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四、虛擬與真實的相互滲透:網路上的權力與性別

(一)、網路與權力

個人的自我認同須在與他人的互動當中才逐漸形成。因此,我們不僅可以 憑藉著對網路使用者探索自我認同過程的思考來了解網路人際關係,同時,還 應該將資訊時代的自我認同問題放置到具體的人際關係脈絡中加以理解。網路 世界中的權力關係與其運作機制、真實世界的人際關係與網路人際關係之間的 相互滲透、兩個世界之間各種資源的轉譯過程、乃至於資本主義商業邏輯的影 響,都是我們嘗試了解網路上的探索自我認同的活動時必須加以關切的重要因 素,如此方能細緻地呈現網路人際關係的動態過程。甚且,這才可以避免在思 考網路與民主、或是網路與知識普及這一類的問題時,抽象地把網路當成一個 與真實世界完全割裂,有如不受真實世界所影響,且沒有權力在其間運作的真 空世界。在台灣的網路世界中,自我認同的形塑與資訊的交流在極大部分的狀 況下是分不開的。也就是說,使用者在BBS 上各版所參與的討論,與他在虛擬 社區中所呈現的自我形貌密切相關著,而且網路上也會慢慢形成它的權力核 心。在資訊爆炸的情形下,某些樂於助人、且提供的資訊都極為正確、有用的 使用者,逐漸地會變成那個討論區的「大鍋」。在平息爭端時的影響力、乃至於 網聚的號召力上,「大鍋」的角色絕對與一般使用者極為不同。在某些論戰中,

我們甚至可以觀察到真實世界的朋友集體現身參與,或是交情較好的網友間相 互支援的情形。在某個網站上,就曾有一本新書受到網友的批評,結果,作者 在網路與真實世界的朋友們都一起上網路聲援。顯然,不僅網路上的人際關係 網絡有權力位階的不同 ,真實世界的關係也會滲透到網路上來,進而影響個人 探索自我認同過程的順暢與否。同時,我們也常常看到,網友們把網路上的人 際關係,以及圍繞著網路化身所累積的聲望與資源,帶回到真實世界當中。

顯然地,現實社會和虛擬社區之間的資本呈現出一種互相影響、轉譯情 形。因此,從實際的情形來看,網際網路這個活動場域的興起,並沒有導致社

會的全面平等化,至多只有某些部份的重新洗牌而已。換言之,無論是網際網 路之內或之外,各式各樣的資本及其伴隨的權力仍然構成了社會運作的基本佈 局與重要機制。

實際上,過去的歷史和現實社會的因素都會影響網路的運作。譬如說,要 上網須先懂得使用電腦,而且,我們所謂的資訊素養也經常被簡化為有關電腦 的技術能力。此外,上網時需要的電腦設備和上網費用等等,都是真實世界會 影響虛擬社區的因素。這些因素決定了誰可以進入,以及誰能發言、誰又不能。

這乃意味著,最起碼的電腦設備與知識構成了參與遊戲的基本門檻。一旦跨越 了這個門檻,掌握電腦技術知識的多寡,還會進一步決定個人的影響力。當然,

只要連上了網路,即使不懂電腦技術,我們還是可以在其他討論區積極參與討 論。只是,在電腦這個媒介仍然相當不完美的情形下,總是很容易遇到需要技 術支援的情況,我們也常常聽說某位網友因為幫女性網友解決電腦問題而追到 女朋友的例子。其實,上網路與否就已經把世界上的人分成兩類了,更不用說 上網時間的長短,也是個人影響力的決定因素之一。

其次,每個人在網路上所處的位置,也決定了人際間的權力關係。例如,

站長往往可以決定整個網站的走向。就個人所知,曾經有個著名網站的站長因 為參與某版的討論時遭到網友的嚴厲挑戰,一氣之下,就以這個版沒有存在的 必要為理由,而把整個版給砍掉了。其次,版主也可以宣告張貼言論的原則,

並據此砍信。還有討論區的「大大」也必然比名不見經傳的網友,有更大的號 召力來發起網聚。甚至,盜版軟體站的站長本人就比較容易得到其他盜版軟體 站的站友權限,進而,藉此充實自己網站的收藏,讓自己與自己的網站更形重 要。甚至,在站友之間也可能有權限的區別,有些版只有進階的使用者才看得 到,有些版則是站長跟版主專用的。在此,不僅知識決定了使用者的權力,權 力也會反過頭來決定使用者能夠獲取資訊的範圍。這些網路人際關係的基本佈 局,就像是舞台的佈景一樣,在某種程度上決定了不同的角色所能發揮的影響 力。甚至,發生在網路空間裡的筆仗,也還是會牽涉到真實世界的人脈關係,

乃至於網友之間的結盟與對立,或是過去在真實世界或網路上的恩怨。

顯然地,網路溝通的基本運作條件,諸如電腦知識與經濟條件的門檻、或 是知識與權力之間的交互作用,乃至於不同的角色位置所蘊含的權力層級等,

這些權力佈局構成了網路人際關係的舞台佈景。然而,權力佈局在實作上的意 義並非毫無改變的可能性,且由誰來佔據這些較具優勢的位置,也是可以被挑 戰的。事實上,這一點也適用於真實世界的權力佈局。

只是,在現代社會中,個人與組織之間是處於權力不均等的狀態。個人通 常無力對抗組織,即使要對抗也得依賴另一個組織,例如消費者往往必須倚賴 媒體或消基會,才能向出售瑕疵貨品的商業公司施壓索賠的。但是,一方面,

網路本身就具有大眾傳播媒體的效果,特別是個人可以不經組織的中介對群眾 發言;另一方面,其他網友個別的發言也能夠立即呈現在網路上,因此個人之 間也不見得需要有橫向聯繫,甚或形成運動團體,卻仍然能夠隨時相互奧援,

產生壓力。在1998 年發生的種子網路(seednet)光碟感染病毒事件當中,握有 技術等各項資源的種子網路,就在眾多網友們口誅筆伐的強大壓力下,不得不 承認錯誤,並且由某位經理為事件過程中濫用技術、權力的舉動道歉。這就是 一個由網路上眾多的個人直接挑戰真實世界組織權力的好例子。

另一個例子是,某個著名網站的站長們曾以研究者進行研究未事先告知等 理由,集體抗議該站某站友的論文發表。這件事情在站內引發了非常激烈的討 論,有些站友痛責研究者侵犯她的隱私權,有些站友則質疑「研究前必須告知」

等要求是否早已是全站共識。後續引發的各種爭議包括,站長們連署發出的抗 議書到底只是代表個人意見,還是也必須經過站友們授權?站友們有否托付站 長們什麼權限?若有的話,其內容為何等等。雖然這件事情的結果是草草落幕,

既沒有在事後形成支持站長們抗議行動的共識,也沒有依站長的期待,從討論 中形成任何新的共識。但在這個例子當中,我們可以發現,站長的權限內涵自 身也成為討論的主題,既有的權力佈局並沒有辦法確保意志的遂行。更進一步 來說,當這些站長們意識到日後必須更小心地運用自己的權限時,這也意味著

其權力受到或多或少的限制,以及既有權力佈局意義的改變。

無論是在真實世界或是虛擬社區,權力佈局的重設都涉及了詮釋權的掌 握,以及實際的參與行動。大自向政府要求一個指向社會公平而非商業利益的 資訊通信基本建設,小到挑戰網站內的權力區分、藉著挑起討論來重新定位站 長或版主的權限內涵等,都可以因為諸多網友的積極發言而引起關注,甚至鼓 動風潮。我們雖然無法知道在什麼樣的時機下,怎麼樣的個人行動必然會產生 風起雲湧的力量,但可以確定的是,這些例證正不斷地發生著。譬如,許多網 路上的遊戲規則,在網友們的熱心參與討論之下,得到修改。從砍文章的規則,

乃至整個站的發展方針,都可以成為討論的主題。雖然結果可能只是挑戰站長 親自發佈的規定,卻也有機會導致共識的重新凝聚。當這些聲音大到無法被忽 略時,我們就偶爾能夠看到眾多小蝦米戰勝大鯨魚的情形發生。

如果我們再看看那些在網路上集結力量以及造勢的某些社會運動,必然可 以了解到儘管真實世界與網路上都一樣有權力不均等的現象。但是,這些佈局 並不是不可突破的限制,或者充其量只能說是我們活動的佈景。某些行動可能 修改了網路上的權力關係,某些行動甚至回頭改變了真實世界的運作。就數量 上的比例來看,虛擬社區的參與度不見得會比真實社會來得高,但是,對於那 些全心投入的人而言,他們卻可以輕易地積極參與這個社會的形塑,甚至可以 跨地域地集結力量。在1995 年年底,我個人曾參與一場在網路上動員、集結並 鼓動風潮的消費者運動。這是由一群素未謀面,且縱貫台灣南北的網友們所共 同醞釀、策劃的行動,就是明例。在運動的過程中,從傳單草擬、服裝製作、

乃至於活動設計等,都是經由網路來開會與聯繫。在分布國內外的眾多網友們 通力合作下,這場網路社會運動屢次壓倒首度總統民選的新聞熱潮,搶下學術 網路上最熱門的討論串,進而引起國內外媒體的報導,甚至還獲選年度十大資

乃至於活動設計等,都是經由網路來開會與聯繫。在分布國內外的眾多網友們 通力合作下,這場網路社會運動屢次壓倒首度總統民選的新聞熱潮,搶下學術 網路上最熱門的討論串,進而引起國內外媒體的報導,甚至還獲選年度十大資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