與道德評價有關的部分,極可能反而會造 成實徵測量上的混淆,甚至使得社會讚許的影響太過強烈,因而故 意將之排除於測量之外,這也正如同篇名所示,本文注重的是「中 庸思維」的部分,而非中庸道德的部分。

然而,不強調道德層面中的「擇善固執」並不表示本研究的中 庸思維量表就忽略了中庸思維中的個人主體性的面向。在中庸思維 的架構裡,所謂的個人主體性主要展現在對於外在訊息的選擇、內 在需求的調整、以及表現行為的拿捏與顧慮等面向。換言之,是否 堅持自己的原則而表現出「擇善固執」的一面,並不是中庸思維的 主體性的展現,誠如先前所提到的擇善固執也可能是一種堅持己見 的展現。中庸思維的主體性應是展現在個人如何在眾多訊息之下,

處理訊息、拿捏表現等,展現出個人如何調適與掌握他所身處的環 境。楊中芳(1997)在討論華人的「自己」之發展時也特別強調華

處理訊息、拿捏表現等,展現出個人如何調適與掌握他所身處的環 境。楊中芳(1997)在討論華人的「自己」之發展時也特別強調華

在文檔中 中庸思維量表的編製 (頁 37-48)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