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國內外集熱板滅火試驗蒐集

第二章 文獻回顧

第三節 國內外集熱板滅火試驗蒐集

蘇崇輝、劉俊豪、鐘豐安、黃健智(蘇崇輝等,2007:342)提出由 FDS 模擬結果顯 示,撒水頭感測到煙的溫度,煙會先上浮至天花板慢慢累積煙層並蓄積熱量,故無裝

NFPA 13 2010 年版

根據美國核能管理委員會(United States Nuclear Regulatory Commission,簡稱為 NRC)資訊公告中(NRC,2002)提出於探測器與撒水頭安裝集熱板(heat collectors)

相對之潛在問題。其集熱板的主要目的是減少撒水頭離天花板差距越大時所需作動時 間。

對於 20 世紀 70 年代末與 80 年代初一些自動撒水滅火系統設計師與消防工程師支 持安裝集熱板可以幫助其作動時間,而他們的理由火羽所創造的溫度或 draft conditions

22 年再次進行全面修訂,又將 baffles 一詞改為 shields。而 shields 設計與集熱板非常相 似,shields 是一種金屬板被設置火災區域的半空中,並提供完整的天花板水平撒水保 護。Shields 功能是為了保護從半空中撒水產生的 cold-soldering,cold-soldering 發生於 當撒水頭作動時(位於天花板附近之撒水頭)弄濕半空中的撒水噴頭以至於延遲其作動 時間。(NFPA13,2002)NFPA231C 針對於貨架儲存物料之貨架式噴頭,如果 shields 不 造成水平障礙應直接提供 shields 或是使用上市已配備 shields 之撒水頭。(NFPA231C,

2002)

集熱板第一次測試於美國原子能委員會(U.S. Atomic Energy Commission,簡稱為 AEC 之後便發展為 NRC)於 1973 年的報告中提出測試集熱板對於煤油火災的撒水頭 作動影響性。在 1989 年春天 Russell P. Fleming(Russell P. Fleming,1989:21)按照撒水 頭統計數據提出集熱板是有缺陷的。Fleming 的結論是集熱板且裝設標準反應撒水頭 位於 3 英尺(0.91 公尺)的煤油火災,其撒水頭主要依靠輻射熱來達到作動基準。而 在更現實的火災場景,撒水頭主要依靠對流熱來達到作動基準。(McCormick, J.W 等,

1973)

而 U.S. Department of Energy Rocky Flats Plant 在 1990 年 1 月(Shanley, J. H.等,

1990)得到相似的結果,此研究中進行了大規模與小規模實驗來證明集熱板作動之依據

23 性。(NFPA15,2002)

吳冠廷(吳冠廷,2011)提出當空間以 2l×3m×5n 之方式進行模擬時,其電腦計算時 間明顯較未以 2l×3m×5n 之方式模擬時間來的長,但模擬結果卻是沒有太大的差異,

而模擬之時間並未遵循使用手冊之結果,其可能之影響因素為 MESH 切割數量與串聯 之電腦數量,以及空間內部設置之複雜度,皆可能影響模擬之時間長短。此文獻對於 本研究之模擬情形以及模擬空間等設置之方法。

24

Gunnar Heskestad (Gunnar Heskestad,2002)提出如何估計火羽流之寬度、溫度及 速度最先由 Cetegen and Zukoski 所發展出來的。Cetegen and Zukoski 藉由虛擬原點之 概念及火羽流之溫度、速度成高斯分佈之特性,發展出估算火羽流溫度及速度之公式。

利用此公式計算本研究實驗之火的大小,且對於火羽流的溫度與速度進而分析其撒水 頭作動之溫度與速度等之依據進行相關探討。

陳泓翔(陳泓翔,2011)提出 Alpert’s Correlation、Heskestard 和 Delichatsios 之天花 板噴流經驗公式主要功用有:同位置之煙氣最高溫度及最大速度,出現最高溫度與最大 速度後,便可用此估算探測器之作動時間。本研究之探測器連動撒水頭作動之溫度與 速度,皆可使用此公式進行推算。

林杰宏(林杰宏,2011)提出撒水頭作動時間之比較,經由比較之後,電腦模擬所 得到之撒水頭作動時間與實際實驗之撒水頭作動時間相距不大,誤差於 10%以內。此 研究可做為本研究模擬撒水頭作動之時間與實驗結果之比較,可以作為參考之依據。

NFPA 92B,“Guide for Smoke Management System in Malls”, Atria, and Large Areas, National Fire Protection Association(NFPA 92B,2002)提出傳統之煙控系統設計中,常 將建築物劃分為高溫煙層與低溫空氣層,並以兩者間的介面定義為煙層高度。但實際 上,高溫煙層與低溫空氣層之間會存在一煙層過度區域,此過度區域之底部稱為煙層 第一徵兆。此文獻可對於撒水頭或探測器之作動煙控等之參考用。

陳清峰(陳清峰,2006)根據其實驗結果發現有隔層建築物之隔層會阻礙煙層之沉 澱,使煙層之煙濃度分布會隨著隔層高度而有所不同。無隔層建築物並無隔層阻礙煙 層沉降之問題,使煙濃度會隨者建築物高度降低而均勻遞減。而本文獻中對於煙層與 阻礙等皆可提供於本研究中進行相關實驗設計等之使用。

25

相關文件